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恩達:AI寒冬不會再來,但一些公眾情緒需要糾正

2021-01-20 澎湃新聞

在普及線上課堂的過程中,吳恩達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世界上教過最多學生的人。即便是離開百度後自己開公司,他扮演的角色也多多少少帶著「老師」的色彩。

從斯坦福到谷歌再到百度,他學到了不同的東西。「希望我學到的東西也能幫到其他人。」9月18日,吳恩達(Andrew Ng)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道。

這位頂尖的華裔機器學習專家在身高上頗具優勢,幸而眼睛總是呈溫和的月牙狀,大大減弱了壓迫感。無論說英文還是中文,吳恩達都語聲輕柔。

吳恩達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接受澎湃新聞專訪 澎湃新聞記者 孫懿贇 圖

他1976年出生在英國倫敦,16歲時從新加坡著名的萊佛士書院畢業。在美國一路從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後,2002年,吳恩達進入史丹福大學工作,擔任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他開設的機器學習課程,創下了選課人數的火爆紀錄。

「AI人才缺口巨大,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填補。」這是吳恩達對人工智慧教育的基本判斷。他給出的解決方法是網絡課堂,並參與創始了著名的線上學習平臺coursera。而他本人的斯坦福機器學習課程在coursera上長期位列熱門榜單,六年多來註冊學生數以百萬計。

「AI老師,多多益善。我從斯坦福了解到一件事:即使斯坦福也沒有足夠的AI教授。」吳恩達說道。他希望中國的教育機構在培養AI人才的過程中,能更多地採取這種「翻轉課堂」的模式,將學習主動權轉交給學生。

吳恩達覺得,現在是大家上手AI的黃金時代。「不管是AI新人,還是AI老人,我都會說:放手向前吧!」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能明顯地感受到吳恩達與老師這個角色的契合。問答完第一個問題後,他特意停下來確認:「剛才我回答得挺長的,這個長度合適嗎,還是需要縮短一些?」

而在記者確認問答節奏沒問題之後,吳恩達幾乎把每個回答都控制在了這個長度附近,簡直讓人懷疑「小度之父」和「小度」一樣是個答題機器人。

他回答的節奏也猶如編好的程序,思考時間根據問題的常規程度有所差異,仿佛是在迅速檢索最接近的匹配項。但不管思考多久,一旦開始回答,吳恩達便不會停頓,保持溫和而穩定的語速敘說到底。

2011年,吳恩達進入谷歌大腦團隊。很多人當時對神經網絡技術新存疑慮,他便從語音和地圖這兩個較小的項目做起,逐漸證明了AI的賦能價值,然後才得以接觸廣告部門這樣的核心業務。2012年,吳恩達團隊訓練一個擁有10億多個突觸連接的神經網絡識別出了貓的圖像。這個瞬間將永久定格在深度學習的歷史上。

2014,吳恩達來到中國擔任百度的首席科學家,成為百度「All in AI」戰略的旗幟人物之一。2017年離職時,他給百度留下了千餘人的龐大AI團隊。

目前,吳恩達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創始的Landing.ai公司上,用他的親身經驗和專業化團隊幫助企業的AI轉型。「我相信,我可以讓更多偉大的公司變成偉大的AI公司。」他說。此外,他還成立了專注教育的deeplearning.ai、從事投資的AI fund,並擔任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的董事。這些名字裡都帶AI的企業,構成吳恩達的「AI宇宙」,互有支持和幫助。

儘管人工智慧歷史上曾經歷過幾次寒冬,吳恩達對眼下這一波AI熱潮十分樂觀。他評價道,AI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的引擎之一,商業落地建立在堅實的發展勢頭之上。

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和城市都還有很大的投入空間。「我覺得目前北京和矽谷有相對最成熟的AI生態,但也不是完全成熟。」他說道。比如,中國非常擅長取得市場上的創新,但在基礎研究上仍有不足。

天花亂墜的噱頭也是個問題。吳恩達覺得在狹義AI的蓬勃進展下,有些大眾情緒需要糾正,尤其是對通用AI、類人AI甚至危險AI、邪惡AI的過度宣傳。「坦白來講,我個人沒看到通用AI有很大進展,我希望有一天會有,但那可能是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後了。」

