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是一個五方雜處、多民族雜居的城市,漢族人口佔大多數,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第三位,除此之外,還有回族、侗族、彝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
小編是貴州安順關嶺縣人,在我們那村就只有三種民族,漢族、黎族、布依族。布依族佔了村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其實小編覺得布依族的民俗民風最豐富,其中提親這個環節最有意思,下面給你介紹介紹。
布依族小夥和姑娘戀愛到談婚論嫁的時候,男方會請一個資歷最深的媒人去提親。小編(不是媒人哈)有幸參與了小夥伴(漢族)的提親之旅。
第一次去女方家,必須得提一壺酒和抱一隻老母雞去。如果女方家接受媒人的酒禮,說明男女雙方的親事可議。相當於第一次屬於「投石問路」,若女方家沒有「攔路虎」,說明第二次去再談就順利得多了。如果不接受酒禮則女方家長不同意婚事。
第二次的時候,得提兩壺酒和兩隻老母雞,女方家人接受,則會召集家族長輩一起議親。也就是定年根八字。
第三次去,還得提酒和抱老母雞,而且是3壺酒和三隻老母雞。這次女方家接受酒禮後會抱出個大公雞和這次的三隻老母雞與前兩次男方家送去的三隻雞一起宰殺。一共宰殺7隻雞供給男方家去的人和女方家族成員一起慶祝提親成功。
回來的時候,小編問小夥伴,為什麼要宰殺那麼多雞來吃?小夥伴說,這是布依族的規矩,如果第一次去的時候,全部談成了的話,就不用殺那麼多雞了,就是那隻老母雞和她家的大公雞就可以了。去了三次才談成,是說明女方家長考驗男方的誠意,如果誠意不夠說明不能當女方家長的女婿。事不過三嘛?最多三次就成了,如果三次不成,說明定親的事就懸了。
記得挺意思的一件事情,布依族殺雞招待客人有自己的「規矩」。就是將雞的主要部位分八塊。俗稱「布依雞八塊」。
雞八塊分法和禮儀理念是不一樣的。「雞八塊」即:雞頭、雞腳(又稱大腿)、雞小腿(大腿的上節、稱為「卦」)、雞爪、雞翅、雞翹尾、雞腸、雞肝和雞血。
雞八塊的吃法也很講究。如「頭」:第一種說法是頭給主人,稱之為「頭不出外」;第二種說法是給客人,表示尊敬;第三種說法是男女訂婚時,吃頭的人要把雞腦先剝離出來給大家看,稱之為「吃雞還雞」(因為一個完整的雞腦就活像一隻小雞仔)。「卦」兩隻,原則上是主、客人各一隻,稱之為主客平等,也可分給最重要的客人,以示「尊客」;「雞腿」分給小孩,喻為健康成長;「雞翅」分給年輕人,以資激勵展翅高飛;「雞爪分給仕途人士,祝願捆綁權財更有力;雞腸分給來賓,友誼長長久久;「肝、髒和雞血」分老人,為健康方便食用。
因為布依族分多種支系,可能每個支系的習俗不一樣,服飾也不一樣吧?但多為大同小異。小編村裡那個支系就是這種習俗。
介紹於此,你們都知道哪些民族的習俗呢??歡迎朋友們一起來說說。若對其它民族民風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小編,後續會更新一些其它的民族民風的文章或視頻。
如何關注小編?文章左上角有小編名號「玥睿明珠」,進去點擊關注即可。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