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疑問,「京圈格格」這個繆名還要跟關曉彤多久。
自己cue梗「在逃的格格」前,這妹子就一直被慣以「資源咖」的稱號,戀愛時大家說鹿晗高攀圖女友資源,說「京圈格格」手握京城頂級影視資源,若干年過去,咱也沒看到鹿晗哪靠了女友。
先破下洗腦包,關曉彤是滿族鑲藍旗瓜爾佳氏,是瓜爾佳氏中地位最低的一支,包衣奴才的後代,低到鑲藍旗出身的慈禧在掌權後,火速把娘家抬咖到鑲黃旗。
而關曉彤的爺爺在自傳中也曾寫到因幼時貧困輟學,總共只讀了五個月書,拮据窘迫,「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老人家雖後成「琴書泰鬥」,但這份成就並不以帶來錢權作為轉化。
曉彤妹子成名前家裡的生活環境也較為簡樸,不算富貴之家,爸爸關少曾也對讓孩子一起「養家餬口」表示過虧欠。
如此看來,關少曾的「與民同樂」和關曉彤本人說過的「老百姓」,都多少有些欠妥當。
「京圈格格」這事,除了對關曉彤身世的誇張,還有對「京圈」的誤解。
時過境遷,「格格」從沒有進過「京圈」裡,「京圈」也早不是昔日的「京圈」了。
「京圈」之所以在若干年後仍被如此吹捧神化,除了幾位領軍領頭人物在影視界的突然貢獻外,還源於核心成員不可忽略的背景身份——大院子弟。
這個北京文藝圈由鄭曉龍、葉大鷹、葉京、王朔發展為馬未都、馮小剛、姜文、英達、葛優、劉震雲先後加入,幾年後又壯大成包含趙寶剛、海巖、王中軍王中磊兄弟的浩蕩隊伍。
(從左到右依次為馮小剛、王朔、趙寶剛、葛優)
最先熟識的是葉京王朔,兩人從一個大院長大,還合著開過川菜館,1983年王朔動筆寫小說,認識了當時任雜誌社編輯的馬未都。
(馬未都、王朔)
京圈正式的「桃園三結義」源於1985年,那年青年作家王朔與劇組美工馮小剛會面,馮小剛一番「見您如抬頭望見北鬥七星」的盡心讚頌開啟了他與王朔近十年的綁定。
同年發生的還有王朔與西影廠導演葉大鷹的結交,那時給二人牽線的,正是同樣促成馮小剛王朔會面的鄭曉龍導演。
1988年,電影史上稱其為「王朔年」,王朔四部小說全部被改編成電影,他春風得意地放言「現在中國電影界,哥們兒平趟。」
而這「平趟」的架勢底氣來自哪?正是葉挺將軍的孫子,葉大鷹。
葉大鷹當時向西影廠力薦王朔小說,恰逢1988年主管電影的領導對娛樂片青睞有加,王朔小說裡的那股「詼諧」正中領導下懷,勢如破竹地殺入了文藝圈。
乘著王朔大火的東風,鄭曉龍拉著他入了《渴望》編劇組。《渴望》大獲全勝,收視率高達百分之98,那年,慧芳的賢惠善良幾乎成了所有男青年的擇偶標準。
《渴望》大火後,鄭曉龍又一部《編輯部的故事》面世,編劇馮小剛和那時還不夠資格署名的導演趙寶剛都憑著此作品在圈內揚了名,當然,這部劇還捧紅了演員葛優。
接著,一部從中央銀行貸款出150萬元的《北京人在紐約》又讓鄭曉龍導演和執行導演馮小剛名利雙收,同樣藉此出線的還有「千萬裡我追尋著你」的主題曲烘託下的男一號姜文。
一部部爆劇讓鄭曉龍導演坐上了北視中心主任的頭把交椅,風光無限。
不過與鄭導的蒸蒸日上不同,王朔和馬未都好像都在某時走了下坡路。
雖然外有姜文成功改編王朔小說《動物兇猛》,用《陽光燦爛的日子》為「朔爺牛×,大院牛×」做了軟宣傳,但「朔爺」本人已有萎靡之勢。
時刻端著「大院子弟」架子、好呼朋喚友的王朔,也吃了哥們兒的不少暗虧,和馬未都為集結編劇創作開的海馬歌舞廳讓朋友結伴吃了個空,與馮小剛、葉大鷹合作開公司也因為摸不清市場脈門接連賠錢。
1993年,轟轟烈烈的批評「痞子文學」之風矛頭直指王朔,內憂外患的王朔主動割袍斷義,和馮小剛裂了穴,留下一句「你還有機會活,別一起死「,便奔赴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堅。
