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酒友一直在跟我說食用酒精不能喝,還強調他只喝純糧酒,問他平時都在那買酒,他說在某寶,我笑了。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白酒誤區誤導了,白酒市場上假酒、酒精酒的泛濫讓我們談勾兌顫抖害怕,因此今天寫下自己多年喝酒經驗走過的誤區,希望酒友們看完對自己選酒喝酒有所幫助。
一、好酒不口乾、不上頭?
喝好酒也會口乾,但好酒不上頭。好酒為什麼會口乾、但不上頭?首先須了解酒精作用的原理。
白酒進入人體以後,會刺激腎臟,加速腎臟的過濾作用,人更加容易上廁所。同時,當酒精溶於血液進入人體細胞後,會促使細胞內的水暫時滲透到細胞外部,導致體內儲存的部分水分被排洩到體外。因此會使人產生口渴的感覺,尤其是飲用過量的白酒後,更容易感到口渴。由於喝酒加快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和水分的流失,所以酒喝到一定的程度後必然會口乾。
喝酒到一定的程度也必然會有頭昏的反應,因為白酒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會使大腦供氧不足,會產生頭痛、頭暈的反應,這就是上頭。好酒最明顯的表現是喝多了意識還很清醒,不頭暈,不上頭,第二天還能早起,起床依舊精神抖擻。
二、發黃的酒才是好酒?
錯!黃與不黃,真不是決定酒質好壞的標準,只是陳年的老酒陳香略有泛黃,黃得出奇酒香還異常的你要小心了。
陳年白酒都會變黃嗎?發黃的酒都是好酒嗎?我肯定得告訴你米香型和清香型白酒放上一百年也不會變黃,只有醬香型陳年的白酒變黃略微明顯。發黃原理:白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發生複雜的酵解和多糖反應,酒中的某些物質會發生呈色反應,例如產生聯酮類物質等故而略顯微黃色。
變黃影響因素:原料、釀造工藝、儲存環境及儲存時間、及酒的香型都有緊密聯繫,經過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蒸餾的白酒都容易變黃,窖藏時間越長變黃概率越大。
如今很多人認為發黃的酒一定是好酒,為了迎合這部分消費者對酒色的需求,很多酒廠採用一些人為手段使白酒變黃,認為讓酒變黃挺簡單價焦糖色素就可以了,新入道的酒友們可要謹慎啦!
三、基酒(原漿酒)能不能喝?
很多人可能都分不清什麼是基酒什麼是原漿酒,先解釋什麼是原漿酒,原漿酒就是剛蒸餾取酒出來的原酒,這些酒未經處理也未經檢測;而基酒就是經過簡單處理達到符合入酒庫標準,檢測合格的酒。
很多人都說,原漿酒不能喝,其實,原漿酒是可以喝的。但是原漿酒不好喝,酒體很單一,剛剛釀出的原漿酒度數很高,最高可達到70餘度,需要經過檢測合格成為基酒後存放兩年左右方可飲用。儲存年份長的基酒都是酒廠的寶貝,在市場上價格也很高。
如今市場上原漿的概念炒得如火如荼,各種作假的行為早早的透支了人們對原漿酒的信任,實為可悲。以我們茅臺鎮為例,茅臺鎮原漿酒52°已經成為茅臺鎮爛大街「醬香酒的代名詞」當地人都不喝這種酒。
四、掛杯就是好酒?
這個問題就如同發黃的白酒就是好酒?答案很相似,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含量豐富酯類、高級醇、有機酸等等與酒精分子結合緊密使得酒精分子間張力更大,所以有掛杯現象。
新工藝釀造下,白酒造假技術頗多,酒友們牢記真經:好酒一般掛杯不錯,掛杯的不一定就是好酒!
五、食用酒精勾兌的酒能不能喝?
能喝,雖然喝不死人,但你懂的。
食用酒精不同於工業酒精,工業酒精俗稱甲醇,其飲用危害家喻戶曉,輕則雙目失明,重則喝酒喪命。很多聽到適應酒精都驚心膽顫於是食用酒精也成了工業酒精的替罪羊。
其實國家是允許使用食用酒精勾兌酒的,食用酒精勾兌已經成了白酒界公開的秘密,在勾兌的過程中商家為了達到某種效果必然使用各類添加劑,勾兌的技術不成熟以及勾兌參假量的問題致使勾兌酒市場魚龍混雜。
純糧酒一定比食用酒精勾兌酒貴,品質好!
自然的純糧酒純天然不含添加劑,釀造工藝複雜味道香醇濃厚飲用後不口乾不上頭,物美價廉質量上乘;食用酒精勾兌酒本身質量堪憂,甚至有些酒中的香味都是假的。陸志經營酒也喜歡喝酒,其實喝酒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小酒怡情,只有在小酌微醺的狀態,才能感受到酒的美妙,喜歡喝酒的你有機會不妨找小陸一起品酒。
白酒有很多誤區,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被誤導多年呢?
以酒會友,喜逢佳釀,本文作者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