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盆景是藝術加工後的生命有機體。
樹木盆景需要呵護,需要臺友們採取澆水、施肥、修剪、翻盆、病蟲害防治等養護管理措施,才能保證盆景樹木的生長發育,維持它應有的觀賞價值。
不管臺友家中的樹木盆景是購買而來,還是動手造型創作而來,都是獲取不易非常的珍貴之物,必當精心養護才是。
本文,咱們再一次深入樹木盆景的養護管理措施,詳解聊一聊既可保證樹木盆景生長發育,亦可維持樹木盆景觀賞價值的6個作業方法與技術要領。
樹木盆景6個作業
澆水
澆水是樹木盆景的一項主要管理工作。
生長在盆缽中的樹木,因盆土有限,很易乾燥,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缺水而枯死。
澆水原則
樹木盆景固需不斷澆水,但也不宜過多,水分過多會引起徒長,如盆土長期過溼,樹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爛根而導致死亡。
所以盆景澆水一定要適量,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
澆水多少還應根據樹種習性來決定,喜幹與喜溼樹種,應區別對待。
另外,生長季節不同,需水情況也不同。
一般在夏季高溫期要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可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冬季樹木處於休眠期,則可數日澆一次,梅雨季節或雨天可不需澆水。
盆土的持水性與土質有關,砂質壤土透水性好,可勤澆些水;粘質土透水性差,則澆水不宜偏多。
盆土的乾濕可根據樹葉的生長情況(樹葉萎蔫則缺水)、叩盆的聲音、盆土表面的顏色以及開裂與否等方面來進行判斷。
澆水方法
澆水有根部灌水與葉面噴水兩種方法。
常綠樹種及喜溼樹種,如松柏、山茶、杜鵑等,可常對葉面進行噴水;落葉樹種多對根部澆水;微型盆景最好半埋在溼砂中。
澆水要注意不澆「半截水」,即澆水量不夠,盆土上溼下幹,也會造成盆景樹木的缺水現象。
澆水可與施肥結合進行,施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自來水要貯放在水缸中一天後再用,澆水工具最好用帶蓮蓬頭的噴壺。
施肥
盆土的養分有限,為了供應盆景樹木生長的必需養分,應注意補充適當的肥料。
一般樹木盆景生長緩慢,不須施肥太多,以致徒長,影響樹姿的美觀。
施肥要適時適量,並掌握施肥的種類和養分的含量。
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主要有氮(N)、磷(P)、鉀(K)三要素,氮肥可促進枝葉生長,磷肥可促進花果生長,鉀肥可促進莖幹和根部生長,所以選用肥料應根據樹種特性和生長情況而定。
觀葉樹種宜多施些氮肥,觀花、觀果樹種宜多施些磷肥,喜酸性土的樹種如山茶、杜鵑、檵木、梔子花等宜適當施些礬肥水。
盆景施肥注意事項
1.有機肥、餅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後才能應用,否則在盆土中發酵易燒根。
2.液肥不宜過濃,一定要稀釋後使用,否則易產生肥害。
3.剛上盆的樹木,新根未生長時不宜施肥。
4.盆土乾燥時施肥,施後要澆水。雨前施肥較好,雨天不宜施肥。
5.施用液肥水不宜灑在葉面上。
6.生長季節追肥宜施速效肥,休眠期宜施遲效肥,梅雨季節及秋季一般不施肥。
