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響樂團耕耘不輟 彰顯深圳文藝擔當與創新

2020-12-14 SZNEWS

四十年經濟突飛猛進,四十年文化日新月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以來,不僅以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文化藝術事業也蒸蒸日上。作為深圳文化的一張閃光名片,成立於1982年的深圳交響樂團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一流樂團」的道路上,也在不斷拓展著這座城市的藝術高度和文化深度。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深圳交響樂事業大步邁入一個國際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發展的嶄新時代。

這是交響樂與深圳發展同頻共振的40年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從那時起,組建一支與城市相匹配的交響樂團被提上了時任領導的議程。

1982年,深圳的經濟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而現任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與深交的緣分也從這年開始。那一年,他正在瀋陽音樂學院讀大四,深圳的招聘小組到學校挑選優秀畢業生,面對擺在眼前的深圳交響樂團的工作,他坦言有些顧慮。深圳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經濟特區的發展能不能成功?當時在年輕的聶冰心中,仍是未知數。因此,他選擇畢業後回到家鄉的哈爾濱歌劇院工作。後來,聶冰當時的女朋友、後來的妻子去深圳演出,回去向他講述自己親眼所見「深圳速度」給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帶來的巨變,經過一番努力,1985年聶冰正式加入了深圳交響樂團這個年輕的隊伍。

在此後的30多年裡,從樂隊隊長到副團長再到團長,聶冰見證了深交的成長與變遷。據他回憶,深交成立之初,整個深圳的財政都非常困難,但即便這樣,政府也堅持支持文化發展。在聶冰看來,經過近40年的不懈努力和奮鬥,深交始終與城市齊頭並進。

另一位深圳交響樂事業的見證者,是中國著名指揮家張國勇。作為深圳交響樂團首任音樂總監,張國勇始終與深圳交響音樂界保持著密切而深厚的聯繫。他打趣地說,自己是除了深交現任音樂總監之外,最常來深演出的指揮家。不久前,在「深圳交響四十載」的主題講座中,他無不感慨地說:「這是交響樂與深圳發展同頻共振的40年曆程!我眼看著音樂廳的聽眾由少變多,由多變精。聽眾的掌聲熱烈得不得了,幕間沒有人鼓掌,一切都是那么正規,這就是深圳交響40載成就的體現。這個城市是有活力的,是重視文化的!」

深交躋身全國一流交響樂團之列

交響樂複雜的藝術生產過程,讓它與其他藝術表演類型產生了極大不同。演出中,指揮面前的總譜難度最高,最多時甚至需要在瞬間「一目數十行」,看出其中關係。同樣,一座城市的發展也早已不再是僅僅追求GDP,對於城市管理、科學、經濟、民生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讓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如同一部恢弘的交響樂!

深交成立初期,交響樂在中國也才剛剛起步。那時還叫「深圳樂團」的深交,聲部陣容不齊,樂器也不齊,沒有固定的指揮,直到首任指揮姚關榮的到來,才讓樂團的排練步入正軌。可是,當時深圳還沒有自己的音樂廳,樂團只能在體育館演出,為了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還曾演出過一些港臺流行音樂。隨著樂團人數的不斷擴充,直到1985年所有的聲部才在編制上配齊。

為建設好深交的職業化體系,深交「創業者」們與早期團領導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早期,深交便相繼制定了職位分類、競聘考試、績效考核、工資分配、獎勤罰懶等一整套方案,同時,在樂團創新施行全員聘任制、引進外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深交很快成為一支職業化程度較高的專業樂團,也對後繼成立的國內樂團起到了很好的先鋒示範作用。

2016年,「80後」青年指揮家林大葉接過深交音樂總監的重任。他是深交前音樂總監張國勇和克裡斯蒂安·愛華德的學生,2006年參加了深交承辦的全國第二屆指揮大賽並獲獎,從此與深交結下不解之緣,留學回國後在樂團擔任助理指揮、駐團指揮多年。在克裡斯蒂安·愛華德教授卸任後,林大葉出任音樂總監可謂「眾望所歸」。

