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蘋果 WWDC 開發者大會還有一個月左右,不談硬體,我們來聊聊 iOS 13 。
❶
iOS 13 將發揮 iPhone 硬體全部實力的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似乎已經預測了 iOS 13 的所有新特性。目前不知真假,但根據目前已有的情況,iOS 13 上一些功能是肯定逃不掉的。
iOS 每一次升級都會充分發揮 iPhone 硬體的實力,比如升級 Face ID 後的 Animoji 、加入 56mm 攝像頭後的人像虛化……但顯然,iPhone 硬體升級中最明顯的兩個點,蘋果並沒在 iOS 中體現其價值。
1、OLED 屏幕——深色模式、息屏工具
iPhone X 之前,所有的 iPhone 都是 LCD 屏幕,相比 LCD ,OLED 的柔性使 COP 封裝成為可能,在結構上讓 iPhone 的下邊框更窄,沒有了背光層,也能讓整機更加輕薄。
OLED 「哪裡不亮點哪裡」的特性,讓其在顯示黑色時功耗更低。所以深色模式天生就是為 OLED 準備的,再加上 macOS 已經加入了全局深色模式,iOS 13 很有可能會有這項改進。雖說是全局的深色模式,就 macOS 的體驗來看,第三方應用仍然有所欠缺,不過根據 iOS 以前的適配情況,全局的深色模式,應該會比 macOS 更進一步。
另一項藉助 OLED 特性的升級應該是息屏顯示,或者息屏工具。大致與三星的 Always on Display 差不多,把一些信息前置在鎖屏界面,比如時間、消息、天氣等,並且常亮顯示,藉助 OLED 的特性,在不費電的基礎上,減少解鎖查看消息的次數。
2、6.5 寸的大屏——分屏顯示、小窗口
iPhone 的屏幕尺寸到了 Max 這一代,達到了 6.5 英寸,然而為大屏幕做的優化卻一個也沒有。如果說 iOS 12 時更大屏的 iPhone 還未發布 ,那今年的 iOS 13 是註定要在大屏上做些什麼了。
目前安卓比較常見的就是分屏顯示和小窗口,而這兩個方面, iOS 13 應該會使用像 iPad 一樣的分屏邏輯,套用在 iPhone 上,以保證多個設備的交互連貫性。
3、ToF——AR
據傳聞,今年的新 iPhone 將會搭載一顆 ToF 攝像頭,用於測量景深信息。iPhone 前置的 Face ID 擁有採集景深信息的能力,因此可以用於支付和解鎖,同時可以描繪出人臉的 3D 結構,有了更好玩的 Animoji 。
而後置的 ToF 鏡頭將是蘋果這幾年 AR 布局的最終武器。有了 AR ,我們將能夠在真實的世界中體驗虛擬,比如:可以把一件虛擬的衣服穿在身上、把虛擬家具擺在家裡。這些功能,在 ToF 加入後,會真正體現出其實用價值。不僅如此,還有遊戲、人像虛化等功能也將得到升級。
當然,這些功能,也許在 WWDC 的 iOS 13 上看不到,但今年 9 月 iPhone 發布會上,新的硬體一定會有配套的軟體更新。
❷
iOS 13 與其他硬體配合的新功能
蘋果的厲害之處在於各個硬體之間的配合,我們之前寫過一篇《發揮 iPhone 的潛力:和 Mac 聯手後的 7 個功能》,能看出各個設備間配合所帶來的效率。
1、iPad 與 Mac 配合——雙屏顯示
關於 iOS 13 傳聞最多的就是有關 iPad 方面的升級。有人期望能打通 iOS 與 macOS,讓 iPad 幹掉Mac。這樣的想法顯然不切合實際,今年 iOS 有關 iPad 方面的升級,主要是配合,而不是革命。
想要發揮 iPad 的生產力,最重要的是解放 iPad 作為「平板」的束縛,增強其「電腦」的性質。像 iPad Pro 的 Type C 接口,就是這樣做的。iOS 13 可能會帶來:把 iPad 當做 Mac 的輔助屏幕。