修剪
盆景樹木仍在不斷生長,如任其自然生長,不加抑制,勢必影響樹姿造型而失去其藝術價值。
所以要及時修剪,長枝短剪,密枝疏剪,松類樹種在芽剛萌發時摘心摘芽控制新枝生長,以保持優美的樹姿和適當的比例。
摘心
樹木盆景為抑制其高生長,促使側枝發育平展,可摘去其枝梢嫩頭。
摘芽
樹木盆景在其幹基或幹上生長出許多不定芽時,應隨時摘芽,以免萌生叉枝,影響樹形美觀。
特別是榆樹、雀梅、迎春、六月雪等樹種,易產生不定芽,更應注意摘芽。
摘葉
觀葉樹木盆景,其觀賞期往往是新葉萌發期。
如槭樹、石榴等新葉為紅色,通過摘葉處理,可使樹木一年數次發新葉,鮮豔悅目,提高其觀賞效果。
榔榆、銀杏等樹木盆景,也可通過摘葉法,欣賞其鮮嫩新葉。
修枝
樹木盆景常生出許多新枝條,為保持其造型美觀,須經常注意修枝。
修枝方式應根據樹形來決定,如為雲片狀造型,則將枝條修剪成平整狀。
一般有礙美觀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枝等,均應及時剪去。
翻盆
盆景樹木在盆中生長多年後,鬚根密布盆底,澆水難以滲透和排出,肥料也不易吸收,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這時就應翻盆換土。
翻盆可用原盆或換稍大一號的盆,根據樹木大小來決定。
翻盆時,可結合修根、換土,根系太密太長的應予修剪,換土可改善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增加土壤養分,有利盆景樹木健壯生長,提高其觀賞效果。
翻盆因素
壹
一般小盆景每隔1~2年翻盆一次,中盆景2~3年翻盆一次,大盆景3~5年翻盆一次。如系老樹樁景,可多隔幾年翻盆一次。
貳
生長旺盛且喜肥的樹種,翻盆次數要多些,間隔年限要短些;生長緩慢、需肥較少的樹種,翻盆次數可少些,間隔年限可長些。
臺長提示:松柏類老樁景就不宜多翻盆。
叄
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的樹種要勤翻盆。翻盆可通過根部生長情況來決定,當盆土不幹不溼時,將盆倒翻過來,用手拍打盆底,使樹木連土帶根全部倒出來,檢查土塊板結情況以及根系分布情況,如土塊板結、根系密布土塊底面,則說明必須翻盆。
肆
翻盆時間以選擇樹木休眠期為好,大多在早春或晚秋進行。如保留原土較多,則隨時可翻盆,不受季節限制。如需換去大部或全部宿土,則應嚴格選擇恰當的翻盆時期。
翻盆注意
壹:換盆時間
通常在樹木的休眠期或發育緩慢時進行,大多數樹木在春秋兩季換盆。
春季通常在2月下旬~5月上旬;秋季則以10月下旬~11月中旬為宜。
但不同的樹種、氣候、地域等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榆樹耐寒冷,換盆最佳是接近立春前;福建茶、九裡香、雀梅等共通的特點是性喜溫暖,怕寒冷,換盆應接近夏至進行;松類雖然喜陽光又不怕寒冷,但它忌溼,故換盆要在4月中旬左右穩妥;杜鵑生長力強,除了炎熱的夏天和冬天外,隨時可以換盆,但最好在賞花後才換。
貳:換盆年限
至於盆泥的使用年限,應視樹木長勢和盆土的情況而定。
生長旺盛、枝翠葉綠、花豔果茂、盆土疏鬆、透氣性能還好的可以延長換盆年限;賞花、賞果類(石榴、枸杞等)盆景消耗養分較多,一般1一2年換盆一次;雀梅、九裡香、榆等生長中速的可來年換一次;小葉常綠植物和大盆中的樹木,因消耗的養分較少,可2~3年換盆一次;微型盆景由於盆小土少,不但要一年換一次,而且平時也應注意添加腐殖土,以促進正常生長。
