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供水將有新水源

2021-01-09 十堰晚報電子版

十堰市水資源配置工程起點潘口水庫(紅圈處為取水口)。本報資料圖

十堰市水資源配置工程終點馬家河水庫。本報資料圖

昨日上午,十堰市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該工程起於竹山潘口水庫庫區右岸深河鄉茅壩村,最終引入馬家河水庫,輸水線路總長度73.14公裡,工程總投資約25.2億元,建設總工期54個月。工程建成後,不僅能長久解決十堰市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生態用水,還能大大改善十堰的水生態環境,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生態工程、民生工程。

■記者 徐正國 通訊員 蘇耀 萬月

年引水量將達1.66億立方米

昨日上午,十堰市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活動在茅箭區武當路街辦舉行。

該工程主要是解決十堰市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生態用水,改善十堰城區的用水條件和水生態環境。供水範圍為十堰市中心城區。

該工程從潘口水庫取水,取水口位於距大壩約7公裡的庫區右岸深河鄉茅壩村,自西南向東北方向輸水,先後穿越竹山縣深河鄉、城關鎮、文峰鄉,房縣姚坪鄉、大木廠鎮以及茅箭區等鄉鎮之間的崇山峻岭,最終引入馬家河水庫。輸水線路總長度73.14公裡。其中,幹線長度68.98公裡,支線長度4.16公裡 (馬家河水庫引水至百二河水庫)。設計引水流量6.7立方米每秒,年總引水量1.66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約25.2億元,建設總工期54個月。主要建築物包括:進水口2處、暗涵1座、倒虹吸4座、節制閘3座、退水閘3座和百二河進水口閘1座。共布置5條輸水幹線隧洞、1條支線隧洞、8條施工支洞及19個施工生產生活區。

除了已經開建的4.267公裡輸水幹線試驗段外,剩餘輸水線工程分為四個標段,每個標段施工長度在15至19公裡不等,分別由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施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隧洞長達65.69公裡,是全省最長的引水隧洞。其中,單個最長隧洞為君地河至馬家河隧洞,全長近30公裡,最大埋深770米。整個工程將採用目前最先進的TBM技術(小型盾構)從兩端向中間同時掘進,不開岔口。

據了解,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於2019年3月18日通過湖北省發改委批覆,初步設計報告於2020年6月24日通過湖北省發改委批覆,22個專項報告均已完成批覆,工程已具備全線開工的條件。

試驗段隧洞已掘進600多米

茅箭轄區緊鑼密鼓地組織全線開工的同時,位於竹山潘口的工程試驗段隧洞內,幾十名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

工程試驗段隧洞長4260米,已於去年9月28日先行開工,建設工期40個月。自今年3月15日復工以來,伴隨著施工現場機械的轟鳴聲,由市水源公司負責的十堰市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生產性試驗項目每天都有新進展。

試驗段長4.267公裡,進水口位於距潘口水庫大壩約7.5公裡的庫區右岸,出水口位於霍河水庫下遊,隧洞成型斷面尺寸3.0米×3.5米(寬×高)。

來自水源公司的試驗段管理日報數據顯示,如今隧洞每天可掘進2米左右。截至目前,支洞309米已完成,主洞進尺近300米。

規劃顯示,外引水源潘口水庫正常蓄水位 355米,死水位 330米,總庫容23.53億立方米。十堰城區馬家河水庫正常蓄水位294.5米,死水位271.2米,總庫容2310萬立方米,通過兩地高差可實現全程無壓自流輸水。該引水工程先由引水幹線引至馬家河水庫,再通過新建馬家河水庫至百二河水庫引水支線,將水自流引入百二河水庫和馬家河水庫壩下規劃的新水廠,為十堰城區(不含鄖陽區)提供生活、工業用水以及百二河生態補水。工程建成後,潘口水庫將成為十堰中心城區主要供水水源地,黃龍灘水庫轉為應急備用水源地。

守著「水井」卻缺水將成為歷史

十堰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肩負著「一庫淨水永續北送」的歷史使命。

然而,守著「水井」卻缺水是十堰中心城區面臨的現實問題。十堰位於湖北省降水量低值區,汛期4至10月降水量佔全年87%左右,徑流年內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差異較大;自產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42%,已超出國際公認的40%上限,城區部分河道水資源的過度開發,擠佔了下遊河道的生態需水,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現狀供水工程難以滿足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正常需要。