以下內容為專訪實錄,翻譯自英文:

即便是史丹福大學,也缺AI教授

澎湃新聞

:您長期從事AI教學,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教過最多學生的人。您在這個過程中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吳恩達

:教學的本質是讓別人、讓學生成功。有課的早上,我一醒來就只想著一件事:我要如何說、如何做才能幫助學生們成功?有時候我在中國、美國遇到教過的學生,得知他們聽過我的課之後,職業生涯出現了新變化、新紀錄、新提升,這很是鼓舞我。我也很感激數百萬學生的努力和時間。說到底,教不如學重要。

AI正在改變如此多的行業,AI人才缺口巨大,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填補。幸運的是,深度學習的興起讓AI變得前所未有地易上手。比如說,如果你想進入計算機視覺領域,現在比十年前容易多了,因為現在的算法簡單多了,也更依賴數據。 我想現在是人們進入AI的黃金時代。不過,現在網上好的課程內容還不是很多,這是個挑戰。正因如此,我才自豪地通過deeplearning.ai和coursera,為許多人提供在AI領域立業所需的教育。

澎湃新聞:誠如您所言,AI人才的缺口很大。最近中國教育部推出了一些項目,中國高校也陸續開設AI課程,甚至AI學院。您對此有何看法?

吳恩達:中國和中國高校在AI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投入令人激動。AI老師,多多益善。我從斯坦福了解到一件事:即使斯坦福也沒有足夠的AI教授。因此,我在斯坦福的深度學習課程是以「翻轉課堂」的形勢開展的。所謂翻轉課堂,指的是學生接受視頻教學,在家完成作業,再帶到教室討論。通過翻轉課堂,我在斯坦福一年能教授三次,而非一次深度學習課程。學生們的體驗也很好。我希望中國的教學機構也更多地採取這種模式。

無論AI新人還是AI老人,一句話:放手向前吧!

澎湃新聞

:您對剛剛進入大學選擇AI方向的學生們有何建議?

吳恩達

:不管是對正在學習AI的年輕學生,還是已經拿到文憑的人,我都會說,放手向前吧!AI的需求缺口很大,你們有很多機會去做有意義的事,改變行業,幫助傳統公司轉型,成立新的公司,等等等等。AI技術太年輕了,有價值的機會太多,因為實在找不到那麼多人去做。這種情況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此,不管是對AI新人,還是AI老人,我都要說,放手向前吧。現在有高校課程,也有cousera、deeplearning.ai、網易雲課堂這樣的線上課程,上手AI前所未有地容易。我希望每個人都這麼想。

澎湃新聞

:AI人才需要哪些素質?

吳恩達

:AI領域的成功需要勤奮和持續學習的能力。這是因為,AI技術仍在日新月異地發展。網絡課程能打下良好基礎,但也要堅持閱讀論文,跟上最新的研究進度。但我覺得網絡課程確實是打下AI良好基礎的最省時方法。另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利用網絡課程培訓員工,AI人才再多也不夠。我認為,企業應該更多地創造AI人才,而非僅僅聘用人才。有了線上的電子內容,CEO和首席學習官們就可以更方面、更高效地培養成千上萬的工程師。

斯坦福、谷歌、百度教會我不同的東西,希望我也能把這些教給別人

澎湃新聞

:您是斯坦福的老師,在谷歌、百度等大企業工作過,如今也有了自己的企業。其中哪一段經歷是最難忘的

吳恩達

:斯坦福、谷歌、百度……這些角色我都很喜歡。我很幸運地在不同的地方學到了不同的課程,希望我學到的課程也能幫到其他人。我來舉個例子。早期領導谷歌大腦的時候,神經網絡並不是一項廣泛被接受的技術,很多人心存疑慮。我的第一個客戶是谷歌的語音團隊,把這個項目做成了,我們團隊從中獲取了動力。現在很多CEO可以學習下這一點:你上手的第一個AI項目不一定得是最大、最重要、最吸金的。我們在語音團隊的成功吸引到了第二個客戶,谷歌地圖。在谷歌地圖也成功了之後,我才開始接觸廣告部門。因此,AI不一定要從最大的項目起步,更重要的是,用一兩個成功的項目來贏得信任和動力。我們現在的landing.ai也是這麼做的。

澎湃新聞

:美國的很多AI大牛都和產業界有緊密的聯繫,您覺得這種模式對AI的發展有何作用?

