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胃病拖了10年,結果卻是膽囊結石已惡變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羅思文 羅醫生健康說

本文編輯:Daisy

劉女士,59歲,因「腹部疼痛1個月」就診,一個月前出現了肚子的右上方疼痛,疼痛並不是很明顯。

自己又經常不吃早餐,以為是老胃病又犯了,就吃了些胃藥,但是並沒有好轉,還越來越嚴重了,檢查發現卻是膽囊結石並惡變——膽囊癌!

圖片來源於網絡

膽囊結石惡變引起膽囊癌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一個長期慢性發展的結果。

事實上劉女士在病情加重前自己就發現有過長期慢性的肚子不舒服。

按她的回憶,保守估計也有10年了,這10年間,出現過很多次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遺憾的是並沒有接受規範的治療。

膽囊結石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相關,50%~95%膽囊癌患者合併膽囊結石。

由於膽囊疾病發作的不典型,很容易延誤診斷和治療。

肚子痛在很多人的看來,可能是胃病,吃點胃藥試試。但是很多症狀較輕微的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沒有專業醫學知識就很容易跟胃病混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什麼是膽囊結石惡變

膽囊結石雖然是良性疾病,但如果長期的慢性炎症或者合併膽囊息肉就容易出院惡變。

不僅膽囊結石會這樣,膽管結石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慢性炎症也一樣。

炎症的出現,是需要細胞的再生和修復的,如果長期的慢性炎症,身體就會不停的修復。

只有保證每一次的修復都正常才能不出問題,就像工廠一樣,不管怎樣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都會出現劣質產品。

從而引起黏膜上皮的增生或者不典型增生,如果到了重度不典型增生則引發癌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吃早餐會引起胃痛,但膽囊結石跟不吃早餐也有很重要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在不吃東西的時候膽汁去儲存在膽囊中的,需要消化的時候再由膽囊排出。

空腹會使膽汁分泌減少,而且膽汁的成分也發生變化,膽汁中膽酸的含量減少,而膽固醇的含量不變,因此形成一種相對高膽固醇的膽汁。

如果長期空腹過久,可使膽固醇在膽汁中沉積形成結石,此外空腹時膽囊沒有排空,長時間膽汁在膽囊內淤積也是結石的一個因素。

所以改掉不吃早餐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吃早餐、肚子疼很多人往往會想到是胃病,對於胃病,很多人也認為是治不好的。

通常自己調理,十年八年的不舒服也不去醫院檢查,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

膽囊結石可以引起膽囊癌嗎

膽囊結石是否可引起膽囊癌?它們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是膽囊結石病人及其家屬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膽囊結石對膽管的長期刺激,可引起膽管壁黏膜的炎性改變,乃至黏膜細胞不典型增生。

因此,一般認為膽管結石可能與膽管癌有一定關係。只不過是由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癌,還是膽囊癌在其發展過程中並發了膽囊膽石,還是一個尚有爭議的問題。

有許多膽管結石的病人,儘管病程很長,並沒有演變成膽管癌。

所以,患有膽囊結石的病人也不必過分緊張,當然,也不能忽視癌變的可能,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懷疑自己有膽囊結石應該做哪些檢查

如有右上腹部的疼痛,並向右肩部放射,伴有發熱等要警惕有膽囊炎、膽囊結石,切莫自己亂用藥物,以免耽誤治療。

B超檢查對膽石症膽囊炎的診斷符合率較高,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膽道系統疾病的診斷,並列為首選的檢查方法。

B超有方便,快速,準確,無損傷,無痛苦的優點,可以迅速獲取結果,而且價格也不貴,沒有放射性,對孕婦也是非常安全的。

如果懷疑自己有膽囊結石,可以去醫院檢查個B超,至於是否需要CT等檢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懷疑自己有「胃病」怎麼辦

所謂的「胃病」,範圍太廣了,可以是肚子不舒服,或者胃不舒服,至於引起不舒服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常見的有胃炎、胃潰瘍等。如果有反酸(吐酸水)、噯氣、上服飽脹等要考慮是不是胃出現了問題,除了規律飲食、改掉不良飲食習慣以外,或許需要尋求消化內科醫生的幫助。

他們有專業的技術能為我們辨別到底是不是胃的問題,是否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和相關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發現膽囊結石已惡變

形成了膽囊癌,改怎麼治療

手術治療是膽囊癌患者能夠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的方法也很多,具體的手術方式需要根據腫瘤的分期,腫瘤很早期時可以單純把膽囊切除就達到根治。

如果稍晚期,或許就要把部分的肝臟、胰腺、十二指腸都切除。

膽囊癌是惡性程度很高的一種惡性腫瘤,預後很差,國內權威數據顯示,手術後能存活超過5年的僅為5%~20%。

對於懷疑的病例,應該儘早手術,儘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長腿醫生並不聯繫用中藥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怎樣預防膽囊結石惡變

