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胡楊林的高速公路。 張岱 攝
中新網廣州11月13日電 題:戰風沙護胡楊 中交四航局沙漠裡修通新疆民生路
作者 索有為 肖明葵 張幫喜
「新疆烏尉高速公路貫穿天山南北,於2017年8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約761.57億元,路線總長達1305公裡。其中,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35團至若羌項目SRTJ-01標段,全長92.413公裡,是整個項目的『硬骨頭』之一」,中國交建新疆烏尉公路包35團至若羌項目SRTJ-01標段項目經理謝強說。
草方格固沙。 金權 攝
11月12日,中國交建新疆烏尉公路包35團至若羌項目SRTJ-01標段瀝青下面層在全線率先實現雙幅貫通,成為了烏尉高速公路全線施工進度最快的標段。該標段由來自廣東的中交四航局承建,這些南粵建設者來到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艱苦奮鬥三度春秋,打贏了沙漠高速公路瀝青下面層施工這一重大節點攻堅戰,成為全線建設的排頭兵,為2021年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有利條件。
通過衛星地圖可以看到,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東部邊緣,一條嶄新平整的柏油路巍然成型。它筆直、寬闊,猶如遊弋茫茫沙海的黑色「絲帶」,穿越天山,貫穿大漠,這便是由中國交建承建的新疆烏尉高速公路,一條新疆各族人民盼望和關注的民生路、幸福路、扶貧路。
星空下的高速公路跨線橋。 金權 攝
該標段貫穿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五次穿越塔裡木河,與山地、平原高速公施工相比,難度非常大。「工地上,最可怕的是沙暴。」來自廣東粵東山區的項目書記林清對沙暴的危害認識深刻,「之前只見過颱風,從未見過沙暴,兩者的破壞力都非常大。颱風可以預警,但沙暴沒有預報,我們吃了不少苦頭,但沒有被嚇倒。」
「項目部人員80%來自廣東,來到新疆氣候乾燥,溫差高達70℃,但大家依然選擇繼續堅守初心,為新疆沙漠地區人民在修築一條通疆大道。」項目工程部長鄧佳源說。
「攤鋪瀝青就要趁熱,氣溫低於10℃不宜於瀝青混合料攤鋪,否則會影響道路的質量。為此,我們就開啟了「五加二、白加黑」的連續作業模式,項目建設一天一個樣。」項目總工陳永勝說。
一號水穩站施工現場。 張岱 攝
標段內塔裡木河流域胡楊遍布。為保護河流和胡楊生態,在設計階段,中交建設者便為胡楊量身定製了保護路線,充分考慮胡楊的生長,8條施工便道不斷優化設計,為胡楊讓道,一繞就要多走4公裡多。「我們修的不僅是一條穿越沙漠的「天路」,更是一條生態環保之路。」林清說。
項目部還與庫爾勒有資質單位籤署危廢處理協議,定期到項目部清運危險廢物。「我們在高速公路建設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還專門拿出了專項的環保經費,保護了當地脆弱生態環境,這是我們央企義不容辭的責任」,林清說。
「這裡常年颳大風,防沙治沙是工程重點,目前,我們已在高速公路兩旁築起草方格600萬餘平方米,共計使用蘆葦杆近萬噸,有效的將流沙固定住了」,項目部副經理曾文說:「深埋在沙土中的蘆葦杆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腐爛,變成豐富的營養素和有機物,可以促進流沙中微生物的繁衍和成長,而伴隨著微生物群落的加大,又進一步促進有機物的分解,為沙土中生長的各種植物提供更多、更營養的物質,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使固沙的效果更加顯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