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紀錄片節開幕影片丨《生命的籤證》講述「中國的辛德勒」的故事

2020-12-16 廣州日報

12月14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影片《生命的籤證》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展映。

《生命的籤證》全景式講述二戰期間,上萬名猶太難民在生命危機時刻逃到中國上海的真實歷史事件。影片一開始,主創來到年近九旬的洛蒂·瑪克斯的家,見到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洛蒂感到非常親切。洛蒂是一名猶太人,小時候的她與父母過著安定祥和的日子,全然不知日後災難即將到來。二戰時期,在西方國家紛紛對猶太人關上大門之時,洛蒂的父親一度走投無路,最終得到了當時的中國駐維也納領事館發放的前往中國上海的籤證。而向他伸出援手的,正是被聯合國讚譽為「中國的辛德勒」的何鳳山博士。何鳳山作為當時的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他所發出一張張生命的籤證,使得受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找到了「東方諾亞方舟」。

影片放映結束,觀影現場響起掌聲。一位來自湖南的女觀眾激動對主創表示感謝,「看完這部影片,我最想對主創說一聲謝謝。我和何博士是校友,以前在學校會看到他的事跡,但看完影片後,我對他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隨後與觀眾進行交流時,導演謝英表示,紀錄電影《生命的籤證》前身有六集系列紀錄片,拍的時候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東方主戰場,我們應該發出中國聲音。」謝英表示,何鳳山的故事體現出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折射出的是一種中國精神,一種大國擔當。

有別於傳統電視紀錄片,《生命的籤證》在視聽語言和表達方式上更具「電影感」。謝英表示,早在構思系列紀錄片時,主創們就已經有意識要讓影片走向院線,因此在片中注入電影元素,探索一種與傳統紀錄片不同的表達方式,使得後期在海量素材中提煉出一部紀錄電影給予很大幫助。在謝英看來,紀錄片要需要勇於進行創新嘗試和市場探索,走入院線,走入市場,接受觀眾真正的檢驗。

