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城市「動漫文化氛圍」誰更強,上海絕對數一數二,席位在前。
欲打造「動漫之都」,離不開深厚的動漫文化氛圍與熱衷擁簇,而長遠發展則必須依賴相關產業帶動消費。早在2017年12月14日,上海即發布了《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文創50條」),其中提到上海將深挖動漫遊戲產業市場發展潛力,提升動漫遊戲原創能力,深化動漫遊戲公共服務,加快全球電競之都建設。
「深化動漫遊戲公共服務」這一點,從近些年上海大力舉辦的各種大型動漫展會便可見一斑。
當前,國內有不止一座城市想要在動漫產業上有所作為,而上海在成為「動漫之都」的道路上自有底氣。無論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動漫文化,還是每年都會舉辦的五彩繽紛的動漫展會,以及被動漫迷親切稱為上海「秋葉原」的文廟「動漫一條街」上的繽紛小店,種種元素,都體現出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對動漫領域的接納度之高。
外文書店:走在動漫文化前沿
如今,在網絡世界中提及動漫文化時,人們總會看到一個伴生性的詞語——ACG文化。ACG,分別代表了Animation、Comic、Game,即動畫、漫畫、宅向遊戲的英文縮寫。ACG文化起源於日本,通過網絡傳播為主體的諸多方式傳播,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正式傳入中國。自那時起,這種文化便影響著國內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ACG文化進入中國無非20年左右光陰。對於上海這座城市中的新老動漫迷而言,福州路上的上海外文書店無疑是一塊接觸前沿動態的樂土。在外文書店四樓,既有專供日文原版圖書的松阪書屋,亦有Animate這樣的精品周邊商店。
「『松阪』這個名字,源自外文書店的英文名。因為『松阪』一詞的日語發音與外文書店英文縮寫的發音有點接近,便有了這一店名。松阪書屋的前身,只是外文書店裡一小塊售賣日文書籍的地方。後來隨著上海的動漫文化發展越來越好,這裡經過翻新後便開始主打日本動漫相關圖書。」上海外文書店松阪書屋的店員告訴《新民周刊》記者。
松阪書屋如今能夠吸引廣大上海的動漫愛好者,在於其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推陳出新。根據店員介紹,由於日本動漫產業非常成熟,動漫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也加快了松阪書屋的更新頻率。「這一趨勢近兩年愈發明顯,反映出年輕讀者的品味變化很快,對我們書店的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保證日文圖書更新的速度,包括松阪書屋在內的外文書店四樓,也跟隨著ACG文化的步伐而不斷豐富其內涵。
2000年前後,日本動漫「聖地」秋葉原曾陷入過發展困境。原本秋葉原只是電器的一處集中售賣區域,而當時大型電器商家陸續撤出使得人流量迅速減少。好在沒過多久,個人電腦的興起帶動了遊戲業的繁榮,這也是秋葉原在日後成為動漫「聖地」的重要原因。
與秋葉原的動漫文化在世紀之交日益繁盛類似的是,如今上海動漫文化聚集地的發展,與手遊密不可分。「比起傳統的電腦或者遊戲機,手機遊戲的門檻非常低。得益於手遊的發展,ACG中的『G』,如今地位越來越突出。」資深動漫愛好者小茂向《新民周刊》介紹。
事實上,松阪書屋近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印證了這一點。松阪書屋的店員告訴《新民周刊》,早些年店裡基本上以日文書籍為主,而這兩年遊戲相關的元素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隨著ACG文化的不斷發展,一種新的文化載體也加入了其中,那就是動漫愛好者口中的輕小說(Light Novel)。由此,從ACG到ACGN的概念轉變也逐漸得到圈內認同。在松阪書屋,如今到處可見成排的輕小說。「為什麼會有『輕小說』?因為這些小說很多都是動漫或者遊戲題材改變而來。相較於傳統小說,這些小說的表達方式更通俗易懂,讀起來比較輕鬆,沒什麼負擔,所以動漫愛好者如此命名。」小茂對《新民周刊》說道。
置身這片動漫文化的前沿陣地,人們會發現這一新興文化的傳播離不開代際之間的傳承與同齡人之間的口口相傳。探訪外文書店四樓時,《新民周刊》記者偶遇了一位帶著自己的同學一道前來的初中生樂一(化名)。今年14歲的樂一告訴本刊記者,自己最早對動漫文化產生興趣要源於4年前。當時,作為動漫迷的母親帶著她一同去電影院觀看了新海誠的口碑之作《你的名字》。
自那時起,她便開始自己在網上搜集相關信息。通過這種方式,她了解到外文書店四樓這一存在。「我自己已經來這裡很多次了,書店和周邊店我都會逛。我的同學們也有不少對動漫文化感興趣,但他們有點找不到『組織』,於是我今天就帶著他們一起來了。」樂一對《新民周刊》說道。
上海文廟:魔都本土「秋葉原」
或許是與福州路以及外文書店勾連在一起,所以無論是松阪書屋,或是Animate這樣的動漫周邊商店,如今多少攜著精緻的氣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公裡外的上海文廟的「動漫一條街」。
走出上海老西門地鐵站,路邊略顯陳舊的百貨大樓,向世人傾訴了老城廂曾有過的繁華歷史。不遠處始建於元代的上海文廟,無疑是這一片最著名的建築。不過,如今隨著舊書市集的關閉,哪怕是端午佳節,文廟本身並無太多遊客前來。但只要來到文廟附近,很難不被這裡隨處可見的動漫元素所吸引。