吳恩達

:AI的發展同時受到斯坦福等高校和企業推動,當然也有政府和研究機構的參與。這些角色都很重要。我覺得,現在AI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那些對學界和產業界都很熟悉的人是很重要的。快速的思想交流會幫助發展AI。研究人員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每個研究項目上都有五十個方向可以做、五十個點子可以嘗試。比如我們做語音識別的時候,可以改善準確率、延時或內存佔量、噪音識別等等,我們總是有那麼多點子,而且可能每一個都值得去做。因此,讓應用場景來推動研究,有時候能讓研究人員集中到若干個重要的方向。

澎湃新聞

:您百度離職後宣布了landing.ai、AI fund、deeplearning.ai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出發點是什麼?您昨天(9月17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也說,AI項目要避免和大企業競爭,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長處和特色?這些項目的長處和特色是什麼?

吳恩達

:我目前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landing.ai上,用AI幫助其他公司轉型,賦能產業。我相信我可以幫助更多偉大的公司成為偉大的AI企業。

我們的ai系列公司中,還有AI fund負責投資初創企業,而deeplearning.ai則是一個教育系統。我想要幫助儘可能多的人們進入AI,參與這項重要的事業。除此之外,我繼續擔任coursera的聯合主席和drive.ai的董事。我的團隊正在組建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AI企業可以互相幫助和支持。一些項目也會和中國企業產生互動。

AI會帶來失業,但新工作會更快地誕生

澎湃新聞

:landing.ai之前與中聯重科和富士康建立了合作。您覺得AI介入農業和製造業上能幫助解決哪些問題?又有哪些挑戰?

吳恩達

:landing.ai在製造業和農業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在認真地考慮醫療方向。公司在中、韓、日、德等國家都有合作。從全球來講,AI需求很大。如果你能接下一個傳統企業,把它變成好的AI企業,這能幫到很多人,也有望產生大量價值。但建立一個AI企業並不容易。

首先,要建立起AI團隊;其次,要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最後,還要把AI融合進公司的整體戰略。每一步都非常非常艱難。我們的夥伴企業已經很有價值了,我希望landing.ai的經驗和專業性能AI讓它們變得更有價值。坦白來講,我們團隊的BD(商業發展)部門比較小,但小小的BD部門就已經讓工程部門累死了,因為賦能需要做的工作實在太多了。

我覺得我在谷歌和百度做的事很有意義,幫助了企業,也幫到了很多人。我們喜歡和有遠見的管理層合作,接下一個已經很好的企業,轉型成一個很好的AI企業。這很難,通常需要強力而有遠見的CEO。但一旦找到了這樣的好夥伴,我們就能創造很多價值,幫助企業更有效率。

澎湃新聞

:很多人都擔心AI會造成失業,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您怎麼看?

吳恩達

:儘管AI正在很多行業創造巨大的價值,但自動化也會帶來一部分失業。幸運的是,我不認為人們會失去所有的工作,還有很多新的崗位要做。美國缺機械師,中國缺醫護人員,中美都缺教師。因此,不是說人們沒活幹了。一些工作消失了,另一些新的工作以更快的速度誕生了。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藥就是教育。我們有責任讓那些工作被AI替代的人們得到必要的教育,以找到新工作。我也看到越來越多國家承擔起這個責任,為被AI替代的工人們提供經濟和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以得到必要的教育,不斷找到有意義的工作。

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完全成熟的AI生態系統,北京和矽谷相對最好

澎湃新聞

:您與中國的聯繫相當密切。您怎麼看待中國的AI生態環境呢?