從現實來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市中心城區供水水源以水庫為主,分別為黃龍灘、馬家河、茅塔河、餘家灣水庫,其中黃龍灘水庫供水量佔總供水量的70%,其他3座水庫總興利庫容僅為2504萬立方米,調節庫容較小,供水可靠性較差,一旦遇到乾旱年份,十堰城區供水就更加緊張。去冬今春我市就遭遇了這種困境,白浪片區飲用水一度告急。加之黃龍灘水庫取水高程低,市區地勢高且起伏大,輸水距離達48公裡,需四級加壓提水才能滿足城區用水需求,因此黃龍灘水庫供水運行成本非常高。

此外,黃龍灘水庫原輸水管道建成於上世紀70年代未,管道使用長達40多年,遠超過一般供水管道30年的使用年限,管道老化嚴重,漏損點多、爆管頻繁,導致自來水廠減產運行,嚴重影響城區居民和企業的生活生產。十堰城區紅衛、張灣、六堰等大片區域供水壓力偏低,部分路段頻繁停水,居民生活及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十堰城區時常出現停水的問題,導致城區群眾反應強烈,更新供水管線的需求迫在眉睫,實施水資源配置工程已刻不容緩。

以上問題早已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工程沿線查勘調研,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對有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研究決策水資源配置工程重大事項。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結合十堰城區供水現狀,站在全市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正式提出並啟動十堰市水資源配置工程。

