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日訊 近年來,忠縣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瓜果蔬菜、生態養殖、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加快農業產業「接二連三」,實現「以特富農」,鄉村發展駛向高質量快車道,農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如今,忠縣農業發展實現了從「土裡刨食」向「特色生金」的蛻變。
特色種植「地生金」
8月27日,在烏楊街道團結村柚子園裡,20多名工人忙前忙後。看著眼前的柚子樹結滿了果實,果園負責人範江林露出燦爛的笑容。
2016年,通過烏楊街道辦事處牽線搭橋,範江林註冊成立忠縣常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烏楊街道團結村流轉土地120畝,走上規模化種植道路。去年11月,第一批柚子投產,產量達60噸,市場價每公斤8元,給他帶來48萬元的收入。
「去年3月,我再次流轉360畝土地,栽植1.2萬株柚子樹苗。」範江林興奮地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不再是想要逃離的貧瘠地,而是一片可以實現理想、創造價值的沃土。
近年來,忠縣穩步發展糧油、生豬、蔬菜三大保供產業,大力發展優質柑橘、筍竹、生態水產、健康畜牧等十大山地特色效益農業基地73.21萬畝,培育農業企業1109家,農民合作社693家,家庭農場413家,專業大戶1695家,社會化服務組織385家。
「今年,我縣將著眼「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加快構建「103050」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體系。」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2年,將新發展特色高效農林經濟作物30萬畝,建成50萬頭生豬產業一體化項目,並作為未來現代農業發展方向。
田園綜合體促產業融合發展
忠縣宏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位於我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內。這裡有金銀花3000畝。負責人顏達芬介紹,金銀花的採摘期從5月持續到6月,產品遠銷湖北、河北、上海等地。
近年來,忠縣以「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重大項目建設為引領,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結合鄉村旅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如今,新立鎮發展有柑橘產業2萬畝,結合自身優勢建立了柑橘技術培訓中心、全球最大的柑橘脫毒容器育苗中心、亞洲第一家NFC橙汁加工廠和全球最大的柑橘苗圃基地。
今年3月,新立鎮中嶺社區九組、十組種植「七彩水稻」260餘畝。7月底,隨著秧苗拔節長高,稻田越發美麗,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在雙桂鎮,「橘鄉荷海」已成為當地的特色旅遊品牌。全鎮現有柑橘16000畝、蓮藕5000畝、葡萄300畝、李子3000畝、蜂蜜2000餘箱……去年,雙桂鎮被命名為市級生態鎮。
目前,「橘鄉荷海」已成為雙桂旅遊產業的重要支柱。該鎮成功舉辦六屆荷花文化旅遊節,以荷田摸魚、聞著荷香健康跑、荷愛集體婚禮等休閒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擴大「橘鄉荷海」知名度,成功吸引50萬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2019年,「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被確定為全市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佔地面積18.6平方公裡,涉及新立鎮、雙桂鎮10個村(社區)。
增強產業扶貧「造血」功能
張桂芳今年50歲,是三匯鎮金龍社區建卡貧困戶,說起如今的生活,她很滿意。自從社區成立忠縣匯聚中藥材種植股份合作社後,她就加入其中,如今每月收入3000多元,比之前多出了1000餘元。加上每年土地流轉費用3000元,年收入超過4萬元。
「從沒想過都50歲了還能在家門口上班,能擁有穩定的收入,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張桂芳說。
「2014年6月,我們社區成立中藥材種植股份合作社,流轉2000畝土地發展中藥材產業。合作社優先安排貧困戶務工,有效帶動貧困人員務工增收。」社區黨支部書記範遠強說。
2017年,金龍社區引進外出成功人士田恩榮返鄉創業,流轉社區閒置土地1000畝,帶動了本村及周邊自然村共100多個村民就業,其中貧困戶有26個。貧困戶流轉土地1畝至5畝不等,都通過土地流轉增強了產業扶貧「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全縣土地集中流轉48.85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36.45%,畝產值超萬元的達19.6萬畝。全縣83個貧困村實現特色產業扶貧全覆蓋,解決17568名就地就近人員就業,年工資性支出2.6521億元,帶動10.767萬戶農戶(含貧困戶12293戶)獲得土地租賃費、園區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增收7.2564億元,大幅度提升了農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李春森)