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主持人魯豫受《對白》節目邀請去到西安的西京學院演講,和眾多年輕學子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魯豫演講的主題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鼓勵學生們勇敢選擇自己的道路,面對迷茫學會堅持也學會承擔。
作為家喻戶曉的主持人,魯豫在《魯豫有約》中閒聊嘮家常的採訪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她曾被媒體稱為中國的奧普拉,但也因為喜歡說「我不信」造成尬聊招來非議……
功成名就的她卻在情場屢屢失意,結婚後被美國丈夫拋棄,再度遇見初戀結成連理卻最終分手成為路人,經歷兩次婚姻後至今孤身一人……
1、被央視導演一眼相中的優秀女孩
魯豫1970年6月出生於上海,在北京長大,在兩個城市都有過生活經歷,所以她既能說一口樓流利的滬上方言也能飆一下北京話。
魯豫的原名叫陳魯豫,父親是河南人,母親是山東人。由於父母都是是國際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魯豫從小耳濡目染,對外語和播音主持都很感興趣。
由於英語口語出色,十幾歲的時候魯豫就成了公園裡英語角的常客,跟人用英語交流鎮定自若,頗有氣場。
1989年,魯豫參加高考,因為一直想學習播音主持,她的第一志願就填了北京廣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在大學裡,魯豫參加了北京市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英語比賽,從小英語就拔尖的她獲得了一等獎。因為這件事,魯豫成為了學校裡的遠近聞名的「大人物」。
央視文藝部的導演張曉海有一次去廣播學院選拔主持人,報名的都是播音主持系的學生,當時魯豫讀的是外語系,為了鍛鍊自己,她積極報名參加了。
面試的那天,播音系的學生們雖然都外表靚麗,基本功也都紮實,但是都沒有給張曉海眼前一亮的感覺。輪到魯豫表演的時候,她別出心裁,直接拿起話筒採訪起來張曉海,還問了他幾個出其不意的問題把他難住了。
這個風格獨特的外語系女孩給張曉海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把她選拔到了央視做主持。魯豫到了央視後主持的第一檔節目是《藝苑風景線》,雖然當時一期節目只有三百塊錢的勞務費,因為喜歡這個職業,魯豫依然樂此不疲。
在學校裡,魯豫是個各方面都優秀的學生,主持個節目對她而言都是輕鬆加愉快。但是,央視畢竟是所有電視臺裡代表最高水平的地方,一向沉穩的魯豫在第一次錄製節目的時候也緊張的有點亂了陣腳,節目的效果並不理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魯豫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每天都無數次的練習稿子調整狀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1993年,魯豫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繼續留在了中央電視臺工作。經過了實習期,魯豫已經成為央視的一名正式員工。由於她高度敬業的態度和專業的主持水平,節目收視率一直不錯,還被評選為「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
大學畢業後,魯豫在央視的事業順風順水,如果一直繼續下去,甚至有希望走向「央視主持一姐」的位置。
但是,人生沒有如果。畢業了僅僅一年,魯豫就因為個人原因離開央視去美國留學了。
2、只會說「我不信」的尬聊主持人還是中國的「奧普拉」
1994年,魯豫從央視辭職到美國去繼續深造。兩年的留學時光,魯豫不僅充實了專業知識提升了主持水平,還邂逅了一位美國帥哥結婚了。
留學兩年後,魯豫帶著新婚愛人和爐火純青的專業能力回到了國內,但是並沒有回歸央視,而是加盟了鳳凰衛視。
到了鳳凰衛視,魯豫的第一檔節目是《音樂無限》。這是一檔需要活躍氣氛偶爾還需要耍怪的節目,盡職盡責的魯豫放下四平八穩的架子,在鏡頭前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
到了1998年,魯豫被安排主持《鳳凰早班車》。相比以前的節目,這個節目更有挑戰性,因為沒有現成的稿子,全靠主持人即興發揮對新聞進行評說。這樣的主持方式是最考驗人的,既要有控場能力還得有專業的知識儲備,要不然說著說著就會冷場。
為了追求最佳的節目效果,魯豫做起了「拼命三郎」,每天早上四點就去上班提前排練當天的節目,晚上加班到八點才下班。
天道酬勤,魯豫主持的《鳳凰早班車》大受歡迎,她即興隨心說新聞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節目收視率一路飆升,魯豫成為了鳳凰衛視炙手可熱的女主持。
從此以後,魯豫就像是鳳凰衛視的臺柱子,說起最優秀的主持人總能讓人想起這個瘦瘦的短髮女孩。
2001年,鳳凰衛視根據魯豫的主持風格專門開了一檔訪談類節目《魯豫有約》。魯豫多年來積攢的能量終於得到徹底釋放,越來越多的名人坐上了《魯豫有約》演播室的黃沙發,而魯豫而他們嘮家常一樣侃侃而談,就像和久未蒙面的老朋友談心。