吳恩達

:中國的AI生態系統是比較先進的,但仍要學習很多。我認為中國非常擅長取得市場上的創新,但在基礎研究上還比不上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我希望,在繼續發展這些大企業的同時,中國會持續在教育上投入。

我發現中國有一點非常振奮:大家都樂意且渴望擁抱AI的賦能。我的Landing.ai在幫助企業AI轉型的過程中,遇到很多中國企業家想要比西方企業家更快地擁抱AI。這會推動中國的AI發展。

澎湃新聞

:您如何看待各國的AI布局?

吳恩達

:AI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得很快,但還沒有一個國家擁有成熟的AI生態系統。因此,各個國家都有很大的機會。我覺得目前北京和矽谷有相對最成熟的AI生態,但也不是完全成熟。在未來的五年內,應該會完善很多。今天的AI才剛剛起步,這意味著,各個國家和城市在教育、PPP和培訓上都有很大的投入空間,方能迎來AI的明天。

不會再來一次AI寒冬了,但大眾對AI的情緒需要得到糾正

澎湃新聞

:對於AI是否是真正的智能,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您對AI是怎麼定義的?通用AI何時可能出現?

吳恩達

:我們現在有兩種類型的AI,一種是狹義AI,這種AI能在一件事上做得特別好,比如自動駕駛、工廠裡的視頻監督、網際網路公司的網絡廣告。狹義AI改變了很多行業,正在創造非凡的價值。還有一種概念叫通用AI(GI),它或許未來能做一個人的所有事。我們在狹義AI領域看到了巨大的進展,但有個問題是,狹義AI和通用AI混為一談,有些人就會想,通用AI也有進展了。坦白來講,我個人沒看到通用AI有很大進展,我希望有一天會有,但那可能是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後了。AI很難預測,但我還是很樂觀的,我覺得狹義AI就能造福很多人了。

澎湃新聞

:AI發展歷史上有過幾次起落,您覺得眼下這一波熱潮可以持續嗎?是否有潛在的風險?

