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個省份的名稱中,有些是以省內兩個重要州府的合稱而形成的,比如說江蘇,這便是江寧府和蘇州府各取一個字的合成,江寧是南京,蘇州便是現在的蘇州,此外,還有安徽,這便是安慶與徽州各取一個字,以這種規則起名的省份,還包括福建,可是福建有些怪,說福州大家都知道,現在是福建省的省會,可這建州是哪裡呢?
建州現在如果稍微懂得歷史的人,聽到這個名字,第一個想到的是建州女真,這是滿清王朝的核心部,當然福建的建州和這個建州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現在的福建並沒有一個叫建州的地方,福建的建州到底是哪裡呢?
其實這個建州不是明清時期的建州女真,而是唐朝時設置的建州,根據《新唐書》記載,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建州,這個地方大概在現在福建省北部的建甌周邊地區。唐開元二十一年,唐王朝設置了福建經略使,福建一詞開始在史書中出現,管轄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區,治所閩中大概就是現在的福建省,那福建的建州後來哪裡去了呢?這個建州的行政區劃,後來在五代十國時期,歷經一定的混亂,到了宋朝又恢復了,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改建州為建寧府。
在古代福州和建州就是福建境內最重要的兩個州府,現在通常叫福建叫八閩之地,便是因為宋朝福建路下轄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建有八個同級行政機構,注意宋朝的一級行政區劃是路,福建路就是去福州和建州的各一字合成的,但是建州後來變成了建寧府,這個名稱一直用到了民國初年。
1913年合併建安、歐寧二縣,各取首字命名為建甌縣,建甌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說,這個福建的建字現在還沒有消失,其指的就是現在的建甌市,只不過相對於福州成了省會光鮮亮麗外,建州的繼承者建歐只是一個普通的閩北小城而已,更甚至連地級的身份都沒有了,而只是一個南平下屬的縣級市而已,大家想到福建一般也只會想到福州、泉州、廈門而不會想到這個閩北小城。
不過雖然褪去了往日的榮耀,這個閩北小城經濟仍然很發達,如此想想也沒什麼遺憾了,中國有些省的省會比較特別,就是經濟在省內不是排在第一位,比較典型的是山東省和福建省,山東省經濟最強的是青島,而不是省會濟南,福建省也一樣,但與山東省相比還有所不同,相同的是,福建省會福州不是全省經濟最強的城市,不同的是福州在省內有兩個勁敵,泉州的經濟總量超過福州,排在全省第一,廈門的經濟實力本就強勁,而且廈門還是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福州都沒這個待遇。
作為福建省會的福州就有兩個尷尬,論經濟不如泉州,論行政級別和知名度不如廈門,這裡有個問題,福建省會為何不把省會放在廈門或泉州,要放在地位尷尬的福州呢?這是由福州的地理和歷史決定的,首先我們看一下福建的歷史,在古代時期,福建,廣東都隸屬百越地區,中原王朝的勢力還沒有深入福建地區,但是在秦始皇嬴政統一東方六國之後,命令軍隊繼續南下,佔領遼闊的百越地區,但是在秦朝末期由於中原地區戰亂不斷,百越地區重新脫離中原王朝控制,百越地區分裂成了東甌國、閩越國等幾個政權,直到漢朝統治的中期,中央王朝才重新控制了百越地區,但僅僅是名義上的控制,東南和西南的很多地區中原王朝其實還沒有能夠真正控制。
在兩漢時期,中原王朝僅僅控制福建的北部地區,直到三國鼎立時期,東吳政權仍需要面臨山越族的威脅,簡稱為閩的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接浙江省西接江西省,西南接廣東省,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我們都知道,貴州省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其實福建省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山地多,平原少,福建省的北部有洞宮山等山,西部與江西省直接就以武夷山脈為界,地勢險峻,號稱蜀道難,閩道更難。
