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雅靜
編輯|陳令孤
「一個演員的買手夢。」Mady(微博@Mady_WONG)這樣來形容自己的職業。
每一個美妝博主,都是演員,在鏡頭前演出自己最精美的一面。「我本身沒什麼高級感,只是長了一副比較高級感的五官,就把這個氣質呈現出來。」她說,「但我在生活中可能就是一個會用拼多多的人。」
而買手夢則指向這個職業最原初的欲望。在日趨低齡化的美妝博主中,很多初高中生不過是想白嫖一些產品,或者多賺點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本質上就是一個buyer。」
所以,OO(微博@萬能的doubleO)覺得美妝行業依舊輝煌,但黃金時代已慢慢隱去。她常常懷念美妝博主1.0時代,環境還很純粹,每個博主都是用愛發電,單純做一些分享,與利益沒有太多糾葛。
那時微博也尚未誕生,她們生長於一些論壇上,並不受太多平臺的限制。「那一批人到現在基本上也已經退網了。」她說。
而如何在市場已經飽和,人設也很難翻新的行業環境中實現突圍,在商品之上建立自我價值,Mady認真地給出了一個答案:美女是不變的,無人不愛美女帥哥,如果沒什麼人設,你就做一個美女。
「若能夠畢生只做一個花瓶,我願意。」
圖|視覺中國
那是一間不到50平米的房子,客廳沒有窗戶,導致房內的光線很不好。平日裡,太陽光最多只照到陽臺。趁著2018年的一個晴天,碩子(B站:@Little碩子)在臥室潦草地支起手機,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錄製了人生中第一支美妝視頻,「平價唇釉無濾鏡試色分享」。
當時的她還有一份全職工作,但做得並不開心,導致整個人狀態有些萎靡。因為經常聲情並茂地給朋友安利產品,男朋友便讓她試一試拍美妝視頻,將這個特長發揮到網絡上,說不定能夠改善心情。
很多美妝博主邁出第一步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在「喜愛化妝」這一共同基準上,她們通常都是出於一個樸素卻獨特的點。
Mady最早是受一些種草視頻的影響,認為「被看到」是一件重要的事,對於很多性價比高但沒人推的產品,她覺得值得分享。2018年,上大學的她,時間自由,感覺無聊,就做了這件事。
「無聊」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意味著一種閒暇,並衍生出發揮創造力的可能性。OO也是如此,她形容自己「是一個特別無聊的人,不追星不玩遊戲,又不會聊天」。
但她是一個有著強迫症的收藏控。種草的、包裝好看的、限量的、停產的,無論用不用,她都會買回家,按照「品牌-系列-色號」的順序排放,因為「放滿一牆的感覺特別好」。早已對色號爛熟於心的她,即使早起不開燈,也能準確地抓到想要的那一隻。
畢業寄件回家時,OO打包了15斤的TF黑白管,33斤的化妝水乳。成為美妝博主也就順理成章。如今,她將自己定位為「美妝好物分享」,並堅持不做全職,只為留住心裡的那份熱愛。
@萬能的doubleO
在一切的伊始,每個決定成為美妝博主的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實際情況是,在碩子和Mady入行的2018年,美妝博主已經不是一個新鮮名詞,且頭部博主已基本實現地位的穩固。微博2017年發布的「年度最具影響力十大美妝紅人」,他們的微博粉絲數合計高達數千萬。在已經略顯豐滿的市場中,做出成績並不容易。
運氣因此成為了一個關鍵因素。
碩子在B站的第三支視頻就「爆了」,播放量很快突破十幾萬,而前兩期只能以百計數。那一期的標題是「完美日記大型打臉現場」。她把大部分功勞歸結於標題,形容它「有熱度有爭議」。
現在看來,那個視頻的功用除了讓她漲了幾百個粉絲之外,更關鍵的是在前期就為她樹立了信心,「覺得繼續做下去有意義。」
@Little碩子:人生第一支「平平無奇」Vlog
Mady則某種程度上站到了平臺的肩膀之上。發布第一支視頻時,B站有「新星扶持計劃」,新人up主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曝光。後來她轉戰微博,正趕上那兩年流行博主之間抱團取暖,只要你有抽獎活動,擁有一定粉絲量級的博主就會幫忙轉發,獲得流量沒那麼難。
