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7000萬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發到熄滅全過程

2020-12-22 星宇飄零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近NASA發布了一組超新星的觀察記錄的影像,包括了圖片和視頻,記錄了7000萬光年外一顆Ia型超新星的消亡過程。

這顆編號為SN2018gv的超新星是一位天文愛好者於2018年1月15日於位於船尾座編號為NGC2525的棒旋星系的其中一條旋臂的外圍,下圖為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NGC2525星系和SN2018gv超新星(左邊最亮那顆)。

SN2018gv在被發現時視星等約為16.5等,但已經是所在星系NGC2525的最亮的星星了,甚至比它周圍一些銀河系內的恆星還亮。天文學家隨即對其進行光譜觀測,並很快確定這是一顆Ia型超新星。

Ia型超新星是一種特殊的超新星類型,它是通過小質量恆星演化到末期所形成的白矮星不斷吸積周圍物質,當該白矮星吸積物質致其質量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約為1.44倍太陽質量),就會發生由電子簡併態的碳核心失控的核聚變引發的超新星爆發,由於其物質形式(電子簡併態的碳核)和質量(1.44倍太陽質量)都相對確定,而理論上它的爆發程度也基本一致(完全炸開),因此理論上這種超新星爆發產生的絕對亮度應該是基本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在同一距離上觀測任何一顆Ia型超新星,它的亮度應該是一樣的。

由於Ia型超新星這種光度恆定的性質,因此天文學家把它作為遠方星系距離準確測量的基準,因此被稱為標準燭光,天文學家只要準確測量到其最大的光度值,即可根據理論模型計算出其準確的距離。因此,在確定它是一顆Ia型超新星後,哈勃空間望遠鏡從2018年2月開始對其進行了一年的觀測,記錄了它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的一年中由亮變暗的全過程。下面是我利用所發布的視頻製作的動圖:

據分析,SN2018gv的峰值絕對亮度約為太陽的50億倍,峰值視星等為12.8等。它所在的NGC 2525星系是一個棒旋星系,位於南半球的船尾座,直徑約6萬光年,大約只有銀河系的一半,距離我們大約7000萬光年。根據其光譜紅移值計算得到它的視向速度大約為1581km/s,也就是說它正在以1581km/s的速度遠離地球。這是之前就測定的數據,它主要是由宇宙膨脹所產生的,而在根據這次通過測量SN2018gv光度所獲得的準確距離值,科學家就可以準確計算哈勃常數的值。

哈勃常數是關於宇宙膨脹速率的數值,它決定著我們宇宙的演化和最終的命運,在此前,科學家發現了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測定的宇宙膨脹率與宇宙星系紅移測量到的宇宙膨脹率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普朗克衛星獲得的目前最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像計算得到的哈勃常數(宇宙膨脹率)約為67.4km/s/Mpc,即67.74公裡每秒每百萬秒差距,1秒差距約為3.261光年。

但是通過宇宙距離階梯和星系紅移計算得到的哈勃常數卻達到了74.03km/s/Mpc,比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測得的值高出9%,這是很詭異的事情,這意味著根據早期宇宙膨脹率作出的對現今宇宙膨脹率的預測失效了……

所以部分宇宙學家決定給宇宙打了個補丁,把引起這種差異的因素稱為暗能量,它是一種推動宇宙擺脫引力加速膨脹的「力」不過除了這一一個假設,科學家似乎對它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現在有一種假設是把這個補丁直接打在了理論上,就是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增加一個常數項,這個常數項與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加進去的宇宙常數如出一轍。

