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比賽:2002年倫馬

2020-12-15 騰訊網

(本文原載於《特步跑步》)

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跑者是誰?

那還用問?當然是基普喬格!你肯定會說。這也是全球體育界最沒有爭議的共識之一。

但如果把問題改成: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比賽是哪一場?估計很多人都說不上來,因為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你需要對世界馬拉松歷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為什麼說它最偉大?

2002年倫敦馬拉松,被推崇為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比賽。這是《田徑新聞》、Letsrun、Podiumrunner、Runnerstribe等眾多知名跑步媒體的共同看法。

理由如下:

首先,它是「英國一姐」波拉·拉德克裡夫的第一個全馬,而且是主場作戰。

如果你對「拉姐」不大熟悉,那只須記住一點:2003年還是在倫敦,她以2:15:25三創世界紀錄,並保持長達16年之久,直到2019年才被穿最新式跑鞋的肯亞晚輩打破。

結果她首戰創下2:18:56的純女子比賽(沒有男兔子領跑)世界紀錄,僅比當時的世界紀錄慢9秒。

不過,這還不是當天最轟動的新聞。

因為這場比賽也是當時的5000/100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衣索比亞長跑「皇帝」海利·格布雷塞拉西的全馬首秀。

他跑出當時排名世界歷代第七的優異成績,不料卻只能屈居第三。

但他輸得不冤,因為跑贏他的兩個人,均創下躍居世界歷代前兩位的驚人成績:

冠軍是摩洛哥裔美國名將卡立德·卡努奇,他以2:05:38奪冠,並打破兩年半前自己在芝加哥創造的世界紀錄。

亞軍則是肯亞的半馬世界紀錄(59:17,1998年米蘭)保持者保羅·特加特,他只比卡努奇慢10秒。

換句話說,這是一場世界「場地王」對陣「全馬王」和「半馬王」的終極大決戰,最終還是後兩者略佔上風。

而且三大高手之間的激戰異常精彩。每一年的倫馬,都被驚呼請到了史上最豪華陣容,有望成就一場史上最偉大比賽。

(據《世界田徑》報導,那屆倫馬僅出場費一項,就砸下驚人的300萬美元!)

結果那一屆還真是如此:當時的世界長跑「三巨頭」激烈廝殺,一直拼到最後3公裡,才慢慢分出勝負。

卡努奇的奪冠成績,是國際田聯承認的第一個馬拉松世界最好成績。而第一個馬拉松世界紀錄,也出自此役亞軍特加特。

有趣的是,這場比賽的男子前三名,正好依次成為馬拉松破2:06、2:05和2:04的世界第一人:

卡努奇,2:05:42,1999年芝加哥。

他是不止一次打破馬拉松世界紀錄的5名男性之一,也是打破自己保持的馬拉松世界紀錄的4名男性之一(另三人為英國人吉姆·彼得斯,澳大利亞人德雷克·克雷頓和格布雷塞拉西);

特加特,2:04:55,2003年柏林;這是國際田聯承認的第一個馬拉松世界紀錄。

格布雷塞拉西,2:03:59,2008年柏林。這是他第二次破世界紀錄,第一次是2007年柏馬的2:04:26。

女子比賽:「拉姐」一騎絕塵

2002年4月14日星期天,是第22屆倫敦馬拉松的比賽日。當天的天氣極其完美:氣溫9攝氏度,晴朗、無風、溼度低。

女子特邀選手率先出發。作為天生的前端跑者,拉德克裡夫緊跟兩隻女性兔子,跑在第一集團最前方。

正值28歲黃金年齡的她,已經是半馬和越野的「世界一姐」——蟬聯2000和2001年半馬世錦賽冠軍,外加2001和2002年越野世錦賽冠軍。

但在奧運會和世錦賽這兩大頂級賽事中,她的戰績並不理想:雖然六度挺進前五,卻只拿過一枚銀牌——1999年世錦賽萬米。2000年雪梨奧運會和2001年埃德蒙頓世錦賽,她都屈居萬米第四,和獎牌擦肩而過。

而這次她要面對的,是三個世界一流高手:

