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櫃姐:為了100萬刷卡禮,他倆湊了個10萬的包

2020-08-25 八妹說金融

疫情期間記住客人名字就變得更重要了,因為客人一進來你就叫 TA 名字,TA 會覺得「天吶,我戴口罩都能認出我來,這 sales 有心了」,其實大家都是自欺欺人,你長啥樣不是一個口罩就能遮得住的。

文|Jiao er

來源|GQ實驗室(ID:GQZHIZU)

已獲得轉載授權


· · ·

一直以來,奢侈品銷售這份工作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奢侈品」三個字自帶分量,「櫃姐/櫃哥」一詞冷若冰霜,五個氣場強大的字組合起來,很容易激起大多數人的想像力。

但今年,面對全球疫情影響,奢侈品全年市場規模預計萎縮15%-35%,損失預計700億歐元。與此同時,各大一線品牌相繼逆勢漲價,漲幅甚至比以往更為迅猛......

對於魔幻的2020年,奢侈品行業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奮戰在一線的銷售們可能最有發言權,本期我們就透過5位奢侈品銷售的視角,來看看2020年奢侈品行業、銷售到底變成了什麼樣。

Candy 26歲 入行2年 職業範疇:SA

「疫情面前,有錢也沒歇著,什麼都沒耽誤。」


我在奢侈品行業工作了兩年,2020確實挺不一樣的,疫情期間讓我感覺最魔幻的事,就是大家依舊在瘋狂買東西……沒在省的。

我們一天賣出過500雙單價8800的靴子,而且是因為我們只有500雙,大家購買力有下降嗎?可能沒有。

雖然疫情讓奢侈品行業遭受重創,但相較於國外大面積關閉門店和工廠,國內的行情影響算是小的了,畢竟奢侈品代購變難,國際物流變慢,我們自然也就吸收了這部分的銷售量,很多品牌還都把世界各地的好貨發往中國市場,反正在他們那邊也賣不出去。

有錢人依舊有錢,店慶那天來了一對男女,爽快地買了一個10w+的稀有皮包包,這種單子雖說在我們店也不少,但也不是天天有。重點是後來聊天才知道,人家是先買了個90w的珠寶,為了換100w的商場刷卡禮才來我們這湊的包。我當時就覺得,啊,稀有皮居然是拿來湊數的......不知道顧佳知道了會作何感想?

另外今年比較不同的是,我們也開始注重起了線上銷售渠道,比如店長會讓我們在小紅書賣貨,普遍採用的策略是先發布一條包包筆記,然後切換帳號或者是找朋友當託在下面留言:「這個包好好看,想要好久了」之類的,相當於給包「造勢」,真有人感興趣了再加微信銷售。

我有個好朋友在另外一個大牌做櫃姐,他們更慘,還需要直播帶貨,說好聽了是「VIP 新品展示」,但其實就是臨時拉了個10人左右的 VIP 群,然後請幾個又高又瘦的模特穿著新品做展示,也不需要長得多好看,因為是大牌的模特嘛,長得越不好看人家以為越高級。

然後他們幾個 sales 呢,就各自拿著手機直播,有個統一的主持人來介紹這些單品,後半段直播就會說這些新品現在就可以定。

更絕的是,聽說他們同時還會安排一個在畫面外的 sales 假裝在接待顧客,會說什麼 「喔您看上了那件鑲珠的外套是嗎?好好好馬上幫您預定」,「這雙鞋您要42的嗎?我查了一下,42隻剩兩雙了,要買的貴賓趕緊聯繫自己的 sales 哈」。

那些顧客都要面子的,群裡就十幾個人還都是 VIP,所以最後大家至少都定了一件。


Lynn 27歲 入行4年 職業範疇:SA

「奢侈品銷售的態度,和品牌的火爆程度成正比。」


要說職業感受,別人都說奢侈品櫃姐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那其實也得看你這個牌子火不火。像我們前兩年冷清的時候,但凡有個顧客上門都可珍惜了,特別當回事,哪拽得起來。

以前顧客進來了,掃一眼柜上那些超老氣的款馬上就走,那個瞧不上的眼神我看了兩年。但最近可真的不一樣了,進來的人都管我要微信、套近乎,讓我幫他們留包,姐也體會了一把愛馬仕香奈兒這些大櫃的感覺了。

現在我們家爆款靴子的山寨貨一搜一大堆,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真的紅了。不紅的牌子人家都懶得山寨好吧。

