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雞樅菌栽培,有哪些關鍵栽培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2020-12-21 以文溫暖三農

雞樅菌喜歡吃的人很多 ,他的生長形態也讓人喜歡。雞樅菌又名傘把菇(四川)、雞肉絲菇(臺灣、福建)、雞腳菇、白蟻菰、豆雞菇(廣東)、雞棕、雞菌、蟻雞樅等。雞樅菌的得名據《本草綱目》記載:「謂之雞樅,言其味似雞也。」

一、種類和形態特徵

雞樅在真菌分類上為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雞樅菌屬(蟻巢菌屬)。該屬在國外文獻記載已達到28種。目前我國已知的約有14種(雲南就有12種),常見的雞樅菌有小果雞樅菌、小白蟻傘、柱狀雞樅(柱狀白蟻傘)、粗柄雞樅、黑火把雞樅菌、盾尖雞樅菌等。

雞樅菌的特點是與土棲白蟻有一定的共生關係,有白蟻巢的地方才能有雞樅,是我國著名野生食用菌之一,現有少量人工栽培,暢銷國內外市場,因其珍稀十分昂貴。

雞樅菌主要分布於亞、非兩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我國,廣泛分布於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雞樅分青皮雞樅、黑皮雞樅和蒜頭雞樅,前兩者食味最好,後者質量最佳。雞樅肉質細嫩、潔白如玉,味似雞肉,鮮香可口。

二、生態習性

野生雞樅菌的自然發生地主要是在針闊葉等林地中,此地具有大量的腐爛植物的殘體(即腐殖質),可為雞樅菌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碳氮源和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

在自然條件下,雞樅菌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白蟻和白蟻巢。雞樅菌與白蟻共生的白蟻巢,是雞樅菌與大白蟻亞科白蟻群昆蟲構建的一個完美的共生生態系統。

白蟻的作用一方面是傳播雞樅菌的擔孢子,取食雞樅菌的菌絲體,從而傳播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另一方面雞樅菌菌絲體的生長發育需要白蟻的分泌物,離開了白蟻的分泌物,雞樅菌就難以生存。

兩者互惠互利,共棲於同一生境,群體都得到持續生存和發展,這也造成了雞樅菌對生長條件的特殊要求。

三、生長條件

◆溫度

溫度是雞樅菌生長極為重要的環境條件。雞樅菌在熱帶、亞熱帶的地下蟻巢內生長發育,雞樅菌孢子萌發、菌絲生長、原基分化的溫度範圍為12℃~24℃,而且有恆定的需溫要求。蟻巢內的溫度一般穩定在19℃~25℃,最高不超過28℃,最低為15℃,最適溫度為10℃~20℃,低於8℃或高於30℃,菌絲生長基本停止甚至死亡。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發育溫度為25℃~30℃,最適溫度為25℃~28℃,低於10℃或高於35℃子實體停止生長和出菇,晝夜溫差5℃左右最合適。

◆溼度

菌圃的含水量與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白蟻的活動密切相關。菌絲生長的培養料含水量為65%~70%,低於60%或高於75%,菌絲生長明顯受阻,空氣相對溼度以80%左右為宜。

雞樅菌子實體生長發育期需要充足水分,出菇期相對溼度應保持在90%左右,如果溼度低於80%,菇蕾不易形成。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溼度可降至85%,有利菇體的正常發育。開傘時期相對溼度須在95%以上,否則造成子實體菇柄中空、乾癟、菇蓋破裂等不良現象產生,降低商品價值。

◆空氣

蟻巢內二氧化碳濃度高達5%~10%,比正常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出數十倍。因此形成了雞樅菌是食菌類中少數能耐高濃度二氧化碳的菌類之一。

但充足的氧氣有利子實體生長,可長出菇蓋肥厚,菇柄粗壯的子實體。人工栽培時,在原基形成和發育期間,需加強通風,每天2~3次,保證空氣新鮮、氧氣充足,以利多出菇出好菇。

◆光照

長期的地下生活造成了雞樅菌對黑暗條件的完全適應。在沒有光線的地下菌圃中,不僅菌絲能正常生長,而且子實體也能順利形成。相反,在光照下,不論是對孢子萌發、菌絲生長,還是原基分化、菇蕾形成及子實體生長發育都不利。

