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另類創富
文章來源與網絡轉載
「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閒人去遛狗。」這一說,讓玩核桃添了不少雅致。文玩核桃是對形狀、特質進行優選加工後的一類有收藏價值的核桃。這便對核桃特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紋理深刻清晰,成對的文玩核桃要求紋理相似、大小接近、重量相當。湊成這完美的一對兒,需要花費不少挑選工夫。再加上能工巧匠的心思,物主的悉心盤玩,便顯得越發珍貴。這小小的文玩核桃背後到底有多少故事,其人文與商業價值背後又有多少玄機,不妨走近了去看個究竟。
王公貴族把玩核桃
普列漢諾夫在論及藝術的起源時,提到過一個觀點:「功利活動先於遊戲」。簡言之就是,藝術是有現實功用的。文玩核桃的起源也印證了這點。最先把玩核桃的人是為了健身。把玩核桃能延緩機體衰老,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風有很大作用。古代的文人士子,長期從事案頭工作,把玩核桃能起到舒筋活血之功效。但是當滿足了實際功用之後,人們便會對其藝術上的獨立價值有所訴求,這樣一來,核桃的作用由健身上升到了藝術把玩的地位,也就變成了「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古時稱「揉手核桃」,漢代以來就有了,在唐宋便流行開來,到明清成為一時風尚。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頭百姓,都樂在其中。一對盤玩得玲瓏剔透、光亮如鑑的核桃,實在不失為一種驕傲。
據傳明熹宗朱由校便是箇中高手,不僅擅長把玩,還能親自操刀,既是一個高級玩家,又是一個高明製作核桃的匠人。遂有野史笑載「玩核桃遺忘國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生性風流的乾隆皇帝,更不會錯過這一當時的風尚。擅長鑑賞把玩核桃,自是不消說,據載乾隆皇帝曾為這小小的文玩核桃賦詩,謂是:「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湧,何年是白頭?」這一首詩,其實點出了文玩核桃的兩個價值,一個是藝術價值,另一個則是實用價值。前一句指出在盤玩之中的享受自得,後一句則道出盤玩核桃於養生的功效。清末,玩賞核桃已是蔚然成風。京城中有傳言:「貝勒手上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可見核桃一直為王公貴族的掌中寶。
文玩核桃玩什麼
文玩核桃過去便是一種風尚,現今又流行開來,經過歷代人的把玩琢磨,也有了其自己的一套審美講究。歸結起來,便是「質、形、色、個」四字。所謂「質」,是質地細膩堅硬、聲音瓷實、手感沉、揉起來溫潤如玉,碰起來則如金石。「形」講究的是紋路和配對,所謂配成一對,並非渾然天成的,而是經過了後天的精挑細選,在紋路疏密、分布,寬度和厚度上都有講究。「色」指的是核桃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來的不同顏色,一般說來,盤玩久遠的通常呈現紅玉般通透。 「個」是指核桃的個頭。如何讓各自異性的核桃,相互映襯呼應地成為「天造地設」的一對兒,極為講究。
上面四字訣說的不過是挑選核桃的法門,然而挑到一對好核桃,只是一個開始。「盤」一字常見於對佛珠的把玩,這個字卻也是把玩核桃的稱謂。這「盤」字訣,是無論基礎入門玩家和高級玩家都得各自用心玩味和摸索的,這一過程的盤玩用心程度和呵護程度不一,也就導致了盤玩出來的核桃品相之差異。首先是手法,盤字訣的手法有揉、搓、捏、扎等。手法學會之後,還要理會盤玩的火候,比如盤玩的力度、強度等等。對於講究的玩家而言,是不會將核桃捏得咯咯作響的,聲音啁哳難聽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核桃的粗魯碰撞,會導致其紋路受損,甚至磨平。要把兩個核桃在手裡轉起來,還不能碰著,這可著實是一件考驗玩家盤玩手法的事。玩玉的人,曉得玉是要靠養。文玩核桃也如是,得供著、養著。手上的汗液、手油不一,盤玩出來的效果也就各異。盤玩之前得淨手,若不慎盤髒了,清洗也有講究。不能水一洗就隨便晾著了,得吸乾,還不能暴曬,得溫和地看護著。
文玩核桃的保養如此精細,所以對玩家的考驗也是不少的。但是即便繁複,也讓很多人收藏與盤玩熱情不減。打開網站搜索一下,會發現有不少文玩核桃的玩家交流的網站,專門的網站或者是百度貼吧。再一細細地看下去,玩家也如過去一樣,有專業收藏愛好者,也有普通玩家。「文人玩核桃」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人人都可以玩核桃,玩家一方面展現出自己盤玩的本事,二則是通過交流學習,更好地盤玩自己的寶貝。正因為有這樣廣闊的玩家群體,文玩核桃市場便一直有廣闊的市場和商機,不僅限於一時一地。
文玩核桃的貨源地
當前的文玩核桃市場需求不小,貨源地也頗為廣大。核桃的產地在我國分布廣泛,北至黑龍江,南達雲南、貴州,西至新疆,東至山東、遼寧,絕大部分地區都有核桃出產。但不是所有核桃都能做文玩核桃,文玩核桃資源是有限的。主要以華北、西北、東北及西南為主。這之中,又以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是傳統優良品種的產地。
