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網上衝浪偶然間刷到了一張圖,圖片中歐美流行女歌手瑪麗亞·凱莉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並肩而立,表情肅穆,底下的網友們紛紛表示「瑞思拜,瑪哲了」,「瑪哲馬哲一家親」。
在大家的印象裡,瑪麗亞·凱莉還是那個每逢聖誕節就要帶著《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在各大美國商場強勢回歸的歌壇diva,那架勢和劉德華的《恭喜發財》不相上下。
所以這幾年侵入中文網際網路的「瑪哲」,到底是啥?不明真相的我們懷著新媒體人要了解每一個梗的焦慮,立馬進行了一番深度學習,才發現這門網絡哲學流派早已在網際網路的隱秘角落開枝散葉,擁有了一批忠實信徒。
瑪哲,全稱為瑪麗亞·凱莉哲學基本原理概論,聽上去和讓你頭疼的馬哲是一個樣子,但瑪哲之所以興起,其實是撕X哲學的一場文藝復興。
早在2001年,瑪麗亞·凱莉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被好事的記者問起對詹妮佛·洛佩茲有什麼看法,這位女歌手當時正被瑪麗亞·凱莉的前夫力捧,也常常被媒體和瑪麗亞·凱莉放在一起比較。
換作道行不夠的明星,早就黑臉或者招架不住了,但是見慣大場面的牛姐才不怕,她直接拋出了一句讓她今後成為表情包常客的名句:
「I don't know her.」
並伴有優雅微笑、大幅搖頭等浮誇動作,用優美的中國話進行解讀,大意應該是,「她算哪根蔥?」
當時大家都還沒有意識到,牛姐就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喜劇天賦,為日後轉型牛本山打下了堅實基礎。
15年後,這段採訪被再次挖出,徹底爆紅,媒體稱2016年的夏天為「I don't know her的夏天」。其縮寫版本idkh,也作為撕X學重要開山鼻祖而被爭相模仿。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走實用主義路線的瑪哲開始漸漸成型,因其「關我P事」的核心思想和無論對錯都要保持的高姿態,引起了大洋兩岸吃瓜網友的強烈精神共鳴。
這裡我們先來學習一下瑪哲的三大重要思想,「不聽、不看、不存在」,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雲淡風輕地藐視對手的存在,就可以立馬起到降維打擊的奇效。
比如早年間麥當娜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殺了我我也不要成為瑪麗亞·凱莉」,那麼瑪麗亞·凱莉是如何用瑪哲回擊的呢?
「哦我上初中那會兒麥當娜還挺火的,後來我就再也沒注意過她了。」
再來看幾個瑪哲應用實例:
「Nicki Minaj好像在歌裡diss你?」
「哦?我不知道她還唱歌,我以為她就搞搞rap之類的。「
「你現在對詹妮佛·洛佩茲有什麼看法?「一家媒體在多年之後往事重提。
牛姐的回答是,「I still don't know her.」
「Demi Levato在社交網絡上抨擊你,說牛姐很有才華,但她diss詹妮佛·洛佩茲時說話真的很難聽,你會對Demi說什麼?「
「I don't know her either.「
後來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乾脆拉瑪麗亞·凱莉玩起了「Does she know her」的遊戲,lady Gaga、Taylor Swift等diva都被拿出來問牛姐認不認識。
在得到牛姐肯定的回答之後,粉絲們在彈幕中紛紛表示,「感謝牛姐know her之恩」。
但你讓如果以為瑪哲只有「I don't know her」,那未免太天真。
在B站上輸入瑪哲,你可以搜到瑪哲資深學者們上傳的瑪麗亞·凱莉過往的精彩發言,總結起來就是,每當對方想要搞事,如何輕鬆回擊的同時,並保持微笑。
當主持人問瑪麗亞·凱莉,能否舉出Nicki Minaj的三個優點,她反問,「Can you?」