人工栽培時,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線,子實體發育階段,需要較明顯的散射光,缺少光照子實體發育困難,並造成菇柄長、菇蓋大、廢菇率高。

◆酸鹼度

菌絲生長的適宜pH為4.0~5.0,這樣的pH不利於細菌和其他雜菌特別是炭角菌的生長,可保證雞樅菌菌絲的優勢地位。

◆母種製作

①配方。

在白螞蟻巢浸出液1000毫升(取白蟻巢土250克,於1000毫升水中浸泡48小時或煮沸5分鐘後濾取汁)

②接種培養

按無菌操作要求,接入購買的母種或採用組織(菌褶)分離法,將組織塊貼附於試管斜面的培養基上,在高於25℃~27℃條件下培養,30天左右菌絲長滿斜面,即為雞樅菌母種。

◆原種和栽培種製作

(1)培養基配方

闊葉樹落葉40%,木屑35%,米糠20%,過磷酸鈣、白糖、石膏粉各1%,草木灰2%。

以上配方中均加水120%, pH自然。

(2)培養基配製

將培養基拌勻後裝入瓶(袋),常壓滅菌後備用。

(3)接種、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按常規接種,置25℃的溫室培養,經25~30天,菌絲長滿瓶(袋),即為原種和栽培種。

四、常規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

應根據雞樅菌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和當地氣候規律而定,一般可安排2~3月春播和8~9秋播。

◆場地選擇與要求

雞樅菌與其他多數菇耳一樣,可進行室內床架式栽培和室外空閒大田及林果園中陽畦栽培。

室內栽培時菇房應具有通氣、控溫等條件,菇房四壁、床架要清潔衛生,投料播種前要滅菌消毒。

室外栽培可選用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的空閒大田或林果園中空行地作栽培場地。播種前,先要翻整土地,作成25釐米高,1.2米寬,龜背形的畦床,並用多菌靈溶液或石灰粉對床面進行滅菌消毒。

◆栽培料配方

木屑、樹葉、松枝條70%,麩皮(或米糠)25%,石膏粉2%,白糖1.5%,石灰粉1.5%,白蟻巢土3%,水110%~120%。

◆裝袋、滅菌、接種

任選上述配方一種,拌勻後裝入17釐米×45釐米大小的聚丙烯塑膠袋中,按常規滅菌、接種,於23℃~25℃的培養室內發菌,經45~50天培養,菌絲即可長滿菌袋。

◆發菌期的管理

主要是調控好溫度。春季培養時,自然溫度低,菌袋可碼放3~5層,3~5天內翻堆一次,以利發菌均勻一致。秋季培養時,因自然氣溫較高,一般只碼2~3層。播種5~7天內,要經常檢查料溫,如料溫超過35℃,要加強通風降溫,並將堆碼的菌袋散開單放,以防高溫燒菌。經45~50天的培養,菌絲即可長滿菌袋。

◆脫袋出菇

當菌袋壁出現米粒大小的釘狀原基時,移至菇房或陽畦脫袋出菇。室內栽培時,接種後的菌袋可擺放在床架上培養和脫袋出菇。

陽畦栽培時,將培養好的菌袋運至栽培場地,脫袋後臥放於畦床上,菌棒間距2釐米,畦底最好鋪3釐米左右厚的粗砂,以利通氣和排水。菌袋放好後,上蓋一薄層溼稻草(春季栽培時,要加蓋薄膜),以利保溫保溼,促進發菌。

室外栽培也可採用淺坑式溝床栽培方法,即在已整理的畦床上挖10釐米深,50釐米寬的淺溝,將菌棒臥放排列於溝中,菌棒間距2釐米,上蓋一薄層溼稻草,其上再覆一層2釐米厚的細土(細土可利用菜園土,也可由砂壤土、腐質土和炭渣等混合配製),使溝與地面基本齊平。覆土含水量要保持在75%左右,以利菌絲爬土和扭結出菇。

◆出菇期間的管理

(1)室內床架栽培時,出菇期間,一要加強通風換氣,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以保持菇房空氣新鮮和有充足的氧氣供應。二是噴水保溼,天氣乾燥時,每天噴水2~3次,菇蕾期不要直接噴在菇體上,以向菇房空間和四壁噴水為宜。保持菇房空氣溼度達85%~90%。

