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喚醒哈爾濱這座城的,是凌晨三點,城市街頭星星點點出現的「螢光馬甲」,那是早班環衛工人上崗了。
此時,在南崗區大成街157號,一座小房的燈光準時亮起,如同寒冷冬夜的一簇火,那是為戶外勞動者服務的一個愛心站點。
一杯熱水一口熱飯,暖身又暖心
62歲的高雲峰,家住道外區濱江街。他會早起,步行20來分鐘,到榮市地區他所負責的片區清掃保潔。
這個冬天實在是太冷了,凌晨至寒,1月以來,幾乎都是零下30多攝氏度。一場輕薄的小雪,並沒有增加太多的工作量。但忙活完,高雲峰的棉服仍被汗溼的有些潮,帽子和眉毛也掛了厚厚一層白霜。
天光大亮,城市徹底甦醒,車水馬龍。按照慣例,他會來到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歇歇腳,喝口熱水,從儲物櫃裡取出暖幹的衣服替換一下。
1月8日,三九第一天,環衛工人在服務站點喝杯熱水曖身。
這處站點是2018年建起來的,最初是環衛系統在路邊的一座空置小房,南崗區總工會利用起來和環衛部門攜手共建戶外勞動者服務站,並添置了取暖設備、微波爐、熱水壺、空調、醫藥箱、工具箱、儲物櫃、桌椅、電視等設施。除了環衛工人,附近等公交的路人、公園的遊客和市民、接送孩子的家長、拉活的計程車司機、送貨的快遞小哥、執勤的交通警察,以及奔波在外的送餐員、園林綠化工、建築工、行政執法人員等等,都會過來喝口熱水,熱熱飯菜,上個廁所,給手機充個電,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短暫休整。
戶外勞動者可以在服務站熱飯菜,享受家的溫暖。
高雲峰告訴記者,榮市地區共有4支環衛小隊,200多名環衛工人,東大直街、燎原街、花園街、大成街,最繁華的路段都在他們的工作範圍,清掃任務十分繁重,「由於工作區域較為固定,戶外工作時間又長,最愁的就是找不到地兒上廁所。有了服務站,真解決了我們的一大難題。」
服務站的小藥箱。
環衛工人什麼時候上下班,服務站就什麼時候開關門。不忙的時候,高雲峰會和老夥計在這裡下下棋,看看電視,真正的「休閒」。附近理髮店的人,還會定期來站點為戶外勞動者免費理髮。工會組織也時常來給大家講安全知識,聊聊生活和工作上的事。
8年湧現1112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
在南崗區,類似大成街157號這樣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有81家,整個哈爾濱市共有1112家。
「我們也在按照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的需求在不斷摸索完善服務站的功能。」區總工會主席趙濱莉說,「因為這個站點是聯建,由環衛系統工會派專人管理,所以生命力比較強,知曉率利用率都很高。」
南崗區共有4000餘名環衛工人,81家站點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黃河路145號,也有一處戶外勞動者服務站,依託的則是順豐快遞網點建立起來的。順豐在哈爾濱市的142家網點,全部掛牌和工會組織聯建了戶外勞動者服務站。
「站點實實在在做到了服務共享,我們自己的快遞小哥能享受到啥服務,其他戶外勞動者一樣。」建設工會主席王海紅說。
早高峰結束,附近交警來站點泡碗方便麵當早餐。
正說著,在附近南直路和黃河路交叉口執勤的交警走進站點暖身。
交警金雷告訴記者:「衛生間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以前滿大街找不到,有時候會跑去超市,上崗前都不敢喝水,現在這附近出現的服務站點,實在是太方便了。」
金雷介紹,每天6時30分到崗,早高峰結束後,幾位交警和輔警會輪流來順豐站點吃碗冒著熱氣的方便麵當早飯。有時,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還會把熱水給送到崗上,為凍透的交警暖一暖。這種家常小事,在戶外勞動者看來,是極奢侈的享受。
哈爾濱市總工會副主席彭利介紹,2013年起,哈爾濱在全國率先啟動戶外職工愛心服務站點建設,切實解決戶外勞動者作業期間就餐、如廁、飲水、休息等難題。通過依託社會資源、創新管理模式,如今基本上實現了全市服務戶外勞動者全覆蓋,一定程度緩解了長期困擾戶外勞動者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
忙完工作,環衛工人在服務站休閒。