至於你問我能不能記住客人的名字,其實不看我們的記憶力,而是看 TA 愛不愛發朋友圈。

說實話,我們銷售是很愛看顧客的朋友圈的,因為這些人通常都很有經濟實力,誰不愛看有錢人的生活呢。如果你很愛發自拍,自拍又看起來「有經濟實力」,那我們就會點進你的對話框去認真記住你的名字。你一來我們立刻就「蘇先生來啦,最近家裡的貓咪圖圖還好嗎?」

再說疫情期間記住客人名字就變得更重要了,因為客人一進來你就叫 TA 名字,TA 會覺得「天吶,我戴口罩都能認出我來,這 sales 有心了」,其實大家都是自欺欺人,你長啥樣不是一個口罩就能遮得住的。

就像那些反覆來試但就是不買的人,也別以為戴上口罩我們就認不出你來了。

疫情期間因為銷售不好而撤店?不可能的事兒。不止不撤,我們還把老店裝修了,處處要顯示出自己賺到錢了。

但即便顧客趨之若鶩,我們銷售賣東西的時候還是會蹭明星的,比如說「這鞋xx剛買走一雙」,「這鞋xxx上雜誌穿了同款的」,不過我們發現,說明星也是有技巧的,一般你要是說一些流量鮮肉小花,人家顧客本來想買後來一聽他們也穿,就放下不買了。

但我要是說這鞋王菲穿,周迅穿,鞏俐穿,那對方的眼神就會突然高看手上這雙鞋一眼。但王菲周迅鞏俐穿沒穿過我也不知道,我瞎說的。


Ben 25歲 入行9個月 職業範疇:SA

「奢侈品漲價,不是想漲就能漲的。」


因為喜歡前設計師,才最終選擇來這個牌子當店員,但不得不說,但我們家現在的設計師 emmm……風格完全變樣。所以如今對於一些看著一般般的包,銷售的時候我倒也不會閉眼尬吹,通常會去講講它的材質、亮點、設計理念等等,銷量好就說是今年流行爆款,沒人買就說是小眾特別不撞包唄。

另外確實還有些哄客人開心的話——

看到考究點的客人,就誇「能駕馭好這一件的都不是普通人,您的工作跟藝術有關吧?」

看到那種很精緻的客人,會說「你長得這麼好看,是做演員的嗎?(但這真的只是我們的客套話,您也別往心裡去。)」

至於白領,可以說「您買這個包是做什麼用?上班通勤?我以為您還在上學呢。」

總之就是「看人下菜碟」嘛,誇到點子上,七成顧客都會買的。

今年我們該漲價還是漲價,皮具全線漲價,最高漲了百分之十幾。畢竟2020很多品牌都被迫漲價了,不漲怎麼辦?撤店嗎?放出漲價消息的時候,倒是很多顧客來搶購了一波。

但這不代表今年奢侈品行業沒有受影響,畢竟有些品牌雖然漲價了,但顧客不買帳,導致前腳剛漲,後腳就開始部分款式5折、65折、75折……根本算沒漲上去啊!


Sabrina 24歲 入行1年 職業範疇:SA 某奢侈品集團管培生

「近幾年的提成是越來越少了。」


幾乎所有大牌奢侈品銷售的收入都是由四部分組成:基本工資 + 個人提成 or 店鋪提成 + 額外獎勵。

看似毫釐之間,實則差之千裡,每家品牌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

店提的話,一般是不愁賣貨的品牌,這些頂級品牌的客人是源源不斷的,底薪差不多是 4k-5k,店鋪部門提成約 3k-4k,加上獎金什麼的稅後收入大概在 8k-1w 左右。

1w,可能就是愛馬仕一個普通銷售的月收入,相當於2.5條愛馬仕絲巾的價格,是不是沒想到?哪怕賣出一隻鱷魚皮鎖扣鑲鑽的鉑金包,雖然單只裸包的售價就接近兩百萬了,但銷售能拿到的提成實際上只有連 2k 都不到,因為愛馬仕的包壓根不愁賣啊。

如果是個提:這樣的店鋪一般都是修羅場了,有時你甚至可以看到店員當著客人面撕X、罵街、搶客人。因為他們的底薪一般在 2k-3k,對你沒看錯,就是這麼低。但是由於個人提成是階梯制的,如果能夠完成的話就是一大筆錢。

比如月任務 100w,你如果賣到了,那你的提成可能就是底薪+2w,如果你賣到了120%,那就是底薪+3w……就是這麼現實,所以雖然都在一個店上班,很可能別人月薪 3w+,你只能拿 8k。