對於同時擁有 Mac 和 iPad 的用戶來說,可能是個福音,但這也只是增加了 Mac 的效率,iPad 並沒有本質性的改變。實際第三方應用同樣能做到雙屏顯示,而且 Mac 和 Win 雙平臺都支持。但 Apple Pencil 的加入,或許可能把 iPad 變成 Mac 的手繪板,進一步發揮全家桶的高效。
我個人的觀點是:iPad 想要釋放生產力,要麼讓 iPad 更像 Mac ,也就是系統上離 macOS 更近。要麼等待,等 iOS 的生產力進化到足以匹敵 macOS 或者 Windows 為止。顯然,前面一條路是更好走的,也更切合蘋果「隨時隨地,互通互聯」的邏輯。
至於 iPad 支持滑鼠的傳聞,可能性並不大,畢竟 iOS 的設計邏輯還是更偏向手指操作,即便支持了滑鼠,沒有配套的軟體,也沒太大用處。
2、iPhone 和 Apple Watch——更好用的健康 App
Apple Watch 與人離得更近,負責監測,而 iPhone 作為終端,負責調控。目前 iPhone 上的健康 App 功能上還有所欠缺。據說,新的健康 App 將會重新設計,並且增加每日健康狀況的報告和建議,以及聽力方面指標的追蹤。
❸
iOS 13 系統方面的補足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iOS 13 還會有以下細節方面的升級:
1、新的多任務打開和關閉動畫,小組件頁面升級,同時提升運行速度,減少系統 BUG。
2、全新的提醒事項 App ,將會分為四個板塊:今日任務、所有任務、計劃、標記任務。功能上將會更加完備。
3、屏幕使用時間,允許父母限制兒童的使用時間。
4、Safari 瀏覽器新增下載管理功能,升級版的文件應用將可以更好地與第三方應用配合。
5、Apple Books 也會進行升級,有些類似國內的一些讀書軟體,將會加入激勵機制,鼓勵用戶讀書。
6、地圖、iMessage、郵件、時鐘、家庭……等自帶 App 都會進行升級。
❹
iOS 13 會拋棄哪些設備?
蘋果對於過往設備的支持上,一直秉承著「只要硬體沒問題,就一定支持」的理念,iOS 12 最早支持的設備是 iPhone 5S,這已經是 5 年前的產品了。那麼這次 iOS 13 會拋棄哪些設備呢?
其實 iOS 11 和 12 支持的最早機型都是 iPhone 5S,因為 iPhone 5S 是第一部支持 64 位系統的 iPhone,所以其服役時間才會如此的長。
另外一項系統支持的門檻就是內存,iPhone 5S 是 1GB 運行內存,到了 iPhone 6S 才升級到了 2GB 內存,蘋果可能會因為手機內存太小,運行新系統太吃力,因為不開放更小內存的機型升級。
所以,我推測此次 iOS 13 的升級,要麼還是最早支持到 iPhone 5S ,要麼最早支持到 iPhone 6S。
最後
手機交互發展到現在,已然有了「天下大同」的趨勢,一方面說明大家都在向著一個終極目標發展,另一方面說明,這個終極目標已經不遠了。不論是交互還是界面,改進的空間已經不大了,都是在現有的框架中小修小補。除非手機本身發生形態上的巨大改變,配套的交互才會隨之適應,屆時,手機是不是還叫手機,都不好說了。
接來下的幾代 iOS 最大的任務就是「協同」,將現有的設備連接起來,做到隨時隨地,共享同步。大家所期待「可見」的變化,是很難再現的。
在網際網路高度滲透每一個行業的今天,信息傳達的深度和廣度都越來越強,也許我們再也沒法感受科技帶來的「革命」,但這種「革命」將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生活。
不是科技帶不來革命,而是我們就生活在革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