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俗稱溼疹,是一種以皮膚乾燥、反覆瘙癢和皮疹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這種惱人的疾病常見於兒童,7歲以下是最常見年齡組,它還與哮喘、花粉熱和食物過敏的風險增加有關。雖然現有療法可以幫助控制症狀,但它通常是昂貴的,並需要做到日常護理,而且普遍反映效果不是特別理想。
許多遺傳和環境因素都可能導致溼疹,科學家們正在了解更多關於皮膚微生物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學轉化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的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旨在改變皮膚微生物組的實驗性治療方法,可以安全地降低溼疹的嚴重程度,減少了類固醇的使用,提高了3歲以上兒童的生活質量,並且在治療停止後,這些改善持續了長達8個月。
這項實驗療法中含有活性的皮膚共生菌玫瑰單胞菌(Roseomonas)。最初,它們是從健康志願者身上分離出的,在精心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生長。在四個月的治療時間裡,臨床試驗的參與者或他們的護理人員定期將這種益生菌療法應用於受溼疹影響的皮膚區域。
NIAID所長福奇(Anthony S. Fauci)博士說:「溼疹會讓孩子們發癢、疼痛並分散注意力,對整個家庭來說也是非常有影響的。早期的發現已表明,R.黏膜療法可以幫助一些兒童減輕溼疹症狀和日常護理負擔。」
2016年,NIAID的研究人員曾報導,從健康志願者皮膚分離的R.黏膜改善了細胞和小鼠溼疹模型的結果。
在這些臨床前發現的基礎上,NIAID在NIH臨床中心開展了1/2期臨床試驗,以評估R.黏膜療法對溼疹患者的安全性和潛在益處。2018年報告的10名成年人和5名9至14歲兒童的中期結果表明,該療法是安全的,並能減輕溼疹的嚴重程度。從那以後,該試驗又招募了15名兒童,參與者共計20名患有輕度到重度溼疹的兒童,年齡從3歲到16歲不等。
R.黏膜的治療方案是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每周兩次治療;在第四個月隔天一次。兒童或他們的護理者將含有活的R.黏膜的糖水溶液噴灑到溼疹皮膚區域。在最初的15名參與研究的兒童中,活體R.黏膜的劑量逐月遞增。最後5名兒童在4個月內接受了相同劑量的治療。結果顯示,無論採用何種給藥策略,均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研究人員表示,參與研究的大多數兒童在接受R.黏膜治療後,皮膚和整體健康狀況都有了實質性的改善。令人鼓舞的是,治療細菌定植在了皮膚上,並在治療結束後繼續發揮有益作用。這些結果支持了一項更大規模的研究——通過與安慰劑的比較,進一步評估這種實驗性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名兒童中有17名在治療後溼疹嚴重程度改善超過50%。所有被治療的皮膚部位都有改善,包括內肘、內膝、手、軀幹和頸部。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皮膚屏障功能的增強,即密封水分和抵禦過敏原的能力。此外,大多數兒童需要較少的皮質類固醇來控制他們的溼疹,經歷較少的瘙癢症狀,並報告說在治療後生活質量得到改善。這些益處在治療結束後仍然存在,並且治療性的R.黏膜菌群在皮膚上停留了長達8個月。
NIAID的研究人員下一步開始將更全面地了解R.黏膜療法如何改善溼疹症狀。他們發現,經過治療的皮膚微生物多樣性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一種已知會加劇溼疹症狀的細菌)水平降低。
除了皮膚微生物組的失衡,溼疹患者的皮膚還缺乏某些油脂。通過對溼疹的細胞和動物模型進行實驗,NIAID的研究人員發現,從健康皮膚中分離出來的R.黏膜菌株產生的一組特定的脂質可以誘導皮膚修復過程,促進皮膚組織更新。研究參與者在使用R.黏膜治療後皮膚上的脂質水平增加。
局部應用玫瑰單胞菌黏膜與15例兒童特應性皮炎的臨床改善相關。這種改善可能與細菌產生脂質有關,這些細菌通過影響菸鹼樣乙醯膽鹼信號和鞭毛識別來影響TNFR2介導的上皮修復。
研究人員強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R.黏膜療法的機理,並探討遺傳或其他因素是否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參與者沒有從實驗治療中受益。
論文連結: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60/eaaz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