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7日訊2月26日下午,協和江南醫院呼吸內科一病區醫生王勤甫收到一千元支付寶轉帳,當即予以退還。
60歲的柯女士2月8日因新冠肺炎住進了協和江南醫院呼吸一病區,入院時雙肺大面積感染,全身酸痛,呼吸困難。住進了隔離病房,她就沒有家屬陪護了。年邁的母親在病房吃得怎樣?病情如何?打針受不受得了?兒子餘銘(化名)十分擔憂。入院時的管床醫生王勤甫在柯女士住院的第一天就主動聯繫上餘銘,告知他有什麼問題隨時電話聯繫,十餘天來為餘銘搭建起關注母親病情的「橋梁」。
「王醫生,我媽媽今天做了CT,請問是否好轉了」「王醫生,我媽這幾天在吃哪些藥,她知道該怎麼吃嗎」.......餘銘發來簡訊急切想知道母親的情況,王勤甫有問必答。這種密切交流,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餘銘的擔憂和焦慮。查房時,王勤甫也不忘給柯女士鼓勁加油:「兒子等著您出院呢......」柯女士也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十餘天過去了,柯女士肺部炎症逐漸吸收,身體日漸好轉,再過幾天就要出院了。「王醫生這10多天充當了我的『眼睛』,幫我關注母親的身心情況」,餘銘感激不已,轉了王勤甫一千元表示感謝。「王醫生當即退給我了,無論如何不肯收。」為避免交叉感染,餘銘沒有去過病房,與王勤甫從未謀面。
光頭醫生王勤甫 圖片:協和江南醫院
從醫16年,王醫生記不得這是自己第幾次拒收紅包了。保持手機通暢,力所能及為患者排憂解難、答疑解惑,已經成為他職業習慣。「王醫生,我的核酸檢測出來沒?」「王醫生我今晚需要打針嗎?」「王醫生,我的ct結果已經出來了,需要發你嗎?」他的手機裡最多的信息來源於患者。有些患者在他手上治癒後,要求自己生病的家屬也轉到他所在的病區,「因為他耐心細緻體貼」。已是兩個孩子爸爸的王醫生被患者稱讚為「暖男」,「患者有好心情,也更利於治療」。
王勤甫一線日記:醫患本是一家人
疫情來了,我們醫務人員就應該衝到最前面,儘自己的職責,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如果我們都害怕了,那老百姓就更怕了,只有我們堅定必勝的信念,去打好這場戰鬥,才能奪取最後的勝利!
大女兒準備中考,小女兒在家上網課,從1月29日到現在我一直在醫院。孩子也想我,但是孩子們都懂事,她們知道爸爸是最棒的。我們科室在我院外科系統中也是最早一批衝上一線的,大家都辛苦了。
從醫16年來,我有很多患者朋友,他們都很好,很尊重我,也很尊重我這個職業,我想這才是正常的醫患關係。我始終認為醫患本身就是一家人,是同志,是朋友,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把事情做好。
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病人進了隔離病房,沒有親人陪伴,更加孤立無助,外邊的家屬不知道自己親人的情況,滿是牽掛和擔心。我們醫務人員應該更加關心她們,不僅是治病,還要架起醫生、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橋梁,去把這個事情做好,所以我的病人和家屬都是通過微信、電話、簡訊息24小時隨時溝通。
本次疫情嚴峻,我也做好了長期戰鬥準備,剃髮明志。從記事起到現在幾十年了,還第一次把頭剃光,立誓不除病毒,不把家還!(記者關曉鋒 通訊員劉曼 張春紅)
【編輯:付豪 鄒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