中華路和文廟路交叉口豎著的那塊牌坊上,正面寫著「上海文廟」四個大字,背後則寫的是「文昌物華」。放眼望去,路口徘徊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從外表看只是平凡無奇的市井小巷。放在十多年前,上海乃至全國各地的動漫迷絕對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在上海也會有自己的「秋葉原」,而且還是在上海文廟這一歷史悠久的地方。
倘若擁有700多年歷史的上海文廟代表的是一種歲月的厚重,那麼圍繞文廟,散落在其四周的「動漫一條街」,則映射出這座城市對於新興文化的包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在這條街碰撞,產生出一種神奇的「割裂感」。次元壁就這樣被打破了,卻讓人不覺得違和。
文廟,這個聽起來一點也不「二次元」的地方,為何能夠演變成目前上海最集中、且僅存的實體動漫商店集聚地?這與文廟曾經的文化教育氛圍密不可分,更體現出上海一直以來講究包容的城市精神。
因為文廟附近學校多,自然不缺書店與文具店。文廟舊書集市最繁華時,動漫文化也在此應運而生。歷經多年翻新整修與市政改造,如今這裡仍然留有將近20家動漫實體店。這些小店散落在文廟周圍,與那些交錯的老弄堂和諧共存。包括小黃人hobby屋、櫻動漫、二次元問屋等在內的實體店,時至今日仍然吸引著大量動漫愛好者慕名前來。
雖然這裡每家店面都不大,外表看起來也不是特別引人注目,但走進店裡完全是另一方天地。在幾家老店中,幾乎都囊括了各式各樣的手辦模玩。無論是酷炫的機甲模型,還是粘土人、掛件、扭蛋等其他周邊,在這裡都能尋到。
出生於85年的老曹,是小黃人hobby屋的老闆。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採訪時,老曹坦言做這樣一家實體店,主要還是源於多年的情懷與愛好。從2014年至今,文廟「動漫一條街」的店面換了又換,不過小黃人hobby屋還是堅持了下來。「最早我也是開淘寶店賣一些手辦,後來了解到文廟附近開始出現類似的店,於是我們也選擇把實體店開在這裡。」與很多80、90後一樣,逛文廟市集是老曹的童年回憶。
從小就喜歡動漫文化的老曹,大學畢業後又去往日本留學。正是這段經歷,最終促使他與朋友合夥開店。「有朋友提出一起做,加上自己一直喜歡,又在日本親身體驗過,這些因素使得我想把中古文化帶到國內,便有了小黃人這家店。」取名時,老曹想到自己小時候看過的《辛普森一家》,於是給店取名「小黃人」。而老曹所說的「中古店」,在日語裡主要指的是二手商店。
《新民周刊》記者在小黃人店裡看到,這裡最常見的手辦是《七龍珠》相關。據老曹介紹,這主要與他本人興趣有關。當然,老曹也會根據時下最熱門的動漫而引進一些相對流行的產品。去年,隨著《假面騎士》在中國熱播,來店裡買假面騎士腰帶的人也變多了。於是,老曹便把腰帶周邊放在店門口最顯眼的地方,兒童版的400元一條,成人版的有3000多的、4000多的,最貴4800元一條。
小茂告訴《新民周刊》,影響這些周邊產品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不同時期的流行程度固然重要,而最關鍵的還是周邊本身的做工。「不是說越大就越貴,有些大型人物模型做工也很粗糙。相反,有些手掌大小的周邊就能做得很精緻。」
開店的幾年時間裡,老曹表示對外界所說的實體店衰落沒有太多感受,他反而覺得情況在慢慢變好,有越來越多人通過網絡知道了文廟的動漫街。雖然文廟周邊回不到往日的繁華,自己也沒賺什麼錢,他還是打算就這樣一直做下去。
此外,老曹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提到,近幾年每逢大型漫展以及其他線下活動結束後,文廟的人流量明顯增長,很多外地來的動漫愛好者甚至拖著行李箱直奔這裡。人多的時候,店裡都擠滿了,外面的人想進也走不進來。他還記得,去年BiliBiliWorld過後,有過一個從福建泉州過來的男生說,他是跟著上海的小夥伴一同前來,在店裡買了《海賊王》路飛的手辦和《假面騎士》的周邊。
延伸:不斷探尋新增長的動漫產業
今年5月11日,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組委會召開首次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十八屆China Joy將於2020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如期舉辦。
根據官方介紹,本屆ChinaJoy展覽會將在舉辦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國際智能娛樂硬體展覽會(eSmart)、中國國際動漫及衍生品授權展覽會(CAWAE)三大品牌的同時,新增ChinaJoy潮流玩具展(CJTS),及5G雲遊戲主題展區、桌遊主題展區、獨立遊戲等主題展區。此外,線上線下首次同步進行展覽,也是展會在疫情防控新常態下的一大創新。
除了ChinaJoy,由B站推出的BiliBiliWorld大型線下沉浸式嘉年華活動今年暑期也將在上海繼續舉辦。此外,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EXPO2020)也將於7月16日至20日如約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這會是今年暑假期間上海首個國家級動漫盛會。
2019年夏天,3D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讓社會各界看到了國產動漫產業在市場上的潛力。對於上海的動漫產業而言,如今已步入了蓬勃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