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種植#我是好攝農夫,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讚留下你的評論。
什麼是火性?
蘭花種植需要花盆、植料,這些都是必備的工具。而我們在蘭花種植前,大多會建議對使用的工具進行一些處理,怎麼處理?各有各的方法,但處理的用意都是為了蘭花能生長得更好。
有很多使用陶土盆、紫砂盆種植蘭花的朋友常常問我,為什麼有些蘭友說這些花盆在種植前需要泡水一段時間?難道是想讓花盆吸足水分嗎?當然不是的,花盆是否吸足水分,與蘭花種植後的成活率沒有大關聯。之所以在種植前需要泡水(一般建議泡兩三天以上),其實是為了給花盆「去火性」。
這些東西都需要去火
不光這兩種花盆,包括塑料花盆也有這個必要。還有一些作為植料使用的硬性材料,比如碎磚粒、火燒石、還有一些朋友用鍋爐燒過的煤渣(我本人沒使用過),都需要泡水去除火性。那麼,什麼是火性?什麼材料才具備火性需要去除呢?
以前的農村人建房都是自己燒磚(好攝農夫就跟著大人做過),在磚塊燒制好出窯的時候,大人都會告誡我們:新出的磚塊火性大,搬磚時要戴手套,不然手的皮膚很快會被燒壞了。初生牛犢的人哪相信這些,明明已經冷卻的磚塊怎麼可能有「火性」呢?果不其然,不到半天工夫雙手的皮膚就像被火燒了一樣,又幹又疼。
後來又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磚、瓦、剛剛出窯的缸、罐等,都是有火性的,如果在搬運時徒手操作,雙手皮膚很快就會被「燒壞」。而同樣的東西經過雨淋以後,就不存在原先的那種火性了,這是為什麼呢?
化學用名就是「鹼性」
其實我們所說的「火性」就是鹼性,大火燒制的器具在剛剛出窯時鹼性很大,而我們的人體皮膚則是弱酸性的,長時間接觸鹼性物質,就會「燒壞」皮膚,這一點相信徒手搬過水泥的朋友應該最了解了,水泥是強鹼的物質,比磚瓦的火性大多了。
言歸正傳吧,蘭花的生長土壤必須是弱酸性的,在鹼性環境中蘭根必定不會生長,甚至很快就會枯死。所以我們無論是配製植料,還是營造養蘭環境時,都要求達到弱酸的標準(一般PH值在6.0---6.5左右)。
而紫砂花盆、陶土花盆、碎磚粒、火燒石這些東西,都是具有鹼性的,具體的PH值可能與製作用土、出窯時間都有關係。這些鹼性物質會在蘭花種植以後,慢慢地釋放出來。在本來就空間有限的花盆中,蘭根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鹼性物質,那麼就違背了蘭花的生長規律,蘭花生長自然就會出現問題。
如何處理?
上面說了,帶火性的東西在長時間淋雨以後,火性會慢慢消退,這是因為雨水會溶解這些鹼性物質,將它衝刷掉。說到這裡又可以提起蘭花的澆水了,蘭界有句俗話:澆則澆透。澆透水的本質除了可以讓蘭盆上下植料溼度基本一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衝刷植料中有可能析出的鹼性物質。這也是很多蘭友常說的:蘭花長期澆半截水,容易導致盆土鹼化。
蘭花用具去火性最好的做法當然是放在小溪中,讓流動的清水慢慢析出鹼性物質並衝走,但大多數蘭友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只能是用大盆浸泡了。浸泡時間一般以三天為好,期間可換水兩次以上,將析出的鹼性物質清洗乾淨。
總結:防止因為花盆、植料的火性燒蘭根,除了在種植前需要浸泡清水以外,種植以後的澆水也很重要,就是我們常說的澆水必須要透,達到清水從盆底流出為止。當然蘭花澆水最好是慢水澆透,因為澆水速度過快可能達不到衝鹼的目的。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局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