吳恩達

:AI領域有過幾次起落,也經歷過幾個寒冬,天花亂墜的宣傳遺落一地的失望。我覺得不會再來一次AI寒冬了。和之前不同的是,現在整個經濟基礎都非常支持AI。我親眼所見AI成為了經濟引擎,帶動巨額利潤。這反過來又吸引大量投資注入AI。我認為大企業也是個支持,它們對AI很有動力。實話說,現在比起半年前,有更多人在AI領域創造價值,半年前則比一年前更多。因此,現在的AI落地建立在非常堅實的發展勢頭上,這點不會改變。但我覺得現在有些過度宣傳通用AI,希望關於通用AI、類人AI甚至是危險AI、邪惡AI的大眾情緒能得到糾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明星創業者』吳恩達被曝明年啟動IPO,Coursera 2020...
    按照網際網路的商業邏輯,Courser在吸引大量用戶後,需要快速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Courser團隊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資格證書可使課程完成率大大提高。一般來講,有10%或更少的學生能夠完成免費課程,而可獲得證書或學位的付費課程的完成率則在40%至90%之間。與此同時,諸如密西根大學、麻省理工等頂級大學也希望通過在線平臺提供了一些完整的學位課程。
  • 吳恩達專訪:我的人工智慧科研之路
    近日,MIT的 AI 科學家 Lex Fridman 對吳恩達進行了專訪,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從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談到了初學者如何進入AI領域,並講解了他認為的最高效的「學習姿勢」是什麼樣的。高中的時候,我在辦公室做助理實習,期間做了很多複印(photocopy)的工作,當時我就想,如果能寫一些軟體來造一個機器人來讓一些工作自動化,那該多棒。從那時起,我的很多工作都圍繞著自動化這一主題展開,直達今天。我仍然以自動化為中心,甚至今天的機器學習在寫一些學習算法方面也非常出色。另外,我在Coursera上也嘗試了將自動化應用到校園教學上面。
  • 吳恩達教你如何讀論文:繪製進度表格,論文至少看三遍,還要問自己問題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吳恩達教你如何讀論文,高效了解新領域。就算是博士,也很難對所有的關鍵技術都參透了解。那麼如何有效了解一個新領域,是研究者們必備的一項技能。
  • 外光錐專訪 | 歌斐資產曾純:募資"寒冬"下選擇GP的三大新標準
    外光錐專訪 | 歌斐資產曾純:募資"寒冬"下選擇GP的三大新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8 16:58:41
  • 戴森「電動車計劃」破產,相關AI項目回歸吹風機吸塵器!
    不僅是特斯拉,中國發家的蔚來也是很好的例子,2016年成立至今,蔚來完成了多款電動汽車的設計製造等相關服務,至今已交付電動汽車過萬臺,但仍虧損了220億人民幣。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科技巨頭並未暫緩進軍汽車領域的步伐。讓巨頭們「有喜有憂」的電動車大蛋糕其實不止戴森,從蘋果到谷歌,各大科技巨頭對於電動車這個大蛋糕都垂涎已久,但進軍之路都不容易。
  • NIPS 2016精華大盤點丨吳恩達、LeCun等大師的論文、PPT都在這兒...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AI科技評論】,在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大神」,獲取PPT。吳恩達昨日在吳恩達教授在 NIPS 上發表演講:《利用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的基本要點(Nuts and Bolts of Building Applications using Deep Learning)》。
  • 孩子出現了消極情緒,家長不要感覺不重要,正確地糾正很有必要
    孩子一旦出現了消極情緒,家長不要感覺一切不重要,正確的糾正是特別有必要的,不妨大家好好來了解一下吧。害怕父母訓斥之所以你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出現消極的情緒,最大原因是平時父母特別喜歡訓斥孩子,導致孩子消極的思想過多,其實如果父母不訓斥,孩子可能會更開心地生活,我們平常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優秀一些,如果你總是選擇消極對待孩子,感覺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無形之中給孩子一些壓力,而且你通過訓斥的方式,來培養孩子是不太對的。
  • 你的負面情緒,會對哪一些人造成影響和傷害
    有一些女孩想自己也找一份工作來幫自己老公分擔,有一些呢希望生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來做賢妻良母。但生活往往不是那麼稱心如意的,會吵吵鬧鬧,影響了一個家庭的運轉。要想生活過得好男人就要有自己的事業,事業上有諸多的不順和坎坷也是一個男人最需要支持和安慰的時候,有時候加班到凌晨有上頓沒有下頓的,這時候最需要的來自自己老婆的關心,男人心是很容易滿足的,當然為了事業也會對家缺少了關注,忽視了家裡那背後默默陪伴你的她,這時候負面情緒就這樣的產生,矛盾源源不斷的發生在身旁,雙方的情緒或許是惡意的詆毀,或者是不文明的互罵,又或者是動手動腳毀壞東西來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 OpenAI發布新模型,吳恩達前來點讚
