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婆婆都把「我把兒媳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看待」掛在嘴邊,但當她們的親生女兒在身邊的時候,很容易就能看出待遇的差異,一個是親的,一個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怎麼可能會一視同仁呢?
婆婆對待親閨女和兒媳婦的態度不同,我們可以理解,畢竟每一個媽都是對自己的親閨女比較好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婆婆不要說一套做一套,說著要一視同仁,卻做著厚此薄彼的事,還要標榜自己是一個好婆婆,希望兒媳能夠回報自己,沒有一個兒媳會買帳。
做婆婆的也不能太過偏心,兒媳嫁進來也算是婆婆的半女,對待兒媳和親閨女的態度,不要說完全一樣,但也不能差別太大,差距太大會讓兒媳感到心裡不舒服。
安寧就遇見了一個偏心的婆婆,一邊標榜著自己對待兒媳和女兒都是一樣的,一邊卻做著偏心的事。
安寧和丈夫許傑結婚也三年了,婚後安寧和公公婆婆一起住,今年年前安寧剛檢查出懷孕。得知女兒懷孕後,母親擔心安寧,親自來照顧安寧,每天為安寧煲補湯,補身體,把安寧養得白白胖胖的。
懷胎十月,安寧生了一個女孩,坐月子期間,母親因為家中有事沒有辦法陪在安寧身邊照顧她,母親離開後,安寧就想請婆婆幫忙照顧她,沒想到婆婆卻對她說:「要我照顧你可以,但我也不是白照顧的,你要給我工資,每個月三萬,你給我錢我就照顧你。」
安寧沒想到婆婆會說出這種話,她又心寒又委屈,她不是心疼這點錢,以前她有什麼好東西都會給婆婆一份,大大小小給婆婆封過很多紅包,每個月還會給婆婆零花錢用,怕婆婆不夠錢花,還經常主動給一些小錢給她,那都是她主動孝敬婆婆的,她把婆婆當親人,現在想讓婆婆照顧她,婆婆還明碼標價,明明是一家人卻說兩家話,安寧覺得心裡很不舒服。
畢竟是求婆婆幫忙,雖說心中不舒服,安寧還是每個月給三萬報酬費給婆婆,婆婆得了便宜還賣乖,平時親戚朋友上門來看小孩,探望安寧,婆婆總是一副無私奉獻的樣子,來標榜自己到底有多好,周圍的人都在羨慕安寧,說安寧遇到了一個好婆婆,安寧覺得婆婆十分虛偽。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安寧出了月子,回歸了正常的生活,孩子也在慢慢找長大,這期間安寧小姑子嫁人了,嫁給了她的大學同學,兩個人就在離婆婆家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套房,時常會來這兒看看婆婆。
這天婆婆突然找到安寧,對她說:「兒媳婦,你小姑子剛生完孩子,在座月子呢,她身邊缺個人伺候,你去伺候她吧。」安寧冷笑一聲,對婆婆說:「要我去伺候她?行啊,給我每個月三萬塊錢,我就去照顧她。」婆婆聽後瞬間炸了,大罵安寧:「每個月三萬塊錢,你怎麼不去搶?那可是你小姑子,你個做嫂子的照顧她不是應該的嗎?」安寧不甘示弱地回懟婆婆:「這是我坐月子的時候,你教我的,當初我讓你來照顧我,你不也要了三萬塊錢的報酬嗎?那我這樣子做,又有什麼不對的呢?」
婆婆被安寧懟得啞口無言,再也沒有提讓安寧去照顧小姑子的話。
要讓婆媳之間減少矛盾,首先婆婆和兒媳就應該降低對婆媳關係的期待,不要想著婆婆把兒媳當作親女兒一樣照顧,不要想著兒媳像孝順親媽一樣孝順婆婆,這是不可能會存在的。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折磨我們的永遠是想像,而不是真實。我們不滿足於現實,只是因為我們想像得太過美好,當現實與想像中有差別的時候,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倒不如降低一點期待,把婆婆當作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兩個人互不幹擾,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如果沒有婆婆和兒媳這個身份,兩個人只是陌生人而已,互相都不了解,住在一起也就只是搭夥過日子。
但是不管是親人,朋友還是陌生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相互的,有來就有回,有付出就需要有回報,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無私奉獻,你怎麼對別人,別人也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回敬你,就好像文章中的婆婆一樣,當初兒媳請求她照顧自己,她讓兒媳婦付給她每個月三萬元的工資,這種行為雖然說於理並沒有什麼不妥,因為婆婆沒有義務照顧兒媳,但是於情來說,確實是不合適了,因為婆婆與其說是照顧兒媳,倒不如說是替兒子盡丈夫未盡的義務,婆婆在兒媳坐月子的時候用這種方式對待兒媳,就不能奢望兒媳不計回報地照顧自己的女兒,種下什麼樣的因結出什麼樣的果,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今日話題
你認為婆婆有義務照顧正在坐月子或正在懷孕的兒媳嗎?
歡迎來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