上任之初,林大葉就明確了深交的努力方向,「就是讓交響樂從象牙塔尖走下來讓更多人接受。」他認為,這個過程不短,但不漫長。深交年輕的演奏家隊伍有激情、有活力、有用不完的靈感。至此,在資深音樂家、團長聶冰的掌舵下,林大葉帶領著的深交無論是從技術水平、藝術水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更上層樓,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面貌。

鐵的紀律,高水準的藝術追求,讓深交在幾代團領導的帶領下躋身全國一流交響樂團之列。今年6月,張國勇受邀與深交合作演出布魯克納的《第八交響曲》,全曲演奏時長近90分鐘,「深交水準」給他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此外,演奏家們所展現出的面貌也令他感到欣慰,「能看出來,他們擁有一種作為職業藝術家的自豪,在舞臺上非常有氣質。」

在不久前深交全新發布的2020/2021音樂季中,不少音樂名家的名字出現在深交合作名冊之上。林大葉介紹,不斷精進的深交,也將為樂迷展現更多極具技巧性、體量更大更寬廣的大部頭曲目。其中不乏馬勒《a小調第六交響曲》《c小調第二交響曲》、德彪西《神聖舞曲與世俗舞曲》、巴託克《樂隊協奏曲》等高難度之作,這對於樂隊當中的每一個聲部,以及每一名聲部首席來說,都是一次在其演奏技術上彌足珍貴的「極限挑戰」。此間信心,不言而喻。

此外,力推新人也是深交始終堅持的作風。在新樂季,新加坡籍青年指揮家黃佳俊、韓國指揮家鄭旻、中國青年指揮孫一凡等新一代指揮家都將攜手深交,一展風採。林大葉表示:「對年輕音樂家的提攜,體現了一個樂團的自信和成熟度,而年輕音樂家的活力與想像力也能夠反饋給樂團源源不斷的靈感。」

探索,再探索!深交展現深圳文藝院團擔當與創新

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深交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不斷努力前行。

深圳交響樂團是國內第一支應邀走進國家大劇院的地方樂團,也是第一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專場音樂會的亞洲樂團。隨著歷年的國外巡演、樂季音樂會的推出,深交早已被觀眾熟知,已然成為深圳文化建設的一面旗幟。

疫情期間,深圳的文化生活卻沒有因此而空白。這其中,深圳交響樂團快速反應、衝破羈絆,於2月14日於「喜馬拉雅」APP推出「空中音樂會」,以雲播出的形式,豪邁奏響了英雄的交響曲。據統計,第一場音樂會就收穫了超過百萬的點擊量。不僅如此,在恢復現場無觀眾的音樂季演出之後,深交還與騰訊視頻通聯合作,以線上直播或錄播的方式向觀眾播放演出實況,讓人們在這特殊時期不用走進音樂廳就可以欣賞深交的音樂季。

林大葉表示:「抗擊新冠肺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各行各業都為此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作為音樂工作者的我們,為了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取消了現場音樂會,但希望通過網絡播出的方式,表達我們對抗疫一線工作者最崇高的敬意。」

聶冰說:「我們的演奏員們在那些居家隔離的日日夜夜,加倍感受到生命之脆弱,加倍體驗到孤獨與寂寞之代價。當我們眼見那些白衣戰士英勇奔赴抗疫前線時,我們意識到音樂的軟弱無力。然而,當億萬人以隔離的方式體現責任感時,我們卻發現了音樂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同凡響!」

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對演出團體而言是不小的考驗。然而,深交率先抓住了網絡直播和線上平臺積極發聲。要知道,這雖然是一件揚名的事,但也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演奏瑕疵很容易從直播中展露。但數百萬的觀看量,網友們的熱切留言,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深交的專業水準經受住了網絡的放大,擴大了影響力,提高了水平,獲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