所以王漫妮說她每個月拿 1.7w,合理,但確實不容易。

像是我們店這個月的銷售指標是4000萬,一共有二十五個 sales,那意味著每個 sales 每天睜眼就背了五萬多業績,那如果一個 sales 一天花很多時間服務一個客戶,但是這個客戶最後還是說要找代購買,我想換做是誰都會崩潰的。

並且由於近些年隨著各大奢侈品被幾個集團合併,提成都變得越來越少了。

集團有更加多的 marketing 資源,所以寧可把錢投到流量上(比如網紅、明星),而不是銷售。以前奢侈品服務的是中產以上的人,靠的是銷售一對一的服務。現在奢侈品很大一部分的銷售份額來自年輕白領,因為某個爆紅款來搶購,所以現在反而是買的人排隊,銷售都不需要太多銷售技巧。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更像是個提貨機+收款機。


cici 30歲 入行6年 職業範疇:Senior

「一樣是奢侈品的包包,情景不同,它本身的價值就天差地別了。」


奢侈品銷售可以分為兩種:珠寶腕錶和鞋包服飾(業內稱為精品),這兩種品類我都做過。

我先接觸的是精品銷售,入行之後才發現其實就是個體力活兒,需要站、跑、搬運、整理。銷售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可能頭一天晚上通宵整理了堆滿倉庫的新品,第二天就需要馬不停蹄地給客人找貨拿貨,累到站都站不穩,所以真的很鬱悶碰到只想拍照,最後不買的客人。像《三十而已》裡演的其實還挺真實的,除了不敢喝水得了腎病,我們的行業職業病還包括靜脈曲張、胃病、咽炎......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徹底明白了奢侈品的價值不在產品。

舉個例子,我們的工作服、鞋子、包都是這個大牌的。放在工作之前,我會覺得這個品牌的東西是需要夠一夠才能得到的,然而當公司直接把它發給我的時候,我一點都沒有覺得這是奢侈品的感覺。

買過奢侈品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滿心歡喜地拿到新包,使用後小心擦乾淨收進防塵袋裡。但,現在我眼裡的包包,都是成堆堆在倉庫裡的,看起來十分廉價,找貨的時候也會隨手亂扔亂翻,感覺和在地攤淘東西沒兩樣。

畢竟奢侈品到客人手裡的時候,它是經過精緻的包裝、配上銷售細緻的服務,所以才有了奢侈的味道。

至於很多人感興趣的 A 貨,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買,但還是不提倡的。只希望我們不要互相打擾,買假包還來我們店裡驗貨,或者背著假包暗戳戳來店裡找真包比較,那就大可不必了。

當然,即使你背假包進我們店裡,只要你不是故意浪費我們時間,我也不會戳穿你。


LV 前 CEO Vincent Bastien 在《奢侈品管理》做出過解釋——奢侈品是一種掙得的物品。得到的阻力越大(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人們想要得到的欲望就越強。

無論是逆勢高漲的價格還是看似高冷的銷售,其實都是在側面附加奢侈品的阻力價值。

站在上帝視角的奢侈品牌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那麼跳脫出消費者思維的我們再來看待奢侈品,是否很多問題也變得可以理解了?

