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思文 羅醫生健康說
本文編輯:Daisy
劉女士,59歲,因「腹部疼痛1個月」就診,一個月前出現了肚子的右上方疼痛,疼痛並不是很明顯。
自己又經常不吃早餐,以為是老胃病又犯了,就吃了些胃藥,但是並沒有好轉,還越來越嚴重了,檢查發現卻是膽囊結石並惡變——膽囊癌!
圖片來源於網絡
膽囊結石惡變引起膽囊癌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一個長期慢性發展的結果。
事實上劉女士在病情加重前自己就發現有過長期慢性的肚子不舒服。
按她的回憶,保守估計也有10年了,這10年間,出現過很多次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遺憾的是並沒有接受規範的治療。
膽囊結石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相關,50%~95%膽囊癌患者合併膽囊結石。
由於膽囊疾病發作的不典型,很容易延誤診斷和治療。
肚子痛在很多人的看來,可能是胃病,吃點胃藥試試。但是很多症狀較輕微的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沒有專業醫學知識就很容易跟胃病混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什麼是膽囊結石惡變
膽囊結石雖然是良性疾病,但如果長期的慢性炎症或者合併膽囊息肉就容易出院惡變。
不僅膽囊結石會這樣,膽管結石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慢性炎症也一樣。
炎症的出現,是需要細胞的再生和修復的,如果長期的慢性炎症,身體就會不停的修復。
只有保證每一次的修復都正常才能不出問題,就像工廠一樣,不管怎樣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都會出現劣質產品。
從而引起黏膜上皮的增生或者不典型增生,如果到了重度不典型增生則引發癌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吃早餐會引起胃痛,但膽囊結石跟不吃早餐也有很重要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在不吃東西的時候膽汁去儲存在膽囊中的,需要消化的時候再由膽囊排出。
空腹會使膽汁分泌減少,而且膽汁的成分也發生變化,膽汁中膽酸的含量減少,而膽固醇的含量不變,因此形成一種相對高膽固醇的膽汁。
如果長期空腹過久,可使膽固醇在膽汁中沉積形成結石,此外空腹時膽囊沒有排空,長時間膽汁在膽囊內淤積也是結石的一個因素。
所以改掉不吃早餐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吃早餐、肚子疼很多人往往會想到是胃病,對於胃病,很多人也認為是治不好的。
通常自己調理,十年八年的不舒服也不去醫院檢查,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
膽囊結石可以引起膽囊癌嗎
膽囊結石是否可引起膽囊癌?它們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是膽囊結石病人及其家屬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膽囊結石對膽管的長期刺激,可引起膽管壁黏膜的炎性改變,乃至黏膜細胞不典型增生。
因此,一般認為膽管結石可能與膽管癌有一定關係。只不過是由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癌,還是膽囊癌在其發展過程中並發了膽囊膽石,還是一個尚有爭議的問題。
有許多膽管結石的病人,儘管病程很長,並沒有演變成膽管癌。
所以,患有膽囊結石的病人也不必過分緊張,當然,也不能忽視癌變的可能,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懷疑自己有膽囊結石應該做哪些檢查
如有右上腹部的疼痛,並向右肩部放射,伴有發熱等要警惕有膽囊炎、膽囊結石,切莫自己亂用藥物,以免耽誤治療。
B超檢查對膽石症膽囊炎的診斷符合率較高,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膽道系統疾病的診斷,並列為首選的檢查方法。
B超有方便,快速,準確,無損傷,無痛苦的優點,可以迅速獲取結果,而且價格也不貴,沒有放射性,對孕婦也是非常安全的。
如果懷疑自己有膽囊結石,可以去醫院檢查個B超,至於是否需要CT等檢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懷疑自己有「胃病」怎麼辦
所謂的「胃病」,範圍太廣了,可以是肚子不舒服,或者胃不舒服,至於引起不舒服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常見的有胃炎、胃潰瘍等。如果有反酸(吐酸水)、噯氣、上服飽脹等要考慮是不是胃出現了問題,除了規律飲食、改掉不良飲食習慣以外,或許需要尋求消化內科醫生的幫助。
他們有專業的技術能為我們辨別到底是不是胃的問題,是否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和相關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發現膽囊結石已惡變
形成了膽囊癌,改怎麼治療
手術治療是膽囊癌患者能夠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的方法也很多,具體的手術方式需要根據腫瘤的分期,腫瘤很早期時可以單純把膽囊切除就達到根治。
如果稍晚期,或許就要把部分的肝臟、胰腺、十二指腸都切除。
膽囊癌是惡性程度很高的一種惡性腫瘤,預後很差,國內權威數據顯示,手術後能存活超過5年的僅為5%~20%。
對於懷疑的病例,應該儘早手術,儘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長腿醫生並不聯繫用中藥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怎樣預防膽囊結石惡變
膽囊結石的大小、膽囊炎發作的年齡、膽囊息肉的類型和大小等和膽囊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會惡變,也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需要手術治療。部分膽囊息肉具有明顯惡變的趨勢,膽囊結石合併有膽囊息肉應考慮把膽囊切除。
如果檢查發現膽囊有問題,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不要盲目的把膽囊切除,畢竟很多都只需要定期複查B超,如果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再決定要不要把它切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像劉女士這樣自以為是、自己診斷、自己用藥治療從而耽誤治療的病例還很多很多,他們並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道聽途說、自以為是成了她們「診斷」的關鍵。
或許她們並不知道胃在哪裡,膽囊又在哪裡。在面對很多發病隱匿、症狀不典型的疾病,往往會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主編-
外科醫生,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科協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會員,在多個新媒體平臺發布多篇健康科普作品,認證知名健康博主,微博金V博主、「青雲計劃獲獎者」、「健康真相官」。單條健康科普微博閱讀626萬,全網作品閱讀量超億次。
原標題:《痛心!一女子誤以為是胃病耽誤了10年,結果卻是膽囊結石已惡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