當記者問她,很多人都說Ariana Grande是年輕版的你,你怎麼看?瑪麗亞·凱莉微微一笑,「First of all, I'm still young.」
西方媒體曾評價她,「她能夠將自己毫不違和地插入幾乎任何一個梗而又不至於尷尬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技能。」
瑪麗亞·凱莉不得不提的名場面還有,2016年和有錢男友James Packer訂婚後,她在出現在公眾場合時故意亮出自己的35克拉大鑽戒,哪怕上車之後,也要伸出手給媒體們大拍特拍。
名場面之二:投球失敗後的小嬌嗔
名場面之三:比idkh殺傷力更強的,「Who?」
說起來,雖然鍾愛雪地靴和墨鏡的瑪麗亞·凱莉已經大方走起了喜感的諧星路線,但她的故事其實非常勵志。
三十多年前,當年輕的瑪麗亞·凱莉剛來到紐約時,只能在酒吧和咖啡店做服務員謀生。之後她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苦苦打拼,才最終成了Billboard冠軍單曲最多的女歌手。
最早瑪麗亞·凱莉是走青春靚麗路線的,當時有過「瑪麗嘉兒」和「花蝴蝶」等稱號。
雖然後來發福,變成了行走的表情包,但畢竟一代實力天后,哪怕如今演出時車禍現場,或是撕X時正主親自下場,路人們也不太會反感。
更何況,牛姐的撕X從來不會真的把場面搞得難看,當作相聲小品來看也許更合適,因為太會拋梗和接梗,她被粉絲冠以「牛本山」,「小品天后」等榮譽稱號。
只要有她在的場合,你就可以期待會有drama和表情包的誕生,哪裡都能成為她的牛老根大舞臺。
但所謂的瑪哲,也並不只有撕X學,更多是瑪麗亞·凱莉個人power的一種呈現。之前有人問她,會因為分手而推遲演唱會嗎,瑪麗亞·凱莉的回答是,「I can't give somebody that much power「。
瑪麗亞·凱莉並不是唯一一個擅長表演相聲小品的歐美diva,和她齊名的還有席丹丹、果德綱,黴超瘋,以及早早預訂了明年春晚表演《我的中國心》的卡迪碧。
或許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測,成為表情包,才是diva們最終的歸宿?
當然,也有一些diva並不滿足於只活在表情包裡,她們儘管不在江湖,江湖卻一直流傳著她們的名人名言,學完瑪哲之後,還有以下這些diva選修課可供你學習。
1
語雯
(又名菲哲)
指王菲在接受採訪時的經典語錄,和瑪哲的「關我P事」不同,語雯大多表現的是一種「關你P事」的灑脫和豁達。
· 經典語錄
1.我這個人呢,做怕的就是做作
2.「跟你有什麼關係呀?誰問的?跟他們也沒有什麼關係呀,我是公眾人物我就必須把我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你嗎?」
2
英語
一句幾年前的「媽的,最煩裝逼的人」在今年仍舊能夠翻紅,甚至被奉為當代年輕人處世聖經,足以證明「英語」的魅力。
· 經典語錄
1.我什麼都知道啊?知道也不能跟你說啊
2.(演唱會唱到一半)我的戒指還我!我的戒指還我!
3.(直接撂話筒走人)
3
日語
來自白眼天后蕾哈娜的虐粉語錄,每當粉絲提及「薛丁格的新專輯」,就會被蕾哈娜本人回懟的卑微現狀。
· 經典語錄
1.Who sent you?(誰派你來催新專輯的?!)
2.No more music
3.Kendall Jenner在看蕾哈娜演唱會前發了個twitter,「如果Rihanna不演唱complicated我會很失望」,蕾哈娜本人回復「Well, don't come.」
4
淋語
淋語的最早起源是由於網友惡搞蔡依林的臺灣國語口音,但後來逐漸由基圈發揚光大,「說淋語」也成為gay的重要識別手段。
· 經典語錄
1.天啦嚕/揪咪/惹
2.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3.好勝的人怎麼能輸呢
4.不努力就去死
說到這裡,我們也不禁想到了一件事:以上提到的這些diva,自然各自有龐大的粉絲群,但是她們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狂熱粉絲群體,那就是你我身邊的同志們。
想必你也和我們一樣好奇很久了,為什麼gay圈都這麼痴迷diva?
