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港股一圖解碼
我國多個行業都與外資品牌有著激烈的競爭,電器、生物製藥以及晶片等,我國有實力的企業正與國外龍頭行業展開追逐戰。
在啤酒領域也是如此,我國是啤酒大國,各啤酒龍頭們紛紛發力高端啤酒,搶佔國內龐大的啤酒市場。可以說,在消費升級趨勢下,高端啤酒成為市場競爭加劇的導火索,國內啤酒市場因此進入了「戰國時代」,這個戰場同時還包括「外國軍隊」。
截至8月20日,A股及港股啤酒板塊的11家上市公司有5家發布了半年報。此外,未在A股及港股上市的喜力啤酒和嘉士伯兩家外資品牌的半年報也已經發布。下面我們從半年報上看各啤酒企業的發展和競爭趨勢。
內外資啤酒品牌中績兩重天
從今年上半年業績對比來看,國內啤酒品牌在外資啤酒品牌咄咄逼人的形勢下扳回了一局。
下圖可看到,華潤啤酒(00291-HK)、重慶啤酒(600132-CN)、香港生力啤(00236-HK)三家公司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淨利潤增速都勝於百威亞太(01876-HK)、喜力啤酒(HEIN)和嘉士伯(Carlsberg)。其中國內頭部企業華潤啤酒2020年上半年在營收下降7.5%的情況下,淨利潤取得11.1%的高增幅;重慶啤酒則營收微降,淨利潤微增3%;香港生力啤營收淨利雙降,但都在10%之內;持續虧損多年蘭州黃河(000929-CN)期內繼續錄得虧損。而珠江啤酒(002461-CN)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盈利2.33億元至2.75億元,同比增長10%至30%。
百威亞太、喜力啤酒和嘉士伯這三家外資啤酒廠商2020年上半年集體暗淡,營收及淨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喜力啤酒甚至淨利潤跌幅達131.7%。
在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冷」的啤酒季,內外資啤酒廠商的中績表現,表明在全球啤酒市場下的競爭格局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這對國內啤酒廠商來說是好消息,表明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國內啤酒廠商的市場份額因此有所提升。
內外資中績反差大的原因是什麼?
百威亞太和華潤啤酒為首的兩家內外資啤酒巨頭在國內市場強勢碰撞,兩者業績冰火兩重天的反差也讓市場看到了國產啤酒的崛起。
那麼,兩者中績反差如此大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疫情衝擊是兩者中績表現反差大的一大原因。綜合上述7家啤酒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來看,疫情對外資品牌的影響巨大,而國產品牌受益於國內市場復甦快,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自2020年春節至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多個行業按下了暫停鍵,餐飲渠道、零售商超、夜場等酒業銷售場所都關門防疫,被稱為「夜場之王」的百威亞太無疑是受影響最大的。百威亞太的主力渠道是夜場消費,包括KTV、酒吧、歌舞廳等,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比重更大,所以上半年的疫情防控嚴重影響到百威亞太的夜場銷售。今年上半年,百威亞太銷量38.73億公升,同比下跌22.2%,其中中國市場銷量下跌20.5%。而同期華潤啤酒整體銷量同比降5.3%,重慶啤酒同比下降3.64%,均遠低於百威亞太。
其次,國產高端啤酒的加速擴容蠶食百威亞太等外資啤酒廠商市場份額。今年起,華潤啤酒以組合喜力品牌及多個高端品牌向百威發起競爭,進一步支持高端化發展及提升品牌形象。上半年,華潤啤酒次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9%,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而在去年,華潤啤酒中高檔啤酒銷量也同比增長8.8%,使公司整體平均銷售價格上升了2.8%。
另外,較早布局高端產品的青島啤酒在高端品中仍持續發力。與此同時,重慶啤酒也正在通過合併嘉士伯中國的資產,組合高端品在市場中展開競爭。
國產高端啤酒集體「包圍」百威等外資品牌,加之疫情下高端啤酒銷量較中低端低迷,造成了百威亞太上半年業績下滑幅度較大。
國產高端啤酒反攻「首勝」
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們不單對衣著、食品等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啤酒亦是如此。
如今啤酒行業容量趨於飽和,市場增長乏力,低端市場已翻不起風浪。在消費升級下,經濟型啤酒銷量下降,中高檔啤酒銷量佔比快速提升。GlobalData報告顯示,中國啤酒消費量在2013-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但高端及超高端啤酒複合年增長率為6.4%,預計2018年-2023年高端及超高端啤酒複合年增長率為4.9%,遠超過同期整體啤酒市場規模0.9%的複合年增長率。
所以,未來中低端啤酒市場將持續低迷,高端及中高端啤酒市場增長空間大,成為啤酒市場爭奪的主賽道,國內啤酒企業也紛紛發力高端及超高端市場。
當前在國內高端啤酒市場中,百威亞太市場份額穩居第一。GlobalData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高端啤酒市場中,百威亞太、青島啤酒及華潤雪花市場份額位居前三,分別為46.6%、14.4%及11%。在5年時間裡,百威亞太市場份額上升6.4個百分點,青島啤酒和華潤雪花則分別下降1.8個百分點及2個百分點。
因此,在整體啤酒市場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市場參與者們不進則退,而百威亞太這個高端啤酒領域大哥也並不是吃素的,我國啤酒品牌發力高端啤酒已迫在眉睫。今年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的蘭州黃河就是一個行業內失敗的案例,由於其過去幾年內鬥不斷,雖然推出了「絲路全麥」、「全麥精釀」等高檔及中高檔系列新品,但在銷售端和推廣方面不足,遭到巨頭們擠壓而開了倒車。
百威在高端啤酒市場強勢發力下,以華潤和青島為主的國產品牌也正在集體追趕,加碼力度並不亞於百威。為此,華潤和青島展開了兩條追趕路線。
第一就是關廠,淘汰舊產能。青島啤酒2018年和2019年分別關掉了2家工廠,還計劃5年關閉10家工廠;為優化產能和提升產品結構,華潤啤酒在2017年-2019年陸續關閉了25間啤酒廠,還規劃未來平均每年要關廠3家。
第二就是加碼高端啤酒品牌。這兩家公司在「斷腕」的基礎上大力拓展高端品牌,2019年青島啤酒旗下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等高端產品共實現銷量185.6萬千升,同比增長7.08%,毛利率因此提升1.67個百分點;華潤啤酒2018年及2019年中高檔啤酒銷量分別同比增長4.8及8.8%,2019年毛利率較2017年提升了3.11個百分點。
去年開始,青島啤酒和華潤啤酒等國內廠商通過多種渠道兇猛發力高端啤酒,大有反攻外資啤酒巨頭意味,而包括珠江啤酒、重慶啤酒等國內啤酒巨頭也推出了很多高端啤酒產品。
百威亞太一枝獨秀的地位因此遭到撼動,出現了業績動蕩,2019年營收淨利潤雙降,2020年上半年業績加速下滑。而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百威亞太2019年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份額下滑0.6個百分點至46%。
華潤啤酒執行長侯孝海今年年初表示,國內啤酒行業進入決勝階段,華潤啤酒需要在高端啤酒方面打敗百威,將華潤啤酒在高端市場的佔有率從14%-15%提升到30%。
國產啤酒品牌集體吹響了反攻外資品牌的號角,百威、嘉士伯等品牌準備好迎敵了嗎?
作者|覃漢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