深交展現出來的擔當與創新精神,藝術家們昂揚的精神面貌,以及不斷湧現的精品之作,不僅是深圳文藝院團改革不斷深入的豐碩成果,也成為了觀察深圳文化創新的一個精彩切面。

紮實推出原創精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衡量一個城市的交響樂事業發展,需要多少個維度?除了演出季、演什麼、演多少、請什麼人等硬性指標,在如今又多了一個指標,那就是這座城市的原創交響作品有多少,能不能講好中國故事。作品是院團的立身之本,能否扎紮實實拿出優秀的原創作品,也是衡量院團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作為一支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一流樂團」作為目標的國內頂尖樂團,深交始終將推廣深圳原創、中國原創作品放在樂團發展的首位。深交精心組織創作的大型原創作品《神州和樂》《交響山歌·客家新韻》《人文頌》等受到了業界專家、聽眾和媒體一致好評。每年定期舉辦的深圳本土作曲家作品音樂會已成為深圳「文化強市」戰略的一張亮麗名片。

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由深圳市委宣傳部統籌推動,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具體組織深圳交響樂團委約著名作曲家張千一創作推出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這是繼《黃河大合唱》之後又一部以讚頌祖國、謳歌新時代為主旨的大型交響套曲精品力作。自2019年4月首演以來,受邀赴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西安、蘭州、延安、澳門,以及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義大利貝加莫、卡斯楚,德國紐倫堡、埃爾朗根、慕尼黑等國內外多個城市進行了巡演,登上了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以及歐洲的多個知名音樂節,收穫國內外專家、觀眾的廣泛讚譽。

交響樂的感染力是無國界的。隨著每年的歐洲巡演以及專業樂評人的高度評價,在國際上掀起了藝術颶風,深圳這座城市也藉由深交傳揚歐洲各大音樂節。「我們希望,用美好的音樂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展示美好的精神家園,用音樂語言向世界展示我們最細膩美好的文化追求,激發世界上每一個有家園國度的人們的共同情懷」,聶冰說。

去年,深交把《我的祖國》作為歐洲巡演的主要推介曲目奏響在巡演的每一站。在斯洛維尼亞查卡耶夫劇場,在林大葉的執棒下,《我的祖國》第一樂章《光榮與夢想》以恢弘大氣的中國旋律,點燃了盧布爾雅那藝術節演出的火熱氛圍。

在久負盛名的義大利貝加莫的多尼採蒂音樂節,深交作為第一個受邀參加的中國交響樂團,得到了當地熱情的禮遇:宣傳海報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和每一家大大小小的店鋪櫥窗,中國紅和「向中國致敬」的漢字為這座古老幽深的小城帶來炫目靈動的色彩。演出結束後,音樂節主席朱利亞諾·朱比利興奮地說:「深圳交響樂團遠遠超過了很多歐洲優秀樂團,演奏水平非常高,完全達到了歐洲一流樂團的水平。」

而在深圳友好城市——德國紐倫堡市,當紐倫堡漢斯·薩克斯合唱團字正腔圓地唱出第七樂章中「一條大河波浪寬」的熟悉旋律,豪邁洪亮的聲音在教堂迴蕩,音樂的力量超越了文化和語言,作品中對祖國無限的熱愛之情,讓歡呼與掌聲一浪高過一浪,不少前來觀演的留學生感動落淚。這一刻,現場的感人氛圍讓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人的故事、中國人的情懷,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歐洲聽眾的心底,也起了漣漪。(張銳)

