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隨著銀杏一天天變得金燦燦,北京迎來了它最美的樣子。當然,和金黃色的銀杏一起走來的,還有就在眼前的雙十一!
今年的雙十一與往常不太一樣,因為,某寶今年把它拆分成了兩段。也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趕上第一波呢?有沒有在剁手買衣服、鞋、精華、乳液、粉底液、貓糧……的時候順便想起……買幾本書看看呢?
圖書千千萬萬、浩如煙海,要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確實容易迷失在書的海洋裡。所以,小北今天要推薦一個古老卻實用的辦法——看銷量買書。
看銷量買可不是盲目跟風噢,一本書如果有如此高的追捧熱度,就算其中有營銷的因素在,它自身肯定有值得一讀的獨特之處,畢竟會讀書的人都不傻嘛。
小北特地整理了我們賣得最好的27本書,以供大家參考。你問它們為什麼能夠脫穎而出?
《全球通史》是各大暢銷榜和推薦書單的常客。它從人類文明的起源講到21世紀的全球化,對人類歷史做出了精闢的高度概括,是入門世界歷史的經典著作。讀這本書不只是了解過去,更是了解現在和將來。
《極速車王》是本年度的暢銷新秀。它是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佳作《極速車王》故事原型,全景還原了「福特徵戰勒芒」的經典營銷案例。不同凡響的故事加上出眾的文筆,就等於大眾對它的喜愛。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出版七十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一生的中國哲學入門之作。這本書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以宏觀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融會貫通的講解。既有深邃思想,又有樸實文風,自然就是暢銷榜的常客。
本次入榜最多的當屬經濟類書籍,可能是由於民眾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後對於經濟學相關知識需求的增長,也可能是出於理解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需要。
這當中既有已再版多次的普及性讀物《經濟學通識》、《經濟學原理(第七版)》,也有出版即上榜的學術研究最新成果,如《代謝增長論:技術小波和文明興衰》,還有專注中國經濟問題的《解讀中國經濟》。
法政類圖書方面,《政治學通識》、《是非與曲直:個案中的法理》、《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等書的入榜體現了讀者們對於政治與法律的日益關注。每個人都無法逃避政治,而懂法則是保護自身最好的方式。
文學類圖書中,葉嘉瑩先生解讀中國古代文學的圖書佔了大半,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走向復興的時代大勢。《小詞大雅》、《唐宋詞十七講》以細膩精到的話語評述唐宋之詞,有內容有溫度,當然就會受到普通讀者的肯定。
看完小北的簡單分析後,相信大家已經對這份書單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完整的書單吧~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套裝上下冊)
作者:L. S. 斯塔夫裡阿諾斯
如果你想通過一部書來了解全球歷史的話,那麼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是最佳選擇。
《全球通史》論述了自人類起源至本世紀70年代的世界文明,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同時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是著名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的代表作。
《全球通史》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被認為首開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的先河。
《全球通史》,不只是了解過去,更是了解現在和將來。
有些讀者一看到哲學類書籍就頭疼,但《中國哲學簡史》絕不會讓你頭疼。
《中國哲學簡史》是一本非常好讀的中國哲學入門書。它以20萬字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及有關問題,還融入了作者馮友蘭對中國哲學史的見解、對哲學問題的思考,是史與思的結晶,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與哲人的洞見。
本書在世界各地有數種譯本,一直是各大學中國哲學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國思想文化的經典讀物。讀完此書,你不僅會了解了中國哲學,也會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刻的領悟。
中國人大多有著「鄉土」情結,即使你並非生長在農村,也會想要去認識農村、探索鄉土。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也對中國農村很感興趣,《鄉土中國》正是他通過調查和思考而得出的對於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總結。書中提出了許多關於中國鄉土社會的獨到而又深刻的論斷,至今仍影響著中國農村研究。
想要了解中國農村,想要理解中國社會,那麼你就不能略過《鄉土中國》這本書。
如果要說當今最「紅」最受歡迎的經濟學家,那一定非薛兆豐莫屬。薛兆豐老師為什麼大受歡迎?看完《經濟學通識》,你就能明白了。
《經濟學通識》是薛兆豐多年來關於法律與市場、管制與經濟增長所寫文章的匯總。雖然講的是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問題,但薛老師卻能讓你既目瞪口呆又心服口服。難怪有很多讀者對他著作的評價是,看後有被洗腦的感覺,閱讀薛博士的著作是一種思想訓練。
當代人喜歡談論政治,然而真正知道政治學的人卻不多,政治學常識的普及十分必要。於是,《政治學通識》應運而生。這本書正是為那些對政治和公共事務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而寫的。
通過這本書,作者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加深對中國政治與世界政治的認知,幫助讀者理解政治學領域的重大議題、主要理論與基本方法,幫助讀者養成健全與系統的政治思考能力。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一本享譽全球的經濟學經典教科書。該書簡明的內容、貼近生活和時代的案例,以及生動、詼諧的語言風格,都是其他教材所不能具其一的。它正是經濟學入門者的最佳選擇。
本書英文原版已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美國600餘所大學用作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迄今為止,它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被廣泛採用。它也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引進版經濟學教材之一。
這是20世紀學術史上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是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不可不讀的基本文獻。
它提出的「範式轉換」概念,引起了科學哲學界的一場認識革命,並對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文學史、藝術史、政治史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餘韻至今不斷。