福建省內部同樣是山川縱橫,東北有鷲峰山,中東部有戴雲山,西南有博平山、玳瑁山,福建不僅山多,河流也多,最著名的就是閩江了,閩江上遊有三大溪,就是建溪、富屯溪、沙溪,福州就位於閩江匯入海峽的結合處,城東有著名的鼓山,中國南方開發有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在春秋戰國時,中國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人口也多集中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人口非常少,福建當時雖然有人居住,但卻沒有行政區劃,也就是沒有城鎮。
這種情況到了兩漢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當時的湖南地理條件非常好,但被中原人稱之為蠻夷之地,更不要說地理條件不太好的福建了,福建12萬平方公裡的地盤,在西漢時只設一個縣,治所就是現在的福州主城區。到了三國時,福建人口逐漸多了起來,設了建安郡,不過建安郡的治所在現在的建甌不在福州,建甌相比福州最大的優勢是距離經濟發達的長江中下遊地區較近,但到了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剛滅吳不久的西晉,把建安郡一分為二,另設建安郡治所在福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人口開始南遷,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眾多人口進入福建等地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截至這個時候,中原王朝才徹底控制了福建地區,再了解一下福建的地形,福建省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非常有限,因此出現了閩人以海為田的說法。其實,福建地區也有一些耕地,分布在幾個大大小小的盆地裡,福州設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建州雖離長江中下遊地區很近,但畢竟身處內陸交通不是那麼的便利。
三國兩晉時,海陸交通比較發達,福州正好位於沿海,比如從江東去廣州傳統路線是從長江、湘江,經廣西桂林的靈渠,再去廣州。現在有了海路,從江東到廣州,揚帆一水即可直達。當然了,以當時的航海條件只能走沿海,必要時停泊在港口補給。兩廣地區,雖然由南方王朝統治,但經常有不服管的情況出現,南方王朝也非常重視兩廣控制兩廣是穩定王朝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到了隋唐時期,依靠沿海貿易福州、泉州等地區發展非常快,進入五代十國時期,福州成為閩政權的首都,由此可見,當時雖然沒有省份,但福州已經成為福建地區的核心城市。在宋朝統治時期,雖然福建幾個沿海城市的發展都不錯,但宋朝的地域歧視比較嚴重,例如司馬光諷刺王安石「心術似福州」,言外之意王安石像福州人一樣狡詐,其實這是宋朝北方文官對南方人的排斥。
元朝統一天下之後,由於全國疆域非常遼闊,元朝建立著名的行省制度,全國被劃分成了十個行省,其中,福建和浙江等地被劃入了江浙行省,明朝建立初期,福建與浙江分家,兩個省份先後建立,在確立福建省會的時候,曾經的港口城市,泉州已經衰落,省內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省會城市只能選擇在福州,福州除了擁有完善的城市以外,由於自身外圍擁有一定的耕地,即使繼續擴大城市,也有足夠的空間,除此之外,福州地區地形險要,從軍事防禦來說,也有很大的價值。
福州除了沿海還有一個優勢,這就是處在閩江下遊,朝廷不僅要通過福州控制兩廣,同時也非常重視對福建的控制,福州西有群山,東臨大海,又有閩江,可通福建內陸,相對比較方便,就整個福建地勢來說,故人認為福州西有建州,南有泉、漳皆能扼福州之咽喉,但在整個福建區域內,建州位置太偏北,泉州和漳州有太偏西南,福州則處在一個相對居中的位置,目前在福建省境內,雖然廈門的名氣大於福州,在行政級別上也高於福州,但是在經濟總量上,廈門遠不如福州。
在經濟上真正能夠挑戰福州的城市是泉州,泉州在宋朝時期達到鼎盛,但是在明清時期已經衰敗,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後,依靠自身天然良港的巨大優勢,泉州全力發展海洋貿易,在省內的地位逐步提高,最近幾年,在經濟總量上,泉州已經超越福州,而且二者差距慢慢拉大,不過,福州有自己的優勢,畢竟交通,教育等方面優勢明顯,福建省下轄各個城市出現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例如福州,泉州與龍巖,三明等地,前者的經濟總量是後來的好幾倍,如何實現各地區均衡發展是個尷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