策劃:Rocco

編輯:Jiaoer

採訪、撰文:milo 、火火、小豬、Lee、Jiaoer

插畫:山藥

視覺:aube

文章來源:GQ實驗室(GQZHIZU)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奢侈品櫃姐:450萬手錶的秘密我知道
    這太符合大眾對「櫃姐」的印象,這樣的故事在所有關於銷售、乃至於和「上層階級」打交道的行業裡反覆出現。電視劇裡,王漫妮想過阻攔衝動消費的客人,但最終幫她刷卡,做成了這單買賣。生活裡,奢侈品代表品質和美,也是物慾和消費主義的生動縮影。
  • 奢侈品櫃姐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一直以來,奢侈品銷售這份工作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奢侈品」三個字自帶分量,「櫃姐/櫃哥」一詞冷若冰霜,五個氣場強大的字組合起來,很容易激起大多數人的想像力。但今年,面對全球疫情影響,奢侈品全年市場規模預計萎縮15%-35%,損失預計700億歐元。與此同時,各大一線品牌相繼逆勢漲價,漲幅甚至比以往更為迅猛......
  • 奢侈品櫃姐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就是大家依舊在瘋狂買東西……沒在省的。我們一天賣出過500雙單價8800的靴子,而且是因為我們只有500雙,大家購買力有下降嗎?可能沒有。有錢人依舊有錢,店慶那天來了一對男女,爽快地買了一個10w+的稀有皮包包,這種單子雖說在我們店也不少,但也不是天天有。重點是後來聊天才知道,人家是先買了個90w的珠寶,為了換100w的商場刷卡禮才來我們這湊的包。
  • 櫃姐:就是看不起這些買包的虛榮女孩
    博主是在紐約愛馬仕買了幾個入門款、冷門款之後,「隱晦地」問櫃姐有沒有Birkin或Kelly,回答當然是沒有,再按慣例記錄客人信息和喜好。之後櫃姐聯繫告訴她店裡來了一款包,但是她不想要的款。本來不想買,但有經驗的朋友勸她,這種情況最好「稍微聽她話一點」,不然即使有貨也不賣給你。在她買了差不多有一個Birkin的價格,櫃姐才聯繫她,所以博主終於買到一個Birkin了。
  • 探訪SKP:有錢人擠破頭買包,就像我搶打折衛生紙-虎嗅網
    大家都聽說過太多關於櫃姐勢利眼的傳說。SKP也不例外。很多博主都吐槽這裡的店員態度不好,「別人用手指路,她用下巴指路。」更糟糕的是拜金勢利眼,「幾千積分?沒用的,換不了什麼東西。」不過,到達商場以後,我開始覺得,櫃姐說的恐怕是實情。
  • 回收二手奢侈品包租賃,她成功融資100萬
    Christine在給朋友代購中意識到奢侈品的商機,她先是回國創立奢侈品電商平臺——TheLux新尚網,後又與二手奢侈品包包鼻祖米蘭站合作打造「空中回收」模式。2016年5月,她退出米蘭站,打造新品牌「包享賣」,定位為閒置奢侈品買賣鑑定租賃平臺,客戶可在平臺買、賣、換、租二手包。
  • 我是奢侈品櫃姐:不是和同事「宮鬥」,就是被中東客人當傭人使喚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櫃姐的故事:她們之中,有人當櫃姐就是為了嫁給有錢人,最終卻選擇了離開熟悉的櫃檯進行轉型;有人用8年的時間,從小白變成了奢侈品行業專家,最後選擇了同行結婚......奢侈品櫃姐這一職業,它遠沒有電視劇裡展現的那樣Drama,卻也足夠動人。
  • 奢侈品櫃姐見過的愛情故事,比小說還精彩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奢侈品櫃哥櫃姐說七夕是最忙碌的一天也能發生最多的故事又是一年浪漫的七夕節,奢侈品的櫃哥櫃姐卻無暇休閒。排隊在這幾個月並不稀奇,疫情讓國人的奢侈品消費欲回歸國內,全球的貨品都聚集在中國。男男女女買得越嗨,他們也越忙得飛起。往年七夕節五六百萬的銷售額,今年日常就能輕鬆拿下;甚至有大店月月破億,每天都在刷新記錄。我和四位奢侈品大牌的櫃哥櫃姐聊了聊。七夕當前,他們每天遇見形形色色的客人,又經歷過哪些故事?
  • 現實版王漫妮:奢侈品櫃姐新人月薪8000元,被中東客人當傭人使喚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櫃姐的故事:她們之中,有人當櫃姐就是為了嫁給有錢人,最終卻選擇了離開熟悉的櫃檯進行轉型;有人用8年的時間,從小白變成了奢侈品行業專家,最後選擇了同行結婚...... 奢侈品櫃姐這一職業,它遠沒有電視劇裡展現的那樣Drama,卻也足夠動人。
  • 一線奢侈品大牌愛馬仕櫃姐自爆月收入到底有多少?
    每當我踏進一家大牌的專櫃,櫃姐精緻的白眼和朝天的鼻孔暗流湧動,自尊心脆弱的我意識到了,如果再待呆久一點,我欠他們錢應該越滾越多了吧。於是我眼神閃躲著,不自然的離開了這個我不應該呆的地方。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應該聽到過,遇見過冷漠或者囂張的櫃姐,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國際一線品牌工作,還是因為收入比較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線奢侈品櫃姐的收入。
