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剪紙,我們首先會想到窗花,這種貼在窗戶上的剪紙作品是最為常見的,在逢年過節時,都是窗花為我們帶來喜氣祥和的氛圍。其實,除了窗花,還有兩種常見的剪紙形態,分別為繡花樣子和喜花。下面,我們就分別來介紹一下這兩種剪紙形態。
繡花樣子剪紙
這類剪紙是作為繡花的轉換手段而創作的,一般用於服飾上。由於用量大,很多都採用刻鑿製作,過去有專門走村串寨生產花樣子的剪紙藝人。
這類剪紙大多數剪得精細,連針路、色彩的分界部用隱點、隱線交待得很清楚。將原稿作剪紙來欣賞,由於這些隱點、隱線的加入使畫面更豐富,增強了藝術效果。
專作刺繡用的花樣,一般用較白的白紙剪成,一次多張,剪成後貼於面料便於施繡。按刺繡品類分為帽花、鞋花、背帶花、枕頂、門帘花等等。
鞋面花剪紙繡花樣是刺繡的粉本,也就是刺繡施針的依據。先用無色的薄紙剪刻成各式紋樣,貼在待繡的地料上,再依樣繡花。刺繡完成時,紙樣就被繡線覆蓋,再也取不出來了。因此,繡花樣是一次性的刺繡粉本。
雖然繡花樣子的最終效果將表現為刺繡,但是,就其本身的藝術特徵而言,又是剪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繡花樣對刺繡工藝的作用非比尋常,造型優劣直接關係到刺繡紋樣的成敗。
用繡花樣子刺繡時,施針便利,只須沿紙邊下針,即可得到挺括的線條或齊整的輪廓。有些繡花樣子還帶有針孔構成的虛線,以便於繡作者施針和變換顏色。
根據不同的需要,民間藝人創作了各種各樣的繡花樣子。用於刺繡服飾的花樣有「領口花」、「袖口花」、「胸花」、「花邊」、「裙花」、「褲腳花」;用於鞋襪的有「鞋頭花」、「鞋面花」、「襪底花」等;用於刺繡日用紡織品的繡花樣子有「被面花」、「枕頭頂花」、「帳沿花」、「鏡簾花」、「門帘花」等。
喜花剪紙
我國自古重視人生禮儀,特別對婚俗活動更加重視。喜花剪紙是隨著中國婚俗的逐步完善而出現的結婚用品,流傳在全國各地。雖剪刻內容不一,但應用範圍則大同小異,都是關於裝飾結婚氣氛的載體。它注重剪刻體裁的喻意性和造型的整體性。
我國南北各地至今仍流行的剪紙形式,如雙喜字貼於新房的牆、櫃、盒、匣上;西北地區還貼上「蛇盤兔」、花「扣碗」,均表現了男女恩愛、幸福之意。碗中扣有蛙、象徵「娃」,即求子嗣。
民間流傳屬蛇、屬兔年男女結合最為美滿,其民謠稱:「蛇盤兔、必定富」、「貼上蛇盤兔,種下搖錢樹。」喜花剪紙的裝飾能恰如其分地渲染婚禮氣氛和喜日的環境,能起到點綴嫁妝、美化洞房、渲染婚禮的效果。
喜花剪紙常見的有以古語文字喜花、喻意雙關的喜花、戲曲故事的喜花和民俗事象為主體的喜花形式。以吉語漢字為題材的喜花剪紙在民間也不乏其例,如各種以「喜」 喜花蛇盤兔字組成的喜花,以吉祥喻意「貴有餘」、「鴛鴦戲水」、「鳳穿丹」、「喜上眉梢」、「雙喜臨門」等漢字組成的喜花。
喜花的形與其他門類的剪紙相比,更注對吉祥文字的運用和喻意愛情材的選擇。如喜花外形剪刻出的圓形、方形、桃形、菊花形牡丹形、如意形等都有完整獨形狀的外輪廓,反映民間藝術型形態中的花套花,形套形的陰陽造型觀念。
以上兩種剪紙形式是我們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的,無論是剪繡花樣子還是剪喜花,都有很強的實用性,成為剪紙藝術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