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說: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天上不會掉餡餅。
愛佔便宜的人,不但佔不到便宜,往往還容易吃大虧。
《警世通言》裡寫道:「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佔便宜看似「聰明」,實則愚蠢;不佔便宜,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精明。
佔便宜這個事,就像是裹著蜜糖的藥丸,入口是甜的,最終是苦的。
古語有云:
「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香餌。」
有些便宜不能佔,因為便宜的背後是深淵。
佔多了便宜,人也就深陷其中,爬不出來了。
這幾種便宜不能佔,否則得不償失。
1
熟人的便宜不能佔,佔了得不償失。
《菜根譚》裡說:「世事虧乃福,人情淡始長。錢債好還,人情債難償。」
曾國藩曾說:「凡事不可佔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吾便宜,斷不肯吾佔人的便宜。」
佔了熟人的便宜,過後總要付出代價,欠下的人情,總是要還的。
戰國時期,吳起將軍在一次打仗時,看見有個士兵毒瘡發膿,二話不說,親自吸膿。
後來,士兵的母親得知後,憂愁不已。
鄰居不解,便忍不住問:「將軍親自吸膿救了你兒子的命,你怎麼不高興呢?」
士兵的母親依然難過地說:「人情債難償,何以為報啊!」
多年後,在一次戰爭中,士兵為報恩捨命救將軍,最後戰死沙場。
一寸人情一寸金,寸金難還寸人情。
人情用起來便宜,還起來很貴。佔熟人的便宜,更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一次,我和家人計劃到青海旅遊。想到大學同學曉珍在那裡工作,於是我聯繫了曉珍,讓她帶我們玩。
我們在青海玩了五天,每天的遊玩和行程都由曉珍打理。
她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讓我們省心不少。
離開前,我們把曉珍墊付的門票錢如數給了她,又額外加了一筆錢,算作對她的感謝。
過了沒多久,曉珍找我們借錢,說她遇到了困難,想跟我們借三萬。
那時,我們剛買了房子,手上實在拿不出這筆錢。
面對曉珍的請求,想到欠她的人情,只好硬著頭皮給朋友湊了一萬,先借給她。
沒想到,曉珍在電話中不滿地來了一句:
「一萬少了點,看你們出來玩的樣子,還以為你們混得挺好的。」
一句話,讓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一萬塊借出去了,不僅換不來一句感謝,還讓人覺得自己有錢不願意幫忙。
過了一年多,曉珍也沒有還錢,我們催了幾次,她都藉口手頭緊,不了了之。
這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幫助,也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佔熟人朋友便宜,總要付出代價。
不佔熟人便宜,是人際交往中修養的表現。
好兄弟明算帳,利用情義為自己謀利益,會讓自己欠下更加不易償還的人情帳。
看似你佔便宜,其實你丟掉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義,遠比你得到的那些小便宜貴重得多了。
免費佔了別人的便宜,總有一天會以數倍奉還。
當我們貪便宜、圖省事,想走捷徑用人情時,卻忘記了每種選擇都有代價。
欠的人情,一旦還不上,就會人、情兩失。
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就別用感情。
錢是表達謝意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在很多小事上。
至於感情,不到關鍵時刻,熟人能不麻煩就不要麻煩。
熟人是熟人,交情是交情,感情和交情分開來處,關係才會更長久。
真正聰明的人,欠什麼都不會欠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