    Coursera 創始人、史丹福大學教授吳恩達就在社交媒體表示祝賀,還選出一則他認為「非常酷」的OpenAI文字生成圖像示例——由AI生成的藍色襯衫搭配黑色長褲圖像。吳恩達對OpenAI表示祝賀。據OpenAI介紹,DALL·E基於120億參數版本的GPT-3模型,使用文本-圖像對的數據集,能夠通過文字描述生成圖像。
  • 智東西晚報:吳恩達神秘AI項目揭曉 我國建首個火星模擬基地
    「智東西」晚報第714期2017.8.09 周三#今日要聞#1、吳恩達神秘新項目揭曉:深度學習教育課程吳恩達今日宣布 Deeplearning.ai
  • AI軟體商C3.ai掛牌首日飆120%
    Siebel本次創辦的C3.ai募集資金超過6.5億美元,IPO 8日定價在每股42美元,超越先前預估定價區間36~38美元。雖然IPO募集資金規模高達33.7億美元的美國餐飲外送服務商DoorDash Inc.,9日首度掛牌時吸引多數人目光,但C3.ai 9日仍以超過IPO定價一倍以上100美元開出,終場收在92.49美元,較IPO定價多出120.21%。
  • 2016 NIPS眾神降臨,蘋果破天荒要對外發布AI論文丨AI科技評論周刊
    他指出因為預測學習要求機器不僅能在沒有人類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同時能夠學習世界的預測模型。吳恩達發表演講吳恩達教授在 NIPS 上發表演講:《利用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的基本要點(Nuts and Bolts of Building Applications using Deep Learning)》。
  • 普通話的發音和難點音糾正的一些技巧
    千萬不能緊張,記住舌頭是不需要加力的。 一般朗讀或說話的時候就不需要那么正規,把舌頭卷翹起來,適當的把舌頭往前伸一下,使舌尖的背面可以碰到牙根後的肉,在這個位置也能發出翹舌音。 最後就是要多練習,開始可能很辛苦,但要記住翹舌音的要領,就是把舌頭卷翹到合適的位置,放鬆後發音,習慣成自然。 其實簡單地說就是舌尖上頂天平,嘴角上揚,微笑狀。
  • AI技術在算法、算力、數據上還有多大突破潛力?
    在智能世界革命進程中,2018年,AI再迎新巔峰。 AI摩爾定律一騎絕塵,GPU、TPU性能突飛猛進;膠囊網絡、深度森林理論持續創新;AI閱讀理解超越人類、無人車量產下線、AutoML問世,降低機器學習門檻。
  • 肖戰《博客天下》專訪內容被刊出,就在博客天下的公眾號
    肖戰《博客天下》專訪內容被刊出了,就「博客天下」微信公眾號。在5月13日,肖戰的《博客天下》專訪雜誌開始上線預售,專訪主題是【肖戰:學會與不同的聲音相處】。在面對網絡爭議,肖戰接受《博客天下》雜誌專訪,談到自己是如何看待這起事件,經歷了什麼樣的心理過程,以及公眾人物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等問題。他說:「我們應該學會與不同的聲音相處,也尊重每個人正當發言的權利。在成長時接受批評,在困境中釋放善意。」
  • 網紅記者再發預告:梅西將在專訪中公布未來計劃,以及談論退役!
    著名梅西支持者萊因克爾就下結論:這個紀錄以後永遠不會被打破。由於在客場,而且羅納爾多可能也太忙沒注意這個儀式,所以不像上一場梅西追平貝利紀錄時諾坎普在大屏幕投影了祝賀的相關畫面。放假前能贏球,對於梅西來說心情也是挺愉快的,特別是本賽季巴薩表現不理想。 這次貝利就沒有再發動態了,畢竟他老人家也是有身份的球王,幾天才被梅西追平的時候就發聲過,一次就算有誠意。
  • 寶寶總愛趴著睡,會不會導致窒息?什麼時候需要糾正孩子的睡姿
    很多寶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學會翻身以後,就會睡著睡著就變成趴著的姿勢,幫他翻過來就睡不踏實,經常聽說小寶寶趴著睡會導致窒息,所以很害怕寶寶趴著睡,那麼小寶寶的睡姿要不要糾正呢?1、趴著睡舒服小寶寶為什麼會喜歡趴著睡?
  • 求求你,別再糾正骨盆前傾了!
    一些人還會有一點旋轉的異常。但是錯誤的鍛鍊方法,只考慮了一種異常,自然只能糾正一部分,同時又造成了新問題。就像病人需要生理鹽水,你只給了鹽或者水,肯定不行啊。糾正不良體態是全身的、綜合的事情,整體分析、整體改善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人都有好幾個體態問題,但一個個拆開來改善,不可能會有好的效果。有也是局部,而且其它地方一定會出現新問題,還發現不了原因。
  • 提升公眾審美心智,我們該怎樣做?——專訪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
    近日他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無論藝術家還是媒體,都應當弘揚正能量,努力提升和引領人們的審美心智。 「音樂『正能量』的說法涉及非常複雜的音樂美學、哲學甚至社會學問題。」周海宏說,從音樂美學的角度分析看,音樂分為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
  • 對抗抑鬱症帶來的悲傷,治癒系AI心理醫生會有用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鈦媒體註: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谷洞察(ID:guigudiyixian),作者為Maggie Ma,鈦媒體經授權發布。在過去的2019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告別。(Woebot使用界面,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所屬原作者)在Woebot,用戶只需要註冊一個名字,就會出現一個活靈活現的機器人來詢問你的感受,例如「你今天覺得怎麼樣?你感覺精力充沛嗎?」這些對話能夠按照CBT療法的核心,幫助用戶應對和解讀正在發生的事件,關注於當下每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