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海埂會堂召開雲南省「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新型城鎮化發展專題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趙嘉 攝
城鎮化
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五年來
雲南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
城鎮空間格局不斷優化
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3縣撤縣設市
4縣撤縣設區
昭通向家壩電站 資料圖 柴峻峰 攝
雲南全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若干政策文件,全面放開全省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政策,取消了昆明市主城區的落戶限制,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人地錢」掛鈎政策。
滇中城市群成推動雲南經濟社會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和引擎
作為全國19個重點城市群之一的滇中城市群,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了雲南《滇中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著雲南滇中城市群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十三五」期間,雲南不斷加快推進滇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步伐,滇中城市群城鎮化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25個邊境縣市地區生產總值
年均增速達到10%
「十三五」期間,雲南印發了《雲南省沿邊城鎮布局規劃》《雲南省沿邊開放經濟帶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了邊境城鎮體系,不斷完善邊境地區城鎮功能,全面提升沿邊城鎮開發開放水平,瑞麗、河口、騰衝、磨憨、孟定等邊境城鎮快速發展,邊境城鎮在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中的前沿地位和窗口作用不斷顯現。
授牌命名
20個「雲南省美麗縣城」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的石漠化公園 資料圖 李昱廷 攝
雲南「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高度契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城市更新改造和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關精神。「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各地建設熱情空前高漲,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緊緊圍繞「乾淨、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乾淨的環境已成為縣城的標配,宜居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在縣城更加普及,各具特色的縣城風貌和文化正在成為展示美麗雲南的重要窗口,智慧化應用讓生活更加便捷。
授牌命名
21個「雲南省特色小鎮」
雲南特色小鎮創建緊盯「世界一流、中國唯一」的創建目標,嚴守「不觸碰生態紅線、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不通過政府違規舉債來創建、不搞變相房地產開發」4條底線,聚焦「特色、產業、生態、易達、宜居、智慧、成網」7大要素,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按照田園牧歌、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絕妙景觀5種類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創建工作。
特色小鎮已成為雲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重要抓手、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平臺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差距不斷縮小
雲南堅定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了《雲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加快推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除此之外
發布會還一一回答了
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公安機關採取哪些戶籍制度改革措施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省戶籍人口共4804.4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780.6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7.06%,較「十二五」末提升了5.76個百分點。
實施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雲南全面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歷史性地消除了城鄉戶籍二元結構。
不斷放開放寬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條件。目前,雲南城鎮地區已全面放開了戶口遷移條件,實現了落戶零門檻。「十三五」以來,全省城鎮戶籍人口增加了326萬人,其中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315萬人。
健全完善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11項基本公共服務權益。全省累計辦理暫住登記522.3萬人,發放居住證371萬份。
暢通城鎮地區人才落戶通道。為服務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人才落戶要求,省公安廳全面放開了城鎮地區人才落戶政策,中專以上學歷人員、留學歸國人員,以及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初級技工以上資質人員,在城鎮可以先落戶後擇業。
持續推進公安戶政「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共下放戶籍業務審批權限13項,清理取消9類證明材料涉及39類戶籍業務,承諾57項戶籍業務「最多跑一次」,實現37類戶籍業務窗口即辦即取。通過「一部手機辦事通」「網上戶籍室」共受理5.6萬餘件網上戶籍業務。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助力新型城鎮化發展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
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省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95.1%,公共供水普及率95.47%,燃氣普及率68.82%。指導昆明市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風貌特色、整潔有序等8個方面50項指標的基礎上完成了2020年度城市自體檢工作。
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狠抓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完成全省33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26%,98.5%的鄉鎮鎮區和97.9%的村莊對生活垃圾進行了收集處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完成整治並銷號,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城鎮建成區公廁數量逐步充足,旱廁全面消除。城鎮建成區綠地率達34.8%,綠化覆蓋率39.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48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77.94%,全省國家園林城市(縣城)總數增至34個。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達88個,傳統村落達708個。綠色裝配式建築得到大力發展,2019年度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重達58.6%。
住房供應體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時期,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預計完成1.76萬億元,基本實現1.8萬億元左右的投資目標,達到城鎮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平方米的目標,房地產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逐步增強。提供商品住宅135.5萬套,累計滿足了近400萬居民多層次的住房需求。自2005年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來,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11萬套,累計為700多萬中低收入群眾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積極開展靈活就業人員自願繳存公積金及住房公積金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試點。
城鎮安全韌性進一步提升。完成位於高烈度設防區和地震重點危險區75個城市(縣城)抗震防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健全覆蓋勘察設計、審圖、檢測、施工及竣工驗收全過程的抗震設防監管機制,實現重點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全覆蓋,減隔震技術項目運用居全國之首。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削減項目審批事項27%,減少證明材料47%,審批時間由原來平均258.5天縮減至政府投資項目平均99天,社會投資項目平均85天,最短40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上線並實現在線審批,為優化雲南營商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麗江古城 資料圖 楊崢 攝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在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對新型城鎮化的支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糧食產能穩步提升,2016-2019年,全省糧食產量年均增速1.0%,高於全國年均增速0.9個百分點,2019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6249萬畝、居全國第12位,產量1870萬噸、居全國第14位;畜牧業發展勢頭加快,2019年全省肉類總產量達406萬噸,產量排名由2015年的全國第11位上升到全國第7位。鮮切花、天然橡膠、咖啡、烤菸、核桃、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保持全國第1位;蔗糖面積和產量保持全國第2位;茶葉採摘面積保持全國第1位。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由2015年3814億元增加到2019年8939億元,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由2015年的1.1 :1提高到2019年的1.6 :1。積極發展休閒農業,2019年經營主體達到10502個,比2015年增加1438個;鄉村旅遊接待人次8624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361萬人次;營業收入143.41億元,比2015年增加51億元,年均增長11%。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869.1萬份,頒證率達98.9%。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18.35萬個村組清產核資,規範有序開展成員身份確認、折股量化資產、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辦理登記賦碼等工作。
來源:「雲南發布」「雲嶺先鋒」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