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持續大漲並創出8年新高,國內黃金消費會再現搶購潮嗎?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深圳水貝珠寶市場。
都知道「盛世藏玉,亂世買金」,所以,大多不太懂投資的普通老百姓們喜歡儲備黃金抵抗風險。尤其喜歡買實物黃金,很多人樸實地認為,紙黃金存在變成「紙」的風險,但是實物黃金不會,最慘的就是黃金降價,賣出的時候賠點錢而已。實物黃金,看得見,摸得著,變現方便,捏著踏實。
在國際市場上,黃金也被看作保值、抗通脹的避險工具。幾年前,黃金投資讓「中國大媽」一戰成名,讓人津津樂道,黃金似乎成為低門檻的投資硬通貨。
尤其在當下,作為國民理財神器的餘額寶風光不再,近期七日年化收益率首度跌破2%,而國內信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持續下跌。與此同時,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眾人擔心通貨膨脹、手中資產貶值之餘,最近一周,黃金繼續受益,現貨黃金一再刷新高。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國際金價已累計上漲15%,似乎再次印證,為對衝通脹和貨幣貶值所帶來的風險,持有黃金以及相關衍生品就是投資者目前為數不多的上乘選擇。
黃金還會繼續創新高嗎?這是近期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機構樂觀看好,認為金價極可能漲向1900美元,併到明年達到2000美元上方。瘋漲之後,黃金會再現搶購嗎?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深圳水貝珠寶市場。
沒看見中國大媽身影
深圳水貝,中國最大的金銀珠寶加工基地,幾乎業者人人知曉,其核心地帶已集聚了超3000家珠寶生產經營單位、20餘座規模不一的珠寶交易中心、和陸續建立的體量達數十萬平米的珠寶大樓。「全國80%的黃金首飾是在這裡拿貨,這裡的鑽戒、黃金只要外面的1/4價格。」很多人因為這句話,喜歡到水貝買黃金。
如今高樓林立的深圳水貝珠寶批發市場
客流不斷的水貝某國際珠寶中心
以為和大多購物中心裡的金店一樣,儘管國際金價一再創新高,但受疫情影響,客流不足,交易清淡;然而,記者走進水貝一家國際珠寶中心一樓發現,這裡客流匆匆,人並不少,幾乎每個櫃檯都有正在諮詢的客戶。
一樓幾乎每個櫃檯都有諮詢的客戶
記者走進一家黃金首飾店,琳琅滿目的金飾成箱成箱地排放在櫃檯上,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埋頭清點、分類,無暇顧及他人。記者看到很多裝有飾品、標著姓名的透明袋,櫃檯人員告知,這是給老客戶的,根據訂單,分類好,稍後快遞出去。「上門取貨的客戶多嗎?」記者問,對方邊分揀邊回覆:「都是老客戶,線上交流、支付,快遞交貨。」說著,指著旁邊的微信二維碼說:「你要什麼,可以加個微信,朋友圈裡基本有我們店裡所有的款,想訂什麼,微信告知就好,5000元起批。」
在一樓,記者走進數家珠寶首飾店,櫃檯人員忙碌者居多,大多看著手機無暇顧及記者的提問。記者觀察發現,身影匆忙、來去匆匆的客流大多是年輕人,基本都是直奔某櫃檯,交流時間不長,提貨後又匆忙離去。整座大廳並無多少閒逛人員,更無伺機搶購的大媽。清潔阿姨說:「復工後,這裡就一直沒有冷清過,洗手間有時都要排隊,疫情的影響好像不大。」
珠寶批發中心的二三樓則幾乎無人,空蕩蕩的
相比一樓相對熱鬧的環境,此中心的二樓、三樓明顯冷清了很多,幾乎無客流。「一直都是這樣的,疫情前也是這樣,這裡是批發市場,不比購物中心,來的都是客商,消費者不多。「一家黃金櫃檯的經理跟記者聊起來。從她的言語中,記者了解到,珠寶行業受季節影響很大,基本上靠每年的12月、1月、2月份,這三個月的結婚旺季創造銷售和利潤,維持一年的經營。今年這三個月的利潤沒有了。4月開始,有些訂單,但復甦依舊緩慢。
「金價漲了,對銷售有提振效果嗎?「記者問。櫃檯經理卻表示,往年金價漲起來,零售珠寶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來補貨的次數也會相對多起來。但今年,金價持續上漲有一周了,可是訂單並不見增長太多。「今年真的明顯感覺到不容易,天天也很忙。今天想著有個老客戶好久沒來拿貨了,早上發信息問客戶,她吐苦水說:最近疫情,生意實在不好做,補貨再緩緩。」
另一家金飾櫃檯也沒有生意,但經理卻盯著電腦很忙碌的樣子。見記者靠近櫃檯,起身招呼,閒聊中得知,她家的珠寶商客戶正在做直播,貨品都是她家拿的,最近金價上漲,似乎金飾賣得很快,一場直播下來,能夠銷售幾十件,來拿貨的頻率比前幾個月高了。「中國大媽搶金條?和往常一樣,這裡沒有因為金價上漲而多了購買的人,更不見什麼中國大媽,來的還是各家的老商戶。這一次疫情對於國內不少家庭都造成了嚴重影響。目前的情況下,想必大家不會願意動用自己的存款去買金條吧。中國大媽收手也在情理之中。」這位櫃檯經理說。
疫情讓投資更為理性
現場不見人潮湧動的客流,並非真的交投清淡,事實上,很多交易已經轉到了線上。於是,客戶不見而商家繁忙。但金價的上漲,也確實沒有迎來預想中的瘋狂搶購,一切如常。手頭緊了,投資也顯得尤為謹慎。
事實上,作為避險的選擇,黃金真是一個只賺不賠的東西嗎?並不是。當年,「中國大媽」們在買入後,黃金就開始了漫長的下跌之路,在2015年一度跌至1064美元/盎司,接近腰斬,直到數年後,「中國大媽」們才慢慢解套。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金價創新高不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大漲,而是基於市場避險情緒不斷積累之下的一次大爆發。畢竟新冠疫情依舊在全世界範圍內肆虐,不僅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使得人們對後市經濟發展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而黃金作為代表性的避險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場投資者的青睞也是情有可原的。隨著在這一特殊時期,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金或將在多數全球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之下繼續受到支撐,其價格具備繼續提振的預期,但疫情的不確定性也或為黃金板塊在長期內是否持續走高埋下潛在風險性,市場投資者仍需繼續關注疫情的後續發展以及相關經濟政策等因素帶來的影響。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認為,很難想像金價能達到那麼誇張的地步。他提醒,黃金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資產:「黃金仍然具有避險的功能,只是它並不能『包治百病』,並不是能對衝金融市場的任何風險。當市場出現普遍的流動性不足的時候,黃金也會被拋棄,人們會追求美元。當『美元荒』發生的時候,黃金的價格也會下跌。當然現在『美元荒』已經度過,黃金就再次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
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對於中國大媽的吸引力正不斷減弱。歷來最喜歡金條和黃金首飾的中國大媽,在2020年前兩個月中,黃金消費量至少砍掉了一半。不僅僅是黃金,還有珠寶和白銀的消費,兩個月下降了41%。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估計,第一季度國內的黃金銷量將會下降一半,全年都會因此受影響而出現大幅下降。
曾經「瘋狂」搶黃金的「中國大媽」們,進入了「冷靜期」。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