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來說,婚姻都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件大事,人生的道路是崎嶇不平且充滿風浪的,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貼心的人生伴侶,那麼即使面前有再多的艱難險阻,人們也不會感到害怕。正所謂「夫妻齊心,和力斷金」,在我們的老祖宗看來,夫妻之間只要有彼此的力量作為支撐,就足以抵擋一切艱難險阻。
但如果另一半是個怯懦自私,而且沒有什麼擔當的人的話,那麼婚姻生活必定充滿著矛盾與爭端,結局多半是出現關係破裂的悲劇。為了不讓青春錯付而悔恨不已的場景的出現,大家在擇偶時一定要謹慎,最好多參考身邊人的意見,不要為愛情衝昏了頭腦,因為這既是為了自己未來的幸福著想,也是為了不讓家裡人擔憂。
在我國許多農村地區,流傳著許多關於擇偶標準的俗語,例如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這句「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作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古人忠告的這兩種女人,我們為什麼不能娶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俗語的第一句「莫討避荒女」。古代大多數老百姓依靠農業生產為生,因為受科技水平與生產技術的影響,稻穀的收成除了取決於人們的勤懇勞作以外,還取決於氣候、土壤與水分等自然因素,簡單點來說就是「靠天吃飯」。
古人特別害怕自然災害,因為他們無法預測自然災害何時到來,所以拿它們束手無策。只要發生了旱災與洪澇,受災地區的老百姓們,便會因為莊稼顆粒無收而開始逃荒。這些老百姓為了活命,他們靠吃草根啃樹皮來謀生。這些人有攜家帶口逃荒的,也有孤身一人逃荒的,還有全村人一塊兒逃荒的,人們將隨著隊伍一塊兒逃荒的女人稱為「避荒女」。
為什麼古人認為「避荒女」不適合娶進門呢?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第一點是因為「避荒女」的身世經歷不詳,人們對於來自遠方的「避荒女」的了解,只停留在避荒女的表面而已,對於她們的品性、是否有過婚嫁等問題一概不知。娶媳婦應當娶知根知底的人才安心,若是娶了「避荒女」,那麼日後的生活大機率是要生變故的。
或許她們並不是真心待你,只是為了混口飯而委身於你,這樣的婚姻註定不幸福;或許她們的品行不端,只是為了騙婚,才在開始時隱藏得那麼好,婚後就原形畢露了;第二點是君子不趁人之危,前面也提及了「避荒女」,之所以委身於你,純粹是為了混個溫飽,並不是出於真心,若是你在這個時間段提出要娶她,會因為強人所難而遭到人們的指點。所以為了自己的聲譽著想,人們不願意娶「避荒女」。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別娶活漢妻」,所謂的「活漢妻」主要分為三類,分別為被休掉的女子、守活寡的女子以及紅杏出牆的女子。為什麼古人說不能娶「活漢妻」呢?這是因為以上所提到的這三類女子,在品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古代女子只有犯了七出之罪才會被丈夫休掉,要知道七出之罪中,除了患有惡疾以及無子嗣這兩條以外,其他五條都與品行有關,守活寡的女子品行不正,明明知道遠行的丈夫有回來的可能性,卻還是改嫁是不忠的表現。
娶了這樣的女人的話,如果將來有一天,她丈夫突然回來,那場面可以說很尷尬了。紅杏出牆的女子對待感情不忠誠,今天她為你背叛別人,那麼明天她也會為了別人而背叛你,與這樣的女子生活在一起,自然是要被千夫指萬夫罵的。雖然說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沒有了 「避荒女」的存在,但是這句俗語的後半句,還是適用於現代生活的。
俗語「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是古人留下來的經驗之談,對於結婚的男性朋友來說,自然是越早知道越好。不過我們可以根據這句俗語,總結出來兩種女人不能娶,一種是身份不明的女人不能娶,一種就是品行不好的女人不能娶。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