相關焦點

  • 深圳交響樂團 「極限挑戰」
    深圳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匠心韶華」系列之「極限挑戰」音樂會將於15日在深圳音樂廳上演。在這場由國際指揮新星錢駿平執棒的音樂會,將奏響莫扎特《女人心》序曲、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和巴託克《樂隊協奏曲》。
  • 深圳交響樂團打造亞洲一流樂團
    深圳交響樂團「悲愴的鄉愁」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奏響。 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 近日,深圳交響樂團連續兩場音樂會取得了較大反響,為鵬城觀眾交口稱讚。
  • 深圳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開啟,是我們所期待的演出陣容
    因為疫情影響,深圳交響樂團2020年上半年的演出計劃受到了不小的挑戰,但深圳交響樂團從危機中找到了機會,自四月起就舉辦了多場線上音樂會並推出樂團首席線上樂隊課,讓人們可以在特殊時期感受到音樂傳遞的愛和真情,得到了觀眾和粉絲們的廣泛好評。
  • 深圳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創新放飛城市交響夢
    深圳交響樂團合照疫情防控期間,各項音樂演出停擺,但深圳交響樂團的樂迷們並不寂寞,通過雲端的「空中音樂會」和「雲賞音樂季」,可以欣賞到深圳交響樂團的精彩演出。從歌頌英雄的《英雄詩篇》開始到第十期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230萬人次觀眾在深圳交響樂團的樂聲中得到了感動與勇氣。
  • 「最年輕的交響樂團」 亮相「美麗星期天」---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楊媚)11月27日15:00,深圳交響樂團附屬青少年交響樂團師生音樂會將亮相深圳音樂廳「美麗星期天」。這支深圳「最年輕的交響樂團」將由青年指揮家黃祖麒執棒,為觀眾帶來一臺主題歡快的音樂會。 深圳交響樂團附屬青少年交響樂團成立於2015年9月。
  • 深圳交響樂團擬聘人員公示
    根據《深圳交響樂團選聘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人員公告》,現對深圳交響樂團在選聘中經過資格初審、面試、體檢、考察合格的擬聘人員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名單有異議的,可通過來訪、來電、來信等方式向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反映(地址:深圳市福田區市民中心C區2127室,電話:88125147,郵政編碼:518035)。
  • 凝聚新力量 彰顯新擔當 激發新活力
    深圳僑報首席記者 李恩 攝 本報訊 (深圳僑報首席記者 李恩 記者 謝青芸 通訊員 鄧飈) 11月29日,深圳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致敬特區」文藝匯演暨「鵬城新力」獎章頒獎活動舉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杜玲出席活動,並為獲得2020年「鵬城新力」主題活動表彰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代表頒獎。
  • 疫情期間深圳文藝演出相關政策解答
    感謝大家來參與今天的在線訪談活動,本次活動主要是對疫情期間深圳文藝演出的相關政策進行在線解答。今天我們請到了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藝術處副處長楊君來參與本次活動,歡迎廣大網友踴躍提問,積極參與。  【網友1】11:01:50  您好,請問一下按照現在的政策,怎麼開展商業文藝演出?
  • 疫情雖然還沒過去,但深圳交響樂團新的音樂季不會遲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文 韓墨/圖在疫情特殊時期,深圳交響樂團作為全國最早回歸正常軌道的樂團之一,目前已確定了新樂季的檔期。近日,深圳交響樂團舉辦2020-2021音樂季發布會,除了公布強大的演出陣容,更表示會持續推進線上音樂會,拉進樂團與世界的距離。
  • 深圳交響樂團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將舉行
    7月17日星期五晚八點,深圳交響樂團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將在深圳音樂廳舉行。在音樂總監林大葉執棒下,深圳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合唱團將聯袂深圳歌劇舞劇院合唱團一起,隆重奏響貝多芬這部不朽的《第九交響曲「合唱」》。
  • 開放包容、務實創新、擔當為民 民治街道在疫情防控中詮釋「深圳...
    入夜的深圳北站,華燈初上,車流客流川流不息,周圍的各大商場食肆正恢復經濟活力,人們的生活逐步步入正軌。龍華區民治街道,這個管理人口超90萬人的街道,這個正在快速成長的深圳都市核心區,在這場氣勢恢宏的疫情防控中,以先行示範的擔當作為,全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隨著復工復產按下「啟動鍵」,民治又奮力率先從疫情影響中走出來,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邁步前進。
  • 創新體驗爆棚 叮梆小鎮「新文藝復興」點燃深圳東門商圈
    一場「新文藝復興」派對,復興的不僅僅是「文藝」,更是一整個商圈的華麗轉型。   深圳東門,見證了這座一夜崛起之城的繁華與魅力。而這片曾經繁華的商圈卻也因為面臨商業業態重複嚴重、低檔化等問題而變得黯然失色。
  • ...龍崗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暨2020深圳聲樂季交響音樂會...
