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峰會上,民生健康發表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自動理賠POC項目成果。當時很多同業聽了之後都覺得不錯,去做了實踐,但民生健康自己並沒有去做。因為我們覺得區塊鏈的概念驗證和其他創新技術的概念驗證有很大的差別。」
雷鋒網報導,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全球區塊鏈峰會」上,民生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萬向區塊鏈商業創新諮詢合伙人程羽介紹了民生保險在區塊鏈領域的實踐總結。
她表示,區塊鏈的概念驗證不僅僅單單是一個技術的問題,更多的是對商業模式的構建。所以區塊鏈的概念驗證在做完之後,得到的其實並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做MVP(最小化可行產品)的樣板,而是基於關鍵假設的一個理想的假設業務場景。想要真正落地的話,還需要對比業務現狀,分析其中關鍵差異。基於關鍵點,才能總結具體的實施方案。
數據一直是保險行業的一大痛點。傳統保險業務的本質是基於精算、概率+金融投資的生意。過去,保險行業具有這樣一些問題:客戶詳細信息沉澱在保險代理人手中;以銷售為核心,非以客戶為中心;利潤來源於「三差」。程羽指出,隨著數位化遷徙,這個遊戲在發生變化,回歸到本質進行創新。保險的本質則是醫療和健康。醫療數據是保險參與新遊戲的關鍵要素,保險公司參與是推動醫療創新的重要因素。
通常,大保險公司通過收購或者戰略投資的方式獲得醫療數據。但不是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有這樣的一個實力。針對那些沒有實力收購醫院的中小保險機構,民生保險提出了一個匿名數據交換POC項目來獲取醫療數據的方法。
據介紹,2018年1月,民生健康和浙江寧波市保協共同進行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匿名數據交換POC項目。雙方根據分布式商業的理念,通過區塊鏈技術,在保護客戶隱私的前提下,使保險公司間進行歷史健康數據交換,從而識別出可能存在健康情況欺詐的客戶,降低保險公司的逆選擇風險。
以下是演講原文,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首先,我會簡單介紹一下民生保險的網際網路創新工作,畢竟網際網路保險還是在前臺服務客戶的。第二個部分會涉及保險行業的分布式商業創新的思考和我們的實踐。
中心化數據共享能否走通?
首先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是人類進行數位化遷徙中裡由量變到質變程碑式的技術,我們會看到整個數位化遷徙的早期,它會驅動數據和流量變成左右整個市場的核心資源。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早期,你們會發現數據和流量的流動性比較高。所以市場的創新成功機會會更高,而且整個市場發展非常活躍。像早幾年的時候,網際網路創新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出現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但是今天隨著數位化遷徙或者網際網路創新的推進,我們的數據和流量越來越集中了。我們想做創新的成功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小,而且整個市場的活力慢慢逐步衰減。
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今天單一僅僅依靠傳統的技術,是很難跳過這個困境的。所以我們在思考,這會不會是一個生產力水平或者生產關係的內容呢?所以回溯看,在數位化遷徙的早期,到現在其實所有的網際網路創新的商業模式,其實還是一個統一的中心化的商業模式。今天區塊鏈技術出現了,我們會想說,是不是分布式的商業邏輯未來支撐創新的可能性更大呢?所以回到保險行業上看,保險行業隨著這兩年的發展,其實傳統保險是一個三叉的生意,精算、概率加金融投資的生意,這是核心。
但是隨著業務的推進,特別是監管的要求,保險要求回歸到業務場景。對於人身險來說,這個核心的業務場景就是醫療和健康。保險公司怎麼參與到醫療健康這個新的遊戲裡面呢?我們會發現其實這在業界是共識,數據是能夠支撐所有保險公司真正參與到醫療健康遊戲裡面的重要因素。而且只有保險公司參與到醫療健康領域,才能夠很好推動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所以怎麼獲取數據,已經不僅僅是今天的保險公司在思考的問題,很長時間以來,保險公司都在考慮怎麼拿到很好的醫療數據,來做創新,支持醫療的發展。很多大的保險公司在做布局,以投資或者收購醫療機構的方式來做。但中小保險公司一般沒有能力收購。
網際網路來了之後,網際網路還有一個獲取數據的方法,通過提供一個服務,讓用戶用我的服務去積累數據,這件事情一個很典型的網際網路中心化邏輯,去獲取用戶數據的方法。用這個方法獲取能夠支撐保險參與醫療創新的數據,能不能成功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如果數據要能夠支撐保險做創新的話,它的數據到底應該長什麼樣子。我們覺得能夠支撐保險做醫療數據創新的數據有兩個特徵。第一,廣度。如果只有一兩家醫院的數據肯定不夠,我們全國保守估計30%的三甲醫院的數據要有。第二,深度。如果只是有簡單的收費信息是不夠的。你不僅要有收費信息,還要有藥品清單,病案信息,這些詳細的信息都要有。這兩項數據加在一起,約等於全國30%的三甲醫院的HIS系統的數據。
