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戰爭一直在伴隨著人類文明在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在戰場的一切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如果你仔細觀察古代的軍隊和現代的軍隊,就會發現這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古代因為生產力匱乏,所以物資是很緊缺的,再加上古代軍隊的管理制度也沒有現代這樣先進,所以在那個年代的軍人缺乏榮譽感,因此在古代很少有那種能讓百姓壺漿簞食的軍隊。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榮譽感對於提升士兵軍事素養的重要性,因此世界各國的軍隊都在積極建設軍隊的榮譽感。在我國就採取的是為優秀士兵表彰功勳的制度。不過在我軍中,一等功是很難得的。那部隊裡一等功有多難得,為什麼看見多是二等功、三等功?而二等功和一等功的差距又是什麼?怎樣才能拿到一等功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讓你一看就懂。
三等功是軍隊中最常見的功勳,因為三等功每年每支部隊都是有一定名額的,每年都會頒發給部隊中比較優秀的士兵。而每年部隊頒發三等功是軍隊榮譽感建設的重要一環。
相較於三等功,想要獲得二等功就比較困難了。在我國的功勳制度中,如果作出了貢獻就可以記三等功,如果想要記二等功,就需要你做出的貢獻足夠大。
一等功在我國的功勳制度中算是相當難得的一種功勳了。在建國前後,隨著一系列戰事的爆發,很多人在戰場上都有著極為亮眼的表現,因此在建國前後的戰事中,我國有相當多的軍人都獲得了一等功。相較二等功,一等功的層次明顯要更深一點,在戰場上能獲得一等功的戰士要麼付出了生命,要麼將戰局反敗為勝,戰功明顯,因此,這種功勳多在戰場上出現。
時至今日,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我國也有幾十年沒有打仗了。在這種和平年代想要獲得一等功是相當難的。直白來說,想要獲得一等功就必須解決一些極為危險的事情。而解決這些事情傷亡率是很高的,因此在我國有很多軍人是成為烈士後被追授一等功的。那些活著獲得一等功的軍人是很難見到的。
因為一等功獲取的難度,所以一旦獲取一等功就意味著你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在部隊中,獲得了一等功的軍人那絕對是部隊的寶貝,是你即使是退伍或者是換部隊各級領導都會找你談話的那種。
我國的功勳制度是相對比較完善的,因此最難獲取的功勳不是一等功,而是特等功那一級別。不過一等功獲取難度都這樣大了,特等功的獲取難度可想而知。在戰爭年代獲取特等功的都沒幾個,很多都上了教科書,因此在和平年代想要獲取特等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當然,我國完善功勳制度的本意是為了加強軍人的榮譽感,讓戰士們願意去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讓軍人們去比誰的功勞大。因此不管軍人的功勞大小,我們都應該保持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