總製片人陳久明回憶起拍攝這部作品時,印象最深的是,拍攝這部紀錄片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尋找起來相當困難。好在最終劇組突破重重困難,同時得到了以色列大使館及猶太人後裔們的大力支持,最終找到了極其珍貴的影像並剪輯到影片當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黃岸 莫斯其格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維宣 黃岸 莫斯其格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如約而至 大師後浪共競逐
    作為國內唯一具備紀錄片投融資、交易功能的國家級專業平臺,正值18芳華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下簡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如約而至,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首次向大眾免費開放,持續為國內外紀錄片業界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開幕影片:《生命的籤證》  從2003年至今,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走過18個年頭,在今年迎來了自己的成年禮。
  • 全國首個紀錄片產業園廣州開園!首部影片《辛巴奇遇記》亮相
    為讓優質紀錄片深入走進市民生活,在海珠區委宣傳部、海珠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海珠區設立了分會場,舉行「海珠數字影像周」活動,精選《棒!少年》、《生命的籤證》等十餘部海內外紀錄片佳作舉行影迷沙龍活動,邀請著名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行業專家與觀眾深入交流溝通,近距離感受紀錄片的魅力。
  • 廣州文交會|全國首個紀錄片產業園落戶海珠,豆園DOC.PARK開園
    據介紹,豆園DOC.PARK是國內首個紀錄片產業園,將助推廣州建設「紀錄片之城」。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豆園DOC.PARK將致力於聚攏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這一國際聚焦的平臺資源,立足內容,匯集一批影視、視頻相關企業和機構,在園區建立全球紀實作品版權交易平臺,促進中外紀實產業合拍,推動紀錄片出口,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窗口,並將相關服務延展至影視產業。
  • 金紅棉影展展映影片導演提前「劇透」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業已在紀錄片人和紀錄片愛好者的見證下走過18載。2020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廣大紀錄片人及紀錄片愛好者們以最誠摯的陪伴。今年,金紅棉影展將在廣州、深圳、佛山三座城市放映20部海內外優秀作品,邀請主創團隊分享創作故事與幕後花絮,以期為觀眾奉上精彩的視聽盛宴。
  • 出身農村的外交官,卻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挽救無數猶太人生命
    何曼禮沒想到她的父親竟拯救了這麼多的生命。1995年,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學者訪問德國時得知當時的猶太人如果沒有籤證是無法來到中國上海的,那麼是誰發放的籤證呢,經過他們考證之後發現正是時任駐奧總領事何鳳山,由此一段傳奇故事被後人發現。
  • 「追光者」講述:十年廣州燈光節 十段動人故事
    今夜,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海心沙舉辦「十年燈光節,十名追光者」廣州國際燈光節十周年故事會,城市夜景的建設者、有市民安全的保衛者、有城市客廳的美容師……十位親歷燈光節成長的見證者,分享他們與燈光節、與這座城市的故事。
  • 講述河南故事 紀錄片《盲猴》登陸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視角:盲猴生命凸顯自然生態 據了解,《盲猴》歷時3年完成,這部50分鐘的自然類紀錄片通過生動的故事、唯美的畫面、感人的細節真實記錄了一個雙目失明的小盲猴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艱難成長的故事。
  • 浦韞鴻用紀錄片講述平凡人的不平凡
    紀錄片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拍攝製作紀錄片,更是一個向內挖掘向外探索的過程。隨著對紀錄片的深入學習,她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世界有了更廣闊的認知。其實紀錄片就是她探尋這個世界的方式,它不只是一份事業,更是和她生命成長息息相關的。她對世界對人性的認知會投射到她的影片中,而影片中主角間對世界對人性的探索又會豐盈她的人生。她與她的影片互為表裡,彼此充盈。
  • 廣州臺出品《海上來客》榮獲金紅棉優秀系列紀錄片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成果發布會今天(16日)在廣州舉行,揭曉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以及中國故事提案大會「十佳方案」、「最具市場潛力紀錄片方案」名單。本次紀錄片節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角逐金紅棉,共38部影片入圍金紅棉優秀紀錄片終評環節,最後由評審團評出10個優勝名額以及組委會特別推薦的5部優秀紀錄片。另外,「最具市場潛力紀錄片方案」最終由《暴走風塵》獲得。
  • 《辛德勒的名單》:救一個人就是救了全世界的人性之美
    「這份名單代表著至善,這份名單就是生命,名單的外圍是一片可怕的深淵」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是世界影壇史上經典的電影,出自大導演史匹柏。感動了無數人的辛德勒,拯救了1100猶太人的辛德勒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 紀錄片匯聚 花城懂你