很多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做,阿里也好,平安也好,微醫也好,都是專注在這個領域。但是到今天為止,大家獲取的數據事實上還是在一些比如說客戶的問診數據、掛號數據、社保數據,還有一些藥品購買信息的數據,這部分數據和我們想獲取來支撐保險參與醫療創新的數據之間,還是有巨大的差距。
而且整個市場來說,現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什麼時候、還需要多久,這條路能不能通都是不確定的。
分布式匿名數據共享
今天,區塊鏈技術出現了。我們就提出一個新的想法:我們可不可以考慮用一個分布式的方式來去聚合數據?我們覺得,一個分布式的聚合數據的方法有三個核心要素:第一,是要具備分布式的數據共享的能力。所謂分布式的數據共享,在座各位這兩天已經聽了大量的內容了,就是說怎麼能夠在保護客戶隱私、客戶的數據所有權的情況下,能夠做數據共享、交換,從而去做創新。
在這個基礎上,你還要有共識機制。再往上就是基於這些數據,去做創新。其實我們提到的區塊鏈技術創新,並不是狹義的區塊鏈技術,而是更廣義的。廣義的區塊鏈技術是有能力來支撐分布式的數據聚合的能力的。它能夠保證大家能有更平等的數據所有權,創新的機會,包括更平等的價值變現的機會。
基於以上設想,我們在2018年初和寧波市保協一起做的一個概念驗證項目——在保險公司內部的分布式匿名數據的共享方案。
其實這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在峰會上介紹我們的概念驗證項目,去年的峰會上,我們也介紹了一個關於理賠的POC項目。當時很多同業聽了之後都覺得不錯,去做了實踐,但我們民生健康自己並沒有去做。原因是什麼?我們覺得,區塊鏈的概念驗證和其他創新技術的概念驗證有很大的差別。其他技術概念驗證基本上做完之後就會去做試點,去做推廣。
但是區塊鏈的概念驗證很重要的一點是,它不僅僅單單是一個技術的問題,它更多的是對商業模式的構建。所以區塊鏈的概念驗證在做完之後,它得到的其實並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做MVP的樣板,而是基於關鍵假設的一個理想的假設業務場景。這個理想的假設業務場景要落地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要和我們業務現狀做比對,分析這裡頭的關鍵差異。
基於關鍵點,我們才能總結出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做。這樣才能把我們引到整個區塊鏈應用創新落地的正確路上。
而這個新POC的假設業務場景是因為去年我們做了稅優健康險產品,各家保險公司對這款保險的產品的條款都很類似,相對更容易去做。這個POC,在保證保險公司的客戶隱私不被洩露,同時保證曾經有過理賠的記錄不被洩露,以及保險公司各自識別既往症的規則不被洩露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對客戶信息的查詢。
我們做保險公司之間的分布式匿名數據交換聯盟的概念驗證項目,主要有兩個目標:一、首先當然是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去幫助保險公司在保證各自數據的所有權和隱私情況下去實現共享查詢。二、上述這個意義其實在保險行業內是「有用,但是是有限的」。我們更大的目標其實是希望能夠具備「分布式數據查詢」的能力。
我們在做這個分布式匿名數據交換聯盟POC項目的時候,最大的一個體會是:這個數據聯盟最大的障礙其實並不是技術,而是用中心化的思維來做分布式的數據聯盟。
要突破這樣的障礙,機制的設計就非常重要。一個合理的、合適的機制設計,能保證你是用分布式的方式去建立的數據,而不是用中心化的方式去做數據聯網。
兩個區塊鏈技術創新
後面再介紹一下我們做的區塊鏈技術的一些創新。其實在去年我們說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時候,我們會把它跟分布式商業放在一起,因為我們覺得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離不開分布式商業。但是在今年,我們發現有一些區塊鏈的技術其實在現有的IT體系裡頭是能夠做不少事情的。
可以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我們拿UTXO這個模型去做的一個帳戶餘額的管理改造。像是很多保險公司在做的稅延險,這裡面就涉及到帳戶餘額的每日變動,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的模型,可以讓繁瑣的對帳更簡化。
另外就是健康告知,傳統的健康告知都是通過線下代理人直接去了解,而在線上,在不侵犯客戶隱私情況下了解客戶的健康情況其實是很難的。這裡面可以通過「零知識證明」來達到不同的告知。
另外,在去年的區塊鏈技術創新過程中,我們也開始嘗試用存證技術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我們發現,存證技術所謂的不可篡改或者可追溯性,其實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
我們目前對於存證技術,主要是將它作為我們匿名數據交換的一個基礎。如果只是想讓存證技術獨立存在並發揮效應,作用相對比較有限。
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