該書也是託馬斯·庫恩的代表作。託馬斯·庫恩是美國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科學史家,被譽為「二戰後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以英文寫作的哲學家」。
經濟複雜性研究是在物理、生物等多學科交叉的基礎上,理解經濟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探索定量觀察和建模的經濟科學。
本書是「經濟複雜性基礎研究系列」的第一卷。全書嘗試以新的非平衡態物理學的方法,從生態學的邏輯斯蒂小波出發,從技術進步作為根本動力來重構經濟發展演化的理論,重構微觀、產業和宏觀經濟增長的基礎。
本書全面挑戰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和主要發現,並構築了一個可用於解釋中國40年增長和發展經驗的演化經濟學框架,是有志於研究經濟學理論及經濟學方法論的學者的必備參考書。
出生於1923年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見過中國每一位主要領導人,從林登·詹森到歐巴馬等美國總統也與他有密切交往。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與世長辭,使得本書成為這位世界著名政治家的絕筆書。
在這本書中,李光耀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力,對今天世界的形勢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這本書絕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曲折發展的專題報告。相反,在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了它們的社會、探究其人民的心理,並提出了有關這些國家未來的結論。
李光耀在書中表達的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一本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讀完此書,你會感受到李光耀的政治智慧,也會不由地思考中國以及世界的未來。
李普曼以自身的體會與感悟,生動描畫了「輿論」的現實及其困境,將政治學中的這個規範性概念,轉換為其實踐如何是可能的這一經驗問題,開啟了輿論研究的新面向。
本書自1922年首次出版以來,影響始終不衰,成為不同學科的重要參考書。就傳播研究而言,它奠定了大眾媒介研究的基礎,為宣傳分析、輿論調查、把關人、議程設置、效果等研究開了先河。
在中國當下媒體管理體制的核心觀念和實踐中,李普曼的幽靈無處不在。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當之無愧的我們的同代人。
每個周末,教授與研究生們,匯聚一堂,共商學術。這個刑法的私塾,十多年來,人來人往,風雨不歇。本書即為近幾年張明楷老師與學生「周末刑法討論會」的內容實錄合集。
本書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實回放刑法討論會的現場,閱讀本書如同親臨張明楷老師與學生的討論會,跟著張明楷老師一起學刑法,學習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處理疑難案例。
《刑法的私塾》第一部面市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法學院學生和公檢法等實踐部門人士的好評。本書是繼第一部之後推出的第二本刑法案例集。《刑法的私塾》(之二)涵蓋了2013-2016年的最新案例,特別是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之後出現的最新案例。
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證分析,對中國中古政治中的門閥政治問題作了深入探索,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門閥政治,僅存東晉一朝;門閥政治即門閥士族與皇權共治,是皇權政治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變態,具有暫時性與過渡性。
本書為第一屆國家圖書獎獲獎書,是我社最具學術水準的原創性學術著作,出版近二十年來,不斷修訂重印,廣受好評。
面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新形勢下的新變化,如何解讀中美貿易摩擦、「一帶一路」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一系列中國經濟熱點問題?
本書是解讀中國經濟的權威之作,總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活動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並以此理論分析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各項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兩本書讓讀者在紛亂輿論場中不做「鍵盤俠」的評論修養書。在輿論場中,如何克制激情與躁動,不與狂熱共舞,這是知名時事評論員曹林一直關心的問題。
在《時評中國:用理性反抗壞邏輯》和《時評中國2:用靜能量對抗狂熱》這兩本書中,曹林關注民眾議論較多的社會焦點、民生熱點,希望能在此起彼伏、「熱門不斷」「反轉新聞不斷」的輿論場中,傳遞理性、正能量的評論素養,引導大眾如何在自媒體時代進行理性思考、理性評論,避免成為被戾氣和浮躁情緒煽動的鍵盤俠。
1995年春,雨果·貝多教授在塔夫茨大學舉辦了一系列講座,主題為「奪命的選擇」。該講座引發了巨大轟動,後續討論熱烈綿延。次年,牛津大學出版社以《奪命的選擇》為名,將該講座的講稿出版成書。
貝多教授在講座中選取了若干著名的案例-——既有真實發生的「美國訴霍爾姆斯」"、案,也有經典的虛構案例「洞穴奇案」——試圖讓大家思考:當遭遇特殊情形,無論怎樣選擇都會導致有人喪生,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做出「奪命的選擇」?思考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認識到道德和法律存在的意義。
這本書是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代表作,講述了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晏殊、歐陽修、柳永、蘇軾、辛棄疾、朱彝尊等數十位詞作名家的作品風格特色及其所傳達的感情品質。
葉嘉瑩精於傳統詩詞學,一生致力於古典文化的教研和傳承,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她對於中國古典詩詞的解讀總是能夠帶大家品味出詩詞之美、詩詞之妙。《唐宋詞十七講》更是被學界譽為「一部完整的唐宋詞史」,被大眾讀者當作「唐宋詞入門」的經典書籍。
本書以「藥家鑫案」「許霆案」「黃碟案」等曾引發社會廣泛爭議的案例為研究「標本」,以法學家的理性、敏銳和洞察力,從那些被人們、甚至法律人有意遺忘、主動省略或懶得驗證的但卻至關重要的情節和事實入手,提出了與眾不同的思考和結論,極具啟發意義。
這是一種更生動也更開放的案例分析。雖然這些案件都已塵埃落定,但它們留給人們的思考空間仍然很大,作者提出的問題以及有關的討論本身,仍值得我們深思。
《十二天突破英語語法(第三版)》
+
《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筆譯篇(第二版)》
作者:武峰
語法和翻譯一直是英語中的兩大難點,學習英語的人往往都會為此感到煩惱。這兩本書正是為解決這兩大難點而來的。
本書作者武峰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美國布朗大學富蘭克林學者、前外交部翻譯,有著多年的英語應用和教學經驗。他針對性地為語法和翻譯這兩大難題分別制定了十二天的學習計劃,將難點各個擊破,使英語學習者不再煩惱。
《最強大腦:寫給中國人的記憶魔法書(第2版)》
作者:王峰、陳林、劉蘇
看過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的人,誰不想像節目中的選手一樣擁有「最強大腦」呢?