    演出由青年指揮家林大葉執棒,深圳交響樂團、深圳歌劇舞劇院合唱團傾力加盟,並由石倚潔、廖昌永等著名歌唱家與「中國聲樂人才培養計劃」獲獎成員同臺演出。本次演出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中共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龍崗區委宣傳部、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龍崗區文化館具體執行。
  • 深圳市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出席會議並講話,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主持會議,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出席會議。王偉中指出,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市政協成立30周年。30年來,全市政協戰線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推動深圳市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取得了新成績、展現了新面貌,為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以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作為 全力推動教育現代化
    本報訊(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綦偉 光明新聞記者 龍冠斌)12月3日,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召開。市委書記王偉中出席大會並講話,強調全市上下要感恩奮進、起而行之,推動深圳基礎教育朝著「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目標堅定前行,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學位建設,全力推動教育現代化,為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力支撐。市長陳如桂主持會議。
  • 2020深圳創新榜單揭曉——新銳品牌由利上榜深圳智能製造領域30強
    12月17日,以「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為主題的2020深圳創新榜頒獎盛典在龍崗天安雲谷國際會議廳圓滿落幕。現場有300多家深圳優秀企業和創新人才代表共同見證2020深圳創新榜揭榜的榮耀時刻。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多輪嚴格遴選,由利(深圳)獲評2020深圳創新榜「深圳智能製造領域30強」。據了解,深圳創新榜是深圳雙創周的系列活動之一,已連續舉辦了三屆。
  • 深圳南山在全國脫穎而出 獲得「2020地方政府責任創新獎」
    作為全國經濟大區、科技強區、創新高地,深圳市南山區在這一年中連闖數關:疫情防控關、經濟復甦關、脫貧攻堅關、民生服務關……處處把責任扛在肩上,彰顯了基層黨委政府的責任擔當。南山區委書記曾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前, 在數位化社會、網絡化時代、智能化發展的格局中,各行各業責任邊界都被重新定義,南山唯有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強基礎、補短板、優環境,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探索開創新局中的履責之道,才能扛起先行示範的責任擔當,走在最前列。」
  • 深圳音樂廳13場演出悠悠樂韻,致敬特區風雨兼程40年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在即將到來的8月,深圳音樂廳特別策劃了以13場演出及近百人演出團隊共同呈現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系列演出。其中,為深圳古琴藝術發展耕耘30多載的知名古琴家姚亮,將銜領其在深圳親自創辦的春風琴社,用一張「古琴地圖」帶我們「遊歷」深圳;△古琴演奏家姚亮深圳音樂界赫赫有名的大提琴教育家、演奏家張益浩,將帶領他在深圳多年來培養的「深圳海外大提琴軍團
  • 森林裡續寫春天故事:2020深圳森林音樂會如約而至,搶票啦!
    並邀請了中國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三個國內頂尖交響樂團,為市民帶來三天三場交響樂盛宴。即日起至19日,市民可通過關注「美麗深圳」「深圳城管」「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微信公號在線搶電子票,演出當天到遊客服務中心換取實體門票。
  • 深圳小提琴演奏家舉辦線下音樂會
    【7月25日,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吳倩獨奏音樂會在深圳雲頌音樂廳舉行。本場小提琴獨奏音樂會由深圳交響樂團和雲頌音樂廳聯合主辦,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吳倩1995年出生於深圳,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2004年進入深圳藝術學校學習,2014年進入柏林藝術大學師從小提琴家彼得萊納。2016年以來,吳倩多次參家德國波茨坦室內樂樂團樂季,以及深圳交響樂團歐洲巡迴演出,2018年以優等級成績考入柏林藝術大學碩士學位,並籤約深圳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