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發布 多屏時代好劇仍缺

2021-01-14 人民網

原標題:多屏時代,好劇仍缺

  一年一度的春季北京電視節交易會是國內電視劇行業的重頭戲。3月25日至28日,今年的交易會期間,首都影視發展智庫發布了《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報告呈現了中國電視劇行業出現的一系列新現象、新問題。

  電視劇產量減少,古代和近代題材作品佔比下降

  《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電視劇立項總量和生產總量均較上年有所下降,尤其是生產完成並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數量為313部,共計13475集,創下了2011年以來新低。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說,「中國是世界上電視劇產量最多的國家,但是每年都有大量品質不高的產品,有的甚至以不良的競爭手段,影響著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2017年,無論是電視劇的部數還是集數都在下降,很多人說電視劇行業要出現『洗牌』。嚴格來說,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就是好的企業和好的產品將會得到更高的收益,不好的企業和不好的產品逐漸退出市場。我覺得這也是電視劇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

  2003年至2014年間,中國電視劇的產量一直維持在每年400部以上。自2015年1月1日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出臺的「一劇兩星」政策實施起,電視劇產量開始減少。業內人士分析,政策導向在近兩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一劇兩星」意味著一部劇只能同時在兩家衛視進行首輪播出,電視臺購買電視劇的價格上升,從而降低了電視臺對於影視劇作品的購買能力。

  報告還顯示,近3年立項的電視劇超過一半為當代題材,2017年立項的當代題材電視劇佔比達59%。與此同時,近代題材電視劇比例逐漸下降,2017年更是下降至17%,古代題材電視劇佔比也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下滑。

  「創作新的故事,表現新的生活,關注當下社會,聚焦大眾人生,這是中國電視劇在題材選擇上的一個傳統的特色,也是中國電視劇贏得觀眾喜歡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說。

  高收視率、高播放量作品重合度高,優質劇作打破媒介屏障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手機視頻用戶規模達5.48億,較上年增長9.7%,網民通過移動端觀看視頻的行為更加普遍,並且越來越呈現出向手機端傾斜的趨勢。與此同時,2017年上半年全網視頻點擊總量達6317.3億次,其中電視劇類點擊量達到4232.6億次,佔比高達67%,也就是說,電視劇類視頻點擊量佔全網視頻點擊量的近七成。不少省級衛視在電視劇的播出機制上也搶先試水「先網後臺」。

  電視劇跨屏趨勢越來越明顯,分析其中的原因,尹鴻認為,一方面是由於電視臺播出劇集數量增長,加之播出時段相對固定,而受眾無法同時觀看多部影視劇作品,導致受眾選擇網絡觀看,最終效益向網際網路平臺轉化;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的網絡劇開始申請電視劇的許可證。「比如大家熟悉的《白夜追兇》,拿的就是電視劇的供應許可證,越來越多的電視劇是網臺聯播。電視臺確實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而網絡視頻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可以說電視劇行業對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此外,《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還顯示,2017年電視臺高收視率和網絡高播放量的作品出現空前的高度重合,共有《人民的名義》《那年花開月正圓》《因為遇見你》《我的前半生》等8部劇集同時出現在雙榜單中。這一現象幾乎逆轉了以前人們對電視渠道和網絡渠道分眾觀看的認知。

  「這說明優質劇作打破了媒介的屏障,打破了觀眾層次的限制,它是雅俗共賞的,是真正的大眾劇。」尹鴻說,但總體來看,電視臺和網絡平臺播出的劇作仍然存在類型差異,如警匪劇、懸疑劇、青春劇等可能仍在網際網路上才能更好地找到相對準確的受眾。

  近八成劇作在衛視播出,收視率超過2%的不足0.5%

  雖然去年以來國產電視劇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但業內人士認為,行業仍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劇作粗製濫造,有的項目僅憑有流量的演員和一個不錯的題材拼湊而成,即便一些有影響力的好作品,也仍然存在臺詞、場面調度不講究的問題,大大降低了作品的品質。此外,注水拖長劇集、同質效仿等業內常談的問題也依然存在。

  「目前,近80%的劇作是在衛視上播出的,從收視角度來講,平均收視率不到0.5%,而收視率在0.5%到1%之間的也就是百分之十幾,1%到2%之間只有5%,超過2%收視率的電視劇不足0.5%,量非常小。市場上有這麼多劇,但是真正從收視上為大多數觀眾接受的好劇、爆款劇還是少量的。」索福瑞媒介研究客戶總監龍長纓說。