倫馬衛冕冠軍、埃賽人圖魯(Derartu Tulu),她也是2000年奧運會和2001年世錦賽萬米冠軍。

肯亞人切普克梅(Susan Chepkemei),一年前剛創下半馬世界紀錄1:05:44。

另一位肯亞高手切普春巴(Joyce Chepchumba),1997和1999年倫馬冠軍。

賽前拉德克裡夫和圖魯對兔子提的要求,是按前半程70分30秒的節奏領跑,平均配速3:20/km。

比賽的前10公裡,第一集團實際配速比這個慢幾秒,即3分半不到一點。

10公裡過後,拉德克裡夫按捺不住,徑直提速到3:20,獨自一人衝了出去。

圖魯和切普克梅試圖追上,但拉德克裡夫不給她們任何機會,第11英裡(第16.1至17.7km)加速到開賽以來最快的3:17/km。

一過倫敦塔橋,她甩開最後一隻兔子,用時1:11:05抵達半程點,將領先對手的優勢擴大到50秒。

截至當時,全世界總共只有7個女性跑進過2小時22分,而她似乎不把這道難關當一回事。

第14、15英裡(20.9至22.5K),拉德克裡夫更是飆到3:10/km和3:11/km。這可是全程2:14:30的節奏,而當時的世界紀錄還是2:18:47。

兩位名將出身的英國解說員福斯特和克拉姆都為她捏一把汗,畢竟這是她頭一次跑馬拉松,而且前方還有十六七公裡路要跑。

看上去狀態良好的她心裡也很清楚,自己已經闖進一個未知地帶,而且是在全國觀眾的殷切期盼和眾目睽睽之下。

除非你置身比賽實戰,否則永遠不會知道馬拉松後半程的感覺到底是啥模樣。

「這次你最好不要跑崩,不然你就會成為那個不敬畏馬拉松的傻瓜,」賽後拉德克裡夫回憶說,當時這個想法始終在自己心中排遣不去。

第16、17英裡(24.1至27.3km),她稍稍放慢到3:13和3:15/km,但還是看不出任何要爆掉的跡象。

此時她和追兵的差距拉大到將近兩分鐘,馬拉松女子首秀紀錄2:23:11和賽道紀錄2:21:06眼看雙雙不保。

第25英裡(38.6至40.2km),拉德克裡夫面露痛苦表情,腦袋的前後晃動更厲害了。但她腳下絲毫沒有鬆勁,這一英裡她跑出全程最快的5分06秒,配速3:10/km。

最終她以2:18:56獲勝,只比肯亞名將恩德雷巴一年前在芝加哥創造的世界紀錄慢9秒,躍居世界歷代第二。她由此成為破2:20大關世界第三人。

她後半程用時67:51,比前半程快3分多鐘,平均配速3:17/km。這一後半用時,可以排名當年世界半馬第二好成績。

第二、三名是俄羅斯選手扎哈羅娃和佩特羅娃,成績分別為2:22:31和2:22:33。

日本選手土佐禮子以2:22:46排名第四,這也是她的生涯PB。後來她還奪得名古屋和東京馬拉松冠軍,以及2007大阪世錦賽馬拉松銅牌。

切普克梅2:23:19第五。圖魯連前八都沒撈到:2:28:37,第九。

半年過後,拉德克裡夫又以2:17:18贏得芝加哥馬拉松,將由男兔子領跑的女子世界紀錄大幅縮短1分半鐘;翌年又在倫敦以一度被認為不可撼動的2:15:25刷新自己的紀錄。

男子比賽:三巨頭終極大火拼

和拉德克裡夫一樣,當時在場地賽中已經功成名就的格布雷塞拉西,也是1973年生人。比賽日兩人同為28歲——她生於12月17日,他是4月18日,差幾天就滿29歲。

賽前他要求的前半程用時,是62分30秒。這被其他對手視為「自殺式的」,因為它比世界紀錄2:05:42的節奏每公裡快1秒。

結果兔子們努力照辦了:

10K 29:37,平均配速2:57,預計完賽時間2:04:58;

半程62:47,平均配速2:58,預計完賽時間2:05:34,雖然稍慢一點,但仍足以打破世界紀錄。

至此第一集團還有十來人。除了那三位大咖,還有幾個「捨命陪君子」的不怕死無名小卒。

例如英國人馬克·史坦利。他的賽前PB是2:10:46。62:47的半程用時,只比他的半馬PB慢24秒。儘管後半程難免掉速,但他仍以2:09:17挺進第八,創造生涯最好成績。

南非的伊恩·塞斯特賽前實力更弱,僅為2:13:30,結果卻以2:07:06奪得第五(不幸的是,兩年後他死於車禍)。

繼續說三強大戰。解說員一直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格布身上,其實場上實力最強的,是2000年才加入美國籍的卡努奇:

