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遭遇最大的浩劫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城之後,在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首領額爾金和格蘭特命令3500人衝入圓明園,縱火燒毀了有著「萬園之園」稱號的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息,整個煙雲籠罩北京城多日才散去。
圓明園的珍寶不亞於北京紫禁城。圓明園內珍寶以金銀玉器、絲綢陶瓷類最多。而紫禁城中的珍寶以古玩字畫居多。兩相比較之下,英法聯軍認為圓明園中的珍寶要遠遠多於紫禁城。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之時,一眼望去,滿是珠寶,所以軍隊失控,把整個圓明園的珍寶洗劫一空。當時進入圓明園的英法聯軍普通士兵爭搶的珍寶,足夠一生受用,將領更是掠奪了無數財富。
英法聯軍攻破天津後,鹹豐皇帝派人議和,但是卻因為雙方談和出現問題,僧格林沁綁架了英法聯軍的談判使者巴夏禮等39人,這個命令是鹹豐皇帝下達的。
在綁架了巴夏禮等39人之後,清廷方面對他們實施虐待,除巴夏禮之外,其餘的人被押解到了圓明園。當這些人質獲救之後,只活下來了19人。
這時英法聯軍決定報復清朝的統治者。所以採取了兩種方案。一種是火燒紫禁城,一種是火燒圓明園。
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八國聯軍是要打服清政府,而不是消滅清政府,他們需要清政府出面給他們寫一個服字,而不是徹底滅了清政府。那紫禁城就是最後的底線,如果紫禁城都被燒了,那就斷了後路。
所以根本原因跟上一次一樣。但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八國聯軍已經集結在紫禁城下,準備強攻了,如果強攻,故宮可能就要受到建成以來最大的破壞,什麼太和殿午門能不能保住就不好說了。
這個時候,八國聯軍的一個翻譯起了一點作用,這個翻譯是個日本人,叫川島浪速,就是下圖左邊這位,不說還真看不出是個日本人。
至於他們為什麼沒有燒故宮,可能因為圓明園是皇家園林,而故宮是政府所在地,在西方人看來毀掉政府所在地,那是與該國為敵的一種表現。當時英法等列強主要還是想達到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擴大權益,打開中國市場,好便利他們商品輸出,而不是與清政府作對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