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這種負面心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嫉妒別人賺錢嫉妒別人事業有成,嫉妒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等等……但這種心理最是沒用,因為嫉妒除了會讓你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之外一無是處。
一個多麼聰明的人,如果染上「嫉妒"的病毒,其所作所為就容易失去理智。
有一則流傳很廣的小故事。說有一個人遇見了上帝。
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的一個願望。"這個人聽了高興不已。上帝接著說:「但有個前提,就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
那個人的臉馬上就沉了下來。他心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的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了;如果我要一個漂亮的女人做妻子,那麼,那個窮光蛋就會得到兩個漂亮的妻子他想來想去,覺得不值得。
為什麼自己遇到了上帝,卻便宜了鄰居?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佔便宜。最後,他一咬牙,對上帝說:「您挖我一隻眼珠吧!
當然,你可以想像到,這個人被挖掉了一隻眼珠,他的鄰居相應地被挖掉了兩隻眼珠。因為不想便宜鄰居,他寧願失去自己的眼睛。
他不願意跟鄰居一起高興,卻願意跟鄰居一起痛苦。
細細想來,嫉妒能讓我們得到什麼?打擊了那些比我們成功的人,我們就能獲得成功嗎?中傷了那些比我們幸福的人,我們就能獲得幸福嗎?
說到底,嫉妒源於自己那顆不自信的心。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得比你好,比你富有,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你也有他人沒有的快樂。與其嫉妒別人,不如享受自己的幸福,做好自己的事情!
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當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高於自己時(有時候僅是一種似乎的感覺),便產生一種由羨慕轉為惱怒、忌恨的情感狀態。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成就偉大事業,便儘量低估他人的偉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或者用懷疑別人動機、誣衊別人偽善的辦法,來剝奪別人可敬佩的成就。於是,因嫉妒而產生的種種心態便表現出來:或消極沉淪,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齒,惱羞成怒;或鋌而走險,害人毀己。嫉妒比墳墓更殘酷。
巴魯克說:「不要嫉妒。最好的辦法是假定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記住,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認自己不如別人。
你要超越別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波普曾經說過:「對心胸卑鄙的人來說,他是嫉妒的奴隸;對有學問、有氣質的人來說,嫉妒卻化為競爭心。"
堅信別人的優秀並不妨礙自己的前進,相反,卻給自己提供了一個競爭對手,一個榜樣,能給你帶來前所未有的動力。
事實上,每一個真正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
小心,別讓嫉妒毀了你
根據嫉妒發生的速度與強度,可分為兩種種同激情相聯繫的嫉妒,稱之為「激性嫉妒"。這種嫉妒帶有強烈的激情性質,來勢兇猛,發展迅速,難於控制。另一種與心境相聯繫,被稱為「心境嫉妒」。該嫉妒緩慢而持續,對人體的影響不如前·種明顯,但可改變人的性格。主要表現為鬱鬱寡歡,憂心忡忡,產生孤獨情緒,乃至積忿成疾。
現代精神免疫學研究揭示,腦和人體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繫。嫉妒導致的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可引起人體內免疫系統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免疫細胞與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減少,因而使機體抵抗力大大降低。
所以,嫉妒是人性的弱點之一,與自己百害而無一利最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