1997年在芝加哥,他首馬以2:07:10奪冠,並打破首秀世界紀錄;

1999年他第二次稱王芝馬,以2:05:42成為破2:06世界第一人;

2000年,他第三次捧起芝馬冠軍獎盃。

不過,2001年卡努奇因傷病纏身,只參加一場比賽——加拿大埃德蒙頓世錦賽,結果還DNF了。

跑到第17英裡(27.5km)時,兔子均已退下,格布接棒領跑;此時第一集團減員至7人。

第22英裡(35.4km)局勢進一步明朗,比賽演變成三巨頭的較量。

三人用時1:54:58抵達24英裡(38.6km),世界紀錄仍然在望。

解說員克拉姆提醒說,如果拼到最後衝刺階段,另外兩位恐怕很難打敗格布。

但福斯特也指出,迄今只有卡努奇一人曾在馬拉松比賽中跑這麼快過,因為當時特加特的PB還是2:08:15,而這是格布的首馬。

25英裡(40.2km)一過,卡努奇開始衝到最前面。特加特奮力追趕,但格布令人意外地掉了下去。「我從未見過他在比賽中被甩掉。」解說員福斯特感慨。

對於這個新變局,攝像師不予理會,鏡頭繼續只對準格布猛拍。

事實上,從第21英裡到25英裡(第30.2至40.2km),三巨頭都跑得不快,配速3:01至3:03/km之間波動。

這在仍有多人在參與爭奪的高速比賽最後階段相當常見,因為此時獲勝已經變得比成績更重要。

最後1.2英裡,卡努奇一邊不時向後張望,一邊繼續加速,拉大和特加特的距離。

經過全力衝刺,他終於將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縮短了4秒。那段距離他將配速提高到2:56/km。過線後,他先和妻子兼經紀人桑德拉熱烈擁抱,然後跪倒親吻地面。

當時高居萬米歷代前兩位的格布和特加特,為什麼在最後衝刺階段拼不過場地成績平平的卡努奇呢?

Letsrun認為,在42.2公裡的馬拉松比賽中,你的衝刺能力並不取決於你的絕對速度,而是取決於經過兩小時的拼殺之後,你的速度能力還剩下多少。

特加特第二個過線,進一步鞏固了自己「跑圈千年老二」的名聲。至此他跑過三場馬拉松,每次都拿亞軍。他還擁有4枚頂級大賽的萬米銀牌,四次都輸給老對手格布。

格布雷塞拉西以2:06:35收穫季軍。雖然對名次不滿意,但他畢竟只輸給史上跑最快的兩個人,而且還打破埃賽國家紀錄。賽後他透露,自己的小腿肚在比賽時抽筋。

三人分別獲得獎金25.5萬美元,8萬美元和7.25萬美元(拉德克裡夫也拿到25.5萬)。

衛冕冠軍、摩洛哥人穆阿齊茲雖然在20公裡摔了一跤,又在終點線前嚴重嘔吐,但仍以2:06:52排名第四、刷新PB並打破摩洛哥紀錄。放在前21屆倫馬,這一成績都足以拿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倫馬男子前三名無縫銜接,前後壟斷馬拉松世界紀錄長達12年:

卡努奇:1999至2003年;

特加特:2003至2007年;

格布雷塞拉西:2007至2011年。

三人正好平均分配,輪流坐莊,各領風騷四年,就像美國總統任期一樣極有規律。

他們的時代終結於2011年,那一年派屈克·馬卡烏在柏林以2:03:38打破格布的紀錄,迎來一個全新的肯亞王朝:從馬卡烏到基普桑、基梅託,再到當今的「東方不敗」基普喬格。

