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時間內,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派出147位專家駐點幫扶12家貧困縣中醫院,幫助受援醫院建設省級重點專科31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0餘項;建立名老中醫工作室,成立苗醫專科門診,推出苗醫藥特色療法。5年,他們一邊默默地履行著白衣天使的職責,一邊忠誠地踐行著醫療扶貧工作者的使命,給幫扶醫院鍛造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
做好為民服務家門口享受省城專家診療服務「我的手術是在縣醫院做的,手術做得很好,費用低且方便家人照顧。」江口縣中醫院門診,該縣雙江街道向陽小區的張女士前來複查時不停稱讚。記者了解到,今年張女士在縣醫院做了一個腫瘤切除術。「我本意是到省城動手術,舟車勞頓不提,還要現場掛號、找專家,住進去了,家人陪護得在醫院附近住旅館,畢竟手術不小,這些費用加起來又是一筆開支。」正當張女士準備出發之際,她聽說省城的中醫大一附院派來一位醫學博士,「正好是婦科。」張女士當即轉變心意,「這太好了。」手術結束後,張女士恢復得不錯,全家人都相當滿意。從前強調「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出省」,如今「大病小病在家門口治」。
中醫大一附院的精準扶貧策略是切合受援單位的工作實際以解決其實際需求,「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每一招、每一式都「扶在群眾心坎裡」。
據悉,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共計16家,分別是江口縣中醫院、思南縣民族中醫院、印江自治縣中醫院、德江縣民族中醫院、松桃自治縣民族中醫院、大方縣中醫院、平壩區中醫院、黎平縣中醫院、貴定縣中醫院、惠水縣中醫院、六盤水市中醫院、石阡縣中醫院,以及施秉縣牛大場鎮衛生院、雙井鎮衛生院、楊柳塘鎮衛生院、威寧自治縣石門鄉衛生院。
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以前的普定縣中醫院,長期處於技術人才缺乏、設施簡陋、專業技術提升緩慢的發展困局中。
2016年1月與中醫大一附院正式籤訂全面託管協議,2016年4月完成醫院整體搬遷。在中醫大一附院專家團隊的帶領下,僅4年時間,普定縣中醫院門診增長率為106.07%,出院人次增長率為90.53%,手術增長率為147.22%,業務量(總診療人次)增長率為39.10%,科室由4個分化為18個。
2019年,為全面提升普定縣婦幼保健院服務能力,縣政府再次與中醫大一附院籤訂全面託管協議,使婦幼保健院在整合半年間服務能力提升5倍,提高了縣婦女保健技術水平。派駐普定縣中醫院執行院長劉穎獲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稱號。同時,為即將投入運營的冊亨縣中醫醫院培養醫療骨幹23人,為他們制定專門培訓方案,免除進修所需培訓費、住宿費,並提供免費餐食。
擦亮為民本色打通遠程醫療最後一公裡「現在的政策就是好,我想求診中醫大一附院的中醫專家,一根網線就能滿足心願。」家住普定縣的王阿姨今年63歲了,有慢阻肺、慢支炎的老毛病,一入秋冬季便開始咳嗽。她想找名醫號脈,最終通過普定縣中醫院「牽線搭橋」,首診通過視頻望聞問切,專家認為病情較重,當即開通綠色通道,將王阿姨收治到中醫大一附院住院。遠程醫療打破時空限制,讓千裡之外變成咫尺之間。自2015年起,中醫大一附院為了打通「遠程醫療最後一公裡」,在對口幫扶醫院及70家醫聯體單位建立了遠程心電、遠程影像和遠程醫療會診中心,開展基層中醫館建設等遠程服務期間免費贈送42家醫聯體單位價值達200餘萬元的移動心電設備,並幫助各醫院建立遠程可攜式心電服務網絡,提供24小時在線心電會診服務。互聯互通遠程會診雲平臺,把省、市、縣、鄉各級醫院緊緊相連老百姓看病越來越便捷。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中醫大一附院開展遠程心電診斷2788例;與貴州雲上醫療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遠程放射診斷平臺,開展遠程放射診斷1603例;與德江縣民族中醫院、黎平縣中醫院等多家縣級中醫院開展遠程會診,完成遠程醫療免費會診305例。資訊時代,中醫大一附院緊隨時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逐步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為了進一步方便百姓,中醫大一附院牽頭的醫聯體單位還從最初的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的單一功能,逐漸演變為集醫聯體人才培養、院內製劑共享、遠程心電平臺、遠程影像平臺、特色專科聯盟平臺、名老中醫工作室傳承合作平臺的為一體的中醫複合型醫療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為民隊伍鍛造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基層百姓最盼望什麼?基層醫院最渴望什麼?答案呼之欲出:群眾期盼建立完善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基層醫療機構迫切需要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如何圓夢?中醫大一附院的關鍵一招,是「為各受援醫院鍛造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中醫大一附院針對受援醫院及醫聯體成員單位的進修人員實行「免費進修」,實行免收進修費、免收住宿費的雙免政策。為給進修生提供安全、舒適的學習及休息環境,醫院斥資400餘萬元專門修建了「進修生公寓」。5年來,中醫大一附院為受援單位、醫聯體單位培訓醫務人員582人次,減免進修費、住宿費近20萬元。一批批進修人員返回家鄉,開展新技術,展示新本領,填補新空白,為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健康禮包」。為了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大一附院決定在未來5年,繼續守正創新,結合學科特點和優勢,打造專科聯盟,尤其注重對中醫臨床人才的培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運用中醫藥的辦法重點攻克疑難重症慢性疾病,為百姓健康作出新貢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歡
編輯 鍾齊編審 劉丹 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