叄:注意清潔
舊的或原用的樹盆再用時,必須用清水洗刷乾淨後,放在陽光下曬乾,這可起到清毒殺菌的作用。新買回來的盆,要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方可使用,既清潔又消除「火氣」。
肆:水孔保留
盆底的排水孔上應覆蓋曲瓦片,防止盆士大量流失,又不失排水作用,如果是高筒或深盆,除蓋上曲瓦片,多留空隙外,下層可同時鋪一層煤渣或粗砂。至於數量多少,應視盆的大小,深淺而定。
伍:除舊填新
換盆前要備好培養土。將樹木從盆中連泥一起倒出,用竹籤除去根系中的舊土,除去多少應根據樹種不同而異。如松類可除去舊土一半左右,再拌人新的培養土栽種;榆樹、石榴、杜鵑以及其它多細根又容易生長的樹種,可全部除去舊土,換人新培養土栽種。
陸:根系處理
經過一兩年培育的盆樹,從盆中翻出來,細根布滿盆土,應將腐敗的老根全部剪去,同時剪去部分直根和新生的細根,以利於增加盆的貯泥量。
如松類伸長的細根,應前去2/3,但根系發育不良的可保留老根,以固其本。
翻盆時要結合修根,可根據以下情況來考慮:
1.樹木新根發育不良,根系未密布土塊底面,則翻盆可仍用原盆,不需修剪根系。但要適當換土,以固其本。
2.根系發達的樹種,鬚根密布土塊底面,則應換稍大的盆,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數新根進行翻盆。
3.一些老樁盆景,在翻盆時,可適當提根以增加其觀賞價值。並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培以疏鬆肥土,以促發新根。
4.松柏類樹種伸長的細根,可酌量剪去根端部分;而黃楊、竹類鬚根發達,則應剪去根端全部,以控制鬚根過密,布滿土塊底面,影響通氣透水。
放置
樹木盆景放置的地方,應選擇通風透光之處,不宜長期置於光線不足的室內。
光照和空氣對樹木盆景的生長非常重要,在樹叢濃蔭下或庭隅廊下,陽光空氣都不充分,也無雨露的滋潤,樹木往往生長不良,葉片發黃,且易脫落。
而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庭園或天井中,樹木生長健壯,葉色翠綠,花繁果茂,呈現盆景的姿態美。
但各樹種對光照要求不同,一些耐蔭的樹木,如羅漢松、檜柏、南天竹、山茶等,在夏季高溫強光下,應採取遮蔭措施,否則也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樹木陰陽性的鑑別
1.針葉的松類樹種,大多為陽性樹;而葉片呈扁片或鱗形的一些柏類樹種以及竹柏、羅漢松等,大多為陰性樹。
2.常綠闊葉樹種如黃楊、冬青、赤楠、紫金牛、山茶等,大多是比較耐蔭的;而落葉闊葉樹種如梅、桃、海棠、紫薇、雀梅、石榴、榆、樸等,多為喜光的。枝葉稠密的多較耐蔭,而枝葉開展、樹冠疏朗的多較喜光。
3.葉質較厚或革質的闊葉樹,多為耐蔭的;葉質薄而較大的闊葉樹,多為喜光的。
4.野生林下的小灌木如虎刺、六月雪、南天竹、十大功勞、平地木等,大多為耐蔭的;原生長在曠野或陽坡地的樹種,如映山紅、檵木、枸杞、黃荊、雀梅等,大多為喜光的。
臺長提示:樹木盆景的喜光和耐蔭性對放置場所和管理措施關係很大,不能違反它們的生物學特性隨便放置。
病蟲害預防
樹木盆景的病蟲害防治與一般盆栽觀賞樹木相同,發現病蟲害如不及時防治,會嚴重損害樹木的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所以珍貴的樹木盆景,一定要重視養護。
樹木盆景常見的病害
食葉性害蟲