此次對SN2018gv的準確測量,將使科學家對宇宙常數做出更為精確的計算。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能拍攝134億光年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冥王星?
    為了使哈勃在太空中保持穩定,捕捉到清晰的圖像,科學家們在哈勃上安裝了6個最精細的平衡陀螺儀和多種觀測暗弱天體的科學儀器,比如暗天體照相機、暗天體攝譜儀廣域和行星照相機,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地面之上約640公裡的軌道上環繞地球,不像地面望遠鏡那樣飽受大氣層上湍流的幹擾,故而能拍攝到清晰的宇宙圖像。
  • 哈勃空間望遠鏡三十年,宇宙科學機器的發展之路
    哈勃望遠鏡對這些爆炸的遺蹟進行觀測、研究,追蹤從爆炸中噴射出的元素,並且觀察它們的氣體卷鬚伴隨著漫長時間緩慢進行的演化。也許最重要的是,空間望遠鏡已經追蹤到超新星1987A附近正在發展的遺蹟,1987年二月,超新星1987A這顆超級巨星爆炸於銀河系最大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MC)中。
  • 哈勃30周年:發現宇宙終極真相,哈勃望遠鏡是怎麼做到的?
    哈勃望遠鏡大家都知道是仍然運行在近地軌道上的空間望遠鏡,但最早這個想法卻出自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策的想法,1965年斯皮策被任命為建造空間望遠鏡的主任委員,1968年NASA正式確定了建造3米反射望遠鏡的計劃!
  • 科普| 你對哈勃空間望遠鏡了解多少?
    天文學家拍攝宇宙深處高清圖像的「終結者」是哈勃空間望遠鏡。 經過數十年的規劃,這座無人天文臺終於1990年被送入太空。哈勃空間望遠鏡位於大氣之上,因此可將宇宙萬物盡收眼底:無論是鄰近的行星還是數十億光年之遙的類星體,都會被它觀測得清清楚楚。 維修任務 太空梭太空人可以對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維修。在1993 年、1997 年、1999 年和2002年,太空人分別為其更換過零部件,如太陽能電池板和一臺發射機,並修復和更換了其他儀器。
  • 30張高清賀圖,獻給哈勃望遠鏡30周年:宇宙探秘
    哈勃望遠鏡的發射之路雖是一波三折,遇到了資金短缺、磨錯主鏡形狀、吸熱器壽命縮短...種種攔路虎,導致在剛發射後無法拍到一張完整圖片。那時的NASA都以為30億美元化水了,可是他們並沒有放棄哈勃,從1993年到2009年共進行了6次大型維修。而哈勃也是一邊維修一邊執行拍攝任務。
  • 用哈勃望遠鏡看到的宇宙,我們都被這些精彩震撼了!
    哈勃30年精彩照片——星系玫瑰在哈勃空間望遠鏡觀測所得的眾多宇宙資料中,科學家們挑出了12張最令人驚喜的照片,在2011年的4月份也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21周歲的時候向世人公布開來。而「星系玫瑰」就是其中經典的一張,作為哈勃望遠鏡21歲時送給全世界的禮物。星系玫瑰位於銀河系之外的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大約3億光年。這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10年的時候拍攝到的一張照片。整張照片運用了三層濾鏡,拍攝的是銀河系外的仙女座星系中的兩個距離很近的星雲在長久的宇宙演化過程中「相撞」的畫面。
  • 100個哈勃:羅曼空間望遠鏡有多強?
    1959年,南希·羅曼就在論文中建議用望遠鏡上的配備的星冕儀來遮擋恆星光芒,直接拍攝系外行星。她還於上世紀80年代早期提出:空間望遠鏡可以用天體測量學的方法探測到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兩個構想後來都被哈勃實現了。南希·羅曼很可能是第一個提出用空間望遠鏡觀測系外行星的人。
  • 以特殊的方式慶祝哈勃望遠鏡30周年:最優成果待您品鑑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哈勃望遠鏡一直在向地球傳回令人驚嘆的太空圖像。目前,哈勃望遠鏡收集到的圖像和信息改變並增加了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作為生日慶祝活動中的一部分,NASA發布了一個網站,可以讓你看到哈勃望遠鏡在你生日那天拍攝的照片。下面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一些最佳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
  • 通過哈勃望遠鏡,我們都能看到些什麼?
    哈勃望遠鏡的記錄令人印象深刻。它已經行駛了 48 億公裡、環繞地球轉了將近 15 萬圈,還拍攝了超過 50 萬張照片,其收集的數據相當於 5000 萬冊書籍的內容。它的探測範圍從太陽系延伸到了人類目前已知的宇宙邊緣。它對天文學的每個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30 年來,哈勃仍堅守在崗。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都拍了哪些壯美照片?
    該圖像是由哈勃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相機(ACS)拍攝的,所在位置是獵戶座星雲,圖中存在著3000多顆不同體積大小的恆星,其中一些從未在可見光下觀看到。左圖是交互星系Arp 273,它是體積較大的螺旋星系,它擁有一個盤狀結構,潮汐作用下扭曲成玫瑰花狀,其潮汐引力來自於圖像下方同伴星系UGC 1813。右側是正在合併中的觸鬚星系,當前正處於碰撞過程中,數十億顆恆星形成。
  • 哈勃望遠鏡七大科學發現