《魯豫有約》的觀眾越來越多,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談話類節目,湖南衛視和安徽衛視也都紛紛引入,魯豫的名字家喻戶曉。時代周刊甚至稱讚這檔節目是「15年來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許多媒體稱魯豫是中國的「奧普拉」。
有讚譽也伴隨著非議。隨著魯豫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關於她的主持風格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非議,也有很多人質疑她的能力根本不值得如此高的榮譽。
在《魯豫有約》的節目訪談過程中,魯豫有兩句口頭禪「真的嗎?」、「我不信」,這兩個口頭禪也曾經引起不少誤會。
採訪周迅時,周迅告訴她自己見到心目中最想合作的偶像那種開心無法比喻,問魯豫能想像到那種開心嗎,魯豫直接來了一句「不能」,使得周迅特別尷尬;在採訪山區家庭貧困的小朋友時候,又反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諸如此類的情況為魯豫戴上來「尬聊主持」的帽子。
也許是人紅是非多,圍繞在魯豫身邊的流言蜚語一直沒有停過。除了訪談的水平,甚至有人譏諷她骨瘦如柴像根豆芽菜,為了減肥一天只吃幾粒米等等。
雖然有掌聲也有巴掌,魯豫這些年的事業的確是越來越紅火,安徽衛視的《超級演說家》和北京衛視的《我是演說家》都邀請她作為導師,這也是對她的主持水平最大的肯定。
3、兜兜轉轉最終一場空的愛情
魯豫曾經說,愛情並不是每一個人在所有人生階段的必需品,有時候它是奢侈品。的確,已經50歲的魯豫依然沒有得到一份奢侈品一樣完美的愛情。
在讀中學的時候,魯豫就認識了初戀朱雷,兩個人青梅竹馬,朱雷對待魯豫就像體貼的大哥哥。高考的時候兩個人又相約一起考入了北京廣播學院,成為令人羨慕的校園戀人。
學校裡單純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一轉眼到了畢業的時候,大家都在忙著計劃畢業後的人生,也忙著和過往的學生時代告別,那段時間每個人都過的「兵荒馬亂」,心情格外煩躁。魯豫和朱雷正是在那段時間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本來就情緒不好的魯豫賭氣提出了分手。
雖然說了分手,但是魯豫一直希望朱雷能主動來哄哄她,那樣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可是,不知是朱雷氣頭沒過還是性格靦腆,一直到畢業後在央視工作了一年,魯豫都沒有等到那個臺階。
魯豫徹底被這段感情傷透了心,為了逃避選擇了去美國留學。在留學的那段時間,魯豫的心裡依然忘不掉曾經情深意重的男友,每天都鬱鬱寡歡。一個陽光帥氣的外國男人已經開始偷偷喜歡上了這個清秀的中國姑娘,對魯豫展開了熱烈追求。
都說女人在受傷的時候最容易被趁虛而入,不知是真的被這個外國男人吸引,還是為了儘快忘卻前情,魯豫迅速就答應了外國男人的求愛,而且閃婚了。
結婚後的魯豫帶著洋老公回到了國內,入職了鳳凰衛視。進入鳳凰衛視後,魯豫每天馬不停蹄的忙工作,沒有辦法像在美國的時候那樣每天和洋老公朝夕相伴,兩個人也經常因此而發生口角。
1999年的某一天,魯豫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初為人母的她既興奮又緊張,每天都盼望著和老公一起迎接新生命的降臨,也逐漸忘卻了上一段戀情的傷痛,決心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然而,狗血一般的劇情發生了。魯豫懷孕六個月的時候,老公因為一些事情要處理回了趟美國,結果再也沒有回來。這個曾經信誓旦旦的外國男人告訴魯豫,自己回到美國後發現最愛的人依然是自己的初戀,所以要和她離婚。
沉浸在幸福中的魯豫一下子就被澆上了一盆冷水,這段幸福終究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告別了這段婚姻,魯豫心如死灰,只能一頭撲在工作上來麻木自己。
命運總是充滿巧合,2001年,魯豫在朋友聚會上和初戀朱雷相遇了。恍如隔日一般,兩個人都已經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回想起當年的倔強悔不當初。
因為兩個人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也有未了的情緣,朱雷決定重新追求魯豫。2002年,兜兜轉轉的兩個人結婚了。
誰曾想,魯豫和朱雷最美好的記憶都是年少時的喜歡,但是步入現實社會的兩個人都被改變了最初的心態和模樣。雖然結婚走到了一起,僅靠著回憶維持的婚姻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曾經對愛情抱著美好的期冀和幻想,可現實還是把愛情變成了魯豫難以企及的奢侈品。如今已經步入50歲的魯豫依然一人單身,空白的感情與她那鮮花著錦的事業相比顯得冷清許多。
人人都想十全十美,可是命運有時候總不會盡如人意。不管怎樣,生活還是自己的,不能被外界的紛擾裹挾著走。
魯豫的人生繞了一圈已然過半,餘生終於明白,愛別人之前,還是首先學會愛自己,不論得到什麼,失去什麼,那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作者:心向吾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