服務站的源起,是一家位於道裏區的「的哥食堂」。當時有感於計程車司機吃飯難很多人因此都坐了病,工會組織出面尋找愛心企業建立了一家針對這個群體的食堂,對戶外勞動者就餐實行折上折優惠。同步的,環衛愛心驛站也漸漸興起,供水、交管、交通部門紛紛加入密切配合予以扶持,陸續制定出臺政策。比如說,供水部門對服務站點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標準收費,減輕經營戶負擔;交管部門針對地處繁華街道停車難,為68家站點門前劃出250個停車位,拆除41處門前禁停標識;服務站點所在街道、社區提供衛生、秩序等服務。
整個社會共同出手,為戶外勞動者切實解決一系列難題。
2017年開始,各類服務站點統一命名為「工會愛心驛站」,並進行提檔升級,對經營和服務遇到問題的調整一批;對政府和市政城管部門所轄的環衛工人休息活動場所,符合條件的認定一批;與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建站願望且滿足服務站點條件的,聯建一批。自此,哈爾濱開始大規模為戶外勞動者提供遮風擋雨的港灣。
2019年,在與環衛、市政、城管、公安、銀行、商場、社區等共建站點基礎上,又與覆蓋面廣、店面規模完善的順豐快遞物流網點、蘇寧易購小店營業網點、哈藥集團所屬的人民同泰藥店網點共建工會服務站點。同時又投資新建75處「公交廁所」,緩解長期困擾公交司機的如廁難題。
工會戶外職工服務站點,成為這座城市最為溫暖的亮色。
啟動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工作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2732個,遍布13個市(地),服務戶外勞動者11.5萬人。
為將這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切實發揮精準服務功能,保障戶外職工身心健康,針對部分區域站點建設數量與布局選址不均衡、供需不平衡、管理不到位等問題,2020年末省總工會請東北林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專家組成課題組,經過紮實調研評估,進行站點建設五年規劃編制。
課題組負責人、東北林業大學教授裴玉龍介紹,規劃以全省主要城市發展規劃、城市道路網布局、戶外勞動者人數及工作任務、現有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數量和布局等為依據,按照時間節點,預計到2025年,完成新增站點243處,並對現有站點518處進行整改,84處予以撤銷。
省總工會相關人員付堯談到,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將遵循「六有」標準建設,即:有統一的標識名稱、有合理的站點布局、有健全的服務設施、有完善的服務功能、有規範的管理制度、有地圖可查。
服務站的廁所解決戶外職工如廁難題,熱水器可以讓戶外職工酷暑時節衝涼。
「我們正努力推動將新建站點的選址、土地劃批和水電管網等相關工作納入當地城市建設規劃中進行統籌,為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提供建築空間和建設條件,由工會組織負責為新建服務站點補充室內服務設施,確保站點建設有效推進。」
在管理方面,付堯談到,聚焦服務站點的運轉短板,各級工會組織將整章建制,建立服務站點建設運行、委託管理、考核評估、準入退出和設備更新等工作機制,實行「誰受益、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站點能夠安全有序運行。
服務站管理規定。
具體來說,在管理機制上可採用管理部門專人監管、委託聯建單位負責人、購買第三方管理服務等各類形式,明確主管領導和具體負責人,並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靈活制定管理方案。服務站點直接管理單位要制定日常管理規定、服務流程、安全須知等規章制度,並定期對轄區內站點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工作評價機制,對於服務站點建設、管理和運行中遇到工會組織無法解決的問題,提交當地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幫助解決,務求使戶外勞動者增加幸福感和獲得感。
(來源:文/攝 黑龍江日報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