    昨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正式開幕。18年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參評參展數量由2003年的147部,增至2020年的3227部;從當初的一場學術研討會,變身為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名片,為國內唯一具備紀錄片投融資、交易功能的國家級專業平臺。
  • 紀實周報 | 中國VR紀錄片《我生命的60秒》入圍威尼斯,你的一分鐘...
    來源:新京報小編有話說:不少節展都受到疫情的影響與衝擊,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也在為年底與大家如約相見,不斷做出嘗試和努力~2.官宣!3.中國VR紀錄片《我生命的60秒》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義大利當地時間7月31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VR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成功入圍,成為全球首部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的疫情題材VR紀錄片。本屆電影節將於9月2日-12日舉行。
  • 廣州與巴黎上演花團錦簇 「雙城記」
    當地時間1月19日,「美美與共 幸福花城——2020廣州城市國際傳播系列推介活動」在法國巴黎啟動,向世界傳遞濃濃的中國年味和中法文化交往中的「廣州故事」。>東西方兩座城市以地標搭建起人文交流的橋梁在中法友好交流故事會上中法友好人士通過文藝表演、故事分享、互贈禮物等形式講述了廣州與巴黎、中國同法國在民間交往中的美好情誼巴黎香宮的粵菜廚師李森在現場分享了融入法國元素的新式粵菜
  • 《辛德勒的名單》,一部絕對值得看十遍以上的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講述的是二戰的故事,一個德國納粹的商人利用戰爭想要發財,在戰爭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大量僱傭猶太勞動力,為自己創造財富,但是在隨後的事情發展過程中,屠殺猶太人這種行為喚起了他自己本身的良知,最後的他選擇散盡家財以一己之力保住了1100名猶太人的性命。
  • 紀錄片立足抗疫第一現場:講述真實的故事 傳遞力量和希望
    面對突然而至的疫情,紀錄片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鏡頭聚焦抗疫,紀錄片人奔波在一線,從電視臺到流媒體,大量紀實影像真實呈現,講述中國戰疫故事,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傳遞了力量和希望。「第一時間」的現場紀錄紀錄片的天職在於紀錄,每當重大事件發生時,紀錄片總是在場。這是使命,也是責任。對於紀錄片來說,現場是神聖的,惟有現場才能傳遞真實的魅力。
  •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D20提名」評優單元入圍片單公布
    >獲獎與參展經歷2018 中國紀錄片學院獎(入圍)2017 廣州紀錄片節(入圍)2017 深圳青年影像節(提名)影片介紹這是一部行走式的紀錄片,講述三個紀錄片的外行,尋找、拍攝199名手藝人的故事。它只展現真誠,安安靜靜地和你講述一系列屬於中國自己的、溫暖的故事。從情感上,它甚至是一部主旋律紀錄片,但它放下以往紀錄片的高高在上,從個人情感切入,以極強的代入感,帶領觀眾體驗一次真誠的文化之旅。在前期拍攝中,本片沒有一絲擺拍及人為導演痕跡,完全沒有主流的「專業」架式。在後期講述角度上,本片大膽採用了風險最大的第二人稱。本片音樂由小河、鍾立風操刀,每一個音符都是原創。
  • 紀錄片人類本性(Human Nature),講述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故事
    紀錄片《Human Nature》告訴我們,21世紀最大的技術革命不是數字,而是生物。一個叫做CRISPR的技術突破,讓我們前所未有地控制了生命的基本組成部分。它為治癒疾病、重塑生物圈和規劃人類的孩子打開了大門。
  • 海南 光影如約丨開幕影片導演梅峰:《戀曲1980》是一首復古愛情...
    《戀曲1980》放映結束後,許多影迷久久不願離去,期待與影片主創見面。由梅峰執導,李現、春夏主演的電影《戀曲1980》,改編自於曉丹的小說《1980的情人》,講述在改革開放之初,面對巨大的時代推動和社會變革浪潮的洗禮,一群青年大學生的愛情故事。影片作為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放映前便受到眾多影迷關注。
  • 《辛德勒的名單》大揭秘:紅衣女孩的身份是什麼?她後來怎麼樣了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是一部總時長超過3個小時的黑白電影,整個電影籌備了10年之久,導演曾說過這部電影是由一個真人事件改編的故事。電影中主人公在二戰期間救下了1000多名猶太人,這群猶太人中有一位倖存者波德克.菲佛伯格,他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決定將辛德勒的事跡公布於眾。整部電影用的都是黑白紀錄片的方式,這種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突出故事的厚重感,在影片中有一位紅衣女孩,她成為了全片的亮點。在黑白影片中,穿著紅衣的她顯得格外的亮眼,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都在猜測這位紅衣女孩代表了什麼。
  • 辛德勒的名單:從色彩方面分析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是猶太導演史匹柏的作品,看了這部電影很多次,卻苦於自身能力不夠遲遲沒有動筆寫影評,於是想先從最簡單處著手,分析一下影片中關於色彩的運用。《辛德勒的名單》以蠟燭的點燃作為開場畫面,橙紅搖曳著的燭光在猶太人家庭的禱告歌聲中慢慢燃燒。隨著蠟燭燃燒殆盡,電影畫面完成了從彩色到黑白的轉變,最終只有燒紅了的燈芯向上飄出一縷灰白輕煙。至此,彩色象徵的希望破滅,電影完全進入黑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