(2)室外大田陽畦栽培時,要搭遮陽棚,以防陽光直射和雨淋。遮陽棚可用竹稈或較端直的樹枝與稻草等紮成寬1.5~2米,高50~80釐米的棚塊,然後兩塊相對排放於畦面上即可。

空氣應流通,但要注意保溼。出菇期間,可在畦床四周的排水溝中灌水以提高空氣溼度,也可噴水保溼,保持相對溼度在90%~95%,以利正常出菇。實踐證明,子實體形成初期,如相對溼度低於80%,則菇蕾難以形成;子實體生長階段,相對溼度下降至85%,有利菇體正常發育,開傘時則需空氣溼度在95%以上。

◆病蟲防治

夏秋栽培的雞樅菌,因氣溫較高,易發生病蟲危害,尤以蟲害為甚。

主要害蟲是蛞蝓,該蟲對雞樅菌的菌蓋、菌根、菌褶均喜咬食,不僅影響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嚴重時還會導致菇體死亡。

【防治方法】

少量發生時,可用鑷子一隻只夾起,然後集中殺滅。危害嚴重時,可在栽培場地四周及畦溝噴灑百蟲靈或殺蟲粉進行殺滅。

◆採收與加工

(1)採收

當雞樅菌的菌蓋長到4釐米左右,柄長2~3釐米剛要伸直尚未開裂時,即可採收。採收前停止噴水一天,以防鮮銷貯存時黴爛。採摘時用手握菌柄基部,用小刀在膨大的柄下沿削斷,向上拔起即可。細長的假根可留在土中以利再出菇。

(2)加工

雞樅菌採收後,除鮮銷外也可進行幹制和鹽漬加工。現將有關方法介紹如下。

①幹雞樅菌的加工

將採收的鮮雞樅菌除淨泥土,按個體大小分別攤在草蓆等物體上,置乾燥通風處,經過晾曬脫去水分,即成幹雞樅菌。但晾曬之前切不可用水洗,否則在晾曬過程中會發生腐敗現象。可將菌蓋和菌柄剪開,置陽光下曬至將要幹時,再用木炭或電熱加溫至55℃~60℃烘乾。幹制的雞樅菌用塑膠袋密封包裝,置乾燥通風處可長期保存,亦可運出銷售。

②鹽漬雞樅菌的加工

將採收的鮮雞樅菌洗淨瀝乾,放入加熱溶解冷卻的鹽水中浸泡20分鐘,撈起後按每100千克鮮菇加24千克食鹽的比例裝缸醃製,缸底先鋪一層鹽,然後裝一層菇撒一層鹽,裝滿後灌入冷鹽水至缸面,再按100千克菇加100克檸檬酸,浸泡7天後翻缸1次,以後每隔3~5天再翻缸1次。經15天左右醃製,即可起缸裝桶待銷。

③炸雞樅油。

這是市場銷售較多,而且銷售較好的一種加工方式,把雞樅放在好的菜籽油裡煎炸以後,色香俱全。

五、種植前景。

雞樅菌的營養豐富。據分析測定,每100克幹品雞樅含蛋白質28.8克(菌絲體幹品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2.7%),碳水化合物42.7克,鈣23毫克,磷750毫克,維生素B21.2毫克,尼克酸642毫克。蛋白質中含有胺基酸20多種,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含量齊全。該菌兼具脆、嫩、鮮、香、甜等風味,是榮譽古今的菌類珍品。

雞樅菌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也是我國傳統的藥用真菌之一。雞樅菌具有極為重要的開發價值。