膽囊結石的大小、膽囊炎發作的年齡、膽囊息肉的類型和大小等和膽囊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會惡變,也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需要手術治療。部分膽囊息肉具有明顯惡變的趨勢,膽囊結石合併有膽囊息肉應考慮把膽囊切除。

如果檢查發現膽囊有問題,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不要盲目的把膽囊切除,畢竟很多都只需要定期複查B超,如果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再決定要不要把它切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像劉女士這樣自以為是、自己診斷、自己用藥治療從而耽誤治療的病例還很多很多,他們並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道聽途說、自以為是成了她們「診斷」的關鍵。

或許她們並不知道胃在哪裡,膽囊又在哪裡。在面對很多發病隱匿、症狀不典型的疾病,往往會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主編-

外科醫生,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科協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會員,在多個新媒體平臺發布多篇健康科普作品,認證知名健康博主,微博金V博主、「青雲計劃獲獎者」、「健康真相官」。單條健康科普微博閱讀626萬,全網作品閱讀量超億次。

原標題:《痛心!一女子誤以為是胃病耽誤了10年,結果卻是膽囊結石已惡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膽囊結石和息肉會癌變嗎?哪些情況需要手術?醫生終於講實話了
    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的患者很多,但是你見過幾個膽囊癌的患者呢。膽囊癌的發病率很低,根據國內報導,膽囊癌僅佔所有癌總數的1%左右。所以,大家不必驚慌,膽囊息肉和結石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膽囊息肉和結石惡變都會有一定條件的,如果懷疑癌變,就需要手術切除。我們分別來看看,哪些情況需要手術。
  • 男子因害怕手朮忽視膽囊結石給的「信號」 結果結石掉入膽總管
    紅網時刻10月14日訊(通訊員 鍾靚)長沙的吳先生早在2017年便查出膽囊結石,但卻因害怕手術一直沒處理。今年7月份開始,結石反覆疼痛,每次吳先生都輸液處理。直到9月腹痛劇烈嘔吐不止,檢查才知結石已掉至膽總管。仍害怕手術的他,在家人的多番勸說下來到長沙京石結石醫院就診,經微創手術順利取出了膽總管中的多髮結石,但膽囊卻已失去功能,最終遺憾切膽。
  • 無症狀膽囊結石,到底要不要手術?
    我有膽囊結石,但長期沒有症狀,需要手術嗎?從醫幾十年,不計其數的患者問過我這個問題;這恐怕也是中國1億膽囊結石患者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是讓無數醫生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終極之問」。
  • 30年從不吃葷,每天青菜加白米飯,竟患膽囊結石遺憾切膽
    本以為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食習慣,可沒想到竟因此患上膽囊結石。因忽視病情而耽誤了多年,近期趕到長沙京石結石醫院就診,卻發現膽囊已萎縮,只能遺憾切膽。小蔡從小就有素食習慣,在生活中執行得很徹底,平時一點葷腥都不沾。在讀書時,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因為學習緊張,沒有吃過早餐。
  • 膽囊結石膽囊炎不及時手術的後果,拖病拖出大問題!
    在臨床工作中,單純膽囊結石患者,結石小數量少,膽囊壁薄光滑,身體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話,是可以不手術繼續觀察的,但如果膽結石經常出現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手術。但很多人往往抱有僥倖心理,雖然膽囊結石併發症不一定發生,但一旦發生,就得不償失,甚至危及生命。
  • 如何預防膽囊結石,掌握這五個字就夠了
    既往膽結石危險因素的研究顯示:高熱量和高脂肪的攝入,能夠增加膽結石的發病率;反之減少則其發生。所以根據以上原理推薦「五個一」預防措施,即一控、一定、一動、一高、一低的原則。肥胖患者體內膽固醇過高,膽汁中膽固醇也處於處過飽和狀態,易形成膽固醇性結晶。
  • 胃病都是拖出來的!發現這4個症狀,小心了,可能胃已壞
    研究表明,有80%的胃癌早期都是可以預防的,就算是最嚴重的的胃癌也大多是拖出來的。而造成胃病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方法,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是呼氣實驗、胃鏡檢查、驗血和糞便檢查。
  • 癌症是拖出來的?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抗,拖久了後果或會很嚴重