  「對電視劇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內心想要什麼,千萬不要因為市場現在流行什麼就去拍什麼。」出品過《琅琊榜》《歡樂頌》《偽裝者》等電視劇的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說,《偽裝者》成功後,市場出現了20多個類似的劇,但多以失敗告終。他表示,「這個行業的門檻比較低,大家千萬不要放棄在專業性上的追求,尤其這個行業正處在大浪淘沙的時期,如果我們無視專業上的技能,自以為有了錢、有了演員、有了IP就可以拍出一部好劇,那就只能被市場淘汰。」

  「中國電視劇要繼續陪伴老百姓進入一個強起來的新時代,顯然僅僅提供歡樂,提供愉悅、笑聲、消遣是不足夠的。」李京盛說,「電視劇還必須具備更充實的精神文化內涵,要提升作品在價值引領上的高度,提升作品在審美發現上的深度,這既是新時代賦予電視劇的時代使命,也是文藝作品的功能和本質所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電視劇產業調查報告在深發布
    原標題:電視劇產業調查報告在深發布   2020年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12月22日至23日在深圳華僑城洲際
  • 《中國電視劇年度藍皮書(2018)》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魏金金)由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聯合主編的《中國電視劇年度藍皮書(2018)》日前在中國國際影視展期間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2017年中國電視劇創作現象解讀,分析中國電視劇創作成功的美學內涵和文化意義,剖析中國電視劇產業存在的問題與症候。
  • 2020年「深交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並舉辦高峰論壇
    (以下簡稱「深交會」)22日至23日在深圳舉行,會上發布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並圍繞「電視劇(網絡劇)的創新模式及市場運行新規則」等議題舉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2020年《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發布  本屆「深交會」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深圳市影視產業聯合會共同主辦。22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代表編委會發布業內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2020年《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現實題材達63.16%(可下載)
    獲取《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完整版,請關注gongzhonghao:vrsina,後臺回復「綜合報告4」,該報告編號為20bg0052。4月4日,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加快新時代電視劇高質量發展,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以現實主義為主體,堅持人民導向;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以社會效益為先;優化產業結構,淘汰冗餘產能。
  • 2018年中國電視劇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附全文)
    數據來源:廣電總局、《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題材方面,2017年中國電視劇立項題材中59%為當代題材劇,18%市古代題材劇。數據來源:廣電總局、《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2。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網絡劇播放量方面共有5部劇播放量超300億次,其中《楚喬傳》播放量排名第一,共計457.75億次。
  • 《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發布:「減量」推動「提質」
    《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發布:「減量」推動「提質」 時間:2020.12.2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發布實錄: 2020年北京電視節目春季交易會——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搬到了雲端,這次特別形式的活動註定會載入史冊。 每一年,首都影視發展智庫會聯合清華大學、新傳智庫相關研究團隊在電視劇秋季交易會和春季交易會各做一場論壇。在秋交會論壇主要側重發布風向標報告,對來年電視劇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和判斷。而在春交會,電視劇發展論壇主要是提供上一年度產業報告。接下來發布的就是2019年的發展報告。
  • 觀眾二倍速追劇 2018年中國電視劇產量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一位網友在微博上感嘆:當代年輕人時間有多緊張?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對此網友紛紛表示,不開倍速都不適應,「倍速」播放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追劇的「標配」。近年來,中國電視劇集數越來越長,國產電視劇「注水」成常態,節奏拖沓劇情注水。