她將成功的經驗總結為「快、準、狠」。一是要快,要極速闖入市場;二是要準,精準地打造人設定位,成為某個方向的代表人物;三是要狠,敢於砸錢,比如每過一段時間就搞一場大型抽獎。
而好運不是每個人都能交到。在市場的浮沉中,更多的人和OO一樣,白天發完內容,晚上去看,發現什麼都沒有。她形容那段經歷像一段沒有回應的感情。時間久了,容易自我厭棄。
她因此感慨,「小火靠努力,大火只能靠命」。
「護膚品需要試用至少20天,不能致敏,不能打虛假功效;彩妝比較簡單,就拿眼影來說,顏色、粉質、結塊、上色,都是評判維度。不好的產品,我不可能去跟你建立合作呀。」
這是碩子挑選合作品牌的一套簡易標準。接到推廣,是一個美妝博主從業務向成熟邁進的一個關鍵因素。當資本開始青睞,這份愛好便擁有了職業化的可能性。
2019年5月,碩子開始陸續接到推廣。她因此和男友商量,決定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全職美妝博主。
更多的改變在等待著她。首先是設備上的升級,她把最開始的手機換成微單,搬離了那個光線不好的房子,併購入了環形燈和專業柔光箱。
拍攝也變得不再隨意,開始呈現出計劃性和系統性。
每個月初,碩子會提前做好當月規劃,出幾期妝容,幾期好物分享,有沒有vlog等,都要被考慮在內;接下來是根據規劃寫腳本,包括口播內容,鏡頭時長,推廣內容;同時還要結合主題,提前準備道具,拍攝用到的服裝、飾品、小物件等,都要根據當期的妝容去搭配。
想把數據做好並不容易。化妝、剪輯、拍攝,這些技能都需要不斷提升,為了更全面的體現妝容的質感,身體也常需要出鏡,因此還要保證自身形體的美觀。
@Little碩子:喪系妝容·是墮落的天使嗎?
Mady的第一條推廣是自己爭取來的。2018年,她自行購入產品之後,主動聯繫品牌獲得了一次推廣機會。那一條微博規定轉發過50開獎,而最後88的轉發數 ,在她的記憶中格外清晰。
人生的成長本身不可逆,她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如此認真而樸實地做一件事。「長大了,我變得商業了,就這種感覺。」
定義一個成熟的美妝博主,除了抗打的技能,還需要明確的個人風格。Mady長著一張高級臉,將自我風格確立為「輕奢」,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品牌推廣,都得符合她的調性才行。
「品牌在找我的時候,我會讓他們報是什麼品牌,想推什麼樣的產品。然後我會去淘寶看一下他們官方的介紹、針對的人群、拍攝的官方形象,我才會去接。」
@Mady_WONG
粉絲畫像也很重要。Mady擁有一個自己的粉絲群,除了日常聊天,她會時不時去粉絲的主頁看看,什麼年齡段,什麼職業,都要有一個基本的掌握。
OO在去年購入相機之前,還不知道快門在哪兒,從起步到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她會去學習其他博主們的打光,在眼妝視頻中研究她們瞳孔裡倒映出來的場景,比如燈位,燈數,燈的類型,也會去研究她們的相機型號,機身鏡頭。平時還會私下學習美圖的拍照手法和意境構造。
此前大量的收集賦予了她對美妝產品獨特的感知能力。看著它們的樣子,OO腦海中會突然浮現出場景:
一支印有十四行情詩的護手霜,應該是沉謐的感覺;口紅上的杜鵑鳥雕花,和小軒窗的古香古色場景更搭;少女粉嫩感的磨砂膏,要和櫻花相匹配。
@萬能的doubleO
她不願意讓商業入侵這篇純淨的領土,遲遲沒有職業化的想法。在她的觀念中,職業化更多地等同於不自由。而自由正是保持感知能力和創造力肆意生長的土壤。
「一旦把熱愛當成了工作,那麼熱愛就不再熱愛了。」
在邁向成熟之後,困境開始浮現。「瓶頸」是三個美妝博主自白中均出現的詞彙,有人遭遇創作危機,有人丟掉了自我,有人受困於粉絲的固有印象。
碩子的瓶頸期發生在轉型之時。成為職業博主之後,她的創作內容從測評類轉為妝容類。受限於技術的壁壘和積累的匱乏,剛轉型時,她畫出的妝容同質化嚴重。
