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少年!!TO THE TOP》是於2020年1月10日才開始正式播出的,截止2020年1月28日,總共出了三集。在我將這三集TV動畫看完之後,發現這一季的動畫與前三季的動畫有些稍微不同的地方。
就前三季動畫來講,主要是強調團隊之間的配合關係,比如日向翔陽與影山飛雄之間的快攻配合以及整個烏野團隊的「同時性多點進攻」等戰術。
而第四季動畫,就僅僅前三集而言,我更多的是看到關於日向個人的「弱小」,但也正是這種「弱小」』的感覺,讓我產生了與《排球少年 Ⅳ》的共感,下面我就從動畫中的一些細節聊聊我從動畫中所體會到關於「弱小」的共感吧。
身體素質在排球運動中佔有很高的比重
排球是一種比拼身體素質以及技巧的對抗性球類運動,一般分為攻手(分為主攻手與副攻手)、二傳手(組織全隊的進攻)以及自由人(專職防守)三種位置。
目前排壇的戰術風格,是在以快速多變和高打強攻的兩者基礎之上相互揉和,取長補短的。因此 ,在排球運動中,身體素質以及技巧兩者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並且,在扣攔矛盾不斷增加的影響下,高度因素已然成為一個強隊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而高度因素又主要體現於下面兩個方面。
身高以及臂長:就1980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言,強隊中男排的平均身高在192cm以上,194cm以上的隊員也有7~9名。並且,在2008年的一次青年男子排球集訓中,91名13~20歲的運動員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95.71cm。
除身高之外,臂長也是一大因素,就我們一般人來說,兩臂展開的長度約等於我們的身高,而像排球、籃球等運動員的臂長往往都是大於身高的,而臂展越長,對於扣攔以及攔網的對抗中也越有利。
彈跳高度:彈跳力是影響高度因素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一些強隊而言,男排摸高一般在350cm以上,甚至有高者可達376cm。
或許大家對這兩個數據有些模糊,這裡就舉一兩個例子吧。生活中一般的標準籃筐距地高度是305cm,普通住宅的層高一般不高於280cm左右,寫字樓一般層高在320cm左右,當然,不同規格的寫字樓層高也不一樣。這樣來說的話,相信大家對於350cm的高度應該就有一定認識了吧。
就以上這兩點可以看出,身體素質在排球運動中往往佔有很高的比重。
現實因素,讓我們更能看清自己的「弱小」
在《排球少年》前三季的TV動畫中,日向的身高一直都是限制他的最大枷鎖。至少在目前動畫中出現過的其他排球隊伍裡,除卻自由人,沒有比日向更矮的成員。
因為自由人這一位置對於身高是沒有過多限制的,甚至可以說,矮一點的自由人對於整個隊伍更有利,因此,不能將日向(攻手)與自由人作比較。
而就攻手而言,至少在動畫中,攻手的身高一般都是在180cm以上,而在第四季動畫中,日向的身高只有164.2cm,再算上臂長,日向與其他隊伍的攻手的靜止高度至少相差20cm左右。
或許,這20cm在平常生活中看起來並不是特別誇張,但是,在排球運動中,攔網以及扣攔都是發生在球網兩旁的事情。
此時,20cm的高度差會在相距不過50cm的距離中被巨大化,就會仿佛有一座小山擋在面前,這會對選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在排球運動中,身材高大的一方往往也會佔有一定的優勢,動畫中也是這樣。比如在動畫中,特別是在比賽中,攔網時刻的動畫分鏡給了手部很多特寫,仿佛就像一座小山朝觀眾碾了過來,這種表現方式也是為了凸顯出攔網對於攻手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存在一定身高差的時候,這種心理壓力就顯得格外沉悶。
當然,除卻身高問題給日向帶來了的許多困擾之外,排球技巧也可以算是日向的一大弱點。動畫中也有提及過這一點,與日向對抗過的對手,都是驚嘆他的運動神經的發達,而不是他的技術有多卓越,特別是牛島若利直接點明了這一個問題。
日向之所以能夠讓他人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因為他具備出色的運動神經,包括速度以及彈跳力。但這種出色的運動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達到,但身高卻很難通過外界因素來獲得增長。儘管兩者同為基因因素所造成的影響,但前者更易通過訓練等方式得到增強。
在動畫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至少在第四季中,他的存在不容忽視。他就是白鳥澤的排球教練——鷲匠鍛治。一個與日向有著類似經歷的男人,一個渴望與追求「力量」的男人,一個因身高問題,心有不甘的男人。這也是他為什麼在第四季中的集訓營邀請的是月島螢,而不是日向的原因。
鷲匠鍛治對於第四季動畫的整個劇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為他對日向的那種「矮個子也能打排球」的否定,讓日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但也正是他給予日向的那一個「撿球員」身份,讓日向有了不顧一切成長的機會。
總的來說,鷲匠鍛治在目前第四季動畫中有著對於劇情起承轉合的連接作用。
正因為弱小,所以不顧一切地成長
其實日向的「弱小」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是顯而易見的,但為什麼在第四季中,這種「弱小」格外顯眼呢?
我個人覺得這就是第四季動畫想要表達的一個觀點之一,想要成長,就得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這樣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向。
第四季的前三集動畫看下來,目前動畫中的轉折點有三個。第一個是影山入選日本國家青年隊訓練營,月島螢收到宮城縣的集訓邀請(以下簡稱:「模擬青訓營」)。第二個轉折點是日向決定作為一個撿球員而留在模擬青訓營中。第三個轉折點是日向面對牛島若利的質問,開始自我反思,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點讓日向開始產生焦慮,身邊的隊友被別人邀請去參加集訓,而自己卻得不到來自外界的肯定,這難免會產生焦慮,這也是日向初步意識到身高問題所給他帶來的問題,意識到身高問題所給他帶來的「弱小」感。
也正是這種來自於自身的焦慮感以及外界因素的壓迫感,才讓日向有了不顧一切成長的動力,也為後面兩個轉折點做了鋪墊。
第二個轉折點讓日向開始正視自己,就上面所說的日向因為身高問題, 沒有得到邀請而產生焦慮,讓日向意識到了自己的「弱小」,而意識與正視往往卻是兩回事,也正如想法與事實的關係,想法如果不去實踐,那它只是想法,只有去實踐了,它才能變成事實。
從正式球員到撿球員,變換的不僅僅是身份,更是一種心理,一種從高處走向低谷的心理,而克服這種心理,往往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及對自身「弱點」的正視。
第三個轉折點才真正讓日向開始進步,開始成長。作為一個撿球員加入模擬青訓營只是一個開始,而真正讓日向開始成長的因素,是他對於自身不斷地思考。思考自身與若利、影山以及月島螢等人的差距,也正是由於這份來自弱小與強大之間的差距,才讓日向在那一刻有了屬於他自己的「強大」。
「弱小」或許是先天的,但是「強大」是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的,也正是因為「弱小」的不斷鞭策,才會讓我們有了不顧一切地成長的可能性。
終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都有著屬於我們自己的劣勢,但這並不要緊,有了劣勢,這才說明我們還有成長的空間,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只能在原地踏步,那該是多麼無趣啊!
我們都是「弱小」的,或許是在情感上,或許是在生活中,也或許是在事業上,但就是這種「弱小感」,這種來自於被「強大」壓迫的「弱小」,才督促著我們不顧一切地成長,走向那個更美好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