相關焦點

  • 重磅喜訊丨凱裡城區9月將啟動一新水源地!
    重磅喜訊丨凱裡城區9月將啟動一新水源地!8月30日16時,隨著三棵樹鎮寨瓦村末端閥室最後一顆閥門螺絲安裝調試完成,至此,雞鳩水庫至凱裡城區供水主管全線貫通。貫通後,每天將會有3萬噸優質水進入凱裡市城區供水管網,凱裡市民將享受到優質的水源。
  • 宜賓市2020年11月中心城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
    宜賓市2020年11月中心城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一、監測情況2020年11月,宜賓市中心城區共監測2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2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為河流型地表水三、評價結果2020年11月,宜賓市中心城區的2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叫花巖和青蛙石監測結果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要求。詳見下表。
  • 成都第二大水源地李家巖水庫開始築壩
    12月24日上午,成都第二大水源地李家巖水庫開始大壩填築施工,這標誌著李家巖水庫主體工程施工取得階段性成果,水庫建成後將為成都中心城區提供應急水源保障,確保城市供水安全。李家巖水庫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也是「十三五」期間四川省開工建設的首個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壩址位於崇州市懷遠鎮境內,屬大二型水庫,主要水源為文井江。水庫壩高123m,壩頂寬度12m,填築工程量約404萬m。當前,水庫建設進入重要階段,如何保證工程質量,建設好這座成都人民的「放心水缸」?
  • 濟南日供水5萬方以上水源地 年內實現實時監控
    為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近日,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作戰方案》,2019年年底前,濟南將完成臥虎山水庫、楊家橫水庫等城鎮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清理整治任務,全面開展東源水源地、鵬山泉水源地等城鎮及以上地下水型水源地和平原供水水源地、龍泉供水中心等農村水源地排查並組織實施清理整治。
  • 浙江公布最新飲用水水源地名錄,有你家鄉的嗎?
    近日,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94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其中寧波有13個水源地上榜,快一起來看看具體是哪些吧~ 水庫每年向寧波城區和溪口供水約5000萬立方米,向奉化電網供電約1300萬度,同時保障下遊鄉鎮生活用水、河道生態用水和灌溉用水。亭下水庫為國家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水質,生態環境優良,水土保持較好,水質優良穩定,常年保持在Ⅱ類水標準以上。 周公宅—皎口水庫水源地
  • 霍邱縣政協開展縣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調研
    2020年12月7日,霍邱縣政協徐麗副主席帶隊開展了縣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調研活動,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和座談會方式,詳細了解縣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情況,以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推進縣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縣住建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
  • 漢中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進展情況統計表(截止2018年10...
    新水源地批覆後將立即開展界碑和警示牌設置工作。(小河水源地) 保護區內有1家漢源汽貿修理廠 按照水源地整改方案,計劃關閉小河水源地,將一水廠與二水廠合併,由二郎壩水源地統一供水,目前一水廠至二水廠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項目由陝西水利水電工程集團實施
  • 中心城區:「十項行動」顯宜居 「城市雙修」惠民生
    ,開展中心城區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十項行動」,不斷提高城市現代化功能。 在漳州城區,每天都在增添新的路暢燈明和清水綠岸,美麗的風景在眼前流轉。路寬了、河岸通了、水清了、老街巷整潔了、公園更多更美了,在漳州城區的生活愈加方便,「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水」的美好願景在漳州觸手可及。
  • 寶應部署城區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泵房達標改造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建設意見》和國家相關部門《關於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確保水質安全的通知》精神,加快推進寶應城區二次供水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泵房標準化達標改造工作
  • 綿陽將新建水廠,日供水11萬噸!這些地方全覆蓋……
    終於有消息啦!擬新建水廠供水規模為11萬噸/日,計劃投資3.8億元,預計今年10月開工建設。 一期項目預計2022年底前可完成建設並運營供水。項目全部投產後將徹底解決涪江以東片區的供水安全,有效改善城鄉居民的人居環境。
  • 《汕頭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
    第二條 在本市中心城區(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行政區域範圍內,全面推行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制度。所有產生生活垃圾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營者、本市常住人口(以下簡稱繳費人),均應按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
  • 增設新水源、鋪設輸水管道 江西贛州多舉措抗旱保供水
    受多日高溫天氣影響,江西贛南部分地區因地面水份蒸發量大於降雨量,農業生產遭受不同程度旱情,同時,因水庫水位降低,生活供水面臨嚴峻考驗。眼下正是臍橙苗木生長的關鍵期,需水量較大。在贛州市信豐縣創豐農場正平苗木基地,4萬株臍橙苗木因水分不足,葉子已經出現卷葉、打蔫的情況。
  • 河南:新水源 緩解水資源緊張狀況
    六年來,源源不斷的新水源緩解了河南以往城鄉水資源緊張的狀況。河南濮陽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水平的1/5,2018年,濮陽市全市農村飲用水都置換上南來的新水源。截至目前,南水已覆蓋濮陽市大部城鄉,受益人口達230萬人。
  • 給設備穿上「保暖衣」,水業人化身「暖寶寶」力保城區平穩供水
    三湘都市報12月11日訊(記者 周可 通訊員 王帥)根據長沙市氣象臺預報,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本周日13號全市最低氣溫將下降至0°C。為應對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對城市供水帶來的影響,長沙水業集團搶在「零度」天氣到來之前積極籌備,確保長沙城區安全平穩供水。
  • 連旱3年水源告急 大悟南北求援跨縣跨省找水吃
    水源緊缺  自來水持續渾濁有異味  大悟縣城自來水渾濁、有異味的不良狀況,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在春節即將到來的農曆年年尾,記者再次接到當地居民的情況反映。自本月5日開始,記者連續多日在大悟縣城進行隨機入戶調查和多方採訪。  在該縣建新街居民王勝榮家中,記者看到,衛生間裡有兩個大塑料桶,桶底有明顯的一層泥沙沉澱。
  • 平谷鑽出礦泉水 有望成為北京特大供水水源
    有關人士分析,這裡有望成為一個日供水量達到40萬立方米的特大型供水水源地,可大大緩解密雲水庫的供水壓力。 據介紹,2000年10月,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經過充分的分析研究,選在平谷盆地錯河流域進行重點勘察工作,並在平谷縣峪口鎮中橋村東分別施工了一眼基巖勘探孔和一眼第四系勘探孔。
  • 義烏推行小區分質供水
    12月2日,義烏市民李大躍正式入住市中心卿悅府小區,這是全省首個實現分質供水的小區。自今年6月首戶居民入住以來,該小區使用中水的居民已達52戶。義烏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433噸,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自2014年以來,義烏市投資6.7億元,在主城區鋪設了20多公裡中水管網,連通供水動脈,率先推進全域一體化、規模化分質供水。
  • 達州主城區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多點位同步推進
    達州市城區應急備用水源工程 最新進展來啦 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 達州市城區應急備用水源 是經沙灘河通過隧洞引出注入石峽子水庫,然後再通過隧洞引入雙龍鎮,最後利用管道和隧洞再分別輸入西外水廠作為城市飲用水源和蓮花湖溼地公園作為生態調節水源
  • 揭秘成都供水從「源頭」到「龍頭」
    而在高濁度水到達水廠之前,成都環境集團所屬自來水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早已提前接到了精準及時的預警預報。根據成都市水務局《2020年度中心城區供水水源應急調度方案》要求,成都環境集團所屬自來水公司協調上遊河道管理單位,啟動應急聯動,根據雨情、水情和汛情,及時啟用磨兒灘應急水源,合理調配相關河道下洩流量,實施取水水源切換,儘可能降低高濁度水體對水廠制水生產的影響。
  • 上海飲用水水源地存在風險隱患?這一國家戰略被視為「破題」關鍵...
    同時,全市已完成5座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廠和26座郊區汙水處理廠的新改擴建工程,新建436.8公裡汙水管網,完成1.7萬餘個雨汙混接點的改造。市水務部門表示,未來,上海治水工作將進一步向系統治理、創新治理、區域協同治理轉變,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著力改善水環境質量,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水質、水生態的更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