那段時間數據很差,在製造出爆款之後,她跌入流量的谷底。「所謂瓶頸期,就是你一直在輸出一樣的內容,粉絲覺得無趣,你也不知道該做什麼。」
OO最早在小紅書試水。因為圖片太過於精美,常常被小紅書認定為盜圖營銷號,反覆幾次之後,她的號廢了。
@萬能的doubleO 微博圖片
小紅書上最受歡迎的內容,大概率都散發著「簡單粗暴」的氣質。一是畫質和畫面都不算上乘,看起來像隨手一拍。二是話術不能太成熟,用最口語化的方式表達喜愛之情是最討巧的方式。
OO對此感到困惑。她小紅書上最火的帖子,「粗糙得像被釘在恥辱柱上」。那一條是她唯一沒有使用單反拍攝的一條,用的是手機後置攝像頭,恰巧那個手機還摔過,拍出來的照片好像蒙了一層灰。但,那個帖子是她流量最好的一篇。
Mady將其概括為「廣告感」。在美妝自媒體中,一個約定俗成的道理是,粉絲通常都排斥廣告。而粗糙往往傳遞出來的氛圍是輕鬆的,生活化的,沒有任何商業元素的修飾,更能獲得粉絲的信任。
OO後來轉戰微博,在那裡找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對於先前的經驗,她覺得小紅書不適合她的調性。
@萬能的doubleO 小紅書流量好的一篇
Mady將自己的困境形容為「一個很殘酷的現實」——發什麼都不會再漲粉了。
以微博為主要戰地的博主通常都要面臨一個困局,只享受私域的流量。來自於固有粉絲或者互關博主的流量,很難實現突破。而小紅書、抖音等平臺則會提供相應的公域流量,這是微博用戶無法享有的福利。
平臺的劣勢無法避免,只能總結個體經驗。Mady發現量級較大的博主一個重要特點——廣告不多,或者不明顯。粉絲關注的主體是「我」,而不是一個抽獎博主,也不僅僅是一個產品。
你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美妝博主。
她回想起一個大三的女孩,曾經在2k粉的時候向她諮詢過一些問題。女孩最早是做歐美眼妝入行,但歐美眼妝很難完成商業化,只會獲得「你好牛」的讚許。女孩因此在慢慢轉型,開始發一些可愛和低齡化的內容,實現盈利。
「她一開始做歐美妝一定是因為喜歡,並且擅長。但她現在會跟我說,什麼賺錢就拍什麼,對品牌也不會有什麼選擇。」Mady因此會告訴許多想要入行的後輩,「不要丟了你自己」。
還有人消失於美妝博主「被圍觀」的困境之中。
曾有一個坐擁幾十萬粉絲的美妝博主,因為體型較為豐滿,且不符合常規意義上的美,遭受到了很多語言暴力。對身體的消費和對長相的攻擊同時存在,讓她宣布暫離這個行業。
她於2018年冬天停更,至今沒有回歸。
不把自己丟掉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在這一點上,美妝博主需要與之博弈的對象有很多。平臺、資本,都隨時會將個人吞噬。
美妝博主這一職業發展至今,大概可以從平臺作為切口,細分為幾類:常駐B站的up主,主攻視頻方向;常駐微博的,結合了圖文和視頻的優勢,並擁有轉發抽獎的特殊功能;常駐小紅書的,圖文形式居多,功能主要是好物分享。
選擇一個種類,也意味著選擇一個平臺,並被其規則所約束。
微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Mady剛從B站轉戰微博時,享受了博主之間抱團的紅利。而如今這樣的現象基本已經不復存在。
主要原因是平臺限流。如果一條微博發的是廣告,自身就會被限流,在這種情況下轉發,還會對轉發者的權重產生影響。而從品牌方挑選合作對象的標準來看,微博主頁的乾淨清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其中穿插著點讚或者轉發,頁面看起來會非常混亂。
@來去之間 解釋對營銷號的限流
規則總是對多數人有利,而有限的資源總是被少數人分食。
在微博限流的情況下,資本的入駐進一步加深了流量層面的「貧富分化」。越來越多的MCN公司介入其中,用資本扶持博主,將本就有限的流量吞掉,還常舉行大型抽獎活動,導致有些用戶取消對小量級博主的關注。
「粉絲也會有所選擇,因為他們慢慢就看不上便宜的獎品了。」Mady說。
是否選擇籤公司,是每個美妝博主都會面臨的選擇。在Mady看來,這些MCN的規則,對行業是一個損害,而她不願意去做那個破壞行業的人。