    哈勃」拍攝的三顆遙遠超新星爆發前後的圖像,從左至右分別為SN 1997ck、SN 1997ce、SN 1997cj,其距離都在幾十億光年之外。這類超新星透露出了宇宙膨脹的信息。「哈勃」的這一發現,使宇宙中最神秘的成分暗能量浮出了水面,原來正是它在驅使宇宙膨脹加速。2004年,「哈勃」又發現了16顆遙遠的超新星,它們爆發的時間橫跨過宇宙膨脹從減速到加速的轉折點,我們因而得知轉折點大約在50億年前。天文學家將哈勃、地基望遠鏡和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數據結合在一起,發現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能量密度的大約3/4。
  • 超新星爆發是什麼樣子?2800萬攝氏度,噴射物質跨越10光年
    仙后座A距離地球11000光年,是銀河系最後一顆從地球上用肉眼就可以觀察到的超新星。超新星爆發現象是目前已知的發生在太空中的最大規模的爆炸事件——一顆恆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耗盡了自身的燃料,它的內核無法繼續維持巨大的壓力,發生坍塌,引發爆炸,爆炸將氣體和塵埃釋放到太空中,向外膨脹形成一個巨大的雲團。之所以在地球上用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是因為仙后座A爆發釋放的雲團十分巨大,綿延了10光年,而且這個雲團至今仍在繼續向外膨脹,膨脹的速度也十分驚人,達到每秒6000公裡。
  •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34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何發現不了外星文明!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34億光年外的星系,為何發現不了外星文明!哈勃空間望遠鏡是在軌道上環繞著地球的望遠鏡。美國航天航空局聯合歐洲航天局,將哈勃空間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它已經填補了地面觀測的缺口,此外哈勃空間望遠鏡拍到的最遠的照片,是134億光年外的原始星系,只比宇宙小8億年,有人曾經提出疑問,它為什麼拍不到外星的文明。
  • 為何「哈勃」能看到百億光年外,卻不用來尋找鄰近星球外星人?
    哈勃拍攝其實在哈勃望遠鏡對人類所有的幫助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可觀測宇宙」概念的形成,目前哈勃望遠鏡在宇宙中觀測到的最遠距離為465億光年。其實相對論並沒有錯,因為超越光速的並非星系本身,而是包括星系在內的「空間」,由於空間並不具備靜止質量,它一直保持著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得擴張狀態,所以說這種「速度」並沒有違反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因此得到的465億光年的半徑範圍,就成為了人類可觀測宇宙極限。
  • 美到當壁紙!哈勃望遠鏡30年30張經典照片,讓我們重新認識宇宙
    這就是史上功能最強,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光學望遠鏡——哈勃空間望遠鏡。如今,早已超出設計壽命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仍在超齡服役,為我們拍下大至星系團,小到行星與衛星的宇宙萬象。在哈勃望遠鏡即將迎來30歲生日時,NASA官方選出了「哈勃30年的30張照片」。
  • 哈勃望遠鏡能看到百億光年外的天體,為何還發現不了外星文明?
    望遠鏡的能力,在於能看得有多清楚,而不是看得有多遠;如果說看得遠的話,人眼還能看到254萬光年外的仙女星系呢!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升空,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哈勃望遠鏡經過多次維修和升級,大大擴展了人類認識宇宙的視野,還觀測到100多億光年外的天體。
  • 哈勃空間望遠鏡,遨遊太空三十年,為什麼人類只去看過它四次?
    這部太空設備在太空中已經「服役」了三十年——時間比原計劃翻了一倍,對宇宙進行了150多萬次觀測,是歷史上最多產的科學設備之一。它就是,哈勃空間望遠鏡(以下簡稱「哈勃」)。哈勃對全世界人民來說,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 27年前哈勃望遠鏡,在百億光年外發現的「上帝之城」,真的存在嗎
    在上百光年的超遠距離下,城市輪廓還如此清晰可見,也就是說這座城市的巨大已經超乎了人類的想像,甚至它的體積或許比整個太陽系還大,圖片被解析後的第一時間,就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人們紛紛猜測這就是外星文明,並且把它命名為-上帝之城,那麼當年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這組圖片,真的是外星人的城市嗎?本期內容我們就來深度刨析一下,這座上帝之城到底存不存。
  •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到上帝之城,那上面是否存在高級文明?
    哈勃空間望遠鏡,在1990年正式被發射之後,作為在地球軌道上一直圍繞著地球在不停運行的天文望遠鏡,哈勃空間望遠鏡一直處於地球的大氣層之上,並且所有拍攝傳回地球的照片,都不會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幹擾。並且,因為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視相度極佳,所以,哈勃空間望遠鏡所拍攝的照片各個都星系無比,甚至就連地球臭氧層中的紫外線,都可以被清晰的拍攝到。自從投入使用至今,哈勃空間望遠鏡已經再宇宙中觀測了上萬個天體,並且成為人類天文史上最為重要的一臺天文觀測儀器之一。
  • 哈勃望遠鏡提供了一個美麗的螺旋星系最完美的視角
    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了觀察螺旋星系的完美視角,距地球超過1.3億光年的NGC5468,可使人們更容易發現產生塌縮恆星或者超新星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