定於10月4日在聖詹姆斯公園舉辦、主打基普喬格與貝克勒大戰的2020倫馬,能否超越18年前的那場世紀大決戰?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偉大的田徑巨星:博爾特,劉易斯,布勃卡還是貝克勒?
    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田徑運動員?不同愛好者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選,但大多數人心中的田徑史上最佳人選都在短跑之王博爾特、奧運田徑第一人卡爾劉易斯、35次打破世界紀錄的布勃卡、4大賽場封王的貝克勒之間產生。
  • 你心中世界體育史上最偉大的10個巨星是哪十個人?
    我認為世界體育史上十大巨星是以下10個人:足球:馬拉度納馬拉度納是球王,是足球領域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在球場上,他是天生的領袖。縱觀基普喬格的職業生涯,他無愧是馬拉松歷史第一人,也是史上最強的選手。馬拉松大賽冠軍對他來說已經跟平常,甚至世界紀錄他都打破了好多次,並且他幾乎每次比賽都是以碾壓性的優勢奪冠。基普喬格是三屆馬拉松大滿貫的擁有者,裡約奧運會金牌得主,世界記錄保持者。無論是成績、榮譽還是突破,他都堪稱馬拉松史上最強之人!
  • 田徑史上最偉大的五位運動員:博爾特第二,榜首難以超越
    基普喬格在2014年至2020年之間馬拉松項目保持7年不敗,統治力超過閃電博爾特(博爾特百米最多4年不敗),獲得了8個馬拉松大滿貫冠軍,1個奧運會冠軍,將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提升了78秒,也是非正式比賽馬拉松破2小時第一人。場地比賽的鋒芒雖然被貝克勒壓制,但基普喬格也是非常出色的男子長跑選手。
  • 田徑史上最偉大的5位運動員,第2位曾27次打破世界紀錄
    田徑史上從不缺乏傳奇,比如早先的魯米、扎託佩克、歐文斯,後面的劉易斯、詹森、格布雷西拉西耶,再到21世紀的貝克勒、博爾特,基普喬格等人,都是各自項目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傳奇人物,但要說田徑史上最偉大的5名運動員,還得是如下幾位。
  • 田徑版本的王者歸來 史上10次偉大的重返巔峰
    塞巴斯蒂安·科 | 病癒復出衛冕奧運會1500米冠軍作為史上最偉大的中長跑運動員之一,英國選手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在1980年奧運會上贏得了1500米金牌,並創造了800米到1英裡項目的多個世界紀錄
  • 格布雷塞拉西訪談錄:「長跑皇帝」縱論馬拉松
    (原載於《特步跑步》) 本月初我們發的《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比賽》一文,提到衣索比亞「長跑皇帝」格布雷塞拉西;此前筆者還讀到一家肯亞媒體對這位田徑巨星的最新專訪,於是心生一個想法: 何不將各路媒體的採訪匯集起來,讓大家看看這位一代長跑巨星心目中自己的身世
  • 外媒評長跑史上最佳,貝克勒力壓奧運會9金傳奇排第一
    要說短跑史上最佳運動員是誰?我想閃電博爾特應該無爭議,但要說史上最偉大的長跑運動員是誰呢?奧運9金傳奇魯米,27次打破世界紀錄的格布,大賽20金的貝克勒,耐力之王扎託佩克,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都是長跑最佳的候選人。
  • 榜單|LPE評田徑史上百大比賽⑧:拉德克裡夫的紀錄被破掉了,但還有...
    美國雜誌LPE在去年年底特刊中,對歷史上的田徑比賽進行了評分量化,評選出他們眼中最偉大的100個瞬間。今天是第30-21位的——史上最偉大的100場田徑比賽(30-21)每場比賽都會寫在標題中然後是比賽日期及基於LPE標準、滿分為40分的評分
  • 大數據算出史上最偉大對手是
    5月3日,網球之家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誰是史上最偉大網球運動員?大數據+精準算法的結果是……》,我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國外某機構運用大數據和精準算法,對公開賽年代以來的644名著名網球運動員進行評分,依據評分產生了GOAT排行榜,目前費德勒暫列首位。
  • 健跑雜談 | 馬拉松史上應該被記住的女性
    但其實在上個世紀60年代,女性是不被允許參加田徑隊的,更別說馬拉鬆了。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和體能不適合超過1500米的長距離比賽。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女性只能通過偷跑、喬裝的途徑參加馬拉松比賽,能夠光明正大地奔跑在馬拉松競技賽場上,是女性一個無法企及的夢想!但是年僅20歲的凱薩琳·施威策,卻勇敢的站在賽道,成為首位亮相波馬的女性。