幼蟲口器均為咀嚼式,咬食葉片造成葉子洞孔、缺刻甚至全部食光,僅留下葉脈。
常見種類有:刺蛾類、衰蛾類、尺蛾類、葉甲類等。
此類害蟲大多以幼蟲為害,如鱗翅目的蛾類、蝶類;只有少數種類幼蟲、成蟲均為害樹木如葉甲、金龜甲等。多數種類食性雜、危害重。
防治方法:以人工捕殺和藥劑噴殺為主,在害蟲數量不多或幼蟲群集為害時可直接捕殺。
常用的殺蟲劑以選用擬除蟲菊酯類和微生物製劑為好,此類藥劑高效低毒,對環境汙染小,如菊樂合酯、除蟲菊酯、蘇雲金杆、白僵、「BT」等。
臺長提示:噴藥時期以幼蟲初孵為害初期為宜。
刺吸性害蟲
若蟲、成蟲均為刺吸式口器。為害葉片及其它幼嫩組織,造成莖葉褪綠、萎縮、捲曲、畸形、蟲癭等,還會傳播病毒病及引發煤汙病。
常見種類有蚜蟲類、蚧殼蟲類、網蝽類、粉蝨類、蟎類等。
此類害蟲具有種類多、個體小、繁殖快、蟲口密度高、危害重、防治難等特點。
防治方法:在防治上要勤檢查,時刻了解蟲口密度,及時噴藥。對一般種類在植物萌芽前噴1~2次3~5度的石硫合劑,可剷除越冬的蟲卵;萌芽後每10天左右檢查一次,當達一定蟲量(蟲葉達5%以上,每葉5頭蟲以上)及時用藥。
如殺滅菊酯2000~2500倍液,或氧化樂果1000倍液等。
蚧殼蟲
是昆蟲中最奇特的一個種類。其雌雄異型,種類多,形態及生活史各異。
為害樹木的均為雌蟲,多數種類固定於葉片或枝幹上刺吸為害。雌成蟲體表大多分泌有一層厚厚的蠟質,藥劑很難穿透,故對殺蟲劑的抵抗能力很強,目前尚無理想高效的藥劑。
所以藥劑防治蚧殼蟲一般要選擇在若蟲孵化期,未形成蠟殼前才能奏效。
蚧殼蟲的孵化期一般多較長(20~45天左右),故噴藥要連續多次,一般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3~6次。
藥劑應選用內吸性強的如氧化樂果。濃度800~1000倍。
除藥劑防治外,還可以採用人工刷除、修剪蟲葉、蟲枝等防治方法。
蛀食性害蟲
多以幼蟲為害,口器咀嚼式。幼蟲鑽蛀到植物體內為害,形成各種形式的「蟲道」,使枝幹受損,易折斷、枯死。常見種類有:天牛類、吉丁蟲類、木蠹蛾類、松梢螟類等。防治方法:見到初羽化成蟲加以捕殺;發現樹皮鬆動並有褐色樹液流出,可用小刀挑開樹皮,剌殺初孵幼蟲;幼蟲進入木質部後,可用鋼絲鉤鉤殺,或將80%敵敵畏乳劑5~10倍液用針筒注入蟲道內,或將浸有敵敵畏原液的藥棉塞入蟲道深處,並用溼泥封閉蟲道口。
食根性害蟲
害蟲口器多咀嚼式,專咬食樹根,在盆土中為害,主要種類有蠐螬、白蟻等。為害嚴重時可結合翻盆防治,一般情況下,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澆根部即可殺滅。
輕鬆養護樹木盆景,從臺友點擊收藏這一篇詳細的栽培技巧開始。
每次推薦臺友們陽臺適合栽種的花草植物,或者分享種植小竅門給臺友們,臺長都會對你們負責到底。
如果臺友在盆景製作過程以及盆景養護中遇到啥問題,老辦法,來找臺長吧,哇哈哈哈……
臺友若能找來,就是一種信任。
臺長肩負信任前行,必不辜負!
種在陽臺上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裡,臺友們若還有什麼疑問希望臺長回答,下方留言區留言哦。非常希望得到臺友們的問題反饋,臺長會多多努力,一對一給你回復,一對一為你解憂。
喜歡這篇文章的臺友,輕點食指,先轉發朋友圈,再關注。更多精彩文章、詳細步驟、獨門絕技,哈哈哈……臺長將陸續為臺友們奉上。
喜歡臺長文,懇請轉發;
種在陽臺上,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