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看似不起眼,卻有著比較多的做法,也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除了微量元素和胺基酸之外,它還有大量的纖維素,對於身體健康的幫助很大。幾乎每個人都吃過土豆,大家也知道土豆很便宜,都能買得起。而對於農戶來說,種植土豆要想增收,只能從增產的方向尋找方法了。提升單產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不過農戶需要結合自身的種植條件來選擇。
有研究發現,土豆種植之後,上面的尾芽也是可以長成植株的,不過尾芽長成之後,很難形成正常的產量,基本上和側芽頂芽不能比,產量只有後兩者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我們在製備種薯的時候,需要把尾芽處理掉,避免種植後的尾芽長成植株,也就保護了產量。
傳統種植土豆的方式比較落後了,比如很多農戶依然用平地栽培,產量上很難形成優勢。所以現在都流行使用高壟栽培了,在壟的地兩邊不斷的培土,可以增加活土層,也能讓根莖的生長範圍更加疏鬆,有利於根莖的延伸生長,也能提升地塊的溫度,對於產量的形成有很大幫助。
土豆的生長量很大,所以在整個生長期間,需要很多的養分提供,農戶如果依舊選用傳統肥料,使用傳統的施肥方式,對於土豆的肥料供給是不夠的。現在比較流行的是使用配方肥來補充,這種科學的肥料配比,有利於土豆更好的吸收,也能保證土豆在每個階段的養分需求,可以增加土豆的膨大量,提升地塊的產量。
土豆主要的生長部分在地下,也就是它的塊莖,所以我們栽培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塊莖的生長量,對於其他部分的生長可以適當的抑制。比如在開花期間,需要消耗掉不少的養分,而對土豆來說,因為我們是使用薯塊栽培的,不需要開花,因此在開花之前,可以及時的把花蕾處理掉,這樣能夠減少植株的養分浪費,讓塊莖有更多的養分吸收,促進塊莖的發育,獲得更高的產量。
在土豆地裡,雜草也是一大危害,如果管理不及時,雜草很快就會形成競爭關係,搶奪土豆的養分,不利於土豆的生長。不過雜草的處理也有危害,有的農戶在鋤草的時候,把土豆的部分根也鏟斷,影響到了養分的吸收,還可能導致減產。因此在土豆壟地上,一般不建議用鋤頭來操作,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手拔,或者是使用土塊來壓蓋的方式,把雜草處理掉,可以提升產量,還不會影響到土豆的根。
在土豆的膨大期,會消耗掉較多的鎂元素,而農戶們往往忽視鎂元素的補充,影響到了土豆的膨大。所以在其他肥料補充充分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補充一定的鎂肥,有利於澱粉的合成與積累,可以讓土豆膨大更快。常用的鎂肥有硫酸鎂,可以水溶之後來施加,能有效的促進土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