同年,市場化的風吹到了影視界,北視中心權威地位不再,鄭曉龍這位大主任自然也從雲端跌落成不再受政策照顧的「打工人」導演了。
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若說起真正沾過「京圈」之光的女明星,那就必提眾所周知的徐靜蕾和隱藏「富貴花」梅婷了。
要能論一句「資源咖」,得和徐靜蕾梅婷比比助力。
徐靜蕾大家都知道,是讓王朔說出「我死了,錢都給她「的大颯蜜,也是據傳對王朔老婆沈佳妮放豪言「我倆都這樣了,你不如就把她讓給我」的大膽姑娘。
王朔比徐靜蕾大15歲,兩人相戀時徐靜蕾還是讀大二的姑娘,被她身上「正宗搖滾果兒、邋遢帥」範兒吸引的王朔,幫她以電視劇《同桌的你》開啟演員之路。
三年後,王朔又把她推上了好哥們趙寶剛導演的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自此,「清純玉女」徐靜蕾揚名影視圈。
徐靜蕾不滿足於「女演員」身份小試牛刀想拍電影,王朔便拉來了好友姜文、張元和葉大鷹,加盟徐靜蕾首部導演處女作《我的爸爸》,硬生生把前女友捧成了新秀女導演。
即使已分手,王朔仍為徐靜蕾鞍前馬後,他表忠言「我喜歡她像男人一樣的活法」。老徐幸運,遇到了伯樂王朔。
同樣幸運的還有梅婷,她的通途襯得上一句「命好」。
儘管從未正面承認過與葉大鷹這段相差十七歲的愛情,但回顧梅婷的成年之路,葉大鷹絕對是她的貴人。
看看梅婷的履歷:94年成葉大鷹第一部電視劇《血色童心》的女主;次年就登上春晚舞臺上,在黃金搭檔朱時茂和陳佩斯的小品中露臉;考上中戲後,在聚集了黎姿章子怡袁泉的96班,第一個外出演電影。
首部電影作品是葉大鷹張黎的《紅色戀人》,哥哥張國榮來和她搭戲,而那時港臺藝人來內地演習可是要經過層層批示的。這部戲成功讓梅婷捧回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
難怪當年章子怡對她萬分豔羨
。
有前輩珠玉在前,對比下關曉彤被稱的「京圈格格」,實在略有些寒酸。
這麼多年翻來覆去提的也就是陳凱歌導演《無極》裡的小乞丐、張藝謀導演《影》中三番外的女性角色,儘管出場的動圖通稿比女一孫儷還多。
曉彤妹子這「京圈格格」實在注水太多,畢竟若真是資源咖不缺錢,也不會接了受眾嘲的《極光之戀》,一段拉麵舞被調侃多年。
不過,即使關曉彤真是個被捧著的「格格」,也未必會有比今日靠自己更大的流量和錢, 因為往昔的「京圈」已日漸疲軟了。
「京圈」的衰敗,早於華誼二王兄弟陷頻陷破產傳聞、核心導演票房號召力下降,在「王朔捧不紅王子文」和「葉大鷹身份被質疑」時便已生動體現了。
王朔捧王子文,也只安排了她進自家寶剛兄弟的《家,N次方》裡演了個討喜角色,「齊齊」一角獲路人好感度極高后,王子文卻在影視圈裡沉寂了幾年,演的都是邊角角色。
而她重回電視圈靠「曲筱綃」翻紅時,也早已與王朔「橋歸橋,路歸路」。不知王朔在看到此景象時會作何感想。
和「朔爺」同樣五味雜陳的大概還有葉大鷹導演。
2017年《建軍大業》上映,葉導以「葉挺將軍之孫」的身份炮轟電影導演「使用小鮮肉出演侮辱革命先烈,嚴重娛樂化革命歷史」,大有要把此事鬧到某個高度的架勢。
面對葉大鷹怒火衝天的責問,劉偉強導演在採訪中慢條斯理帶著微笑回答:「我聽說了這件事,但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也不知道他的身份是真是假,所以我沒有理會。」
一句雲淡風輕的「不知其人、不曉身份真假」結結實實給了對方一記綿掌。
而劉偉強導演之所以敢這麼不把「知名紅三」當腕兒,在於人家身後有更硬的新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