一位我們身邊的同志朋友表示,他不僅是瑪麗亞·凱莉的忠實粉絲,天菜列表裡還有:蔡依林、蕭亞軒、王菲、幸田來未、濱崎步、碧昂斯、杏菜……
而以下這些選手也是網際網路上角逐gay icon稱號的熱門:Rihanna、Lady Gaga、Lana Del Rey、Britney Spears、Christina Aguilera……
小學聽蔡依林,中學聽麻辣雞,高中聽碧昂斯,是不少gay追diva的進化史,他們不僅聽歌,甚至完成了英語的進階學習。
網友@MaxxIg 看破了本質,「歐美diva女歌手合作出新歌時就是我們國內同性戀的gay pride day」 。不只歐美diva,一到蔡依林或蕭亞軒發新歌,你朋友圈裡的gay大概率也會轉發以示瑞思拜。
這種天后崇拜,其實早已有之。最早歌劇院就是同性戀群體的秘密樂園,那時候令他們苦苦痴迷的是舞臺上耀眼奪目的歌劇皇后。
隨著主流娛樂方式的更迭,不少歌唱家和演員開始走入他們的視線。
Judy Garland算得上是早年公認的gay icon,她坎坷的演藝道路讓人生路充滿坎坷的gay們感到共鳴。在她的傳記電影《朱迪》中,即便她年老過氣,gay仍然是她的忠實粉絲。
天后崇拜,自然也有diva們自身人格魅力的因素。就像剛剛提到的,能夠入選gay icon的diva除了實力必須夠硬,氣場強大,也往往是個性獨立,造型時尚,灑脫做自己,反裝逼但也不羞於給自己加戲的款。
但與此同時,從她們身上,他們能夠獲得某種對於自我性別身份的認同感。
像牛姐這類diva們對於世俗的嘲弄和挑戰,或許也正是性少數群體想要獲得的反抗世俗的力量,「愛誰誰,I don't know her.」
所謂meme,翻譯成中文可以指「表情包」、「段子」,或者「梗」。瑪麗亞·凱莉可以說是歐美圈meme宇宙裡的常青樹,畢竟有她的地方就不缺段子。
但縱觀歐美meme圈,除了牛姐之外,我們還能常常見到一些熟面孔。
1
自信批發商川普
大統領可以說是政界meme第一人,meme本身的荒誕氣氛與川普本身的氣質不謀而合,製作一張川普meme的精髓,在於捕捉到他的蜜汁自信。
或者是憤怒:
前幾天一張圖火遍中文網際網路,川普激情發言,「They tested my DNA and it wasn't DNA. It was USA.」
雖然這張圖後來被證實是meme,但最好笑的還是在於,網友紛紛表示這就像是大統領會說的話。
2
絕世哭包麥可·喬丹
當喬丹入選名人堂時,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任何人都沒想到,這將成為喬丹除籃球和AJ外最為重要的人生moment。
喬丹真情落淚的時刻被記者捕捉下來,成為網際網路衝浪最好使的表情包。除了可以被喬丹本人用來感謝那些源源不斷給AJ燒錢的人:
也可以表達社畜們每天的崩潰日常:
3
中年美男小李子
惹人愛憐的小李子自從中年發福後,就成為了人們打趣的對象,自然也不會被meme宇宙放過。
只不過也許出於對小李子的偏愛,被拿來做meme的幾乎沒有黑照,甚至不少網友借meme表示,守護全世界最好的小李子:
除此之外,卷福、尼克楊等也都是常被拿來做meme惡搞的對象,但meme並非全明星陣容,以下這些素人meme,漂洋過海,在中文網際網路也得到了上千萬網友的共鳴。
比如這位看上去喪喪的小哥:
比如總是成對出現的沙發醉酒男和金髮藍衣小哥:
眼睛一睜一閉,長假就過去的魔力小哥:
女孩放聲痛罵,貓咪安靜如雞的奇妙組合:
以及哭得比喬丹還梨花帶雨的黑人小哥:
甚至是一隻貓,也可以成為meme宇宙裡的神。
或許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以meme的方式,不只是瑪麗亞·凱莉。
參考資料:
施舜祥:天后賽柏格:蔡依林的天后身份打造與男同志地下文化
原標題:《瑪莉亞·凱莉是怎麼成為宇宙第一表情包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