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存世量少,被集郵界列為「民國四珍」之後的「民國第五珍郵」。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和香港珍郵、信封」大拍賣中,曾以121萬元港幣拍出一件這種錯體票的十方連,轟動郵壇。
關注微信公眾號《錢幣收藏愛好者》,與錢幣愛好者分享集幣樂趣。
民國時期的郵票,雖有數量龐大、種類繁雜等鮮明特點,但因其歷經戰火,存世量非常少,其中有不少珍郵,以加蓋郵票和孫中山頭像的郵票等為代表,其具有很高的研究鑑賞價值,受到眾多郵票收藏愛好者的關注。其中加蓋「臨時中立」和「中華民國臨時中立」的郵票,由於實際發行量很少,留存下來的也不多,是中華郵政的珍郵之一。
「宮門倒印」郵票。1913年,中華郵政正式發行第一套倫敦版帆船普通郵票。因次年「一戰」爆發,在英國印刷的郵票難以按時運到,改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刷廠依照倫敦版帆船郵票的三種圖案另行雕刻印製,習稱「北京老版」或「北京一版」帆船郵票。此套郵票的分面值為帆船圖、角面值為農獲圖、元面值為牌坊(宮門)圖,共計22枚,於1914-1919年發行。
其中,2元面值票在印刷操作上造成了中心宮門圖倒印變體,俗稱「宮門倒印」郵票。「宮門倒印」錯體票僅流出48枚,被譽為「民國珍郵榜首」。在2010年蘇黎世亞洲香港春季拍賣會上,一枚「宮門倒印」票曾拍出97.75萬港元的天價。
北京老版帆船誤蓋「限省新貼用」郵票。1915年中華郵政在新疆省發行了一組北京一版帆船、農獲、牌坊,郵票上中部加蓋了豎寫「限新省貼用」字樣,因「限」字偏右一點,與其它字不夠豎直,集郵界稱為「歪頭新省」票。此組郵票共16種,其中加蓋紅字1元票中,將「新省」二字誤蓋為「省新」,從而形成「限省新貼用」字樣,集郵界把這種列為「民國四珍」郵票。據悉,存世量僅20餘枚,1998年中郵大地公司拍賣時單枚票價成交價27.5萬元。
北京一版帆船3分暫作2分倒蓋票。1922年11月至1930年10月間,郵政總局委託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一版帆船票上加蓋「暫作」二字,其中面值為3分的帆船票加蓋「暫作貳分」竟然存在倒蓋現象。集郵界將此票列為「民國四珍」,早期多為外國集郵家收藏,海外知名度較高,該票存世量不超過20 枚,舊票前些年一枚售價就達數萬元。
北京二版帆船4分暫作3分倒蓋票。1925年至1936年間,當時郵政局又委託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二版帆船票上加蓋「暫作XX分」字樣加蓋共有6種,其中4分暫作3分票也出現倒蓋現象。
集郵界也列入「民國四珍「之中,存世量不足20枚,未使用的新票前些年拍賣時單枚票價25萬元以上,舊票達3萬多元。
「孫像邊飾倒印」票。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郵票,俗稱「中山倒」郵票,是1941年2月21日開始發行的全套16枚孫中山像郵票中的一枚2元面值錯體票。因為是在紐約美國鈔票公司印刷的,故又稱「紐約版」。其成因與前述「宮門倒印」郵票一樣,也是由於在雙色套印時,第二次將全張紙放倒所致。 此票僅在1945年由重慶中學生鄭晴初發現了1個倒印全張(50枚),至今再無新發現。存世的「中山倒」郵票,均出自該全張。由於存世量少,被集郵界列為「民國四珍」之後的「民國第五珍郵」。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和香港珍郵、信封」大拍賣中,曾以121萬元港幣拍出一件這種錯體票的十方連,轟動郵壇。
民國郵票歷盡了紛爭戰亂的年代,且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可避免地受到嚴格的庫存處理:集郵業完全停辦後,郵電部作出決定將258萬枚中華民國郵票全部摧毀,每個只留下一部分。其存世之少,促使如今民國郵票一直受到中外集郵收藏者的青睞,成為高價值的收藏品。
請繼續關注微信公眾號《錢幣收藏愛好者》其他文章!
免責聲明:本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公眾號《十年集郵》公開信息,僅供分享和交流之用。文中涉及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收藏需謹慎。假設因閱讀本文章而投資失利的,帶來的任何盈利或者損失均與本文無關。內容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致力於分享錢幣收藏的樂趣。
錢幣收藏愛好者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