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被大水衝毀,花甲老農砌牆阻擋山洪,連續多年費盡心力,保護1畝稻田
重慶市黔江區城西街道關雲社區,村民李世州搬起一塊大石頭,在一條村級公路的路沿壘砌一堵石牆,想用石牆抵禦山洪,保護自家僅存的1畝多水田。
這裡原有3畝多水田,田邊是一條名叫廟灣河的山溪。十幾年前,一條村級公路跨過這條山溪後從水田中央穿過,把剩餘的水田分割成兩片,分別位於公路兩邊。
由於公路跨河涵洞太小,每逢雨季,山溪漲水,涵洞洩洪不力,洪水漫過公路,衝毀良田。
剛通公路的第二年,李世州家的水田就被洪水衝毀了一隻角,他趕緊採取措施,在河邊砌了一堵擋水牆。沒幾年,更大山洪襲來,衝毀了擋水牆被,稻田又被淹沒了一大片。
看著自家的良田不斷被洪水吞噬,李世州非常心疼。他請來挖掘機修復損毀農田,重新壘好田坎,並挖了一條排洪溝,僅僅這一次,就花了5000多元。加上連續多年付出的人力和財力,投入早已過萬。
2020年初夏,西南地區暴雨成災,大雨持續下了兩個月。山溪裡的水漲了退、退了漲,反反覆覆,正應了「易漲易退山溪水」那句古話。就在這個雨季,老李家一丘面積半畝的秧田被河沙全部覆蓋,剛剛修復的大田又被衝刷掉許多。
為了堵住肆虐的山洪,保護僅餘的1畝多稻田,李世州又開始了一個人的農田保衛戰。這次,他想砌一堵更大的擋水牆,堵住兇猛的山洪。
一輛電動三輪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他每天騎著電動三輪,沿路撿拾石塊,為了撿到足夠的石塊,最遠處已到了十裡開外。連續三個整天,終於備齊了砌牆所需的石料。
這次,他準備砌一堵長約二十米,高約一米,厚60釐米左右的擋水牆,砌好後,再用混凝土勾縫,儘量把牆砌的堅固,真正能夠擋住再次爆發的山洪,讓稻田從此安然無恙。
老李砌牆護田的舉動,許多村民不理解,認為花那麼多的代價就為了1畝稻田,實在不划算,用投入的錢買糧食,能夠吃上好幾年。
老李說:「我把農田保護好了,一輩子都可以產糧食,一輩子都不會挨餓。」
「用5000元買糧食,雖然可以吃上幾年,但是吃完過後呢?」
」作為農民,要是沒了土地,就無事可幹,整天無所事事的日子才真讓人難受。」
李世州生於1955年,今年65歲。1974年,在當時的公社獸醫站當獸醫,由於轉不了正,兩年後就離開了獸醫站。
1976年,他進入社辦企業,在水利建設工地當推土機司機,然後又做了一名發電工人,1982年回家務農。
90年開始當村幹部,拿著年薪400元的補貼幹了10年,辭掉村幹部後,就一直在家務農。由於當過獸醫,他就把劁豬騸牛作為副業,找幾個零花錢。
近年來,獸醫生意不景氣,一年只接到20多次業務,每劁豬一頭收費30元,改豬一頭收費50元,只有一點微薄的收入。
儘管沒有錢賺,但他還沒打算放手。
老李說:「賺不賺錢不要緊,能給需要的老百姓提供方便,那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