    很多癌症跟一些常見的小病有一定的聯繫,若不重視小病,拖久了可能就會增加癌變風險,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扛,拖久了後果或會跟嚴重,要重視,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02胃炎所謂十人九胃,現在得胃病的人大有人在,無論男女老少,但若不當回事每次胃疼時就吃點胃藥
  • 用這種方法治膽囊結石,女子不僅膽囊沒了、還差點引發性命危機
    劉女士體內取出的結石女子陷入診療誤區,再三拖延引發結石危機劉女士今年35歲,2018年她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到附近診所艾灸後好轉。2019年6月再次出現腹痛,劉女士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患有膽囊結石,開了些藥便回家了。
  • 發現膽囊結石怎麼辦?
    術前仔細研究CT片,制定詳細手術計劃膽結石分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這裡我們所說的是膽囊結石。膽管的結石比較特殊,我以後另外說明。膽囊結石是一種普外科常見疾病,需要找普外科或者肝膽外科大夫就診。但是並非所有膽囊結石都必須手術切除。
  • 胃不舒服十來天,以為是「老胃病」犯了,胃鏡查出胃癌!
    2020年11月19號,我們為一位56歲的男性患者做了胃鏡檢查,結果讓他後悔莫及。 胃癌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一些良性疾病,如不加以控制,有惡變的潛質,我們叫它「癌前疾病」: 1、胃潰瘍 有數據統計 1%~5%的胃潰瘍患者可發生癌變;尤其是遷延不愈,經常復發的胃潰瘍。於先生應該就屬於這一類。
  • 胃病檢查不能拖,一粒磁控膠囊胃鏡「妥」了
    「拖了一年多,這段時間實在是疼得受不了,就來做檢查了」他表示:「我來之前打聽過珠江醫院能做這個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不需要麻醉、不需要插管,而且還不用做核酸檢測,輕鬆好多,所以就來了。」受檢者接受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是通過兩個房間完成。
  • 患膽囊結石不能吃什麼呢
    飲食不規律,飲食不健康等,就可能會出現膽囊結石,所以膽囊結石患者必須注意飲食,否則加重病情,那麼,患膽囊結石不能吃什麼呢?圍繞結石的誘因,一般我們指導患者,儘量不吃或者少吃油膩和油炸食品,儘量吃一些高蛋白食物以及一些蔬菜,清淡為主。
  • 膽囊結石可誘發癌症,不痛也危險!改變飲食壞習慣,降低結石風險
    3不疼不代表沒有長膽囊結石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認為所有膽囊結石都有症狀。一般來說結石在膽囊或者膽管中造成卡頓才會引發絞痛症狀,而有部分膽囊結石它恰恰是沒有任何症狀的,病人也沒有感覺,卻有致癌的隱患。膽囊結石比較高發,除了老年人,身邊的年輕人也有膽囊結石的問題,那什麼樣的膽囊結石會誘發膽囊癌呢?
  • 胃病惡化多數是「拖」出來的?這5個明顯標誌,或是求救信號
    導語:很多癌症患者在病情已經很嚴重的時候才會注意到身體的變化,這時候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已經為時已晚了。很多癌症到了晚期是無法被治癒的。癌症出現的時候,有效變化會反應在身體上,平時需要多多關注下自己的身體變化,有異樣的時候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 短短一個月膽囊因結石拖沒了 男子悔之晚矣
    近日,衡陽的陳先生患膽囊結石在長沙京石結石醫院就診,因膽囊已萎縮不得不切除了膽囊。術後陳先生一直悔恨,稱如果第一次來醫院的時候,聽了醫生的話立馬手術,可能也不會發生切膽的後果了。陳先生回憶,大約八年前開始,就時常腹脹腹痛,而且每次都是凌晨一兩點發作,不多久又會自己好轉。他自以為是晚上吃東西不消化,此後格外注意飲食,但仍時常發作。
  • 有病別拖!寧波女子腹部脹痛10多年,原來是它在作怪
    汪女士家住鄞州,10多年前,開始時不時出現上腹部陣發性脹痛,「每次痛的時候休息一會就沒事了,去當地衛生院做了個B超,檢查出膽囊結石、膽囊炎,醫生建議我手術治療,我想著症狀不明顯,就沒去治療。」直到幾天前,上腹痛的症狀明顯加重,她這才著了急,趕緊到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就診。
  • 手上長出2種斑點,怕是胃病「來訪」,再拖胃病早晚會癌變
    日常養胃護胃,生活中需要堅持要做好這3件事1、多喝1水食物是引發胃病的因素,也是調節胃活力的好幫手,和藥物相比食物來得更加溫和,副作用小,所以大家可以按照醫書《草本經》記載的食療配方繡球菌粉,可以試試。
  • 體檢「意外」發現膽囊結石,到底切還是不切?
    儘管膽囊結石是非腫瘤性疾病,但同樣可以出現致命的行為,所以還是要堅持「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的原則。膽結石若長期不治療,極易感染誘發炎症,如急慢性膽囊炎、膽管炎等,進而甚至引發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