很多人以為「最強大腦」純屬天生,其實並非如此。通過腦力訓練,普通人也可以擁有「最強大腦」。本書作者正是《最強大腦》節目中的知名選手王峰,他曾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他的腦力讓全世界稱奇,是當之無愧的"最強大腦"。
王峰和他的精英團隊,把自己所會的記憶方法進行了總結,寫成了這本《最強大腦:寫給中國人的記憶魔法書》。如果你能熟練掌握書中的記憶方法,那麼你也可以擁有超強記憶力,學習、考試將無往不利。
《生命是什麼(附我的世界觀)》
作者:[奧地利] 薛丁格
薛丁格,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他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詩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著名的「薛丁格的貓」已經成為量子物理學中最著名的問題,可以說家喻戶曉。
而本書則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它引導許多科學家從微觀物理學的視角研究生命問題,直接導致分子生物學的誕生。薛丁格以一種令人放鬆和愉悅的文筆引領讀者探索生命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題,內容深刻而有趣,極具可讀性。
本書另附薛丁格於晚年完成的《我的世界觀》,是他一生的哲思精粹,中文版是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
猶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個很小的民族,但卻對人類思想的發展與文明的演進做出了與自身人口不成比例的貢獻。在長達兩千餘年的漫長的流散過程中,在離開故土、失去疆域的情況下,他們克服了被同化與消亡的種種危機,應對了反猶主義的重重壓力,奮力延續歷史、建構歷史,形成了自成體系的宗教觀念與歷史意識,並孕育出獨樹一幟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品質。
本書在世界歷史發展的宏觀視野下,聚焦猶太人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以生動的筆法、切實的史料講述猶太人那令人盪氣迴腸的苦難與奮進的歷史,引領讀者走進猶太民族那不同尋常的精神世界。
本書以交叉學科為背景,從淺近的社會法律問題入手,集中討論了中國當代法律和法學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例如:法律規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專業化、市場與法律的替代問題,以及法學研究方法論等。
本書涉及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闡釋學、語言哲學等。以力求從平易中展現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可分割的關係,創造性地把交叉學科的知識引入到中國的法學研究中來,並融合進中國法學。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藏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文學大師加繆洞悉人性、擁抱荒謬,而此書正是荒謬主義的開山之作。
在本書中,加繆用簡潔又冷漠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活在社會規則之外的「異鄉人」,一個混亂無依的孤獨靈魂,直擊人人都有的不羈心靈。
什麼因素促成了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中國經濟在進一步崛起的過程中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政府應該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政策與策略以保障中國平穩地走向世界經濟強國?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未來30年,中國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進程中將會面臨的挑戰。分15個主題分別考察了中國經濟的不同部門或不同方面可能將經歷的轉變。
1963年,隨著一項商業交易胎死腹中,雄踞大西洋兩岸的兩位工業大亨,在世界最偉大的汽車比賽中開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角逐。
勒芒二十四小時耐力賽,堪稱迄今所知賽車業界最為出彩的營銷工具。一場比賽的勝利,就足以為某個品牌打上質量超群的印記,並進一步轉化為以百萬美元為單位的銷售額。這無疑是一場技術和工程、理念和膽識的對決。
本書嘗試沿時間脈絡,粗略地勾勒兩位巨人——美國的亨利·福特二世和義大利的恩佐·法拉利——在「勒芒二十四小時耐力賽」展開的對抗之始末。同時,本書也將細緻描繪以命相搏的車手,以及承載他們成王敗寇宿命的怒火戰車。
雙十一期間,你都種草和拔草了哪些書?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不一定是小北家的),小北將挑選3位幸運讀者,由其任選贈出此次書單中的圖書一本。
編輯:山鬼 黃泓
轉載及合作請加微信:
Burning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