  • 2019年國產電視劇「體檢報告」出爐
    年度發行電視劇總數即將進入小於一萬集的時代,口碑、話題均火爆一時的《都挺好》《大江大河》在年度收視排行榜上卻沒進入前20名,去年全國有近3000家影視公司關停……2019年國產電視劇的「體檢報告」新鮮出爐了。
  • 2019中國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排行榜發布
    7月27日,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中國電影藍皮書(2020)》、《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20)》舉行了首發式,並發布了2019中國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排行榜。
  • 1958-2018:國劇60年進化論
    比起只能靠車載鬥量的書籍和流散的民樂來記載歷史的古人,聲、影、畫、意都能充分表達的電視劇,則成了現代人記錄當下時代最重要的媒介。黑白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全長僅20多分鐘。我們或許難以置信,1966年以前的電視臺沒有錄像設備,只能直播節目。
  • 延禧攻略登Google全球電視節目搜索首位 2018年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
    2018年12月,谷歌正式發布2018年的年度搜索報告,其中Google 2018年度搜尋排行榜顯示,《延禧攻略》在全球最熱搜電視劇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與此同時,其在Google香港熱門搜尋「熱爆關鍵字」中排行第一,在Google臺灣熱門搜尋「快速竄升關鍵字」和「快速竄升電視劇」,亦分別排行第二和第一。
  • 2019年國產電視劇「體檢報告」出爐:《都挺好》《大江大河》收視未...
    年發行電視劇總數即將進入小於一萬集的時代,口碑、話題均火爆一時的《都挺好》《大江大河》在年度收視排行榜上卻沒進入前20名,去年全國有近3000家影視公司關停……2019年國產電視劇的「體檢報告」新鮮出爐了。
  • 北大、浙大共同發布《中國電影藍皮書(2020)》、《中國電視劇...
    《中國電影藍皮書》《中國電視劇藍皮書》是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響力影視劇」案例報告,至今已步入第三屆,成為廣受學界、業界好評的口碑書系。而2019年,對中國電視劇而言,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在建國70周年之際,獻禮劇題材豐富,精品迭出,另一方面,2019年電視劇界,仍然深受2018年演員納稅風波、收視率造假等引發的產業震蕩的影響,影視公司關停的達1884家,資本市場中,電影第一股華誼兄弟營業利潤為-375,797.2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37.09%。
  • 2018國產電視劇市場:在「平淡」中蓄勢待發
    原標題:二○一八國產電視劇市場:在「平淡」中蓄勢待發 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60年來,中國電視劇在拍攝水平、內容品質以及生產規模上實現了飛速發展,並且隨著網絡視頻平臺的逐漸成熟,一大批優質的網絡自製劇不斷湧現。
  • 重磅 | 結婚產業觀察發布2018中國結婚產業「十大關鍵詞」
    對於很多積蓄不多的年輕人而言,婚禮開支壓力太大,都想減少這部分的消費,小型婚禮簡單溫馨,選好婚禮場地可以省下一大半布置費用,故而逐漸成為很多新人追崇的婚禮形式。如果說現在流行什麼,相信「中國風」一定會佔有一席之地。隨著《延禧攻略》、《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古裝影視劇的風靡,中國風人像攝影迅速接棒走「歐式公主」「西式奢華」風的傳統婚紗影樓,走紅人像攝影領域。
  • 2018中國電視劇導演TOP100榜出爐,張黎四部大劇傍身
    文|劇sir2018年中國電視劇的導演依然不夠用,依然是稀缺資源,很多資深的老牌導演手裡有2—3個項目。所以中國的老牌導演很忙很累。當然,導演的片酬也隨著整個市場水漲船高。能給項目帶來關注值的頂級導演,片酬能達到1000萬以上,甚至參與項目分紅。
  • 2018電視劇行業調研報告-趨勢篇
    總體來看,電視劇行業在2018年進入了一個不破不立的品質孵化「潛伏期」,電視劇的動作將更加謹慎,這有利於更加穩固的產業基礎的形成。內容分水嶺:古裝爆款失靈現實題材「一統天下」本年度電視劇行業分水嶺的第一個信號出現在內容領域。
  • 文娛產業新動向,盡在《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
    該報告涵蓋電視劇、電影、節目、動漫、少兒、紀錄片、doki、短視頻、家庭大屏、WeTV在內的10個篇章,並針對「雲戰疫」設置特別篇。這是一份基於龐大用戶基群,客觀反映行業大勢,覆蓋優質內容,參考媒體與網民意向的報告,既梳理了一年來文化娛樂產業的情況,也為行業發展研究貢獻了鮮活案例和理論基石。
  • ​2021年國產劇趨勢前瞻:深耕現實題材 開啟品質時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無疑是對影視行業的一記重擊,上半年影視公司註銷數量同比大幅上升,國產劇面臨新一輪寒潮。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顯示, 1至11月份電視劇備案630部,較2019年減少181部,前三季度電視劇獲準發行許可119部,較上年同期減少4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