一個MCN公司的運作流程大致為:用一些低成本手段,給籤約博主增加流量,比如做數據、買粉,或者讓成型博主轉發某條微博,打造出一條爆文,然後將其置頂,給別人造成ta流量很好的錯覺。
通過這種方式,MCN公司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捧出一個幾十萬粉絲的博主,對外的廣告報價可達四五萬。但實際上這或許只是一個真粉極少的空殼博主。
而素人博主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最多只能做到一兩萬粉絲,即使有一條爆文,也只能上到十萬粉。商務報價可能只有幾千塊。
素人博主吃不上的飯,空殼博主可以吃到,MCN公司則會吃得很香。這就是美妝博主行業的潛規則。
圖|豆瓣
其實,籤了公司的博主也並不一定順利。碩子形容MCN就像明星經紀公司,如果數據不好,很快就會被雪藏。
她曾經籤過兩個公司,認為「是有一定幫助」。在她對內容還不是十分精通的時候,公司會提供一些指導,比如怎麼做選題,還會對接品牌資源,給up主做付費推廣。「但是錢在人家手裡,也不是說推就給你推。」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時間,粉絲數量,內容水平,個人風格都要一直積累。如果自己沒有明確的方向,就去籤公司,通常只有被割韭菜的下場——公司拿著分成,但不會去做任何的推廣。
成為美妝博主,這件生命中不可逆的抉擇,影響著她們的個性,也重構了生活本身。
在入行之前,碩子覺得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沒什麼價值,一生可能就此過去。直到開始做視頻之後,擁有了觀眾,被人喜歡,才會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
從全職到現在,她依舊享受著創作的快樂,一周一更的頻率不會製造太多焦慮,她也不太逼自己。「不能輸出優質內容的時候,就放空一下。」
OO也在這件事上建立了自我認同。儘管在前期因為不受關注而自暴自棄過,但她仍然在其中汲取了溫暖和能量。最初她的微博只有六個疑似殭屍粉的粉絲,直到其中一個「殭屍」開口講話,她才意識到,他們是真實的存在,是在某一個角落真心喜歡她、支持她的人。
@萬能的doubleO
但職業認同感這個東西,並不是每個美妝博主都擁有。
Mady形容美妝博主「不是一個讓人身心健康的職業」。從今年1月開始保持日更的頻率之後,她幾乎全職在做這件事,每天都處在崩潰邊緣。
她自認為是被「虛擬的東西」所捆綁,每天醒來都忍不住思考,怎麼維護數據,怎麼製造一些熱點,怎麼生產一條爆文——而這些工作都只是維護現狀,並不創造新的價值。
她也從未在粉絲身上獲得過認同感,曾不止一次調侃自己是「抽獎博主」,覺得粉絲們都是圖著抽獎來的。「我可能就是圖好,有抽獎,能帶動一些流量,僅此而已。」
這樣的狀態並不少見。她曾和其他一些粉絲量級較高的美妝博主溝通過,並達成一個共識:要多關注真實的生活。
因為網絡的東西會隨時離去,包括曾經積累的品牌資源,也可能僅僅是因為認識當下的品牌公關。假如這個公關離職,和品牌的聯繫也將不復存在。
生活中的@Mady_WONG
Mady計劃今年將粉絲抬上10w,在不擔心掉粉的情況下,去創造一些更個人化的內容,讓大家看到真實的自己,而不再是冷冰冰的產品。
轉戰B站也在計劃之內,微博的瓶頸顯而易見,「再怎麼做也贏不了MCN的那些博主」。而視頻剛剛成為一個主流趨勢,在哪都不會吃虧。
每個不同階段、不同特質的美妝博主,都呈現出自己獨特的狀態,而其背後關聯著的,不僅僅是「自我-職業」這一單一維度,更向著行業的整體環境、資本的善惡、國人的審美取向、乃至這個技術時代等更廣大的命題中延伸出去。
就像她們在面對採訪時,給出的不同反應:
剛起步不久的OO,因為太緊張,早起了好幾個鐘頭,又因為太困回去補了個回籠覺;還在香港讀研究生的Mady剛剛結束一天的課程,採訪結束後的晚十點,她還要趕著去拍攝一條推廣的圖文,因為「要給合作方看稿子」;碩子接到採訪時剛做到10w粉,正在為接下來一周的選題絞盡腦汁。
她們都處在被觀看的時代中,又在觀望著自己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