文玩核桃的主產區是北京平谷,歷史悠久。其中原因有二,首先北京長久以來是文化中心,把玩和收藏文玩的風氣,較之其餘各地更濃,且文玩核桃最早也就流行於上層的達官顯貴們,因而主產區在北京是順理成章的。此外,平谷距離文玩核桃的產區天津也近,位居兩個主要產區之間,產量豐富,而又流通方便,自然得天獨厚。最著名的品種是老樹悶尖獅子頭和平谷的官帽。獅子頭通常皮質堅硬,紋路華美,肚大、底座大。門頭溝也是北京主要的核桃產地,優良品種非常之多,主要以獅子頭、虎頭等為主。產量不高。較之平谷悶尖,門頭溝的悶尖獅子頭更具觀賞性,色澤紅潤鮮亮,底座呈菊花狀。
薊縣是天津唯一的核桃產地,但是名品薈萃,精品迭出。薊縣的文玩核桃別具一格,外形粗獷,紋路清晰。以盤山公子帽為最優。
河北的文玩核桃資源市場也不容小覷,產地頗多,如淶水、承德、張家口,都是有名的文玩核桃產地。淶水的有識之士最早把握商機,因地制宜地發展文玩核桃產業。早早地形成了核桃生產聚集群,形成了以石亭鎮色樹村、婁村鄉南安莊、虎過莊、西安莊、太平莊、長安莊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文玩核桃種植基地。這樣的有序發展和盛大的生產規模,呈現出來的實力和發展潛力不容小覷。比起平谷、薊縣,淶水的種類更顯豐盛,擁有雞心、獅子頭、虎頭、公子帽、麥穗虎頭、白獅子頭、淶水公子帽等品種。張家口以野生山核桃眾多而著稱,這是一支潛力軍,然而交通不便,也給發展帶來了一定困境。其中以涿鹿縣南將石獅子頭著稱於文玩核桃界,這一品種的獅子頭,外形粗獷、紋路細膩,大扣底、菱形臍、四瓣嘴,近年來炒作火熱。
文化換財富
文玩核桃的持續火熱背後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文玩核桃歷史悠久,傳統綿長,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機制和評價體系,其次是已經形成一個廣泛的文玩核桃文化圈,故而價格也千差萬別。普通的,如入門級別的「楸子」,路邊攤上十元八元就能搞定,其中也不乏形狀好、紋路清晰的普通佳品。但是真正要玩的,門道可就多了。普通品種,普通價格,無非是賣個把玩、健身。其中,中端產品千元左右一對,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這樣的價位,挑選一對頗具文化品位的產品隨手把玩,也實屬合理。高級一點的品種價格從千元到上萬不等,在文玩核桃圈裡,45毫米以上的核桃稱得上高端核桃,價格近來數次翻倍上漲,品相好的異形核桃例如三稜、四稜、連體、鷹嘴兒的價格少則上萬,多則數十萬。
資本追求的無非是物以稀為貴。如前面所說,有的文玩核桃種類稀少,品相完美,把玩時間很長,有一種濃厚的文化沉澱,和別的文玩一樣,為稀有之物。賣出上萬的價位,也算不上匪夷所思。此外,文玩核桃與藝術的聯姻也讓它身價倍增,應該看到文玩核桃既是完全純天然培植的,又是經過人工加工長期把玩後形成的特有藝術品。文玩核桃的名家所出的名品對行情的影響也很大,就像書畫收藏一樣。最後,則是文玩核桃文化圈的普及推廣和種植核桃的農民與經銷商家的營銷策略。例如,「一書包錢換半口袋核桃,現金交易」,這樣的口號已經屢見不鮮。
脆弱的核桃發財夢
CCTV-7致富經就報導過文玩核桃的致富之路,來自河北省淶水縣的核桃種植戶李旺,就曾號稱一對核桃要賣七萬元。受到價格上漲的刺激淶水麻核桃的發祥地婁村滿族鄉,其種植規模、數量、種類位居全縣前列,全鄉共有種植戶2000戶,種植總數在70000株以上,接穗數250000左右,依照2009年的行情便是全鄉麻核桃收入可達3500萬元。
正因為文玩核桃的飆升行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殺入這個市場。小小的文玩核桃動輒牽扯到上億的資金浮沉,其威力不容小覷。但由此也引發了相應的擔心,人們會問:文玩核桃市場會不會重蹈普洱茶的覆轍,陷入從把玩到收藏、從收藏到投資、從投資到炒作、從炒作到破滅的循環?這種操心也並非空穴來風,「現在的核桃裡只能看見一個錢字,不管是賣核桃的還是買核桃的,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賭青皮,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博彩。」老收藏家們不得不黯然離場,將文玩核桃的藝術價值讓位於商家的利益。也有收藏專家提醒,核桃本身不具有很高的文化屬性,現在核桃收藏的很多門道其實都是核農和商家捏造出來的,在此基礎之上賣出的高價是很脆弱的。甚至於傳說中的一些極品、珍品核桃也有大量造假現象。這無疑給熱衷於文玩核桃生財之道的人敲了一個警鐘,這裡面存在的不可忽視的人為炒作還能讓文玩核桃的繁榮市場持續多久?
文玩核桃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考慮到它的地域性和特殊群體的需求,我們可以把它看作另類致富市場。如何跳出炒作和熱捧,開拓它的市場,發掘它的規模發展潛力,找到一條真正有利於文玩核桃的持續發展的道路,值得關心文玩核桃發展走向的投資者和收藏家深思。
----分享----
點擊右上角「...」標誌,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
查找公眾帳號:核桃老農文玩
或搜索微信號公眾號:hetaolaonong
查找微信名:核桃老農文玩
或搜索微信號:hetao08
----推薦----
掃碼添加微信公眾號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核桃老農」淘寶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