  • 貝克勒將第四次出戰倫敦馬拉松,他能擊敗基普喬格嗎?
    再過2周,備受億萬跑步愛好者關注的倫敦馬拉松將會開賽,不老傳奇貝克勒將會挑戰過去7年馬拉松不敗的名將基普喬格,作為公認為史上最偉大的長跑運動員,貝克勒能夠在他第四次倫敦馬拉松之旅中擊敗馬拉松不敗神話基普喬格嗎?
  • 榜單|LPE評田徑史上百大比賽⑨:基普喬格二度上榜 格布奧運衛冕
    美國雜誌LPE在去年年底特刊中,對歷史上的田徑比賽進行了評分量化,評選出他們眼中最偉大的100個瞬間。今天是第20-11位的——史上最偉大的100場田徑比賽(20-11)每場比賽都會寫在標題中然後是比賽日期及基於LPE標準、滿分為40分的評分
  • 總獎金高達13.2萬元 四川自貢大安半程馬拉松比賽開始報名啦
    大安同時坐擁億萬年恐龍遺址、兩千年鹽業文明、八百年彩燈風情、鹽幫菜重要發祥地,濃縮匯聚了「最自貢」元素,多年來吸引了萬千遊客。報名須知年齡要求:(1)半程馬拉松項目運動員須在比賽當年滿18周歲(2002年12月19日及之前出生)。
  • 博爾特當選史上最偉大選手 田聯主席:他無與倫比
    博爾特當選史上最偉大選手 田聯主席:他無與倫比 近日,英國田徑著名媒體《田徑周刊》評選出過去75
  • 馬拉松比賽中最常見的帽子有哪幾種
    馬拉松作為強身健體的一項跑步運動,專業選手可以爭奪榮譽,普通人也可以以此休閒娛樂,所以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帽子也是許多馬拉松選手必備的裝備之一,那麼在馬拉松比賽中最常見的帽子有哪幾種呢。在本人所就職的帽子廠家當中,有同事也熱衷於參加馬拉松比賽,在賽前,他也記錄了許多選手戴著各種帽子參加馬拉松的圖片。
  • 基普喬格捐助食物幫助困難運動員,偉大程度比肩博爾特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運動員,基普喬格在田徑賽場的偉大程度足以比肩博爾特、貝克勒等人。基普喬格呼籲更多的企業和公司加入慈善行業,以便運動員們能夠獲得食物,因為疫情的影響,已經使得他們的生活陷入了停頓。「我很幸運地得到了一袋5公斤的麵粉和一包小麥粉。我必須與名單上沒有出現的我的訓練同伴分享。
  • 2019的溫網男單決賽,或是網球史上最偉大的比賽,甚至沒有之一
    要知道,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費德勒在幾乎所有的技術統計裡都領先於德約——甚至在總得分方面多了14分,除了非受迫失誤之外(這也和兩人的比賽風格不同有直接關係)。面對歷史第一接發球手德約,老牛直到第四盤的盤末階段,才在發球局裡送出自己全場比賽的第一個破發點,這樣的發球狀態已經到極限了作為老牛的球迷,這場比賽真是從認命(第一盤搶七輸球,想起了過去幾次面對德約的經歷),到燃起一點希望(第二盤速勝),再到認命(第三盤搶七繼續跪),再到覺得賺了(順利拿下第四盤,並且進入了長盤決勝)。
  • 足球史上10個最偉大的任意球高手:桑巴軍團6人入圍 巴薩新帥排第8
    儘管馬塞利尼奧只代表巴西國家隊出場5次,但他還是成為了巴西聯賽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直到2020年3月16日,45歲的馬塞利尼奧才正式退役。 馬塞利尼奧是科林蒂安俱樂部歷史上獲得榮譽最多的球員,他是俱樂部歷史上獲得獎盃最多的球員。馬塞利尼奧在420場比賽中為俱樂部打進了206粒進球。他還是一名極具天賦的任意球射手,以至於他贏得了「天使之腳」的綽號。
  • 馬拉松比賽配速的計算
    在馬拉松配速的運動科學方面,測試最佳配速的生理學 (攝氧分析呼吸轉折點、換氣閾值的速度,上圖)、規劃與訓練配速策略、透過前導車與配速員的協助 ,在環境搭配的條件下,完成人類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創舉。事實上,運動生理周訊第373期「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方法」中指出,實際安排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時,重點在於配速範圍與配速策略。
  • 史上最偉大的5次歐冠決賽:伊斯坦堡奇蹟居首 拜仁兩度慘成背景
    歐洲冠軍聯賽被認為是歐洲最頂級的俱樂部賽事,多年來給球迷帶來無數精彩瞬間。從令人失望的表現到激動人心的勝利,從折戟沉沙到捲土重來,歐冠聯賽在足球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歷史上最偉大的5次歐冠決賽:5.切爾西1-1拜仁慕尼黑(2012年)在這場比賽中,羅伯託·迪馬特奧的切爾西明顯處於劣勢,而海因克斯的拜仁慕尼黑則是當時歐洲最好的球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