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果是胡頹子的一種地方叫法,在雲貴川一帶將大葉的胡頹子叫做「牛奶果」。將小葉的胡頹子叫做「羊奶果」。在全國的各種羊奶果的品種中,尤其以福建廈門安溪一代的「小圓葉金芽」的胡頹子(另有名叫「胡禿子」),更加適合做盆景。我就是其中一個胡頹子盆景愛好者。
羊奶果的老樁怎麼栽培?
第一,掌握正確的挖樁時間:
胡頹子屬於多漿雜木類的植物。在挖取下山樁的時候,通過季節性,輔助以氣溫挖取下山樁才可最科學的。
1,冬季挖樁:在廈門這個地方,冬季很少出現低溫。挖取下山樁的時間,更為靈活。可以在冬季挖樁持續到清明節左右。南方主要掌握氣溫在15攝氏度以上挖樁。多漿的胡頹子一旦氣溫高於25攝氏度,非常容易出現失漿嚴重,影響成活率。
2,春季挖樁:稍微靠近長江以北的地區,在挖取下山樁的時候,主要時間就是在春季。春季氣溫回升到15到25攝氏度時。可以去挖取下山樁胡頹子。溫度低於15攝氏度時挖樁。氣溫低不能發芽,會降低成活率。
第二,挖樁方法:
胡頹子在挖樁的時候,極少有鬚根的,全部都是一條或3條左右的強直根,深深地扎進土裡。保留直根上的少數鬚根,能大大的提高成活率。
1,挖樁的時候先清理掉周邊的雜草。清理淺表土。然後輕搖胡頹子。預判大根的位置。
2,在靠近基部的位置上20到30公分的半徑,挖取一條小溝。挖溝時遇到有橫向生長的根系,直接短截。
3,小溝挖的深度大約是,30到40公分(遇到大樁可以加大挖取的半徑,加深小溝的深度),然後向中心靠攏,形成一個倒圓錐的土球。最後將扎進地裡的強直根斷掉。
第三,生樁栽種前的處理:
胡頹子生樁栽種前,需要對根系傷口做一次修整。儘量截根是一步到位。儘量保留鬚根。根部的大傷口,使用美工刀修整到平滑,無毛邊毛口。晾根12小時左右,期間傷口不接觸水分。噴霧打溼主幹,給主幹保溼。(出現大的傷口,可以不使用生根劑)
預判胡頹子的樁材,構想出盆景的輪廓。留取需要造型的枝條。大枝條做重剪。小枝條摘葉並適當縮短。然後將枝條全部去掉。修剪枝條可以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大傷口塗抹傷口癒合劑。
那麼這邊有必要和大家說說小樁的處理方法:若是挖取的胡禿子比較小,根部傷口也小得,可以直接浸泡清水6小時。補充冬季降雨少的原因導致的,樹體失水情況。
第四,育樁的土壤:
胡頹子的老樁挖取的時候,都會出現大的傷口。在育樁的時候建議大家先使用素土(河沙或者是赤玉土等不帶有營養的土)。土壤中的養分和細菌是共生的,在根系出現大傷口極容易,感染細菌,影響成活率。育樁的時候主要以誘根為主。
河沙不含有雜質,乾淨無菌可以降低細菌感染的機率。河沙疏鬆透氣可以讓氧氣更充足的進入到植料內部。河沙的晝夜溫差比較大,較大的溫差有利於誘發新的根系。栽種好的胡頹子可以使用套袋或者是纏繞保鮮膜的形式,給主幹保溼保溫。
第五,日常的管理:
栽種好的胡頹子建議是先適當的遮蔭,養護在有明亮光線的位置,大約2個星期。大約2個星期以後胡頹子就會開始長芽。此時的新芽是在無根支持下,通過消耗樹體養分,被迫生長的新芽。新芽出現,要增加光照。光合作用下,可以加快土壤中根部的生長。
1,第一波的芽長到大約2公分的時候,去掉套在主幹上的塑膠袋。同時去掉遮蔭網。春季的氣溫比較平和,光照也不是很強烈。可以直接讓胡禿子以全日照的形式養護。
2,栽種好的胡頹子土壤「四分溼,六分幹」。以手捏成團手放即可以松為準則。栽種好以後不澆定根水。每天噴霧打溼主幹2到3次,保持土壤微溼。在三天以後再進行一次透水。
3,後期澆水的時候,依據花土的乾濕狀態,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每天可以持續給主幹葉片噴霧2到3次。大約1個月以後新芽無回芽乾枯。可以視為栽種胡頹子成活。
4,胡頹子的萌發力比較強,在主幹和基部位置,甚至是露出土壤的根部位置,都可能長出新芽。剛栽種好的胡頹子,先要依靠新芽的微弱的光合作用來輔助根部的生長。不要太著急抹芽。在胡頹子大約成活50天左右,再去抹除不定芽。
總結:胡頹子的栽種要注意,挖樁時間的掌握,注意河沙誘根,注意水分的補充,注意養護的環境。才能提高胡頹子的成活率。在胡頹子栽種大約50天左右,可以施用稀薄的有機肥水,以薄肥勤施的方式,每半個月一次。出現了芽點不到位的時候,可以在抹芽以後使用「赤黴酸」兌水1000倍左右,使用毛刷擦拭該出芽的皮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