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教師首次在《Nature》發表短篇通訊文章

2021-01-10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牛豔芳

  10月1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特聘教授劉用生的短篇通訊文章「Darwinand Nature’s 150 than niversary」(達爾文與《自然》雜誌150周年)。該文將正式發表在今年第574卷第36頁,標誌著「河南科技學院」的名字將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的形式展現在《Nature》雜誌上。

  

  據了解,《Nature》雜誌是世界三大頂級刊物之一。達爾文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但很少有人知道達爾文曾經在《Nature》上發表過約40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以短篇通訊(即過去的Letterstothe Editor,現在改為Correspondence欄目)形式發表的,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遺傳、植物花葉性狀和受精、動物行為和本能等。

  近20多年來,劉用生對達爾文的遺傳理論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發表了30多篇相關研究和綜述文章,並通過嫁接試驗,證明了作為達爾文遺傳理論重要支撐的嫁接雜種是真實存在的。通過分析比較,發現達爾文的「微芽」與現代分子生物學中的循環核酸(包括mobile RNAs和circulatingcell-free DNA)和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之間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達爾文遺傳理論的重新發現,如果得到學術界的廣泛承認,將在生命科學領域產生重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封面論文!
    (點擊圖片可查看文章)該工作提出去耦合機制將表面浸潤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通過在兩個結構尺度上分別進行最優設計,為超疏水表面創造出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的微結構鎧甲,解決了超疏水表面機械穩定性不足的關鍵問題。
  • 《Nature Materials》刊發我校物理科學學院青年教師李強、李洪森...
    新聞網訊 近日,物理科學學院青年教師李強、李洪森以共同一作兼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Extra storage capacity in transition metal oxide lithium-ion batteries
  • 青塔網:南開大學本科生參與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
    他們成功解析了抗結核一線藥物乙胺丁醇靶標蛋白與藥物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首次闡明這個使用了近60年,治癒無數結核病感染者的一線藥物的抑制作用機理,並首次揭示了結核分枝桿菌臨床耐乙胺丁醇的分子機制。  美國東部時間4月23日下午2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與英國伯明罕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
  • 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已發表12篇Nature、Science和Cell!
    《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儘管2018年剛剛了過去不到兩個月,中國科學家已經在三大頂尖期刊上至少發表12篇研究論文(包括7篇Nature、2篇Science和3篇Cell),勢頭非常強勁。
  • 河南將再添4所普通本科學校!河南傳媒學院、中原科技學院更名露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9月30日,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關於4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的公示》,我省4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其中: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擬更名為河南傳媒學院;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擬更名為中原科技學院;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擬更名為新鄉第二醫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擬更名為新鄉工程學院。
  • 博士生楊姍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深海冷泉碳循環...
    近日,海洋學院張宇副研究員指導的博士生楊姍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題為「Genomic and enzymatic evidence of acetogenesis by anaerobic methanotrophic archaea」的文章。
  • 河南大學教師王偉合作闡述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
    該研究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了解NPR受體蛋白在水楊酸(salicylic acid, SA) 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機制以及高抗病性植物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教師王偉博士、杜克大學的博士後John Withers和華盛頓大學的李恆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鄭寧和杜克大學董欣年為共同通訊作者
  • 28歲任武大教授再發Nature
    圖源:鄧鶴翔課題組鑄就武漢大學建國後的首篇Nature2015年11月,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團隊為武漢大學完成建國後的第一篇以第一通訊單位發表的《Nature》主刊論文,而且該項研究成果也是由韓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羅特格斯大學、斯特哥爾摩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完成
  • 北中醫與耶魯大學合作在Nature發表文章,免疫系統研究領域又取得...
    Schatz教授和熊勇教授團隊合作在抗體和T細胞受體V(D)J重排機制演化研究領域再獲新進展,研究成果以長文形式(Article)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論文題目為  「Transposon Molecular Domest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RAG Recombinase」
  • 新鄉醫學院、新鄉學院、河南科技學院合併為中原科技大學怎麼樣?
    新鄉市有四所公辦本科高校,新鄉醫學院、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學院。新鄉市的整體高等教育在河南省應該是非常好。一直以來都有人提倡把新鄉的四所本科高校合併起來,建立一個綜合性高校。
  • 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在世界頂級綜合期刊NS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
    來自中國的科研學者逐步在世界科研圈內獲得曝光度,2020年世界頂級綜合科技期刊《nature》和《science》共撤稿18篇論文,其中來自中國的論文有兩篇,佔比1/9,撤稿論文創造了兩個首次和第一,2020年7月22日,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教授團隊從《nature》撤稿,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中國單位為通訊單位的文章)首次從Nature撤稿,開創了一個第一,2020
  • 通訊:「春節我們不回家」——羅馬尼亞孔子學院中國教師的春節故事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1月24日電通訊:「春節我們不回家」——羅馬尼亞孔子學院中國教師的春節故事新華社記者林惠芬1月23日,臘月二十九,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學校小禮堂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年味兒。「金豬辭歲,瑞鼠迎春」新春聯歡會正在這裡舉行。
  • 共青科技職業學院青年教師在國際設計大賽中喜獲佳獎
    近日,共青科技職業學院藝術學院青年教師王君耀的作品《心有所鼠·多功能喜糖罐》,在第五屆「包浩斯獎」國際設計大賽近6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高校組產品造型類銅獎。王君耀同志曾任深圳華印國際創意產業集團高級設計師,現為共青科技職業學院藝術學院專職教師、教研室主任,是該校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學科帶頭人。
  • 高瓴人工智慧學院教師劉勇獲2019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優秀獎
    近日,2019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終期答辯會在京舉行,經過項目綜述、評審會討論評議,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慧學院教師劉勇的課題《基於貝葉斯優化的DNN模型結構自動學習研究》榮獲2019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優秀獎。
  • 南昌大學高水平學術成果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
    南昌大學高水平學術成果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 2020-04-2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科技大學2021考研033-護理學院-308護理綜合考試大綱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考試大綱>專業課大綱>正文河南科技大學2021考研033-護理學院-308護理綜合考試大綱 2020-10-09 18:52 來源:河南科技大學
  • 西南大學1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系列著名期刊發表
    華龍網6月22日13時訊 西南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6月19日,Nature系列著名期刊Leukemia(《白血病》,最新影響因子11.7)在線發表了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禮研究員研究團隊在髓系細胞發育和髓系白血病發生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http://www.nature.com/leu/
  • 我校生物學科國際合作與人才培養取得新突破——青年教師王偉博士...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
  • 近1個月來,南方科技大學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論文!
    劉瑋書和陳剛為論文通訊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教授郭紅衛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了以「Plant 22-nt siRNAs mediate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and stress adaptation」為題的研究成果。
  • 杭州師範大學徐利文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
    近日,杭州師範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有機矽化學及材料技術實驗室徐利文教授團隊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 IF:11.878)發表了題為「Stereospecific Si-C Coupling and Rem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