  • 一線奢侈品大牌愛馬仕櫃姐自爆月收入到底有多少?
    每當我踏進一家大牌的專櫃,櫃姐精緻的白眼和朝天的鼻孔暗流湧動,自尊心脆弱的我意識到了,如果再待呆久一點,我欠他們錢應該越滾越多了吧。於是我眼神閃躲著,不自然的離開了這個我不應該呆的地方。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應該聽到過,遇見過冷漠或者囂張的櫃姐,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國際一線品牌工作,還是因為收入比較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線奢侈品櫃姐的收入。
  • 我採訪了6位櫃姐告訴你真相
    還能以超低折扣價穿奢侈品 於是 起了好奇心的GO妹就去做了個調查 採訪了6位高奢品牌銷售從業人員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一線奢侈品櫃姐/櫃哥的收入 01
  • 是時候為櫃姐們平反一下了
    說到櫃姐,尤其是大牌護膚品或奢侈品專櫃的櫃姐,可能有不少姐妹都覺得她們的態度很拽,看不起人。是的,很多時候,我去到這些櫃檯領小樣的時候,總是被一句「沒有了」打回來。有時預約了護膚體驗,櫃姐也會稱沒時間,拿出幾個片裝打發了事。即使是去買東西,如果你說只是買一支口紅,櫃姐也只會冷冷地站在一旁等你自己挑。好多小視頻平臺都有人拍了關於櫃姐的短視頻,diss櫃姐一些不當的行為。
  • 一口氣買10件大鵝,200塊一串葡萄,SKP店慶日,富人怎麼花錢?
    在這裡可以看到穿著20萬貂皮大衣的年輕女孩,背鱷魚皮鉑金包的中年婦人,一個胸針10萬塊。「身上沒幾個牌子都不好意思抬頭。」而富人們跟風好不容易買到的爆款,在這裡尷尬地匯合了。Dior的馬鞍包、香奈兒的流浪包,LV的郵差包、圓餅包等,以每五分鐘三個同款飄過的速度,形成真人連連看。
  • 前櫃姐:愛馬仕包配貨比例有內幕,別傻傻的去買
    如今女孩子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穿搭,說到穿搭單品對於女生們不得不提便是奢侈品包包了。但面對奢侈品包包,並不是女孩子們喜歡或者有錢想買就能買得到的。晴晴最近看上一款愛馬仕的包包,她準備這周末就去愛馬仕把包包拿下。
  • 《三十而已》10大真實細節:櫃姐被騷擾是常態,行頭是混圈的資本
    文/殷素素 隨著《三十而已》的熱播,櫃姐這個職業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由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就是一個奢侈品店的櫃姐,上班精緻,下班松垮,為了開單也有自己的小技巧。
  • 翻完四個奢侈品銷售的包,我們互相翻了個白眼!
    翻完四個奢侈品銷售的包,我們互相翻了個白眼!都充滿著玄幻色彩 「奢侈品」三個字自帶分量 「櫃姐or櫃哥」一詞聽著冷若冰霜 五個氣場強大的字相撞 很容易撞出大多數人的想像力
  • 融資100萬 她回收閒置奢侈品包 讓包迷染上買賣二手的癮 二次售賣毛利30%
    「能不能幫我帶個包?」Christine意識到奢侈品的商機,始於朋友的求代購。讀完大學後,她順利在英國工作,身邊總有朋友問她能不能幫忙帶個東西。去香港邂逅米蘭店被她稱為命運的安排,她因此意識到二手奢侈品有極大的市場,「20平米的小店月銷售額達1800萬」。「國內用戶不斷地買買買,買了全球60%的奢侈品,最後都閒置在家。這個量太大了,而且越來越大。」 Christine感概道。供應鏈不愁,又不存在品牌授權,Christine下定決心要與米蘭站接觸。
  • 劉鑾雄舊愛呂麗君:一心為錢的奢侈品櫃姐,下場真比王漫妮好嗎?
    某一天,有著「女星狙擊手」的劉鑾雄攜法律世家出身的高材生女友王穎妤到奢侈品店大買特買。說巧不巧,王穎妤此前因為喜愛名牌經常來掃貨,與櫃姐呂麗君一來二往成了好閨蜜。都說防火防盜防閨蜜,可頗有手段的王穎妤卻在此時失了智,沒有把好友當成威脅。
  • 「像這樣2萬澳元的名牌包,她有10個」 中國留學生與澳洲奢侈品
    (TanyaH插畫)據澳洲新聞網報導,18歲的中國留學生Coco熱衷名牌產品,她的LV包價值2千多澳元,而她的愛馬仕限量手包售價2萬澳元,這個包是她和朋友作為投資品合買的,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名牌包Coco有10個。19歲的留學生Nico說:「一些中國學生真的非常有錢,他們會買各種各樣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