日常,我們這裡的野生的雞樅菌價格在100元至150元每公斤之間,價格比其他的菌類要稍高一些。

總結

我認為隨著雞樅菌栽培技術的提高,掌握了以上的栽培方式,科學的進行種植,是能栽培出美味的雞樅菌,而且有定的種植前景。

相關焦點

  • 香椿如何栽培種植?香椿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技巧
    本期主題:香椿如何栽培種植?香椿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技巧三農導語: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等,在長江南北有著廣泛種植,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選樹種。近年來,香椿的價格持續走高,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吸引了眾多種植者加入種植香椿的行列中,那麼香椿的種植需要什麼條件呢?有什麼科學的種植方法?下面小編就來講一講香椿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技巧。
  • 180元一斤的四大名菌之一,種植前景怎麼樣?附養殖技術
    2019年雞樅菌在成都市場悄然上市,每斤價格賣到了180元。對於一種小小的食用菌來說,這個價格著實讓人驚嘆。但是對於市場經濟來說,價值與價格都是成正比的,雞樅菌也是如此。雞樅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蟻共生的菌類,白蟻構築蟻巢的同時培養了雞樅菌菌絲體,形成一個共同的生態系統,這種菌本來是在我國雲南貴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才有。如今我國已經能夠人工種植雞樅菌了,且雞樅菌的種植時間很短,只需要兩個月就能夠有所產出,目前我國的雞樅菌種植的人還很少,雞樅菌不僅可以鮮食也能夠用來製作成雞樅油以及乾貨。
  • 木瓜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的要點
    本期主題:木瓜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的要點三農導語:木瓜在我國南方地區屬於比較常見的水果品種,相信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木瓜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可以製作成中藥使用,屬於藥食兩用的瓜果。因此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其市場需求量較大,有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並且木瓜適應性較強,種植簡單,也受到了很多種植戶的歡迎,種植木瓜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木瓜要怎麼栽培才能達到高產卻是個難題,下面就讓小編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木瓜的高產栽培的技術吧。
  • 黑番茄種植條件有哪些 黑番茄栽培管理技術
    黑番茄種植條件有哪些?黑番茄栽培管理技術是什麼?
  • 辣椒高產栽培及栽培技術
    本期題目:如何種植高產辣椒,種植花椒的技巧三農簡介:胡椒是一種我們都喜歡吃的蔬菜,大多數家庭都有很多胡椒粉,甚至很多人都離不開他,特別是在一些地區,花椒可以作為自己的地方文化,而且花椒種植的範圍很廣,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花椒,所以花椒的種植特別愛家鄉
  • 種植接骨木時如何栽培,才能保證它的健康生長呢?
    本期主題:種植接骨木時如何栽培,才能保證它的健康生長呢?三農導語:接骨木是各大藥房都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屬於落葉灌木,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在我國很多中藥配方中都含有接骨木。而且接骨木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經常在一些園林中供人們欣賞,是集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為一體的一種植物,具有著非常廣闊的種植前景,目前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對接骨木的栽培,並且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加強,接骨木的栽培面積越來越大,吸引了不少種植戶,那麼怎麼種植接骨木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帶來一些接骨木的栽培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看看。
  • 冬瓜怎麼種 冬瓜種植栽培技術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冬瓜一種能美容、減肥的營養蔬菜,口感清爽柔軟,且冬瓜的個頭非常大,存放時間比較長,是大家非常喜愛吃的蔬菜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冬瓜是如何種植的嗎?下面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冬瓜的種植技術吧!
  • 氣霧栽培的應用現狀與前景
    ,大大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值,一般用來種植葉菜類等小株型植物,是目前發展最快的一種氣霧栽培模式。>雖然隨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氣霧栽培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環境控制系統已應用於農業栽培的自動化控制,氣霧栽培技術也得到提高,但是氣霧栽培發展時間有限,對其的試驗研究並不特別深入,數據積累受限,間接地限制了自動化氣霧栽培環境控制系統的發展,並且存在生產系統運行不穩定、種植面積普遍較小等問題。
  • 火龍果栽培方法及技巧 如何種植火龍果
    火龍果是熱帶、亞熱帶植物,果實營養豐富,且有食療、保健功能,對預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等,效果顯著。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火龍果多從越南進口,為紅皮白肉果實,因其含糖量低,口感差,給人的印象是火龍果不好吃,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白肉火龍果與紅肉火龍果比較,其品質、糖度、口感等有較大的差距,在生產上具發展前途及經濟價值的是「紅皮紅肉」品種。
