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1674,36氪經授權發布。
今天傳來一份好消息。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工作成果的有效取得,娃娃們的開學時間也大部分確定了。(或許對於娃娃們來說不是啥好消息)
截至目前,已有30個省份公布了開學時間,此次公布的開學時間也主要以高三和初三年級為主,集中在3月底至4月初,其中北京的開學時間最晚,北京高三開學在4月27日,而初三則是在5月11日進行返校準備。
學校開學時間確定的背後,其實也釋放出了疫情發展態勢的積極信號,因為這正意味著全國範圍內的教育工作逐漸恢復正軌,大批師生得以返校也體現了疫情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的解除。那麼,學校開學日期確定了,是否也意味著電影院的開門日期也能夠提上日程了呢?
多地開學時間確定,師生返校在即,這無疑是個好消息。畢竟,作為人員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同時又是培育祖國花朵的重地,學校始終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監管最為嚴格的區域,而學校能夠恢復正常的教學生活,也正是在疫情局勢大幅好轉並穩定的前提下,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全國多地開學是疫情防控取得勝利的關鍵標誌。
根據上月底商務部的統計,超市商場等復工率已超90%,餐飲業復工率則達到80%,由此可以看到多類消費場所已經基本復工。同時伴隨著春暖花開、氣溫上升,在戶外的許多公共場所都可以看到人頭攢動,宜家家居恢復營業後甚至再現人山人海的盛世。國內疫情局勢更進一步明朗,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應該也是利好的。當然,只是「應該」。
自2020年原定春節檔盛世前國內影院紛紛閉門歇業以來,電影院的復工道路一波三折,在經歷了部分地區部分影院復工-公益復映片單和重映片單公布-電影院復工被上級部門叫停-更上級部門直接表示電影院等娛樂場所暫不復工之後,電影院及背後的從業人員也仿佛陷入無盡的等待。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級部門目前並不支持電影院等密閉式娛樂場所開業,同時中高考延期、學生開學時間比以往延後一至兩個月,未來6、7月無疑也將成為學生補考和考試的集中時間段,因而電影市場上的暑期檔消失,所以上半年電影院開業難度大。就算有情況穩定的地區有電影院開門,營業狀況也不樂觀。
同比北京來看,北京目前確定的開學時間為全國最晚,這也顯示了北京是全國疫情防控最為嚴格的地區,所以北京地區的電影院開門也或成為全國最晚,北京電影院不開門,對於全國影院復工也影響廣泛。
在疫情態勢持續好轉的情況下,或許7月能夠迎來大範圍的影院開業潮,國慶檔來臨前的7-9月將成為電影市場復甦的過渡期,當然在這個階段中也有可能出現觀影小高潮,而作為擁有7天假期的又一個重磅檔期,國慶檔或將出現今年影市的高峰。
當然,在全球電影市場陷入疫情危機、好萊塢停擺的背景下,國內電影院復工後將得不到更多好萊塢大片的助力,而主要依賴於國產電影。除了新片之外,倉庫片、重映片、批片等影片也將成為未來時期內補充市場的重要存在。在2020年上半年收入基本缺失的情況下,年度大盤可能突破300億都成問題了。
與此同時,在電影院繼續缺位的情況下,也不排除會有更多院線電影選擇網絡發行的情況,畢竟不是所有電影都等得起、所有影視公司都耗得起,「院轉網」背後起碼能夠實現資金迅速回籠,保本再說發展吧。假如未來五一檔電影院繼續閉門,在今年「五一」漫長的五天假期內,相信會有不少院線電影積極選擇網絡發行這條道路。
其實,電影院不開門也意味著整條電影產業鏈無法打通,因而資金也被迅速浪費掉,沒有了錢也就斷了從業人員的生計,沒有了人這個行業又何談復甦以及未來的發展。所以電影院不開門不僅僅是堵死了電影院的生路,也是整個電影行業的命脈。
電影院無法復工營業背後,是整個疫情局勢依然嚴峻。
目前,儘管國內疫情發展態勢已經進入後期,但全球依然處於疫情危險期,在歐美等國出現大規模爆發之後,亞非拉國家的疫情局勢也迅速告急,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成為新的疫情爆發中心,由此國內專家也對疫情未來進展提出了新的預估。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11日表示,根據目前的數學模型來統計,今年夏天不可能完全清除病毒,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會在11月份左右到來。與此同時,近幾日境外輸入病例又呈現上升趨勢,無疑也成為對於國內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威脅。而這些消息對於依然等待著復工信號的電影院來說,也都是壞消息。
在這次疫情危機當中,電影行業遭受了巨大衝擊,當然基本上各行各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正如許多旅行社紛紛倒閉一樣,電影院也成為這次疫情漩渦中受災最嚴重的一個行當,在有關媒體的報導中,截止2020年3月,全國共有2263家影院類企業註銷。
回看掙扎了兩個半月的電影院們,在危機之中電影院們也曾嘗試多次自救。在痛失春節檔這個最大收益來源後,許多影院先是開啟線上售賣飲料小吃等賣品活動,或者將這些庫存商品轉賣給商場,之後又與票務平臺合作以套餐形式打包出售電影票,在前陣子短暫的影院復工潮當中,甚至有影院進行免費放映活動,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回流。
但在高成本經營之下,種種自救行為也收效甚微,陸續傳來了影院裁員和轉售的消息,有從業者說自己所在的群裡有100多家影院等待出售卻無人回應,電影院的悽慘現狀可見一斑,在各個業內群內大家討論的話題也從「電影院何時開門」變成了「轉行要去做什麼」,在生計難題頻現的同時,其實有更嚴重的問題顯現,即從業人員的信心問題。
近幾日,拍sir也向一些影院負責人及員工進行了解,有的人表示無奈——「同樣是密閉空間的許多行業都已逐漸復工,為什麼單單只有影院遭受如此待遇,可悲」,也有人表達憂愁:「從業者就處在等死邊緣,像是判了無期」,還有人談及更深層次的思考:「最可怕的是,一旦習慣了沒有影城的日子,人們的消費方式也會跟著發生轉變」。在這些一線從業人員的心聲當中,透露著深深的焦慮與無望。
或許對於更多觀眾來說,電影只是他們繁忙生活當中一兩個小時的歡笑或痛苦,是一種獲取歡樂的產品、一種紓解情緒的方式以及一次與親朋好友的社交過程,但對於千千萬萬從業者來說,電影的意義更多。
在現代社會,電影更多時候都成為娛樂產品,電影院也因而成為娛樂場所,這無可厚非。但電影也從來都不只是娛樂項目,電影院也從來都不只是娛樂場所,那它們還是什麼呢?是構築起整個行業的重要基石,是維繫從業者生計的命脈,是許多人願意追逐一生的夢想,而以上這些,絕不是許多人口中所說的「可開可不開」「等等再開門」吧那麼隨便的存在。
而且,電影院能夠復工營業其意味深遠,因為只有產業鏈終端健康有序的運轉,才能使得整個行業恢復生機勃勃,不然電影院遍地哀鳴只會讓電影行業的人心繼續黯淡。
一位影院從業者說:「從業9年,現今基本等於無業游民!30多歲的年紀,要養家餬口的!真要轉行麼?彷徨......「
電影院啥時候覆工我們都在等待,但只希望,這樣想的人能不要增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