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的說法最早出自《黃帝內經》: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現在的五官也就是人體的五種感覺器官,分別是鼻子、眼睛、嘴巴、舌頭、耳朵,中醫謂之:鼻、目、口、舌耳。五臟一詞出自《呂氏春秋》: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五臟分別為肺、肝、脾、心、腎。
《黃帝內經》又指出: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人體的的五官基本都在外面,是我們自己照鏡子很容易看到的,五臟卻都是在體內的,不藉助科技手段很難看到,但是外在的五官和內在的五臟卻存在著一一對應的方式。我們平時可以通過照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特徵來判斷自己的五臟是否健康。
鼻者,肺之官——肺開竅於鼻
大家有沒有發現,鼻子和肺從外形上看就感覺很像,都是雙邊對稱結構,還有功能也是和肺密切相關,都是呼吸的主要部分。如果肺出現問題,從鼻子上就可以看出來:鼻子發紅乾澀,說明身體出現肺熱;鼻子毛孔粗大、髮油,則說明身體出現脾胃溼熱;鼻頭髮白,則說明貧血;鼻部發紅,說明身體肺熱;如果外感風寒,就會鼻塞流鼻涕,如果肺熱,鼻孔會幹澀
目者,肝之官——肝開竅於目
眼睛是和肝臟相通的,眼睛的健康與肝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肝不好,那麼他的眼睛會很渾濁,眼神很呆滯,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眼睛是乾淨透徹的。如果眼中血絲很多,那就是肝火太旺的表現;而肝火虛缺則會讓人視力出現下降,看不清東西。
口唇者,脾之官——脾開竅於口
人們常說「唇紅齒白」,唇的最健康自然狀態應該是紅潤的。唇對應的是脾胃,都是消化系統的部分。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口唇來判斷脾胃是否有問題。嘴唇發黑,說明脾胃虛寒;嘴唇顏色過紅,可能是脾胃有火,嘴唇發白,則可能存在貧血、腸胃消化不良等問題;還有常見的口腔潰瘍,大多數都是脾胃過熱,火氣太大造成的。
舌者,心之官——心開竅於舌
舌頭對應的是心臟,一般心臟健康的人,舌頭都比較靈活,能言善辯,食慾良好。舌頭上面的血管非常豐富,通過觀察舌頭我們就能夠看出心臟的健康狀態。如果舌頭紅潤則代表心臟血氣充足;如果舌頭顏色暗淡,說明心臟供血不足。有些心臟疾病還會導致語言混亂。
耳者,腎之官——腎開竅於耳
耳朵和腎臟是相通的。耳朵是聽覺器官,往往聽力好的人,腎臟功能也好;如果聽力出現了問題,很可能腎臟的健康狀況也出現了問題;如果耳朵的形狀長得奇怪,一般是腎氣不足表現;當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一般表示是腎虧虛了。
大家有空的時候不妨拿出鏡子看看自己的五官外貌,然後根據上面的對應關係來判斷一下自己五臟的健康狀況。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判斷,具體的情況還得以醫院的檢查結果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