  • 【栽培技術】魚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術
    通過採用自製浮床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技術形成的魚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術,不僅可有效去除水體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淨化魚塘水質、平衡藻相、抑制魚類病害發生,減輕魚池養殖對環境的汙染,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魚類成活率和增長率,而且還可增加水蕹菜收益。
  • 上海地區櫻桃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上海地區櫻桃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孫 清等中國櫻桃,原產於長江流域,距今已有 3 000 多年的栽培歷史;而歐洲甜櫻桃是由當時的傳教士、僑民引進國內,具體的栽培記錄始於 19 世紀70 年代,但是一直到 90 年代以後,我國甜櫻桃栽培技術才得到迅速發展。
  • 冬瓜小棚栽培早熟的技術要點有哪些?
    小型冬瓜有一定的銷售,還很適合種植,在種植冬瓜的過程中,利用小棚進行種植可以提高冬瓜的早熟,有一定的種植經濟效益。一、冬瓜塑料薄膜小棚早熟栽培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優點就是利用冬瓜塑料薄膜小棚早熟栽培技術,因為設施建造簡單,採用的用材可以靈活,適合當前菜區的經濟條件和生產水平。★缺點。
  • 櫟樹的栽培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櫟樹的栽培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分析張蘭蘭等0 引言櫟樹是我國重要的木材來源之一,其種子、葉子都可以通過加工用以食用和工業生產,因此櫟樹的栽培技術在當代林的業栽培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種植戶應當積極引進櫟樹的種植技術,提高櫟樹種植業的生產水平,增加櫟樹種植的經濟效益,1 櫟樹的栽培價值就目前來看,櫟樹的栽培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優化城市景觀,櫟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適應性強,樹形美觀,葉子呈芭蕉狀在秋天會變為金黃色,極具觀賞價值。
  • 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作用及關鍵技術
    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作用及關鍵技術葡萄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國葡萄種植區域已經由北方區域擴大到江南地區、從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迅速轉化、由單一品種向多樣化品種轉變,葡萄種植業迅猛發展。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葡萄避雨栽培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 櫻桃蘿蔔的栽培技術要點,掌握科學種植是關鍵,很有幫助
    櫻桃蘿蔔的栽培季節除夏季外,春秋露地以及冬季保護地均可栽培。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以及溫室大、中、小棚內栽培,但以春秋露地栽培為主。1.土地選擇應選擇土壤肥沃、灌排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因其肉質根較短小,土層深度為10~20釐米即可。質地疏鬆,無瓦屑、石礫,才能保證形成的肉質根長度足夠而粗度適中,不分杈,不彎曲。
  • 茂名市百香果套種益智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茂名市百香果套種益智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百香果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藤本植物,原產巴西南部,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廣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其果實營養豐富,素有「飲料之王」的美稱。益智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是較常用的中藥材,別名益智子、益智仁。益智與檳榔、砂仁和巴戟合稱4大南藥。
  • 0209今日看點《春早熟豇豆栽培技術》《越瓜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
  • 氣霧栽培,浪漫的種植
    作物懸掛在一個密閉的栽培裝置(槽、箱或床)中,而根系裸露在栽培裝置內部,營養液通過噴霧裝置霧化後噴射到根系表面。  它是所有無土栽培技術中根系的水氣矛盾解決得最好的一種形式,同時它也易於自動化控制和進行立體栽培,提高溫室空間的利用率。它能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但這種裝置由於要不斷循環供液,若出現斷電較長時間(30分鐘以上)或水泵故障,而不能及時循環就很容易出問題。
  • 苦瓜種植前景怎麼樣?畝產多少斤?可以加工嗎?加工方法有哪些?
    苦瓜又名蟾蜍葡萄、涼瓜、錦荔枝和蟾蜍瓜,主要用於蔬菜和糖漬,在我國廣泛種植。苦瓜的前景如何?每畝多少斤?可以處理嗎?有哪些處理方法? 1、 苦瓜種植前景如何?每棚苦瓜年總收入約9萬元。種子、農藥、地膜投入約9000元。化肥投入6000元。
  • 冬瓜的養生效果很不錯,栽培它們都需要掌握哪些種植技術
    本期主題:冬瓜的養生效果很不錯,栽培它們都需要掌握哪些種植技術三農導語:冬瓜屬於一種一年生的藤蔓類或者是架生類草本植物,它們的根莖附著有黃褐色的硬毛以及長長的柔毛,果實的形狀好像枕頭一樣,所以又被叫做枕瓜,冬瓜的生產時間點是夏季,因為冬瓜的成熟之時,表面上會帶有一層白色的粉末狀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