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美麗鄉村的影像表達與國際傳播」論壇在西安西影舉行。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財政廳、陝西省廣播電視局、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等部門的相關領導以及著名農業專家黃德林、中視家國文化傳媒總經理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副秘書長國理才、著名作家和谷、著名詩人閻安、陝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大型紀錄片《大秦嶺》撰稿、詩人王若冰、青年導演陳非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據悉,本次論壇是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活動在絲綢之路電影節上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一個特別單元。
論壇前,陝西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賀晉東、陝西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單子孝和與會嘉賓一同觀賞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優秀作品展,並為美麗鄉村影像節優秀作品及美麗鄉村大學生藝術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頒發了榮譽證書,為紀錄影片《秦嶺無閒草》舉行了拍攝啟動儀式。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慶華在致辭中說,此次論壇共商影視與文旅深度融合,倡議動員國內外影視工作者,通過國際視角、旅遊載體、藝術維度,記錄多村美景、講述鄉土鄉情、描繪美麗鄉村,創作更多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的作品。用影視作品留住鄉村記憶,讓更多遊客聞「鄉」而至,遊得放心、遊得舒心、遊得開心。希望影視藝術家在西安這片有風景、有底蘊、有活力的大地上,拍出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美的「故鄉」。
論壇上,不同行業嘉賓就美麗鄉村影像表達與國際傳播問題等相關問題碰撞交鋒,各抒己見,中國農科院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黃德林認為,科學的發展讓鄉村發生了很大變化,要用新思路來展現美麗鄉村。關於電影的詩意,閻安認為,現代影像畫面和一個語言文本所表達的詩意,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詩意有歷史、文學的表達的方式,影像藝術是現代大眾最易接受的表達方式。張阿利認為,中國鄉村題材電影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城市文化相融合,要拍出好的美麗鄉村電影要深入鄉村體驗生活了解鄉村的人文情感。國理才認為,在鄉村遇見美麗中國,作為一名影像工作者,宣傳推介好美麗鄉村,用鏡頭記錄好美麗鄉村,留住鄉愁。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活動中,嘉賓們求同存異,他們認為,在全球化、數位化的讀圖時代,特別是後疫情時代,影像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發揮其藝術特長和大眾影響力。影視工作者不僅要多關注美麗鄉村,還應用國際化的影視語言來拍攝我們的美麗鄉村,實現有效的跨文化傳播,在文化軟實力構建和「文化走出去」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江小魚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談到,這是第一個將農業和詩歌納入電影節的論壇,農業與電影,詩人與電影對話,將美麗鄉村、詩人、電影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腳踏大地,仰望星空,形成本屆電影節一個具有藝術氣質的論壇,也是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眾多論壇中很有特色、獨具創造力的論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