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夏爺爺十分開朗
退休後,夏爺爺喜歡練毛筆字,有時也用毛筆書寫英文。
夏爺爺和鄒婆婆十分恩愛
「Happy Chinese Valentines Day,my wife.Its my fortune to have you always by my side over 34 years.Thank you。(中國情人節快樂,老婆。謝謝你34年來一路相伴。)」七夕節那天,88歲夏匯泉老人,用一段英語向80歲老伴鄒京瓊表白。
鄒婆婆說,英語表白是夏爺爺慣用「伎倆」,也是他們34年相濡以沫的生活中,屬於夏爺爺與她的快樂秘籍。
有她陪伴
學英語so happy
「Welcome to my home。(歡迎來我家。)」昨天,重慶渝中區奧園康城小區,一位爺爺開了門,紳士般站在門口,用一句英語向重慶晚報
爺爺叫夏匯泉,今年88歲。他走起路來背挺得筆直,精神矍鑠,看上去只有60來歲。「學英語,讓我保持年輕人心態,才活得健康。」夏爺爺爽朗笑著,彎了彎手臂,展示結實的身體:「學習英語讓我feel so happy(感到很快樂)。」
夏爺爺說,學習英語源於工作需要。解放初期,夏爺爺從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後來在重慶市農業局工作,是高級農業師。「上世紀70年代末,我很想了解外國農業先進技術。」夏爺爺說:「到處查閱書籍,發現大多是英語,於是我決定學好英語,啃懂外國農業書籍。」
「那個時候,我50歲出頭。我給自己規定,用3年時間把英語掌握好。」夏爺爺說,他借來《英漢詞典》、英語語法書、英文農業書籍,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就學英語。
「3年後,我開始翻譯國外先進農業知識技術方面的文章,共38篇。我閱讀眾多英語農學書籍,得到啟發,再結合實踐,出了5本農業書籍,也在報紙雜誌上刊發了34篇論文。」夏爺爺拿出當年翻譯發表的文章。記者看到,一本由國家出版社出版的《國外農學—甘蔗》,作者正是夏爺爺。
「這些我工作小成就裡,有一半功勞都是我『秘書』的。」夏爺爺風趣地說著,指了指坐在沙發上的鄒婆婆,繼續說道:「我學習英語都有她在陪伴,鄒老師幫我抄寫翻譯後的中文,一遍一遍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我要來回推敲詞彙,需要她幫忙整理。對於我寫的中文書籍,她幫我把語病關,校對字。」
不喊「老婆」
稱呼她darling
昨日,80歲鄒京瓊婆婆幫夏爺爺泡了一杯茶。夏爺爺接過茶杯時,輕輕親吻妻子臉頰,微笑著對妻子說:「My darling,I love you。」(親愛的,我愛你。)
鄒婆婆笑裂了嘴:「每天起來,他對我說Good morning,my darling(早上好,親愛的),晚上睡覺前,又會說Good night,my darling(晚安,親愛的)。聽了幾十年,如果哪天沒有聽到他一早一晚的問候,我肯定不習慣的。」
夏爺爺說,他們這個年代的人,很少會有人對愛人說一句「我愛你」,「但是在西方,外國人卻把『我愛你』時常掛在嘴邊。這句話說出來肉麻,但是表達了我對妻子的愛和感謝。」
「雖然都老夫老妻了,每次和我說話,他還會用英文來喊我,覺得很好玩,也算是給生活增加情趣。」鄒婆婆說,1980年她與夏爺爺結為夫妻。兩位老人當時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同是大學生的他們都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第二段婚姻。夏爺爺說:「她人善良淳樸,對我的孩子和父母都很好。」
鄒婆婆畢業於西南大學中文系,「我有一定英文基礎,但是時間久了不用,就忘記了。雖然我的英文不好,但是我也喜歡問他,這個念什麼,那個怎麼念。時間久了,我也學到不少。」
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對方患老年痴呆,兩位老人還用英語互相鍛鍊對方。「我和他在外面逛街,看到個什麼,我喜歡問他用英語怎麼讀,他讀了以後,教會了我,下次遇見了,他會來考我。」鄒婆婆說:「現在,我倆的記憶力都很好,我想,這應該和語言的刺激作用有關係。」
外國人問路
說May I help you
「語言是一種工具,工具不用就會生鏽。」夏爺爺聲音洪亮地說:「不但是讓家人開心,它也可以讓你認識更多人,享受到人與人交流的樂趣。」
夏爺爺說,只要身體允許,每年他和妻子都要在全國旅遊3次。
「老年夫妻不要整天窩在家,多在外面走動,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和身體都好起來。」夏爺爺說,他曾經被查出患有腎癌和前列腺癌,手術後通過不斷鍛鍊,保持心情樂觀,現在身體倍兒棒。
「在外面旅遊,不止一次幫別人問情況。」鄒婆婆拉著夏爺爺的手,自豪地說:「一次在小三峽旅遊,一對澳大利亞夫婦不明白導遊介紹景點時講的內容。導遊和這兩個外國人交流不是很暢通,老夏上前了解情況後,馬上給他們當起翻譯。」
還有好幾次,在重慶大街上,夏爺爺看到有外國人到處問路。「這個時候,我會上前問May I help you?(我能幫助你嗎)」
夏爺爺說:「旅途中熱心幫忙,也是我和darling快樂的回憶。」
最令夏爺爺自豪的是,在前兩年社區英語比賽中,他得了一等獎。「得獎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說,您年紀這麼大了,怎麼還在天天學英語啊?我覺得老當益壯,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堅持才能看到效果。現在,我仍然每天會看看英文電視,給她講電視上講的是什麼。」
晚輩國外回來
稱讚爺爺很cool
「他是我們公認的英語學霸,常在生活中秀英語。」夏爺爺的大女兒、50歲的朱靜紅笑著說:「爸爸雖然是為工作而學習英語,但是想不到,他對英語的喜愛變成了他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態度,給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帶來了樂趣。」
朱靜紅說,家裡最小的妹妹早年移民國外,每兩年回家看望兩位老人。妹妹的兩個子女都不會說中文,父親和他們卻能融洽交流。
今年3月,這兩個外孫剛踏進家門,夏爺爺走上前,出題「刁難」:「How many times do you come here?(你們來我家多少次呢)」
外孫馬上一口回答出來,夏爺爺大拇指一豎,來一句:「Good memory!(好記性)」受到外公表揚,兩個小傢伙臉上樂開了花。外孫雖有兩年沒有見到外公,彼此間卻多了很多談資,不時也會誇讚外公「So cool(很酷)」
「我會通過英語交流,教他們學說中文。」夏爺爺自豪地說:「現在他們能講一些基本的中文生活短語,中文『外公、外婆』,更是叫得字正腔圓。」
「有個會說英語的外公,感覺很潮。」夏爺爺的大外孫朱思南說,有次與外公外婆出門逛街,電影院屏幕上出現英語字幕的電影簡介,外公大聲朗讀起來,還很認真地給外婆翻譯。「熱情,大膽的待人方式,讓外公走到哪裡都能受到別人尊敬和喜愛。」朱思南說。
夏爺爺的外語有多強?鄒婆婆面對這個問題笑了:「他的口語不能走出重慶的,有川普味。我們家外孫都跟著他學英語,但現在都比他的發音標準。」
對這點,夏爺爺有不同看法:「孩子們願意和我交流,談心事,這也讓我的心態更加年輕。學習,不就是為了讓人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